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既白。
静思斋窗外,晨光透过薄雾,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浅浅光影。
秦诗玥推开窗。
冷风灌进来,吹散了彻夜未散的檀香。
她站在窗边,任凭冷风拂过脸颊。
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些。
回到电脑前,点开九州风雅颂讨论区。
满屏都是嘲讽。
“网文舔狗。”
“护主狂魔。”
“西琼州的耻辱。”
每一个字眼都在往她脸上抽。
秦诗玥端起茶盏,茶水早已凉透。
她放下茶盏。
眼神从迷茫变得清明,又从清明变得凌厉。
怒火从胸腔升起。
这怒火不是为了自己被骂。
而是为了那些惊才绝艳的作品,被这群有眼无珠的东西肆意践踏。
她突然笑了。
笑得有些讽刺。
她终于想通了。
“酒后少女的梦”这个俗到骨子里的笔名,根本不是品味低下。
那是极致的傲慢。
对世俗的蔑视。
用最烂的名字,写传世的文章,你们看不懂?那是你们眼瞎。
秦诗玥看向墙上的书法作品。
那是祖父留下的字——“文以载道”四个字。
她眼神变得坚定。
她不仅要为那首词正名。
更要为那部她自己也曾鄙夷过的小说正名。
拉过键盘。
登录“青灯古卷”账号。
后台99 的私信,全是谩骂。
她连看都没看,直接点开发帖。
清晨的书房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
她的手速很快。
那些压抑了一整夜的激情,此刻全部倾泻而出。
标题栏里,她输入一行字:
《文无第一,俗亦可登大雅之堂——再论<鬼吹灯>之文化内核》
输完这行字,她嘴角勾起冷笑。
这一次,她不谈诗词。
她要单刀直入,从文化根基上撕开这些人的无知。
正文开始。
“昨夜看完《鬼吹灯》,我一夜未眠。”
“不是因为恐惧,是因为震撼。”
“作为一个在西琼州长大、浸淫古籍十余年的人,我必须说——《鬼吹灯》是我见过的,对传统文化最深刻、最大胆的再创作。”
“那些说它是垃圾的人,麻烦先把《四方异物志》《幽玄录》《玄镜秘要》这三本书读完再来说话。”
她完全进入了状态。
“先说人点烛,鬼吹灯这条规矩。”
“这不是作者瞎编的,这是有文化根源的。”
“《玄镜秘要》第七卷《阴阳互感篇》里明确记载:凡入冥府之地,需烛光为媒,阳气为引。人燃烛,示有生者入内;烛若灭,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生者当速退,否则必遭不测。”
“看到没有?这跟人点烛,鬼吹灯的设定几乎一模一样!”
“作者不是瞎写,而是在用通俗语言,复活古籍中那些被遗忘的文化!”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那种找到知音的兴奋感,让她停不下来。
窗外传来鸟鸣声。
她充耳不闻。
“再说。”
“你们以为这只是个搞笑俗称?”
“错了!大错特错!”
“《四方异物志·西南卷》里记载过一种墓穴异变现象:尸身久埋地下,若遇阴煞之气聚集,或经特殊炼制,可化作不腐之躯,形如裹布之物,凶戾异常。”
“裹布之物是什么?用白话说,不就是粽子吗?”
“作者用最通俗的词汇,指代最古老的传说,这叫什么?这叫文化转译!”
秦诗玥停下来。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茶早就凉透了。
但她根本感觉不到。
继续打字。
“还有摸金符发丘印这些设定。”
“你们以为是作者拍脑袋想的?”
“《幽玄录》里明确记载过古代盗墓者的门派体系!”
“其中就有观星定位,寻龙点穴的摸金一派,以及官方授权,专司盗掘的发丘一脉!”
“作者只是把这些史料里晦涩难懂的记载,用故事形式重新演绎了一遍!”
“这不是胡编乱造,这是文化考古!”
她眼睛里闪着光。
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些情节。
胡八一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破解机关的场景。
那些关于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描写。
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古籍里找到出处。
这种严谨程度,根本不是普通网文作者能做到的。
“所以,那些说《鬼吹灯》是快餐文学的人。”
“麻烦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一部快餐文学,能把风水堪舆术写得如此专业?”
“为什么一个网文写手,对古代志怪传说的了解程度,比你们这些自诩文化人的还要深?”
