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旧档案里的幽灵
市局档案室的樟脑丸气味呛得林宇直皱眉。他蹲在积满灰尘的铁柜前,指尖划过标着“2013-生物研究所”的档案盒,封皮上的字迹已经褪色,边角蜷曲得像干枯的树叶。
“找到了。”陈峰的声音从档案堆后面传来,他手里捧着一个蓝色封皮的卷宗,封面上盖着“绝密”的红章,章印边缘模糊,像是被人刻意蹭过,“13年实验事故的内部调查记录,当年负责归档的人,是高明的父亲高明远。”
林宇立刻凑过去,卷宗里的纸张泛着黄,每页都贴着“复印无效”的标签。翻到事故调查报告那页时,两人同时停住了——报告里记录的受伤人数是四人,但十年前公开的信息里只有三人。
“第四个伤者是谁?”林宇的手指落在被涂抹的名字上,墨迹下隐约能看出“刘”字的轮廓。
陈峰拿出随身携带的显影剂,喷在纸上轻轻擦拭。随着墨迹褪去,“刘志强”三个字渐渐显露出来。档案里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额角缠着纱布,侧脸的轮廓竟和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厂长有几分相似。
“查刘志强的下落。”陈峰的指尖在照片边缘摩挲,“高明远刻意抹去他的存在,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林宇刚调出刘志强的户籍信息,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技术科老张打来的:“小林,上次污水处理厂的水样化验有新发现,里面除了‘灵踪’试剂成分,还有一种特殊的真菌孢子,和雾灵山发现的变种真菌基因序列高度吻合——但这种真菌早就被宣布灭绝了。”
雾灵山的真菌?林宇心里咯噔一下。赵伟死前说过,雾灵山里的植物吸收了试剂成分,难道真菌也产生了变异,还通过地下管网扩散了?
“另外,”老张的声音带着犹豫,“我们在孢子里检测到人类DNA片段,和陈默的基因序列有50%的相似度。”
林宇猛地抬头看向陈峰。陈默的基因片段?这意味着变异真菌很可能和“灵踪”项目的人体实验有关,而刘志强这个被抹去的伤者,说不定就是关键。
下午三点,林宇站在污水处理厂的办公楼前。这栋灰色的建筑像块被遗忘的礁石,嵌在城市边缘的荒地里,门口的牌子锈迹斑斑,“厂长刘志强”几个字被雨水泡得发胀。
秘书说刘厂长正在开“紧急会议”,但林宇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只看到刘志强一个人坐在长桌前,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对着窗外的管道发呆。
“刘厂长,我们是市局刑侦队的。”林宇推开门时,刘志强像被针扎了似的跳起来,照片“啪”地掉在地上。
照片上是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站在研究所的玉兰树下,左边的是年轻时的刘志强,右边的人被烟头烫出了一个黑洞,只露出半截白大褂——衣角绣着的编号,和陈默当年的工牌编号一致。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刘志强的手在桌下攥成拳头,指节发白。
“13年生物研究所的实验事故,你是第四个伤者,对吗?”林宇捡起照片,指尖划过那个黑洞,“陈默发狂时,你也在场。”
刘志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窗外的风突然掀起窗帘,露出外面密密麻麻的管道,阳光穿过管道的缝隙,在地上投下交错的阴影,像极了那个血色符号。
“是陈立东……是他逼我们的。”刘志强突然瘫坐在椅子上,声音发颤,“他说那试剂能治好我母亲的病,让我偷偷给陈默的实验样本加东西……事故那天,陈默突然发狂,他先伤了别人,然后……然后用试管砸了我的头……”
他指着自己的额角,那里有一块浅浅的疤痕:“高明远救了我,把我安排到这里当厂长,说只要我闭嘴,就能保我母亲平安。可这些年,我总梦见那个符号,它像真菌一样在管道里爬,总有一天会爬进我的骨头里……”
林宇注意到他办公桌的抽屉没关严,露出半截化验单,上面的名字是刘母,诊断结果是“罕见性神经系统衰退症”——和陈默的症状惊人地相似。
“赵伟是不是找过你?”陈峰追问,“雾灵山的真菌,是不是通过你的管道扩散的?”
