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霜染药圃
霜降这天,断星崖的晨露结了层薄霜,药圃里的草药都镶上了圈白边。薄荷的叶子蜷成小筒,地黄的叶片染上暗红,只有角落里的枸杞,还挂着几颗橙红的果子,在霜气里亮得像小灯笼。
小石头一早就在药圃里忙活,手里拿着把小镰刀,正给牛膝割茎。牛膝的茎秆在霜里脆生生的,一割就断,乳白色的汁液渗出来,沾在手上黏糊糊的。
“霜降割牛膝,药效顶呱呱。”阿芷提着竹篮过来,里面放着刚蒸好的红薯,“歇会儿,吃点热乎的。”
小石头直起身,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香混着热气往喉咙里钻:“太爷爷以前总说,霜是药的‘催劲丹’,经了霜的药,性子才够稳。”
“可不是嘛。”阿芷蹲下身,指着旁边的桔梗,“你看这桔梗,叶子都快落光了,根却长得瓷实,挖出来准是好品相。”
林婉儿拿着把小铲子,正在给白芷培土。白芷的茎秆已经半枯,她小心地把周围的土往根须处拢,防止霜气冻坏根茎。“前几天看医书,说白芷得‘霜前培土,霜后收根’,原来就是这个道理。”
“学得挺快。”小石头笑着说,“等收了白芷,教你做白芷膏,治烫伤最管用。”
小芽儿也拿着个小耙子,在旁边有模有样地扒拉土,只是力气小,耙子总往药苗上撞。“爹,我也在帮忙收药呢!”她举着耙子喊,鼻尖上沾了点泥,像只刚拱过地的小刺猬。
李逸风背着个竹篓,正在挖地黄。他顺着地黄的藤蔓往下刨,铁锨插进土里,轻轻一撬,一串串黄澄澄的块根就露了出来,像串小土豆。“这地黄长得真不错,比书上画的还饱满。”
“得亏今年雨水匀。”白发老者拄着拐杖在药圃边转悠,时不时指点两句,“挖的时候小心点,别把根须弄断了,断了的不容易晒透。”
日头升高些,霜渐渐化了,药圃里腾起一层薄薄的水汽。小石头把割好的牛膝捆成小把,挂在屋檐下的横木上。牛膝的茎秆带着紫红斑纹,在阳光下看着格外精神。
“这些牛膝能晒大半筐,够用到明年春天了。”他数着捆数,“张铁匠上次说他媳妇膝盖疼,等晒好了,给他配副药。”
林婉儿把小芽儿扒拉出来的碎土扫到一边,忽然发现土缝里藏着几颗野栗子,是松鼠秋天藏的,不知怎么被翻了出来。“芽儿,看我找到什么了!”
小芽儿立刻扔下耙子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栗子!能吃吗?”
“得煮熟了吃。”林婉儿把栗子放进竹篮,“晚上给你煮栗子粥,放些陈皮,暖乎乎的。”
中午吃饭时,院子里飘着蒸栗子的香气。阿芷把晒得半干的菊花收进陶罐,林婉儿则在翻晒早上挖的地黄,李逸风帮着小石头修补药圃的篱笆,小芽儿坐在门槛上,剥着栗子喂给墨羽吃。
“你看这日子,”阿芷看着院里忙碌的身影,对白发老者说,“就像这药圃里的草,不起眼,却长得扎实。”
老者点点头,喝了口菊花茶:“扎实就好,扎实的日子,经得住风霜。”
傍晚时,夕阳把药圃染成金红色。屋檐下挂满了牛膝、桔梗、紫苏,一串串,一排排,在晚风里轻轻晃。小石头站在药圃边,看着那些经了霜的药草,忽然觉得它们像极了断星崖的人——看着普通,却在岁月里慢慢沉淀,把最有用的性子,都藏在了根里。
林婉儿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烤红薯:“在想什么呢?”
