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全国服丧-《被休后,每日情报助我熬过荒年》

  李厚朴和李川贝也放了假。

  李厚朴是衙门中人,下面的衙门没有上面管得严,腊月二十五就放假,正月十六才收假。

  李川贝在武馆,自然放得更早。

  腊月二十四放假,正月二十才收假。

  一家人难得团聚,每天都喜气洋洋的。

  李木槿他们也想过要不要请青儿到家里来过年。

  结果。

  一问,才知道宋县令家忙得不行,全府上下的丫鬟小厮都走不开。

  于是,只能无奈放弃了。

  正月初一,拜年,放鞭炮,给压岁钱。

  家里就平平和安安两个小孩儿,话都说不圆,当然更不知道压岁钱是什么好东西。

  但,作为全家的小宝贝,压岁钱自然是少不了他们。

  李木槿成为最大赢家。

  因为,她负责帮两个小人保管压岁钱。

  一共十五个红包,其中十四个:她、李当归、王氏、李厚朴、赵氏、李川贝和孙大嫂分别给平平和安安;第十五个,是王氏发给她的压岁钱。

  钱不多。

  总共十二枚铜钱。

  但,这代表了月月顺利的祝福。

  她珍惜的收好了,用香囊挂在了床头上保佑自己。

  平平和安安每人三四百文,她凑了个整,一两银子,打算给两人攒起来,等他们长到十几岁,也是一笔不小的存款了。

  初二,回娘家,敬财神。

  她就在娘家,自然不存在回娘家这个说法。

  赵氏却是有娘家的。

  王氏虽然不喜欢孙氏,但在这个日子上没有为难赵氏。

  过年之前,她就提前准备好了赵氏回娘家的礼品:二十个鸡蛋、两斤肉、一小袋十斤面粉、一包果脯、一包绿豆糕。

  在十里八乡,都算是拿得出手的了。

  可是。

  赵氏居然不准备回娘家。

  早饭桌上,听到她的话,李家五人都惊了。

  李厚朴也没提前得知消息:“美娘,你说什么?”

  王氏皱眉:“老二家的,这大年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你该回去就回去,你放心,我不会因为这个生你的气。”

  她以为赵氏是担心她不高兴。

  赵氏摇头:“婆母,我不是因为担心这个,是我上次回家和爹娘吵了一架,他们让我今年以后别回娘家……我这是随了他们的意。”

  她也不想再见到他们。

  闻言。

  李木槿几人面面相觑。

  王氏皱了皱眉,声音尽量温和:“美娘啊,你爹娘这都是气话,你怎么还当真了?”

  “都是一家人,没有隔夜仇,回去吧。”

  李当归和李川贝点头。

  李木槿突然想起什么,感叹:“难怪这一个多月都没见你回娘家……”

  原来是和那边闹掰了。

  李厚朴也跟着劝道:“娘说得对,美娘,毕竟是你的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你不是一个人回去,有我陪着你。”

  以他对妻子的了解,她不是那么狠得下心肠的人。

  但。

  这次,让所有人意外了。

  赵氏态度坚决:“不,我真的不回娘家。”

  众人无言。

  王氏担忧:“真的?可你要是不回去,村里人知道肯定会对你说三道四。”

  赵氏:“随他们去。”

  “不过,婆母,下午我三个弟弟要来家里,你看……”

  王氏没等她说话,当即答应下来:“来啊,欢迎之至。”

  “你怎么不早说?”

  她有些埋怨道:“我也能去镇上买点儿新鲜肉菜……”

  赵氏笑着道:“他们都是晚辈,不需要这么讲究。”

  “……”

  气氛融和了起来。

  当天下午,未时正(下午两点钟),赵氏的三个弟弟出现在了李家门前。

  这是李木槿第一次见他们三兄弟。

  赵一木她认识,赵二林和赵三森却不认识。

  赵氏带着三个弟弟喊了人,王氏每人发了一个红包,赵一木三兄弟使劲儿推辞,最后在王氏的坚持下红着脸收了。

  她在一旁看着也不说话,心里暗道:没想到,赵大江和孙氏这两根歹竹出好笋,还能出四根?

  她看得出来,赵一木三兄弟都是老实孩子。

  不过。

  他们三个心情都不好,明明是新年,眉眼却都带着阴郁,尤其是赵一木。

  她记性尚可。

  犹记得,去年她和赵氏去给挖运河的李厚朴送鸡汤时,赵一木还是个满脸笑容的傻白甜。

  ……

  初三,早睡晚起,烧门神纸。

  初四,迎接灶神。

  初五,迎接五路财神,送穷土。

  初六……

  初七…………

  大宁朝没有电灯、手机、电脑、电视剧、网络……,但年味浓郁,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事情干,李木槿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每一天都很充实。

  正当。

  她以为这种氛围可以持续到正月十五。

  她已经想好了,当天去天河镇看灯会,县衙张贴告示,元宵节前后三日解除宵禁,连着有三天的灯会。

  可惜。

  一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的打算落空。

  皇贵妃崩了。

  皇帝大哀,命令全国上下为其服丧半个月。

  命令是里正告诉大家的,没人提出质疑,李木槿眼睁睁看着,一会儿功夫,村里和喜庆有关的东西全部消失不见。

  柿子树上残留的柿子、放完鞭炮没打扫的地面、身上穿的红袄子、脚上穿的红棉鞋、头上戴的红色绢花……

  李家自然也是如此。

  李木槿紧急脱下了新做的湖绿色棉袄,换上了王氏以前的灰色旧棉袄。

  平平和安安也脱下了大红棉袄,换成了月白色的棉袄。

  好在,家里有了余钱。

  李木槿也舍得给两个孩子花钱,做了好几个不同颜色的小棉袄,其中也有素净颜色的。

  村里的欢声笑语也停了。

  以往,白天夜晚都时不时听见孩子们嬉嬉打闹的声音,现在都消失了。

  家里的一切荤腥也都停了。

  一日三餐都是素菜:炒白菜、炒青菜、炒豆芽……

  李木槿觉得很不可思议。

  天高皇帝远,整个村子却没有一人阳奉阴违!

  谁会在意他们?

  就是穿亮色衣服、吃肉喝酒打牌又如何?

  谁会管?

  因为此事,她再次深刻的意识到了,封建王朝的等级分明。

  百姓对皇家的敬畏之心,是融入到了骨子里,完全没有反抗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