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人清的出关,如同定海神针,让袁承志心中最后一丝因秘洞、紫衣少女而产生的纷扰彻底平息。他更加专注于师父的教导,白日里苦修混元功,锤炼伏虎剑法,夜晚则按照师父的指点,以更为系统、安全的方式,继续参悟金蛇剑法中的技巧,并与本门武功相互印证。有穆人清这等武学大宗师在旁把关,他少走了许多弯路,进境一日千里。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清晨,袁承志正在轩前空地上,演练一套经过穆人清简化指点后的“融合”剑招。他以伏虎剑法为骨,将金蛇剑法中一些不影响心性的精妙身法、转折技巧融入其中,使得原本刚猛有余、变化稍逊的伏虎剑法,多了几分灵动与奇诡。虽然威力并未显着增强,但招式衔接更为流畅,应对虚招、诱招的能力大大提升。
他正练到酣畅处,忽听一声带着惊疑与不悦的冷哼传来:
“小师弟,你这使得是什么路数?怎地与我华山伏虎剑法似是而非,倒透着一股子邪气!”
袁承志收剑望去,只见归辛树与归二娘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的小径上。归辛树面色沉凝,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他手中的寻常铁剑——金蛇剑已被穆人清嘱咐妥善收藏,非必要不得示人。而归二娘则双手抱胸,脸上挂着那种惯有的、似笑非笑的讥诮神情。
袁承志心中微沉,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他持剑行礼,不卑不亢地答道:“二师兄,二师嫂。弟子只是演练伏虎剑法,偶尔融入一些自身体悟,并非什么邪路功夫。”
“自身体悟?”归二娘嗤笑一声,声音尖利,“小师弟,你才练了几天剑?伏虎剑法是本门根基,博大精深,连你二师兄都不敢说完全吃透,你倒敢妄加‘体悟’了?我看你方才那几式转身回刺,脚步虚浮,劲力刁钻,全然失了伏虎剑法堂堂正正、以力破巧的精义!莫不是从哪里学了些野狐禅,拿来污染本门正宗武学吧?”
她这话已是极不客气,直接将“野狐禅”、“污染正宗”的帽子扣了下来。
归辛树虽未说话,但眼神中的不赞同与审视意味更加浓重。他为人古板,最重规矩,对师门传承看得极重,眼见袁承志剑法中夹杂了绝非华山路数的东西,心中早已不悦,只是碍于身份,没有立刻发作。
袁承志知道解释无用,反而越描越黑,便再次躬身道:“弟子愚钝,只是依循师父平日教诲,勤加练习,若有不当之处,请师兄师嫂指点。”
“指点?”归二娘上前一步,语气咄咄逼人,“我们哪敢指点你啊!你可是师父他老人家闭关都要亲自出来关照的宝贝徒弟!连我们这些入门多年的师兄师姐,想见师父一面都难,你倒好,非但能随时请益,连剑法都能自创一路了!真是了不得!”
她这话语夹枪带棒,直指穆人清偏疼幼徒,更是将袁承志置于众矢之的。归辛树闻言,脸色也更加难看,他本就因穆人清对袁承志的看重而心存芥蒂,此刻被妻子挑明,那股郁积的不满几乎要溢出来。
袁承志听她言语间竟隐隐牵扯到师父,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气,但他强自压下,沉声道:“二师嫂言重了。师父待所有弟子一视同仁,传功授业,皆是恩德。弟子不敢有丝毫怨望,更不敢妄自尊大。”
“一视同仁?”归二娘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声音陡然拔高,“好一个一视同仁!那我问你,你方才那几下转身回刺的步法,劲力含而不发,专走下盘,阴狠诡异,绝非我华山派武功!你说,是从何处学来?莫非是师父私下传授了什么不传之秘?还是你另有机缘,得了什么高人‘指点’?”她将“指点”二字咬得极重,目光如针,仿佛要刺穿袁承志的内心。
袁承志心头一凛,知道归二娘眼光毒辣,竟看出了他借鉴自金蛇剑法的痕迹。他得金蛇郎君传承之事,师父虽已知晓并默许,但此事牵扯甚大,且关乎一位前辈隐秘,实在不宜对外人言,即便是同门师兄师姐。他若如实相告,只怕会引来更多不必要的猜疑和风波。
见他沉默不语,归二娘更是得意,以为抓住了他的把柄,转向归辛树道:“当家的,你看看!被我说中了吧?小小年纪,便如此藏奸,不知从哪里学了些旁门左道的功夫,混入本门剑法之中,还企图蒙混过关!长此以往,岂不坏了华山派的门风?若是传扬出去,江湖同道岂不笑话我华山派弟子所学不纯?”
