磨盘沟集团的会客室,最近快成了投行的“聚集地”。西装革履、拎着公文包的投行人士络绎不绝,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志在必得的笑容,手里的上市方案厚厚一摞,字里行间都写着“巨额融资”“市值翻倍”“资本盛宴”。
“许总,只要磨盘沟启动上市,我们能保证估值至少50亿,融资10亿以上,足够你们拓展全球市场、建设十个研发中心!”来自华尔街的投行代表唾沫横飞,用流利的中文描绘着上市后的光明前景,“到时候,您和您的家族,都将跻身顶级富豪行列!”
另一批国内投行则更懂“本土化”:“许总,现在资本市场正热捧乡村振兴和健康食品赛道,磨盘沟上市肯定能成为‘妖股’,股东们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村民们手里的原始股,也能翻几十倍!”
许青山坐在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红薯茶,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点点头,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周晓芸坐在一旁,安静地翻看着投行递来的方案,眼神平静。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自从食品安全风波后,磨盘沟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地位达到顶峰,成了资本市场眼里的“香饽饽”,前来洽谈上市的投行不下二十家,甚至有机构开出了“保底估值60亿”的诱人条件。
办公室里的年轻高管们也有些心动,私下里劝许青山:“许总,上市能拿到巨额资金,还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对集团发展太有利了!”就连许致远,也带着几分犹豫来问:“爸,要不我们考虑一下?融资后,我们能更快地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也能让基金会的资金更充裕。”
许青山却只是笑了笑,没立刻答复。直到这天,他把所有投行和集团核心管理层都召集到会议室,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感谢各位投行朋友的认可,但我今天要明确告诉大家——磨盘沟集团,永不上市。”
“什么?!”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投行代表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许总,您没开玩笑吧?这可是天大的机会!”“50亿估值啊,说放弃就放弃了?”
许青山放下手里的红薯茶,声音沉稳却坚定:“我没开玩笑。上市,意味着要对股东负责,要追求短期利润,要为了财报好看而焦虑。可磨盘沟要做的事,很多都急不得——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十年磨一剑,农村教育扶持需要长期投入,就连红薯种植,也得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为了产量强行催熟。”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我这辈子,就想‘懒’一点,不受资本市场的干扰,安安心心做正确的事。不用为了季度财报逼自己扩张,不用为了股价涨跌牺牲产品品质,不用为了迎合股东放弃基金会的投入。”
“您说的‘懒’,是……”一位投行代表疑惑地问。
“是摆脱束缚的从容。”许青山解释道,“我想‘懒’得去应付资本的追问,把时间花在田间地头,看看红薯的长势;‘懒’得去算计短期利润,把钱投给农村教育和农业科技,做些慢却有意义的事;‘懒’得去跟风扩张,把磨盘沟的品质做精做透,让乡亲们稳稳当当赚钱,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周晓芸补充道:“我们成立基金会,捐出大部分股份,就是想摆脱资本的绑架,按自己的初心做事。如果上市了,基金会的投入、农业科技的研发,都可能因为股东的反对而中断,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王振山坐在一旁,连连点头:“青山说得对!咱磨盘沟是靠红薯和良心起来的,不是靠资本炒作。不上市,才能守住本心,踏踏实实做实业,让磨盘沟的根扎得更深。”
李二狗也跟着说:“我就觉得,上市太麻烦了,天天要算来算去,不如现在这样,种好红薯、做好粉条,闲了还能开直播跟网友唠唠嗑,多自在!”
投行代表们面面相觑,最终只能遗憾离场。他们无法理解,有人会放着50亿估值的上市机会不抓,偏偏要“懒”着做实业。但对许青山来说,这不是放弃,而是坚守——坚守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本分,坚守对乡村、对乡亲的责任。
会议结束后,许致远走到父亲身边,脸上满是敬佩:“爸,我懂了。不上市,不是摆烂,而是为了更纯粹地做我们该做的事。”
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赚钱不是目的,让磨盘沟的红薯香飘更远,让更多农村孩子有书读,让更多农民靠科技致富,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以后,我们就‘懒’一点,慢一点,把每一件事做扎实,让磨盘沟真正基业长青。”
夕阳下,许青山漫步在红薯地旁,看着田埂上正在巡查的赵铁柱,看着远处直播卖货的李二狗,看着商学院里认真学习的学员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不上市,没有资本的裹挟,没有短期利润的压力,他终于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懒”懒散散却又踏踏实实地,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这或许就是终极的“摆烂”——摆脱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初心,在自己的节奏里,把正确的事做到底。而磨盘沟的故事,也将在这份从容与坚守中,续写着属于乡村企业家的传奇。
“许总,只要磨盘沟启动上市,我们能保证估值至少50亿,融资10亿以上,足够你们拓展全球市场、建设十个研发中心!”来自华尔街的投行代表唾沫横飞,用流利的中文描绘着上市后的光明前景,“到时候,您和您的家族,都将跻身顶级富豪行列!”