她打字速度慢了下来。
她在组织最后的总结。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
她必须一击致命。
“《鬼吹灯》表面上写的是盗墓。”
“但骨子里,写的是对传统文化最深沉的敬畏和传承。”
“它把那些躺在故纸堆里、无人问津的古老传说,重新赋予了生命。”
“它用最通俗的故事,承载了最厚重的文化内核。”
“它让年轻人在追剧般的阅读快感中,自然而然接触到了风水、堪舆、五行、八卦这些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比那些高高在上、自命清高的所谓纯文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她停顿片刻。
脑海中浮现出那句话。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然后是《鬼吹灯》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
这两个作品。
一个极雅,一个极俗。
但内核都是对文化的极致追求。
她敲下最后一段话。
“《鬼吹灯》不是垃圾,它是这个时代的瑰宝。”
“它是以最通俗的盗墓故事为骨,承载古典文化中最诡谲神秘、最富想象力的志怪之魂。”
“你们看不懂,只能说明你们的无知。”
“至于那些因为二字就否定它的人——”
秦诗玥停顿了一下。
敲出最后那句话。
“井底之蛙,不足与谋。”
发表。
帖子发出去的那一刻,秦诗玥靠在椅背上。
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
但胸中那股郁结之气,总算吐了出来。
她看着窗外逐渐明亮的天色。
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这一战。
她赢定了。
不是因为她战斗力有多强。
而是因为真理站在她这边。
而那些嘲讽她的人,只配站在无知的深渊里继续狂吠。
她打开九州风雅颂官网。
刷新页面。
她的新帖子已经出现在讨论区。
评论数正在疯狂增长。
3…
15…
47…
102…
秦诗玥盯着那个不断跳动的数字。
眼神平静如水。
……
与此同时,西琼州,某高档小区。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书房里。
他叫方正文,西琼州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此刻正盯着电脑屏幕,看着青灯古卷的最新帖子。
他的表情很复杂。
作为一个在文学圈浸淫三十年的老人,他看得出来,青灯古卷说的都是对的。
《鬼吹灯》确实有文化内核。
而且这个内核,比很多所谓的“纯文学”都要厚重。
但他不能承认。
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西琼州文坛这么多年来的坚持,都是错的。
他们一直看不起的东韵州“网络文学”,竟然在文化传承这件事上,做得比他们还要好。
这是对整个西琼州文坛的打脸。
方正文犹豫了很久。
最后,他还是没有点开“回复”按钮。
算了。
这种事,让年轻人去闹吧。
他关掉网页,起身离开了书房。
静思斋窗外,晨光透过薄雾,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浅浅光影。
秦诗玥推开窗。
冷风灌进来,吹散了彻夜未散的檀香。
她站在窗边,任凭冷风拂过脸颊。
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些。
回到电脑前,点开九州风雅颂讨论区。
满屏都是嘲讽。
“网文舔狗。”
“护主狂魔。”
“西琼州的耻辱。”
每一个字眼都在往她脸上抽。
秦诗玥端起茶盏,茶水早已凉透。
她放下茶盏。
眼神从迷茫变得清明,又从清明变得凌厉。
怒火从胸腔升起。
这怒火不是为了自己被骂。
而是为了那些惊才绝艳的作品,被这群有眼无珠的东西肆意践踏。
她突然笑了。
笑得有些讽刺。
她终于想通了。
“酒后少女的梦”这个俗到骨子里的笔名,根本不是品味低下。
那是极致的傲慢。
对世俗的蔑视。
用最烂的名字,写传世的文章,你们看不懂?那是你们眼瞎。
秦诗玥看向墙上的书法作品。
那是祖父留下的字——“文以载道”四个字。
她眼神变得坚定。
她不仅要为那首词正名。
更要为那部她自己也曾鄙夷过的小说正名。
拉过键盘。
登录“青灯古卷”账号。
后台99 的私信,全是谩骂。
她连看都没看,直接点开发帖。
清晨的书房里,只有键盘的敲击声。
她的手速很快。
那些压抑了一整夜的激情,此刻全部倾泻而出。
标题栏里,她输入一行字:
《文无第一,俗亦可登大雅之堂——再论<鬼吹灯>之文化内核》
输完这行字,她嘴角勾起冷笑。
这一次,她不谈诗词。
她要单刀直入,从文化根基上撕开这些人的无知。
正文开始。
“昨夜看完《鬼吹灯》,我一夜未眠。”
“不是因为恐惧,是因为震撼。”
“作为一个在西琼州长大、浸淫古籍十余年的人,我必须说——《鬼吹灯》是我见过的,对传统文化最深刻、最大胆的再创作。”
“那些说它是垃圾的人,麻烦先把《四方异物志》《幽玄录》《玄镜秘要》这三本书读完再来说话。”
她完全进入了状态。
“先说人点烛,鬼吹灯这条规矩。”
“这不是作者瞎编的,这是有文化根源的。”
“《玄镜秘要》第七卷《阴阳互感篇》里明确记载:凡入冥府之地,需烛光为媒,阳气为引。人燃烛,示有生者入内;烛若灭,则阴气盛而阳气衰,生者当速退,否则必遭不测。”
“看到没有?这跟人点烛,鬼吹灯的设定几乎一模一样!”
