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落下,酒吧角落的气氛凝固了。
肖雅脸上的崇拜和激动僵在嘴角,她想不通,天底下怎么会有人拒绝这样一份合同。
那上面的每一条,都写满了“尊重”与“诚意”,是无数音乐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港湾。
韩磊镜片后的目光也闪动了一下。
他设想过张信可能会讨价还价,可能会对某些条款提出异议,但他完全没料到,对方会用“不能签”这三个字,把整件事堵死。
这不合逻辑,不符合任何商业谈判的规律。
酒吧老板老王远远地看着,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懂合同,但他看得懂气氛。
他生怕好不容易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张信,又犯了他的倔脾气,把天大的机缘给推了出去。
只有凌夜,依旧平静。
他看着张信,没有追问,没有劝说,只是安静地等待下文。
他知道,像张信这样的人,他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立着一根二十年不曾弯折的脊梁骨。
张信的手,轻轻抚过合同的边缘。
“二十年前,天盛也给过我一份合同。”张信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比这个差远了,但当时在我眼里,也像是登天的梯子。”
“他们说,我的声音是珍宝,要为我打造一个时代,我信了。”
他笑了笑,那笑里没什么温度,只有自嘲。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要的不是珍宝,是要一个能放在货架上,随时可以贴上价签的商品。”
“他们要磨平我的棱角,让我的歌去迎合那些他们认为会买单的耳朵。”
“我不肯,于是,珍宝就成了垃圾,被扔在了角落里。”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凌夜脸上,那双看过太多浑浊世事的眼睛,此刻清澈得像山泉。
“这份合同,比天盛那份好一万倍,它好到…让我觉得不真实。”张信一字一顿。
“它在供养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在聘用一个音乐人。”
“凌先生,我们萍水相逢,你这份‘供养’,我张信受不起。”
“我不是来要饭的。”他拿起那份合同,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我只是个唱歌的,二十年前是,现在也是。”
这番话,让肖雅和韩磊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不识好歹,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傲气。
他被商业伤透了心,所以对任何形式的“圈养”都充满了警惕,哪怕这个笼子是黄金打造的。
他可以合作,但不接受“供养”。
他要的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被供奉在神龛里。
“我明白了。”凌夜终于开口。
他伸出手,从张信手里接过了那份合同。
然后,在肖雅惊愕的目光中,从中间缓缓地,撕成了两半。
“刺啦——”
清脆的撕裂声,在嘈杂的酒吧里,显得异常清晰。
“那么。”
凌夜做完这一切,看着目瞪口呆的张信,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重新问道。
“没有了这份合同,你有什么要求?”
张信怔怔地看着那堆碎纸。
他想过凌夜会劝说,会解释,会用利益来打动他,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回应他的拒绝。
那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懂你的骄傲,我尊重你的选择。
张信的喉结上下滚动,眼眶控制不住地发热。
他猛地低下头,掩饰住自己的失态。
过了许久,当他再次抬起头时,声音已经恢复了平稳,只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我只要一个录音棚。”
“隔音要好,设备要新,不能有人在我录歌的时候进来指手画脚。”
“可以。”凌夜点头。
“我唱的歌,做的后期,必须由我说了算,你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改。”
“可以。”
“我不参加商演,不接代言,不跑通告,不见媒体。”
“可以。”
张信看着凌夜,似乎想不出还有什么能难住对方的条件。
他沉默了片刻,说出了最后一个要求。
“我不拿薪水,也不要分红。”他看着那堆碎纸。
“唱一首歌,结一首歌的钱,按市场价给就行,我不想欠你人情。”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一个独立音乐人最后的尊严。
这一次,凌夜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酒吧里昏黄的灯光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肖雅的心又悬了起来,她觉得张信的要求实在太过“不近人情”,这几乎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纯粹的临时工。
“张老师,”韩磊终于忍不住,推了推眼镜,用他一贯严谨的措辞说道。
“您误会了,我们工作室邀请您,是基于对您才华的认可,是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按单结算的方式,并不符合我们…”
“韩哥。”凌夜打断了他。
凌夜绕过桌子,走到张信面前,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市场价给不了。”
凌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
“因为你的音乐,没有市场价。”
张信的瞳孔微微一缩。
“所以,我们换个方式合作。”
凌夜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
“从今天起,你就是幻音工作室的音乐合伙人。”
“我们不签艺人约,我们签的是对赌式的合作协议。”
“对赌?”张信和韩磊都愣住了。
“对。”凌夜点头。
“你想要的录音棚,绝对的自由,全都给你。”
“工作室不干涉你的任何创作和演唱,但会为你提供最好的资源、法务和宣发渠道。”
“我们不谈薪水,只谈分成。”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韩磊都心头一跳的方案。
“以你为主导创作或演唱的音乐项目,你拿项目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相应的,项目的制作成本,工作室承担百分之七十,你也需要用你的未来收益作为抵押,承担百分之三十。”
凌夜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赌你的才华能变成黄金,你也赌你自己的心血不会白费。”
“这不是我雇佣你,而是我邀请你,和我一起,在这片市场上赌一把大的,你敢不敢?”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张信的认知。
他见识过资本的傲慢,也体会过人情的冷暖,却从未见过这样一种合作方式。
这不是施舍,不是供养,甚至不是单纯的投资。
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信任,是一种将双方的利益与风险完全捆绑在一起的豪赌。
凌夜把自己和整个工作室的资源都压在了赌桌上,然后平静地问他,你跟不跟?
