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挪威,特伦德拉格。
这里与江城的繁华、中东的灼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冬季的永夜尚未完全退去,白昼短暂而珍贵。天空是一种清澈的、仿佛被冰泉洗过的湛蓝,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照在无边无际的、厚实纯净的雪原上,反射出亿万颗钻石般璀璨的光芒。空气冷冽,吸入肺腑,带着松林与雪的清甜,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一座红色的、有着白色窗棂的传统木屋,静静地坐落在雪原边缘,背靠着一片墨绿色的云杉林。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烟囱里袅袅升起一缕细直的、带着松木香气的炊烟。
木屋的门被推开,柳如烟走了出来。
她不再是那个穿着紧身旗袍、摇曳生姿、眼波流转间带着危险诱惑的“暗夜玫瑰”。她穿着一件厚实的、手工编织的北欧风提花毛衣,颜色是温暖的米白与靛蓝交织,下身是简单的黑色羊绒长裤,脚上踩着一双防滑的麂皮雪地靴。长发随意地编成一条松散的麻花辫,垂在肩侧,未施粉黛的脸上,能看见几颗淡淡的雀斑,那是长期在纯净自然环境中生活留下的印记。
她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丝毫当年在江城地下世界周旋时的锋利与妖娆。眉眼间那股挥之不去的、如同猎豹般的警惕与野性,已然被一种深沉的、如同脚下雪原般广阔的平静所取代。
她的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一岁多的小女孩。
女孩有着一头柔软的、如同阳光般的金色卷发,胖乎乎的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像两颗成熟的小苹果。一双碧蓝如挪威湖泊的大眼睛,正好奇地、依赖地望着柳如烟。她身上裹着厚厚的白色羽绒服,像个圆滚滚的小雪球。
这是索菲亚,柳如烟在这片土地上收养的女儿。
“索菲亚,看,太阳快要落到山后面去了。”柳如烟用熟练的挪威语,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指着天边那轮即将沉入连绵雪山的、橘红色的落日。
小女孩咿咿呀呀地伸出戴着连指手套的小手,朝着夕阳的方向挥舞,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
柳如烟低头,用脸颊轻轻蹭了蹭女儿冰凉柔软的小脸,眼中是毫无保留的、近乎虔诚的爱意。这个孩子,是在她离开叶凡、游历至此时,在一家孤儿院遇到的。当她看到这双清澈纯粹的蓝眼睛时,那颗在刀光剑影和情爱纠葛中早已千疮百孔、坚硬如铁的心,仿佛瞬间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击中了。
她留了下来。办理了繁琐的收养手续,买下了这栋可以看到极光和雪山的小木屋。她学习这里的语言,适应这里的气候,学着像一个最普通的母亲那样,照顾一个幼小的生命。
起初是艰难的。孩子的哭闹,异国他乡的孤独,对过往本能的警惕……都曾让她在深夜无法入眠。但渐渐地,索菲亚毫无条件的依赖和纯真的笑容,这片土地亘古不变的宁静与壮美,如同最温和的良药,一点点抚平了她灵魂里所有的褶皱和伤痕。
她不再需要伪装,不再需要算计,不再需要时刻准备亮出爪牙。在这里,她只是柳如烟,一个普通的、带着女儿在此生活的东方女人。
远处,几只驯鹿慢悠悠地穿过雪原,脖颈上的铃铛传来清脆空灵的声响。
柳如烟抱着索菲亚,在门前的木阶上坐下,静静地看着这如同童话般的一幕。夕阳的余晖将母女二人的身影拉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她偶尔也会想起过去。
想起江城那些觥筹交错又暗藏杀机的夜晚,想起那个在她最狼狈时给予她一丝不同目光的男人——叶凡。想起自己曾那样直白地向他索要一个“位置”,想起他守在病床前紧握她的手,也想起自己最终选择离开时,他那复杂而沉默的注视。
那些记忆,如今想来,已经非常遥远,像是上辈子看的的一场跌宕起伏的电影。有悸动,有不甘,有痛楚,但都已不再能掀起她心湖的波澜。
她对他,或许从未真正放下,但那不再是纠缠不休的执念,而是化作了一种遥远的、带着敬意的祝福。就像祝福一个曾经并肩作战、如今各自安好的老朋友。她知道,他有了他必须用一生去守护的人,而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归宿。
索菲亚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扭动,小手试图去抓飘落的雪花。
柳如烟收回思绪,低头看着女儿,脸上绽放出一个真正平和而满足的笑容。那笑容,褪去了所有风情与算计,只剩下一个母亲最本真的幸福。
她得到了吗?似乎什么轰轰烈烈的都没有得到。
但她又确确实实地拥有了——拥有了这片能让她灵魂安睡的雪原,拥有了怀中这个需要她、也治愈了她的小生命,拥有了这份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也无需担心失去的、实实在在的宁静。
远处,雪山巍峨,静默无言。
近处,木屋温暖,灯火可亲。
柳如烟抱起女儿,转身走回屋内。木门轻轻关上,将北欧纯净的寒冷隔绝在外,也将一个女人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彻底关在了门外。
