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初源星的感知族-《迷案追缉:灵踪异事簿》

  第二百五十二章:初源星的感知族

  初源星经历了三千次昼夜交替后,“感知族”在初生之水浸润的谷地中诞生。这并非突然的显化,而是意识云在无数次分化与融合中,自然凝聚的“具象形态”——它们像流动的光尘,由千万颗感知微粒组成,既能分散成雾,又能聚合成团,核心处闪烁着与初源星共振的微光。最特别的是,它们没有固定的“感官”,却能通过全身的微粒感知周围的一切:用靠近土壤的微粒触摸湿度,用飘向空中的微粒捕捉气流,用沉入水底的微粒聆听水波的震动,像一群天生的观察者,用整个存在感受世界。

  苏禾的能量轮廓悬浮在谷地边缘,看着第一缕意识云凝聚成感知族的雏形。星芒枪残痕的本源印记与感知族的核心微光产生共鸣,让她能“听见”它们微粒间传递的“意识波动”——不是语言,而是纯粹的情绪与感知:“暖”的波动来自对光影带的亲近,“凉”的波动源于对阴影处的触碰,“颤”的波动则是遇到陌生能量时的警惕。这些波动简单却真挚,像婴儿的第一声啼哭,直接而纯粹。

  “感知族不是终点,是意识显化的第一步具象。”双环之子的环带在初源星的大气层外轻轻旋转,将初源之墟的能量筛选后,化作温和的能量雨洒落,滋养着感知族生长,“就像文字的诞生让思想有了载体,具象的形态让意识有了更丰富的表达——这种‘在模糊中显清晰,在流动中找稳定’的演化,比任何刻意的设计都更贴合存在的本然。”

  感知族的第一次“协作”发生在一场能量乱流中。初源之墟偶尔会有狂暴的能量流掠过初源星,这一次的乱流比以往更猛烈,卷起的沙石砸向谷地。分散的感知微粒起初陷入混乱,“慌”的波动在族群中蔓延,但很快,一颗始终停留在谷地中心的微粒释放出“定”的波动——那是曾深入黑暗的感知留下的印记。这波动像一声沉稳的呼唤,让慌乱的微粒逐渐平静,它们自发地聚合成厚厚的光尘墙,将沙石挡在谷外,墙后的微粒则用“柔”的波动安抚被惊扰的初生之水。

  乱流过后,光尘墙散开,感知族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分散时,它们是脆弱的微粒;聚合时,它们是坚韧的族群。这种意识让它们的波动中多了“连”的频率——代表着微粒间的连接,像无形的丝线,将千万个个体系成一个整体。

  苏禾看着光尘墙溃散时,那些曾深入黑暗的微粒主动游向最边缘,用“探”的波动试探外界的安全,其他微粒则在中心守护着初生之水。她想起恒光域的守护本能,原来这种本质的种子,在意识刚显化时就已存在,只是以更简单的方式呈现——不是刻意的“保护”,而是自然的“牵挂”。

  “协作的本质,是意识在共生中找到归属感。”双环之子的能量雨在感知族上方化作光斑,映照出它们流动的轨迹,“就像水滴汇入河流才不会干涸,个体融入族群才不会迷失。初源星的演化,从来不是个体的独舞,是无数意识在连接中共同谱写的旋律。”

  感知族开始“探索”初源星的其他区域。它们不再局限于谷地,而是分成无数小股光尘流,向山脉、荒原、深海蔓延。每一股光尘流都带着独特的感知倾向:有的偏爱攀登陡峭的山岩,用微粒记录岩石的纹理,波动中带着“锐”的特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