张信看着凌夜伸出的那只手,干净,修长,有力。
他再看看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指尖泛黄的手。
他忽然笑了。
二十年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笑了。
笑得肩膀都在抖。
他缓缓抬起手,没有丝毫犹豫,紧紧地握住了凌夜的手。
“好。”
一个字,重若千钧。
这一刻,酒吧的喧嚣,网络的狂潮,外界的一切赞誉与诋毁,都远去了。
肖雅捂住了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觉得,自己今天看到的,比任何一部电影都更动人。
韩磊靠在后面的墙上,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镜片下的眼睛里,是前所未有的光亮。
他看向凌夜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凌夜,既有艺术家的疯狂,又有商人的精明。
这百分之三十的对赌协议,既给了张信最高的尊重和最大的激励,又将风险控制在项目本身,完全符合商业逻辑。
他知道,从今天起,幻音工作室的音乐版图,将不再只靠凌夜一个人支撑。
他们有了一把开了刃,且与他们同舟共济的无双利剑。
而酒吧老板老王,则激动地一拍大腿,转身冲进吧台,拿出自己珍藏了十年,谁来都不肯卖的那瓶威士忌。
“今天我老王请客!”他吼了一嗓子。
“都给我喝!为了…新生的张老师!”
肖雅脸上的崇拜和激动僵在嘴角,她想不通,天底下怎么会有人拒绝这样一份合同。
那上面的每一条,都写满了“尊重”与“诚意”,是无数音乐人梦寐以求却求之不得的港湾。
韩磊镜片后的目光也闪动了一下。
他设想过张信可能会讨价还价,可能会对某些条款提出异议,但他完全没料到,对方会用“不能签”这三个字,把整件事堵死。
这不合逻辑,不符合任何商业谈判的规律。
酒吧老板老王远远地看着,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懂合同,但他看得懂气氛。
他生怕好不容易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中的张信,又犯了他的倔脾气,把天大的机缘给推了出去。
只有凌夜,依旧平静。
他看着张信,没有追问,没有劝说,只是安静地等待下文。
他知道,像张信这样的人,他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立着一根二十年不曾弯折的脊梁骨。
张信的手,轻轻抚过合同的边缘。
“二十年前,天盛也给过我一份合同。”张信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说给自己听。
“比这个差远了,但当时在我眼里,也像是登天的梯子。”
“他们说,我的声音是珍宝,要为我打造一个时代,我信了。”
他笑了笑,那笑里没什么温度,只有自嘲。
“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要的不是珍宝,是要一个能放在货架上,随时可以贴上价签的商品。”
“他们要磨平我的棱角,让我的歌去迎合那些他们认为会买单的耳朵。”
“我不肯,于是,珍宝就成了垃圾,被扔在了角落里。”
他抬起头,目光落在凌夜脸上,那双看过太多浑浊世事的眼睛,此刻清澈得像山泉。
“这份合同,比天盛那份好一万倍,它好到…让我觉得不真实。”张信一字一顿。
“它在供养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在聘用一个音乐人。”
“凌先生,我们萍水相逢,你这份‘供养’,我张信受不起。”
“我不是来要饭的。”他拿起那份合同,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我只是个唱歌的,二十年前是,现在也是。”
这番话,让肖雅和韩磊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不识好歹,这是刻在骨子里的傲气。
他被商业伤透了心,所以对任何形式的“圈养”都充满了警惕,哪怕这个笼子是黄金打造的。
他可以合作,但不接受“供养”。
他要的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被供奉在神龛里。
“我明白了。”凌夜终于开口。
他伸出手,从张信手里接过了那份合同。
然后,在肖雅惊愕的目光中,从中间缓缓地,撕成了两半。
“刺啦——”
清脆的撕裂声,在嘈杂的酒吧里,显得异常清晰。
“那么。”
凌夜做完这一切,看着目瞪口呆的张信,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重新问道。
“没有了这份合同,你有什么要求?”
