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秋露凝药香,旧痕孕新光-《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第四百二十一章:秋露凝药香,旧痕孕新光

  白露过了,清晨的药圃上总蒙着层薄霜,把紫苏的紫、薄荷的绿都冻得透亮。小芽儿背着小药篓,跟着小石头去采野菊,露水打湿了裤脚,凉丝丝的,却挡不住她的兴致,手指在花丛里翻飞,掐下的花瓣都带着晶亮的水珠。

  “爹,太爷爷采菊的时候,也会像我这样沾一身露水吗?”她举着把野菊,花瓣上的露珠滚落在手背上,像撒了把碎钻。

  小石头把采好的菊花放进篓里,动作轻得像怕惊扰了露水:“会啊。你太爷爷说,带露的野菊最有劲儿,晒出来的茶能压得住秋燥。”他指着崖边的一片蒲公英,“你看那些白绒球,太奶奶以前总爱摘来给你爷爷吹,说吹得越远,福气就越旺。”

  阿芷坐在廊下,看着竹匾里晾晒的药草,指尖拂过守心草银白的绒毛,上面还凝着露,像谁撒了把盐。她的记性越发差了,常常对着药篓发呆,可一摸到这些草叶,眼神就会变得清亮——就像此刻,她忽然想起苏禾曾说,守心草的绒毛沾了晨露,能映出人影,那是草木在认人呢。

  “奶奶,您看我采的野菊!”小芽儿扑到廊下,药篓里的菊花堆得像座小山,“够不够泡一冬天的茶?”

  “够了,够了。”阿芷笑着帮她擦掉脸上的泥,“快拿去摊开晒,别堆在一起捂坏了。”她忽然指着小芽儿的发辫,“你看,草籽都沾上头了,跟你太爷爷当年一个样,总爱带着一身草香回来。”

  镇上的出版社送来了再版的《草药采制要诀》,封面换了新的,印着药圃的素描,桃树、石碾、竹匾,样样都像极了药铺的院景。“苏掌柜,这书卖得火,好多学医的学生都当课本看呢。”送书的小伙子笑着说,“还有人打听您太爷爷的故事,说想写篇报道。”

  小石头摩挲着新书的封面,指尖划过角落里那个小小的“禾”字印章——那是他特意加上的,像给前人的念想盖了个戳。“故事就不必了。”他把书递给阿芷,“能让更多人认草药、懂草药,太爷爷就该高兴了。”

  阿芷翻开书,看见里面夹着张照片,是药铺的院景,晨光里,小石头在碾药,小芽儿在采菊,她坐在廊下晒药,祖孙三代的身影被朝阳拉得很长。照片背面有行字:“草木有根,传承有源”。她忽然想起苏禾留下的那个旧竹筐,筐沿的磨痕里还沾着当年的麦香,如今小石头用它来装新采的药材,旧痕里正透着新光。

  傍晚收药时,夕阳把竹匾里的野菊染成了金红色。小芽儿蹲在匾边,数着花瓣玩,忽然指着其中一朵说:“太奶奶,这朵花的芯里有光!”

  阿芷凑过去看,果然,一朵半开的野菊芯里,凝着颗露珠,正映着夕阳的光,亮得像颗小太阳。“是呢。”她的声音有些颤,“草木心里也有光,就像人心里的念想,藏不住的。”

  夜里,小芽儿枕着药香睡着了,嘴角还沾着白天吃的桂花糕屑。小石头在灯下整理新采的药材,标签上的字写得工工整整,既有苏禾传下的药名,也添了他自己的注解。阿芷坐在旁边,手里捧着那本旧药经,书页上的批注已经被岁月磨得浅淡,可借着灯光,依旧能看清苏禾的笔迹,像条温暖的河,在字里行间流淌。

  窗外的月光透过桃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影,像幅流动的画。阿芷知道,秋露会凝成霜,旧痕会被岁月磨平,可这药香里的念想,这血脉里的传承,就像野菊芯里的光,永远都在,会在新的日子里,慢慢晕开,照亮更远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