另一批国内投行则更懂“本土化”:“许总,现在资本市场正热捧乡村振兴和健康食品赛道,磨盘沟上市肯定能成为‘妖股’,股东们都能赚得盆满钵满,就连村民们手里的原始股,也能翻几十倍!”
许青山坐在沙发上,手里端着一杯温热的红薯茶,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偶尔点点头,听着他们滔滔不绝。周晓芸坐在一旁,安静地翻看着投行递来的方案,眼神平静。
这样的场景,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自从食品安全风波后,磨盘沟的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地位达到顶峰,成了资本市场眼里的“香饽饽”,前来洽谈上市的投行不下二十家,甚至有机构开出了“保底估值60亿”的诱人条件。
办公室里的年轻高管们也有些心动,私下里劝许青山:“许总,上市能拿到巨额资金,还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对集团发展太有利了!”就连许致远,也带着几分犹豫来问:“爸,要不我们考虑一下?融资后,我们能更快地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也能让基金会的资金更充裕。”
许青山却只是笑了笑,没立刻答复。直到这天,他把所有投行和集团核心管理层都召集到会议室,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感谢各位投行朋友的认可,但我今天要明确告诉大家——磨盘沟集团,永不上市。”
“什么?!”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投行代表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许总,您没开玩笑吧?这可是天大的机会!”“50亿估值啊,说放弃就放弃了?”
许青山放下手里的红薯茶,声音沉稳却坚定:“我没开玩笑。上市,意味着要对股东负责,要追求短期利润,要为了财报好看而焦虑。可磨盘沟要做的事,很多都急不得——农业科技研发需要十年磨一剑,农村教育扶持需要长期投入,就连红薯种植,也得遵循自然规律,不能为了产量强行催熟。”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释然的笑:“我这辈子,就想‘懒’一点,不受资本市场的干扰,安安心心做正确的事。不用为了季度财报逼自己扩张,不用为了股价涨跌牺牲产品品质,不用为了迎合股东放弃基金会的投入。”
“您说的‘懒’,是……”一位投行代表疑惑地问。
“是摆脱束缚的从容。”许青山解释道,“我想‘懒’得去应付资本的追问,把时间花在田间地头,看看红薯的长势;‘懒’得去算计短期利润,把钱投给农村教育和农业科技,做些慢却有意义的事;‘懒’得去跟风扩张,把磨盘沟的品质做精做透,让乡亲们稳稳当当赚钱,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周晓芸补充道:“我们成立基金会,捐出大部分股份,就是想摆脱资本的绑架,按自己的初心做事。如果上市了,基金会的投入、农业科技的研发,都可能因为股东的反对而中断,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王振山坐在一旁,连连点头:“青山说得对!咱磨盘沟是靠红薯和良心起来的,不是靠资本炒作。不上市,才能守住本心,踏踏实实做实业,让磨盘沟的根扎得更深。”
李二狗也跟着说:“我就觉得,上市太麻烦了,天天要算来算去,不如现在这样,种好红薯、做好粉条,闲了还能开直播跟网友唠唠嗑,多自在!”
投行代表们面面相觑,最终只能遗憾离场。他们无法理解,有人会放着50亿估值的上市机会不抓,偏偏要“懒”着做实业。但对许青山来说,这不是放弃,而是坚守——坚守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本分,坚守对乡村、对乡亲的责任。
会议结束后,许致远走到父亲身边,脸上满是敬佩:“爸,我懂了。不上市,不是摆烂,而是为了更纯粹地做我们该做的事。”
许青山拍了拍他的肩膀:“没错。赚钱不是目的,让磨盘沟的红薯香飘更远,让更多农村孩子有书读,让更多农民靠科技致富,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以后,我们就‘懒’一点,慢一点,把每一件事做扎实,让磨盘沟真正基业长青。”
夕阳下,许青山漫步在红薯地旁,看着田埂上正在巡查的赵铁柱,看着远处直播卖货的李二狗,看着商学院里认真学习的学员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不上市,没有资本的裹挟,没有短期利润的压力,他终于可以按自己的节奏,“懒”懒散散却又踏踏实实地,做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这或许就是终极的“摆烂”——摆脱外界的诱惑,坚守内心的初心,在自己的节奏里,把正确的事做到底。而磨盘沟的故事,也将在这份从容与坚守中,续写着属于乡村企业家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