“在想太爷爷说的话。”小石头咬了口红薯,“他说‘药活一季,人活一世,都得经点霜,才明白暖的好’。”
林婉儿笑着点头,把手里的红薯往他嘴边送了送。夕阳的光落在两人脸上,也落在满圃的药草上,带着霜后的清冽,和藏在深处的暖。
霜降这天,断星崖的晨露结了层薄霜,药圃里的草药都镶上了圈白边。薄荷的叶子蜷成小筒,地黄的叶片染上暗红,只有角落里的枸杞,还挂着几颗橙红的果子,在霜气里亮得像小灯笼。
小石头一早就在药圃里忙活,手里拿着把小镰刀,正给牛膝割茎。牛膝的茎秆在霜里脆生生的,一割就断,乳白色的汁液渗出来,沾在手上黏糊糊的。
“霜降割牛膝,药效顶呱呱。”阿芷提着竹篮过来,里面放着刚蒸好的红薯,“歇会儿,吃点热乎的。”
小石头直起身,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甜香混着热气往喉咙里钻:“太爷爷以前总说,霜是药的‘催劲丹’,经了霜的药,性子才够稳。”
“可不是嘛。”阿芷蹲下身,指着旁边的桔梗,“你看这桔梗,叶子都快落光了,根却长得瓷实,挖出来准是好品相。”
林婉儿拿着把小铲子,正在给白芷培土。白芷的茎秆已经半枯,她小心地把周围的土往根须处拢,防止霜气冻坏根茎。“前几天看医书,说白芷得‘霜前培土,霜后收根’,原来就是这个道理。”
“学得挺快。”小石头笑着说,“等收了白芷,教你做白芷膏,治烫伤最管用。”
小芽儿也拿着个小耙子,在旁边有模有样地扒拉土,只是力气小,耙子总往药苗上撞。“爹,我也在帮忙收药呢!”她举着耙子喊,鼻尖上沾了点泥,像只刚拱过地的小刺猬。
李逸风背着个竹篓,正在挖地黄。他顺着地黄的藤蔓往下刨,铁锨插进土里,轻轻一撬,一串串黄澄澄的块根就露了出来,像串小土豆。“这地黄长得真不错,比书上画的还饱满。”
“得亏今年雨水匀。”白发老者拄着拐杖在药圃边转悠,时不时指点两句,“挖的时候小心点,别把根须弄断了,断了的不容易晒透。”
日头升高些,霜渐渐化了,药圃里腾起一层薄薄的水汽。小石头把割好的牛膝捆成小把,挂在屋檐下的横木上。牛膝的茎秆带着紫红斑纹,在阳光下看着格外精神。
“这些牛膝能晒大半筐,够用到明年春天了。”他数着捆数,“张铁匠上次说他媳妇膝盖疼,等晒好了,给他配副药。”
林婉儿把小芽儿扒拉出来的碎土扫到一边,忽然发现土缝里藏着几颗野栗子,是松鼠秋天藏的,不知怎么被翻了出来。“芽儿,看我找到什么了!”
小芽儿立刻扔下耙子跑过来,眼睛瞪得圆圆的:“栗子!能吃吗?”
“得煮熟了吃。”林婉儿把栗子放进竹篮,“晚上给你煮栗子粥,放些陈皮,暖乎乎的。”
中午吃饭时,院子里飘着蒸栗子的香气。阿芷把晒得半干的菊花收进陶罐,林婉儿则在翻晒早上挖的地黄,李逸风帮着小石头修补药圃的篱笆,小芽儿坐在门槛上,剥着栗子喂给墨羽吃。
“你看这日子,”阿芷看着院里忙碌的身影,对白发老者说,“就像这药圃里的草,不起眼,却长得扎实。”
老者点点头,喝了口菊花茶:“扎实就好,扎实的日子,经得住风霜。”
傍晚时,夕阳把药圃染成金红色。屋檐下挂满了牛膝、桔梗、紫苏,一串串,一排排,在晚风里轻轻晃。小石头站在药圃边,看着那些经了霜的药草,忽然觉得它们像极了断星崖的人——看着普通,却在岁月里慢慢沉淀,把最有用的性子,都藏在了根里。
林婉儿走过来,递给她一块烤红薯:“在想什么呢?”
“在想太爷爷说的话。”小石头咬了口红薯,“他说‘药活一季,人活一世,都得经点霜,才明白暖的好’。”
林婉儿笑着点头,把手里的红薯往他嘴边送了送。夕阳的光落在两人脸上,也落在满圃的药草上,带着霜后的清冽,和藏在深处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