张信怔怔地看着那堆碎纸。
他想过凌夜会劝说,会解释,会用利益来打动他,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对方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回应他的拒绝。
那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懂你的骄傲,我尊重你的选择。
张信的喉结上下滚动,眼眶控制不住地发热。
他猛地低下头,掩饰住自己的失态。
过了许久,当他再次抬起头时,声音已经恢复了平稳,只是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我只要一个录音棚。”
“隔音要好,设备要新,不能有人在我录歌的时候进来指手画脚。”
“可以。”凌夜点头。
“我唱的歌,做的后期,必须由我说了算,你们可以不用,但不能改。”
“可以。”
“我不参加商演,不接代言,不跑通告,不见媒体。”
“可以。”
张信看着凌夜,似乎想不出还有什么能难住对方的条件。
他沉默了片刻,说出了最后一个要求。
“我不拿薪水,也不要分红。”他看着那堆碎纸。
“唱一首歌,结一首歌的钱,按市场价给就行,我不想欠你人情。”
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一个独立音乐人最后的尊严。
这一次,凌夜没有立刻回答。
他站起身,酒吧里昏黄的灯光在他身后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肖雅的心又悬了起来,她觉得张信的要求实在太过“不近人情”,这几乎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纯粹的临时工。
“张老师,”韩磊终于忍不住,推了推眼镜,用他一贯严谨的措辞说道。
“您误会了,我们工作室邀请您,是基于对您才华的认可,是希望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按单结算的方式,并不符合我们…”
“韩哥。”凌夜打断了他。
凌夜绕过桌子,走到张信面前,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市场价给不了。”
凌夜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辩驳的力量。
“因为你的音乐,没有市场价。”
张信的瞳孔微微一缩。
“所以,我们换个方式合作。”
凌夜看着他,眼神清澈而坚定。
“从今天起,你就是幻音工作室的音乐合伙人。”
“我们不签艺人约,我们签的是对赌式的合作协议。”
“对赌?”张信和韩磊都愣住了。
“对。”凌夜点头。
“你想要的录音棚,绝对的自由,全都给你。”
“工作室不干涉你的任何创作和演唱,但会为你提供最好的资源、法务和宣发渠道。”
“我们不谈薪水,只谈分成。”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让韩磊都心头一跳的方案。
“以你为主导创作或演唱的音乐项目,你拿项目纯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相应的,项目的制作成本,工作室承担百分之七十,你也需要用你的未来收益作为抵押,承担百分之三十。”
凌夜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我赌你的才华能变成黄金,你也赌你自己的心血不会白费。”
“这不是我雇佣你,而是我邀请你,和我一起,在这片市场上赌一把大的,你敢不敢?”
这番话,彻底颠覆了张信的认知。
他见识过资本的傲慢,也体会过人情的冷暖,却从未见过这样一种合作方式。
这不是施舍,不是供养,甚至不是单纯的投资。
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信任,是一种将双方的利益与风险完全捆绑在一起的豪赌。
凌夜把自己和整个工作室的资源都压在了赌桌上,然后平静地问他,你跟不跟?
张信看着凌夜伸出的那只手,干净,修长,有力。
他再看看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指尖泛黄的手。
他忽然笑了。
二十年来,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笑了。
笑得肩膀都在抖。
他缓缓抬起手,没有丝毫犹豫,紧紧地握住了凌夜的手。
“好。”
一个字,重若千钧。
这一刻,酒吧的喧嚣,网络的狂潮,外界的一切赞誉与诋毁,都远去了。
肖雅捂住了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觉得,自己今天看到的,比任何一部电影都更动人。
韩磊靠在后面的墙上,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镜片下的眼睛里,是前所未有的光亮。
他看向凌夜的目光里充满了敬佩,这才是他认识的那个凌夜,既有艺术家的疯狂,又有商人的精明。
这百分之三十的对赌协议,既给了张信最高的尊重和最大的激励,又将风险控制在项目本身,完全符合商业逻辑。
他知道,从今天起,幻音工作室的音乐版图,将不再只靠凌夜一个人支撑。
他们有了一把开了刃,且与他们同舟共济的无双利剑。
而酒吧老板老王,则激动地一拍大腿,转身冲进吧台,拿出自己珍藏了十年,谁来都不肯卖的那瓶威士忌。
“今天我老王请客!”他吼了一嗓子。
“都给我喝!为了…新生的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