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接受采访-《从长征留守开始的大将之路》

  而今晚的战斗,不仅仅发生在杨树浦。

  安亭一带的日军防御弱点区域,遭到我军上千精锐部队的进攻,有摇摇欲坠之势,而另一边,白鹤渡、田家渡等地的日军炮兵阵地,再次遭遇我军炮兵部队的攻击。

  经此一役,支援22旅团作战的第二重炮旅团的12门150毫米榴弹炮,基本上算是彻底完了,只剩下两门还能用的炮了,对整个战场的局势,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

  消息很快汇总到112师指挥部之中。

  张浩听完下面的汇报,脸上并没有太多失望的神色,反而是点了点头说道:“打得不错!虽然没完全达到最初的预期,但应该是把黑岩义胜吓出一身冷汗了,如此目的就达到了一半。”

  随后,张浩转头看向身边的通信员钱光义说道:“让部队回来以后好好休整,这场战斗,就要结束了。”

  日军的神经,通过今晚的战斗已经绷紧,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给小鬼子施加压力,直到这根弦“啪”的一声彻底断裂为止。

  而今晚的战斗,只是一个开胃菜罢了。

  而今晚的战斗,实际上是日军22旅团葬礼的前奏。

  .........

  收到各部队汇报的黑岩义胜,怒不可遏,但又无可奈何。

  经过前面几天的战斗,他们旅团的兵力,就算是加上给他们加强的一个重炮兵大队,总共也就五千人了。

  如此规模的兵力,若是对付一般的国军部队防守的阵地,他有信心,但面对112师,他并没有这个信心。

  这几天的战斗下来,他已经发现了,他们当面之敌的112师,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距离他们这样的帝国精锐,虽然仍然存在差距,但差距也不大了。

  更何况,从一开始,他们的兵力基本上就是1:2,至少在兵力上,他们是占据劣势的。

  但这种话,黑岩义胜不敢说。

  他要是敢说,他们一个旅团还拿不下中国军队的一个师,那他这个旅团长也就基本上当到头了。

  现在的黑岩义胜,也是有些骑虎难下。

  .........

  次日一早,刚刚睡下不到四个小时的张浩,便是被指挥部外面的声音吵醒了。

  张浩睁开眼睛,眼中的血丝清晰可见。

  听到房间之中的声音,胡龙涛知道张浩应该是醒了。

  “师长,你再休息一会吧,你从前天凌晨五点多,一直到昨晚凌晨快四点才睡下,这才不到四个小时。”

  张浩摆了摆手,说道:“算了,给我打点水来吧。”

  胡龙涛有些无奈,还是给张浩把脸盆端了过来,张浩一边洗脸,一边问道:“外面怎么了?”

  听到问话,胡龙涛解释道:“是《新闻报》和《救亡日报》的记者,说是想要采访一下咱们,政委正在和他们说话,不过,他们想见师长你。”

  闻言,张浩手中的动作一顿。

  “郭鼎堂先生七月份创办的《救亡日报》?”

  胡龙涛对此也不太清楚,张浩摇了摇头,把毛巾扔给胡龙涛,便是走出了指挥部。

  远远地,就看到一处空地上,此刻正搭着一个台子,李润覃站在台子上,而像围了六七个记者。

  这些记者,有的拿着相机,有的正在拿着纸笔记录着什么。

  很显然,李润覃正在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见状,张浩知道,自己身为军事主官,肯定是要上去和大家见一下的。

  当即,张浩深吸了口气,将一夜鏖战的疲惫强行压下去,脸上恢复了以往一贯的沉稳,随后迈步向那临时搭建的台子走去。

  李润覃此刻正站在台子上,面对记者们的长枪短炮和连珠炮似的提问,从容不迫地介绍着112师在淞沪战场上的作战情况和抗战决心。

  李润覃的话语沉稳有力,条理清晰,充分展现了一位成熟政工干部的风范。

  看到张浩走来,有些记者注意到了,尤其是注意到李润覃的目光。

  李润覃从台上走下来,看向张浩的眼神之中带着关切。

  张浩没有说话,只是微微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问题。

  见状,李润覃这才介绍道:“各位记者朋友们,这位就是我们新四军的参谋长,兼112师师长,张浩将军。”

  瞬间,所有的目光和相机镜头都是齐刷刷地对准了这位年轻得有些过分的中将师长。

  记者群中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和惊叹。

  尽管所有人都早有耳闻,但当亲眼见到张浩如此年轻的面庞的时候,所有人还是感到难以置信。

  就见一位戴着眼镜,气质文雅的中年记者率先开口了:“张师长,您好!我是《救亡日报》的记者柳亚。”

  这名中年记者的语气中带着敬意,就听他问道:“贵部近日在战场上连战连捷,尤其昨夜至今晨,根据我们收到的消息,贵部似乎给予日寇以沉重打击,在这里,我能请您具体谈谈此次战役的情况和意义吗?”

  闻言,张浩站到台子上,通过脑海的地图,他发现,提问的这位名叫柳亚的中年记者,实际上是自己人,其代表的颜色,乃是深绿色,很显然,这是同志。

  对于同志的提问,张浩自然没有不回答的道理。

  就听张浩开口道:“日寇侵我山河,屠我同胞,凡我华夏军人,守土抗敌皆是本分。我112师奉军部之命驰援淞沪,旨在协同友军,共御外侮。近日之作战,全系我部将士上下一心,凭借着灵活的战术与英勇牺牲,方才予敌第22旅团以重创,挫其锋芒,此乃全体官兵用命之结果,非张某一人之功,至于昨日之战,亦是对日寇之新的战法,并无太多要说的。”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并没有过多的去回答战场的事情,只是肯定了抗战之决心,并将功劳归于全体将士。

  另一名《新闻报》的记者闻言,立刻问道:“张师长,据悉,贵部之战术迥异于其他友军,多以小股部队渗透、袭扰为主,甚至放弃了部分防御阵地,这是否意味着贵军不愿承担正面防御之责?”

  此言一出,现场的气氛为之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