归辛树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压迫感:“小师弟,你二嫂所言,可是实情?你方才所用,究竟是何武功?师门规矩,不得私学他派武功,更不得以他派武功混杂本门绝学,你可知晓?”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袁承志感到口中发苦,他若坚持不说,便是坐实了“私学他派武功”、“藏奸”的罪名;若说了,又违背了对师父的承诺(穆人清虽未明令禁止,但暗示此事不宜宣扬),且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他进退维谷之际,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自“有所不为轩”内传出:
“他的武功路数,是我允许的。”
话音未落,穆人清已缓步走出轩门,青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目光平静地扫过归辛树夫妇。
归辛树和归二娘浑身一震,脸上的气势瞬间消散,连忙躬身行礼:“师父!”
穆人清走到袁承志身边,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示意他不必紧张。随即对归辛树夫妇道:“承志天资聪颖,于武学一道常有奇思妙想。他将自身一些对敌时的感悟,融入基础剑法之中,虽略显稚嫩,却也无伤大雅。武道一途,并非一成不变,能在规矩之内有所创新,未必是坏事。只要根基稳固,心术端正,些许变化,何须大惊小怪?”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袁承志的“感悟”乃自身所得(隐去了金蛇郎君传承),又肯定了其“创新”的合理性,更以“心术端正”定了性,直接将归二娘扣下的“旁门左道”、“污染正宗”的帽子摘了下去。
归辛树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在穆人清平静的目光注视下,终究没能说出口,只是闷声道:“是,师父。弟子……明白了。”
归二娘脸色阵青阵白,她万没想到师父会如此回护袁承志,一番精心准备的发难,被轻描淡写地化解。她心中虽极度不甘,却也不敢再当面顶撞穆人清,只得强挤出一丝笑容:“原来……原来是师父允许的,那自然是无妨的。是弟子夫妇见识浅薄,误会小师弟了。”
穆人清不再多言,只是淡淡道:“嗯。同门之间,当以和睦为要,相互砥砺,共同精进。若无他事,便去吧。”
“是,师父,弟子告退。”归辛树夫妇不敢多留,躬身行礼后,匆匆离去,只是那背影,怎么看都带着几分悻悻之意。
看着他们消失在山道尽头,袁承志才长长舒了口气,后背竟已惊出一层冷汗。他转向穆人清,感激道:“多谢师父为弟子解围。”
穆人清望着归氏夫妇离去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辛树秉性不坏,只是过于执着形迹,缺乏变通。至于归二娘……心思未免过于活络了些。承志,你需记住,江湖不独在山外,亦在人心。同门尚且如此,遑论外界?今日之事,不过是个开端。你身负绝学,又得我与你大师兄(指未曾出场的‘铜笔铁算盘’黄真)看重,难免遭人嫉羡。日后行事,更需谨言慎行,但也不必一味忍让,失了锋芒。一切,自有为师为你做主。”
“弟子明白了。”袁承志重重地点了点头。经此一事,他不仅对江湖的人情世故有了更深体会,也更坚定了在武道上走出自己道路的决心。只是,前路似乎比想象中更为崎岖复杂。归氏夫妇今日虽退去,但那根刺,显然已经种下。
山风拂过,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动着少年的衣袂与心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日清晨,袁承志正在轩前空地上,演练一套经过穆人清简化指点后的“融合”剑招。他以伏虎剑法为骨,将金蛇剑法中一些不影响心性的精妙身法、转折技巧融入其中,使得原本刚猛有余、变化稍逊的伏虎剑法,多了几分灵动与奇诡。虽然威力并未显着增强,但招式衔接更为流畅,应对虚招、诱招的能力大大提升。
他正练到酣畅处,忽听一声带着惊疑与不悦的冷哼传来:
“小师弟,你这使得是什么路数?怎地与我华山伏虎剑法似是而非,倒透着一股子邪气!”