门内,是炖汤的香气,是壁炉里噼啪作响的柴火,是索菲亚咿呀学语的声音。
门外,是无垠的雪,是静谧的夜,是亘古的星辰。
暗夜玫瑰凋零在了冰雪之下。
新生出的,是极地苔原上,一株安静而坚韧的、名为“母亲”的虎耳草。
这里与江城的繁华、中东的灼热,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冬季的永夜尚未完全退去,白昼短暂而珍贵。天空是一种清澈的、仿佛被冰泉洗过的湛蓝,阳光毫无阻碍地倾泻下来,照在无边无际的、厚实纯净的雪原上,反射出亿万颗钻石般璀璨的光芒。空气冷冽,吸入肺腑,带着松林与雪的清甜,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
一座红色的、有着白色窗棂的传统木屋,静静地坐落在雪原边缘,背靠着一片墨绿色的云杉林。屋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烟囱里袅袅升起一缕细直的、带着松木香气的炊烟。
木屋的门被推开,柳如烟走了出来。
她不再是那个穿着紧身旗袍、摇曳生姿、眼波流转间带着危险诱惑的“暗夜玫瑰”。她穿着一件厚实的、手工编织的北欧风提花毛衣,颜色是温暖的米白与靛蓝交织,下身是简单的黑色羊绒长裤,脚上踩着一双防滑的麂皮雪地靴。长发随意地编成一条松散的麻花辫,垂在肩侧,未施粉黛的脸上,能看见几颗淡淡的雀斑,那是长期在纯净自然环境中生活留下的印记。
她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丝毫当年在江城地下世界周旋时的锋利与妖娆。眉眼间那股挥之不去的、如同猎豹般的警惕与野性,已然被一种深沉的、如同脚下雪原般广阔的平静所取代。
她的怀里,抱着一个约莫一岁多的小女孩。
女孩有着一头柔软的、如同阳光般的金色卷发,胖乎乎的脸颊被冻得红扑扑的,像两颗成熟的小苹果。一双碧蓝如挪威湖泊的大眼睛,正好奇地、依赖地望着柳如烟。她身上裹着厚厚的白色羽绒服,像个圆滚滚的小雪球。
这是索菲亚,柳如烟在这片土地上收养的女儿。
“索菲亚,看,太阳快要落到山后面去了。”柳如烟用熟练的挪威语,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指着天边那轮即将沉入连绵雪山的、橘红色的落日。
小女孩咿咿呀呀地伸出戴着连指手套的小手,朝着夕阳的方向挥舞,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
柳如烟低头,用脸颊轻轻蹭了蹭女儿冰凉柔软的小脸,眼中是毫无保留的、近乎虔诚的爱意。这个孩子,是在她离开叶凡、游历至此时,在一家孤儿院遇到的。当她看到这双清澈纯粹的蓝眼睛时,那颗在刀光剑影和情爱纠葛中早已千疮百孔、坚硬如铁的心,仿佛瞬间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击中了。
她留了下来。办理了繁琐的收养手续,买下了这栋可以看到极光和雪山的小木屋。她学习这里的语言,适应这里的气候,学着像一个最普通的母亲那样,照顾一个幼小的生命。
起初是艰难的。孩子的哭闹,异国他乡的孤独,对过往本能的警惕……都曾让她在深夜无法入眠。但渐渐地,索菲亚毫无条件的依赖和纯真的笑容,这片土地亘古不变的宁静与壮美,如同最温和的良药,一点点抚平了她灵魂里所有的褶皱和伤痕。
她不再需要伪装,不再需要算计,不再需要时刻准备亮出爪牙。在这里,她只是柳如烟,一个普通的、带着女儿在此生活的东方女人。
远处,几只驯鹿慢悠悠地穿过雪原,脖颈上的铃铛传来清脆空灵的声响。
柳如烟抱着索菲亚,在门前的木阶上坐下,静静地看着这如同童话般的一幕。夕阳的余晖将母女二人的身影拉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她偶尔也会想起过去。
想起江城那些觥筹交错又暗藏杀机的夜晚,想起那个在她最狼狈时给予她一丝不同目光的男人——叶凡。想起自己曾那样直白地向他索要一个“位置”,想起他守在病床前紧握她的手,也想起自己最终选择离开时,他那复杂而沉默的注视。
那些记忆,如今想来,已经非常遥远,像是上辈子看的的一场跌宕起伏的电影。有悸动,有不甘,有痛楚,但都已不再能掀起她心湖的波澜。
她对他,或许从未真正放下,但那不再是纠缠不休的执念,而是化作了一种遥远的、带着敬意的祝福。就像祝福一个曾经并肩作战、如今各自安好的老朋友。她知道,他有了他必须用一生去守护的人,而她,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归宿。
索菲亚在她怀里不安分地扭动,小手试图去抓飘落的雪花。
柳如烟收回思绪,低头看着女儿,脸上绽放出一个真正平和而满足的笑容。那笑容,褪去了所有风情与算计,只剩下一个母亲最本真的幸福。
她得到了吗?似乎什么轰轰烈烈的都没有得到。
但她又确确实实地拥有了——拥有了这片能让她灵魂安睡的雪原,拥有了怀中这个需要她、也治愈了她的小生命,拥有了这份无需向任何人证明、也无需担心失去的、实实在在的宁静。
远处,雪山巍峨,静默无言。
近处,木屋温暖,灯火可亲。
柳如烟抱起女儿,转身走回屋内。木门轻轻关上,将北欧纯净的寒冷隔绝在外,也将一个女人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彻底关在了门外。
门内,是炖汤的香气,是壁炉里噼啪作响的柴火,是索菲亚咿呀学语的声音。
门外,是无垠的雪,是静谧的夜,是亘古的星辰。
暗夜玫瑰凋零在了冰雪之下。
新生出的,是极地苔原上,一株安静而坚韧的、名为“母亲”的虎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