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月下晒书-《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第四百八十八章:月下晒书

  处暑过后,夜风带了凉意。阿芷翻箱倒柜找出些旧书,大多是太爷爷留下的医案和药经,纸页泛黄发脆,边角卷得像朵花。“得趁这几晚的好月亮晒晒,不然要发霉了。”她招呼小石头搬来张宽竹匾,铺在院里的老槐树下。

  小芽儿凑过来,指着封面上模糊的字问:“太奶奶,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呀?”

  “是你太爷爷记的药方。”阿芷小心翼翼地把书摊开,每页都夹上张吸水的草纸,“你太爷爷年轻时,走哪儿都背着这几本册子,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病人的方子可不能忘’。”

  月光透过槐树叶,在书页上洒下碎银似的光斑。小石头蹲在旁边帮忙,指尖拂过太爷爷的字迹,笔锋遒劲,有些地方还沾着点点药渍,像极了他记忆里太爷爷趴在柜台上写药方的样子——鼻梁上架着副老花镜,写完总要念一遍,生怕错了一味药。

  “这页记的是治风寒的方子。”他指着其中一页,“那年我染了风寒,烧得迷迷糊糊,太爷爷就是照着这个方子抓的药,守在我床边熬了整夜。”

  林婉儿端着盆清水过来,用软布轻轻擦拭书脊上的灰尘:“字里行间,倒像是能看见苏老先生的样子。”

  “他呀,写方子比谁都认真,”阿芷笑着说,“有回给张大户家的小孙子开方子,嫌砚台里的墨不够黑,硬是磨了三盏茶的功夫,说‘药要真,字要正,不能糊弄’。”

  李逸风从屋里搬出张竹凳,坐在竹匾旁翻看另一本药草图谱。图谱上的草药都画得细致,叶片的脉络、根须的走向,连开花的模样都栩栩如生,旁边还批注着“春采叶,秋采根”“忌铁器”之类的小字。

  “这画得比镇上药铺的图还清楚。”他啧啧称奇,“苏老先生还会画画?”

  “是为了让我认药方便。”小石头说,“我小时候笨,总记混蒲公英和苦苣,太爷爷就一边画一边教,说‘画下来,看着摸着,就记住了’。”

  小芽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踮脚翻看最薄的一本册子,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花瓣。“这是什么?”她捏起一片问。

  “是野菊花。”阿芷拿过来看了看,“那年断星崖闹瘟疫,野菊花能清热解毒,太爷爷带着村民采了满山满谷的野菊,晒了几大缸,就是用这花配的药,救了不少人。他说‘花草无情,却能救人,得记着它们的好’。”

  夜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书页也跟着轻轻颤动,像是在回应阿芷的话。月光越发明亮,把泛黄的纸页照得透亮,那些模糊的字迹、褪色的图画,仿佛都活了过来,在竹匾里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白发老者拄着拐杖走出来,站在竹匾旁看了许久,忽然说:“字是心画,这些册子,藏着的是医者的仁心啊。”

  众人都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些书。月光落在他们脸上,也落在摊开的书页上,温柔得像层薄纱。

  小芽儿困了,靠在阿芷怀里打哈欠。阿芷轻轻拍着她的背,哼起了太爷爷以前常哼的调子。调子简单,却像带着药香,在院子里慢慢飘。

  “该收了。”阿芷看了看天色,“露水重了,别让潮气再沾上。”

  大家小心地把书收拢,一页页抽出草纸,再按原来的顺序摞好。小石头找了个樟木箱子,把书放进去,又在箱底铺了层晒干的陈皮。“太爷爷说,陈皮能防潮,还能驱虫,让书睡得安稳。”

  箱子盖上的瞬间,仿佛有细碎的声响从里面传来,像是书页翻动,又像是太爷爷在轻声咳嗽。

  回屋时,小芽儿已经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片干枯的野菊花瓣。林婉儿把花瓣小心翼翼地取下来,夹回那本薄册里。

  月光依旧照在老槐树下,竹匾空了,却像是还留着书的影子,留着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温暖与执着。

  小石头站在门口回望,忽然觉得,这些书晒的不是月光,而是岁月里沉淀下来的念想。只要这些念想还在,太爷爷就一直都在,那些关于药、关于人、关于守护的故事,也就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