袁承志收剑望去,只见归辛树与归二娘不知何时已站在不远处的小径上。归辛树面色沉凝,眉头紧锁,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他手中的寻常铁剑——金蛇剑已被穆人清嘱咐妥善收藏,非必要不得示人。而归二娘则双手抱胸,脸上挂着那种惯有的、似笑非笑的讥诮神情。
袁承志心中微沉,知道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他持剑行礼,不卑不亢地答道:“二师兄,二师嫂。弟子只是演练伏虎剑法,偶尔融入一些自身体悟,并非什么邪路功夫。”
“自身体悟?”归二娘嗤笑一声,声音尖利,“小师弟,你才练了几天剑?伏虎剑法是本门根基,博大精深,连你二师兄都不敢说完全吃透,你倒敢妄加‘体悟’了?我看你方才那几式转身回刺,脚步虚浮,劲力刁钻,全然失了伏虎剑法堂堂正正、以力破巧的精义!莫不是从哪里学了些野狐禅,拿来污染本门正宗武学吧?”
她这话已是极不客气,直接将“野狐禅”、“污染正宗”的帽子扣了下来。
归辛树虽未说话,但眼神中的不赞同与审视意味更加浓重。他为人古板,最重规矩,对师门传承看得极重,眼见袁承志剑法中夹杂了绝非华山路数的东西,心中早已不悦,只是碍于身份,没有立刻发作。
袁承志知道解释无用,反而越描越黑,便再次躬身道:“弟子愚钝,只是依循师父平日教诲,勤加练习,若有不当之处,请师兄师嫂指点。”
“指点?”归二娘上前一步,语气咄咄逼人,“我们哪敢指点你啊!你可是师父他老人家闭关都要亲自出来关照的宝贝徒弟!连我们这些入门多年的师兄师姐,想见师父一面都难,你倒好,非但能随时请益,连剑法都能自创一路了!真是了不得!”
她这话语夹枪带棒,直指穆人清偏疼幼徒,更是将袁承志置于众矢之的。归辛树闻言,脸色也更加难看,他本就因穆人清对袁承志的看重而心存芥蒂,此刻被妻子挑明,那股郁积的不满几乎要溢出来。
袁承志听她言语间竟隐隐牵扯到师父,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怒气,但他强自压下,沉声道:“二师嫂言重了。师父待所有弟子一视同仁,传功授业,皆是恩德。弟子不敢有丝毫怨望,更不敢妄自尊大。”
“一视同仁?”归二娘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声音陡然拔高,“好一个一视同仁!那我问你,你方才那几下转身回刺的步法,劲力含而不发,专走下盘,阴狠诡异,绝非我华山派武功!你说,是从何处学来?莫非是师父私下传授了什么不传之秘?还是你另有机缘,得了什么高人‘指点’?”她将“指点”二字咬得极重,目光如针,仿佛要刺穿袁承志的内心。
袁承志心头一凛,知道归二娘眼光毒辣,竟看出了他借鉴自金蛇剑法的痕迹。他得金蛇郎君传承之事,师父虽已知晓并默许,但此事牵扯甚大,且关乎一位前辈隐秘,实在不宜对外人言,即便是同门师兄师姐。他若如实相告,只怕会引来更多不必要的猜疑和风波。
见他沉默不语,归二娘更是得意,以为抓住了他的把柄,转向归辛树道:“当家的,你看看!被我说中了吧?小小年纪,便如此藏奸,不知从哪里学了些旁门左道的功夫,混入本门剑法之中,还企图蒙混过关!长此以往,岂不坏了华山派的门风?若是传扬出去,江湖同道岂不笑话我华山派弟子所学不纯?”
