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预热计划开始-《让你写公益歌,没让你写哭全网啊》

  梁和拿着《水星记》的U盘,脚步匆匆地回到作曲八组,径直走到凌夜桌前,将U盘轻轻放在桌面上。

  “小凌,王主管那边…同意了。”梁和脸上带着一抹笑意。

  随后他话锋一转,神情严肃:“但是,想夺冠,还是太难了,好好加油吧。”

  凌夜抬头看他,眼底平静无波。

  “好,谢谢梁组长。”凌夜点头。

  “我会全力以赴。”

  那眼神清澈,笃定,仿佛“冠军”这个目标,对他而言并非高不可攀的山峰,而是一个理所当然要抵达的站点。

  梁和看着他这副模样,心里那点担忧反而被这股莫名的自信冲淡了些。

  这小子…要么是真疯了,要么就是真的有底牌。

  “行,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梁和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明白。”

  梁和离开后,陈志朋端着他那标志性的枸杞保温杯凑过来,压低声音。

  “小凌啊,你…你这是何必呢?”

  “新人季那是什么地方?龙潭虎穴,天音、盛世那帮吃人不吐骨头的,哪个不是砸了重金、配备顶级团队?”

  “你那首《无名的人》现在口碑不错,干嘛非要去跟那些怪物争?”

  陈志朋是真的替凌夜着急,试用期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苟”住,是活下来。

  凌夜转过头,看着一脸担忧的陈志朋,笑了笑。

  “陈哥,谢谢你的好意。”

  他摇了摇头,眼神里没有丝毫动摇。

  “这个机会,对我来说很重要。”

  凌夜目光扫过办公室里那些或同情或看戏的眼神,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力。

  “按部就班地写歌,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他脑中闪过妹妹清瘦的脸,家里需要钱,妹妹马上要高考,他没有那么多时间慢慢熬。

  “这个新人季,对我来说,就是最快证明自己的途径。”

  “风险是很大,但回报也同样大。”

  凌夜的视线重新落回电脑屏幕,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

  “我对《水星记》有信心,我对郭嘉豪,也有信心。”

  他对自己的“玩法”,更有信心。

  陈志朋看着凌夜笃定的侧脸,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把剩下的话咽了回去。

  这小子…主意太正了,劝不动。

  陈志朋摇着头,端着他的保温杯,慢悠悠地走开了。

  凌夜很清楚自己面临的局面。

  想靠传统的打歌、跑通告、买推广位的方式去硬碰硬,无异于螳臂当车。

  质量再高,没有足够的曝光,也只能是圈地自萌。

  他打开了蓝星当前用户量最大、活跃度最高的短视频平台——抖乐。

  手指滑动,屏幕上快速闪过各种类型的短视频。

  《水星记》的旋律独特,高级,但不算第一耳就极其洗脑的那种。

  它的优势在于…意境和情感。

  那种宇宙般的孤独感,默默守护的卑微与执着,空灵又带点易碎感的气质…

  太适合营造氛围,太适合戳中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那点难以言说的情绪了。

  一个大胆的,基于《水星记》独特性和情感内核的“病毒式”营销策划,开始在他脑中疯狂构建。

  蓝星的文娱产业,唱片、演唱会、影视联动玩得风生水起,可到了抖乐这类新媒体,多数还停留在砸钱买广告、请网红扭腰的初级阶段。

  太笨拙了。

  天音娱乐和盛世娱乐财大气粗,陈明辉、周雨晴背后资源肉眼可见。

  他凌夜,一个试用期新人,拿什么硬碰硬?

  不能硬碰,那就智取。

  他需要的,是一个切口,让《水星记》自己长出翅膀,飞进用户的耳朵和心里。

  抖乐,就是那个切口。

  凌夜戴上耳机,打开音频编辑软件,将《水星记》拆解。

  他快速剪辑出几个十几秒的BGM模板。

  一段纯音乐,氛围拉满。

  一段加速版,强化节奏。

  一段极简钢琴慢版,放大孤独。

  每一段都经过精心打磨,确保在短时间内抓住听众耳朵,又能传递歌曲的核心氛围。

  完成后,他将这些音频片段打包,找到郭嘉豪经纪人李梅的邮箱,点击发送。

  邮件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

  凌夜摘下耳机,拿起手机,拨通了李梅的电话。

  “喂,李姐。”

  “凌老师?有什么事您吩咐。”电话那头,李梅的声音带着几分客气和期待。

  “我刚剪辑了几个《水星记》的BGM片段,想麻烦你做一下首轮推广,已经发你邮箱了。”

  “推广?好的凌老师,需要对接哪些渠道?”李梅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渠道主要是抖乐。”凌夜顿了顿,语气平静地抛出重点。

  “我需要你联系一批风格契合的小网红,或者内容垂直的素人用户,粉丝量不用太高,关键是内容调性要对。”

  “把这些BGM给他们,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创作视频内容,重点是引发‘情感共鸣’,不要硬广植入。”凌夜补充道。

  李梅拿着手机,眉头微蹙。

  这种推广方式,她闻所未闻。

  不花钱,靠内容自发酵?能行吗?