“作者不是瞎写,而是在用通俗语言,复活古籍中那些被遗忘的文化!”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在加速。
那种找到知音的兴奋感,让她停不下来。
窗外传来鸟鸣声。
她充耳不闻。
“再说。”
“你们以为这只是个搞笑俗称?”
“错了!大错特错!”
“《四方异物志·西南卷》里记载过一种墓穴异变现象:尸身久埋地下,若遇阴煞之气聚集,或经特殊炼制,可化作不腐之躯,形如裹布之物,凶戾异常。”
“裹布之物是什么?用白话说,不就是粽子吗?”
“作者用最通俗的词汇,指代最古老的传说,这叫什么?这叫文化转译!”
秦诗玥停下来。
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茶早就凉透了。
但她根本感觉不到。
继续打字。
“还有摸金符发丘印这些设定。”
“你们以为是作者拍脑袋想的?”
“《幽玄录》里明确记载过古代盗墓者的门派体系!”
“其中就有观星定位,寻龙点穴的摸金一派,以及官方授权,专司盗掘的发丘一脉!”
“作者只是把这些史料里晦涩难懂的记载,用故事形式重新演绎了一遍!”
“这不是胡编乱造,这是文化考古!”
她眼睛里闪着光。
想起昨晚看到的那些情节。
胡八一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破解机关的场景。
那些关于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的描写。
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在古籍里找到出处。
这种严谨程度,根本不是普通网文作者能做到的。
“所以,那些说《鬼吹灯》是快餐文学的人。”
“麻烦你们解释一下,为什么一部快餐文学,能把风水堪舆术写得如此专业?”
“为什么一个网文写手,对古代志怪传说的了解程度,比你们这些自诩文化人的还要深?”
她打字速度慢了下来。
她在组织最后的总结。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
她必须一击致命。
“《鬼吹灯》表面上写的是盗墓。”
“但骨子里,写的是对传统文化最深沉的敬畏和传承。”
“它把那些躺在故纸堆里、无人问津的古老传说,重新赋予了生命。”
“它用最通俗的故事,承载了最厚重的文化内核。”
“它让年轻人在追剧般的阅读快感中,自然而然接触到了风水、堪舆、五行、八卦这些传统文化。”
“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比那些高高在上、自命清高的所谓纯文学,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她停顿片刻。
脑海中浮现出那句话。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然后是《鬼吹灯》里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
这两个作品。
一个极雅,一个极俗。
但内核都是对文化的极致追求。
她敲下最后一段话。
“《鬼吹灯》不是垃圾,它是这个时代的瑰宝。”
“它是以最通俗的盗墓故事为骨,承载古典文化中最诡谲神秘、最富想象力的志怪之魂。”
“你们看不懂,只能说明你们的无知。”
“至于那些因为二字就否定它的人——”
秦诗玥停顿了一下。
敲出最后那句话。
“井底之蛙,不足与谋。”
发表。
帖子发出去的那一刻,秦诗玥靠在椅背上。
浑身力气都被抽空了。
但胸中那股郁结之气,总算吐了出来。
她看着窗外逐渐明亮的天色。
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
这一战。
她赢定了。
不是因为她战斗力有多强。
而是因为真理站在她这边。
而那些嘲讽她的人,只配站在无知的深渊里继续狂吠。
她打开九州风雅颂官网。
刷新页面。
她的新帖子已经出现在讨论区。
评论数正在疯狂增长。
3…
15…
47…
102…
秦诗玥盯着那个不断跳动的数字。
眼神平静如水。
……
与此同时,西琼州,某高档小区。
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坐在书房里。
他叫方正文,西琼州文学评论家协会副会长。
此刻正盯着电脑屏幕,看着青灯古卷的最新帖子。
他的表情很复杂。
作为一个在文学圈浸淫三十年的老人,他看得出来,青灯古卷说的都是对的。
《鬼吹灯》确实有文化内核。
而且这个内核,比很多所谓的“纯文学”都要厚重。
但他不能承认。
因为一旦承认,就意味着西琼州文坛这么多年来的坚持,都是错的。
他们一直看不起的东韵州“网络文学”,竟然在文化传承这件事上,做得比他们还要好。
这是对整个西琼州文坛的打脸。
方正文犹豫了很久。
最后,他还是没有点开“回复”按钮。
算了。
这种事,让年轻人去闹吧。
他关掉网页,起身离开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