归辛树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压迫感:“小师弟,你二嫂所言,可是实情?你方才所用,究竟是何武功?师门规矩,不得私学他派武功,更不得以他派武功混杂本门绝学,你可知晓?”
压力如同实质般笼罩下来。袁承志感到口中发苦,他若坚持不说,便是坐实了“私学他派武功”、“藏奸”的罪名;若说了,又违背了对师父的承诺(穆人清虽未明令禁止,但暗示此事不宜宣扬),且可能引发更大的麻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他进退维谷之际,一个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自“有所不为轩”内传出:
“他的武功路数,是我允许的。”
话音未落,穆人清已缓步走出轩门,青袍在晨风中微微飘动,目光平静地扫过归辛树夫妇。
归辛树和归二娘浑身一震,脸上的气势瞬间消散,连忙躬身行礼:“师父!”
穆人清走到袁承志身边,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示意他不必紧张。随即对归辛树夫妇道:“承志天资聪颖,于武学一道常有奇思妙想。他将自身一些对敌时的感悟,融入基础剑法之中,虽略显稚嫩,却也无伤大雅。武道一途,并非一成不变,能在规矩之内有所创新,未必是坏事。只要根基稳固,心术端正,些许变化,何须大惊小怪?”
他这番话,既点明了袁承志的“感悟”乃自身所得(隐去了金蛇郎君传承),又肯定了其“创新”的合理性,更以“心术端正”定了性,直接将归二娘扣下的“旁门左道”、“污染正宗”的帽子摘了下去。
归辛树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但在穆人清平静的目光注视下,终究没能说出口,只是闷声道:“是,师父。弟子……明白了。”
归二娘脸色阵青阵白,她万没想到师父会如此回护袁承志,一番精心准备的发难,被轻描淡写地化解。她心中虽极度不甘,却也不敢再当面顶撞穆人清,只得强挤出一丝笑容:“原来……原来是师父允许的,那自然是无妨的。是弟子夫妇见识浅薄,误会小师弟了。”
穆人清不再多言,只是淡淡道:“嗯。同门之间,当以和睦为要,相互砥砺,共同精进。若无他事,便去吧。”
“是,师父,弟子告退。”归辛树夫妇不敢多留,躬身行礼后,匆匆离去,只是那背影,怎么看都带着几分悻悻之意。
看着他们消失在山道尽头,袁承志才长长舒了口气,后背竟已惊出一层冷汗。他转向穆人清,感激道:“多谢师父为弟子解围。”
穆人清望着归氏夫妇离去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辛树秉性不坏,只是过于执着形迹,缺乏变通。至于归二娘……心思未免过于活络了些。承志,你需记住,江湖不独在山外,亦在人心。同门尚且如此,遑论外界?今日之事,不过是个开端。你身负绝学,又得我与你大师兄(指未曾出场的‘铜笔铁算盘’黄真)看重,难免遭人嫉羡。日后行事,更需谨言慎行,但也不必一味忍让,失了锋芒。一切,自有为师为你做主。”
“弟子明白了。”袁承志重重地点了点头。经此一事,他不仅对江湖的人情世故有了更深体会,也更坚定了在武道上走出自己道路的决心。只是,前路似乎比想象中更为崎岖复杂。归氏夫妇今日虽退去,但那根刺,显然已经种下。
山风拂过,带着深秋的凉意,吹动着少年的衣袂与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