  但转念想到凌夜这个人,从《无名的人》到《水星记》,哪次按常理出牌了?

  而且这首歌的质量确实顶尖。

  “好的,凌老师,我明白了。”李梅压下疑虑,爽快应下。

  “我马上去办。”

  “辛苦了。”

  挂了电话,李梅立刻行动起来。

  她迅速筛选了一批在抖乐上以拍摄城市夜景、个人感悟、情感故事为主的小博主,甚至是一些只有几千粉丝但内容很有特点的素人用户。

  与此同时,网络上却是另一番景象。

  天音娱乐和盛世娱乐,几乎在同一时间,为他们各自力捧的新人——陈明辉和周雨晴,举办了声势浩大的线上单曲预告发布会。

  炫酷的虚拟舞台,知名主持人控场,连线业内大佬站台…

  天音娱乐的直播间里,陈明辉穿着潮牌,染着蓝色挑染的碎发格外吸睛,他自信满满地预告自己的新歌风格,引得弹幕一片“哥哥好帅”“新歌大发”的狂热刷屏。

  盛世娱乐那边,周雨晴一袭白裙,金棕色卷发披肩,甜美地和粉丝互动,预告自己“充满少女心事”的新单曲,评论区“晴晴老婆”“甜嗓精灵冲呀”的呼声震天响。

  整个网络,仿佛都提前进入了新人季的狂欢。

  相比之下,《水星记》的推广显得过于安静。

  两天后。

  抖乐平台上,开始零星出现一些带着《水星记》BGM片段的短视频。

  深夜空无一人的街道,流浪猫蜷缩在角落,窗边凝望雨滴的侧影,独自旅行时拍下的风景…

  视频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录平凡生活的片段,有的是表达个人情绪的短语。

  但它们都用了《水星记》的旋律做背景音。

  评论区里,开始出现留言:

  “这BGM好有感觉,是什么歌啊?”

  “求BGM!好听!”

  “听着这歌突然有点想哭,触动了…”

  “孤独感瞬间拉满…”

  尽管数量不多,但每一条留言都直指歌曲的情绪核心。

  星辉娱乐,作曲部八组。

  凌夜坐在工位前,电脑屏幕上是抖乐的数据后台。

  他没有盯着播放量,而是更关注评论和互动数据。

  用户对BGM的情感连接度…很高。

  “孤独”、“触动”、“想哭”、“有感觉”…这些词汇频繁出现,符合预期。

  凌夜拿起手机,再次拨通了李梅的电话。

  “李姐,数据我看了。”

  “怎么样凌老师?是不是太慢了点?”李梅的声音带着一丝忐忑。

  “不慢,情绪反馈很好。”凌夜语速不快,“下一步,我们调整策略。”

  “调整?”

  “对,停止撒网式的投放。”凌夜的声音透着一股冷静的决断。

  “选择评论区反馈好的几款BGM加大推送力度,引导用户自发创作,可以发起#水星记孤独瞬间#、#用一首歌守护你# 类似的话题。”

  李梅听着,感觉脑子有点跟不上节奏。

  这跟她熟悉的“砸钱买流量”完全不一样。

  “凌老师…这样能形成声势吗?”她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心底的疑问。

  “声势不是靠钱砸出来的,是靠情感共鸣堆起来的。”凌夜的声音沉稳有力,“记住,我们卖的不是歌,是情绪。”

  “让听到歌的人,觉得这首歌就是写给他们的,让他们愿意用这首歌去表达自己。”

  李梅深吸一口气。

  “好,凌老师,我按您说的办。”

  她挂断电话,立刻开始着手策划。

  她联系了几个情感类博主,让他们以朋友聊天的语气,分享自己听到《水星记》BGM时的感受,并鼓励粉丝也来分享自己的“水星故事”。

  效果立竿见影。

  开始有用户受到启发。

  有人拍下自己一个人加班到深夜,只有路灯陪伴的画面,配上《水星记》的前奏。

  有人剪辑了自己默默守护心上人,不敢表白只能远远看着的片段,用副歌做BGM。

  ……

  这些视频没有精美的制作,没有华丽的转场,它们粗糙、真实,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真挚的情感。

  “这歌太适合我了,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不就是水星吗?”

  “偷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