刘志强的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他上个月来过,说有办法治好我母亲,让我往管道里排‘营养液’……我知道那是赵伟的真菌培养液,可我没办法……”他突然指向墙角的保险柜,“他还留下一个东西,说等他完成‘最后的进化’就来取……”
保险柜里只有一个金属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里面装着一块培养皿,透明的凝胶上长着灰白色的真菌,菌丝交织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在灯光下微微蠕动,像有生命般呼吸。
“这是……活的符号?”林宇的瞳孔骤然收缩,手腕上的印记传来一阵灼热,仿佛要和培养皿里的真菌产生共鸣。
技术科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这种真菌能通过空气传播,接触到“灵踪”试剂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像王桂兰那样死于心脏衰竭。更可怕的是,真菌的繁殖速度极快,三天内就能覆盖整个城市的通风系统。
“必须找到赵伟的实验室,销毁所有真菌母株。”陈峰将培养皿锁进特制容器,“刘志强说赵伟提过‘地下实验室’,位置应该在雾灵山的废弃矿洞里。”
出发去雾灵山前,林宇去了趟医院。陈默正在收拾行李,窗台上摆着一盆雾灵山特有的兰花,花瓣上有淡淡的白色纹路,像简化的符号。
“这是我在研究所种的最后一盆花,”陈默抚摸着花瓣,眼神平静,“当年陈立东说它能净化试剂的毒性,其实是想用来培养真菌载体。刘志强的母亲和我患的是同一种病,都是试剂的慢性副作用。”
他递给林宇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偷偷记的实验日志,里面有销毁真菌的方法。赵伟其实是想救我们,他以为真菌能中和试剂,却不知道陈立东早就修改了真菌的基因序列,让它变成了新的武器。”
林宇翻开日志,最后一页画着一幅草图:矿洞深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五芒星形溶洞,正是真菌母株的培养基地。草图角落写着一行字:“符号是牢笼,也是钥匙。”
车子驶进雾灵山时,天色已经暗了。雨又开始下,敲打在车窗上,像无数只手指在叩门。林宇看着手腕上那个越来越清晰的印记,突然明白这场追逐从十年前就开始了——陈立东的野心,赵伟的执念,刘志强的恐惧,还有陈默的救赎,都像真菌的菌丝,缠绕着那个血色符号,在城市的地下蔓延。
而他们要去的矿洞,就是这一切的根源。林宇握紧了那个金属盒子,培养皿里的真菌还在蠕动,仿佛在指引着方向。他知道,这一次,他们必须彻底斩断这纠缠十年的菌丝,否则,符号终将吞噬整个城市。
(未完待续)
市局档案室的樟脑丸气味呛得林宇直皱眉。他蹲在积满灰尘的铁柜前,指尖划过标着“2013-生物研究所”的档案盒,封皮上的字迹已经褪色,边角蜷曲得像干枯的树叶。
“找到了。”陈峰的声音从档案堆后面传来,他手里捧着一个蓝色封皮的卷宗,封面上盖着“绝密”的红章,章印边缘模糊,像是被人刻意蹭过,“13年实验事故的内部调查记录,当年负责归档的人,是高明的父亲高明远。”
林宇立刻凑过去,卷宗里的纸张泛着黄,每页都贴着“复印无效”的标签。翻到事故调查报告那页时,两人同时停住了——报告里记录的受伤人数是四人,但十年前公开的信息里只有三人。
“第四个伤者是谁?”林宇的手指落在被涂抹的名字上,墨迹下隐约能看出“刘”字的轮廓。
陈峰拿出随身携带的显影剂,喷在纸上轻轻擦拭。随着墨迹褪去,“刘志强”三个字渐渐显露出来。档案里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穿白大褂的年轻人躺在病床上,额角缠着纱布,侧脸的轮廓竟和现在的污水处理厂厂长有几分相似。
“查刘志强的下落。”陈峰的指尖在照片边缘摩挲,“高明远刻意抹去他的存在,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林宇刚调出刘志强的户籍信息,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技术科老张打来的:“小林,上次污水处理厂的水样化验有新发现,里面除了‘灵踪’试剂成分,还有一种特殊的真菌孢子,和雾灵山发现的变种真菌基因序列高度吻合——但这种真菌早就被宣布灭绝了。”
雾灵山的真菌?林宇心里咯噔一下。赵伟死前说过,雾灵山里的植物吸收了试剂成分,难道真菌也产生了变异,还通过地下管网扩散了?
“另外,”老张的声音带着犹豫,“我们在孢子里检测到人类DNA片段,和陈默的基因序列有50%的相似度。”
林宇猛地抬头看向陈峰。陈默的基因片段?这意味着变异真菌很可能和“灵踪”项目的人体实验有关,而刘志强这个被抹去的伤者,说不定就是关键。
下午三点,林宇站在污水处理厂的办公楼前。这栋灰色的建筑像块被遗忘的礁石,嵌在城市边缘的荒地里,门口的牌子锈迹斑斑,“厂长刘志强”几个字被雨水泡得发胀。
秘书说刘厂长正在开“紧急会议”,但林宇透过会议室的窗户,只看到刘志强一个人坐在长桌前,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对着窗外的管道发呆。
“刘厂长,我们是市局刑侦队的。”林宇推开门时,刘志强像被针扎了似的跳起来,照片“啪”地掉在地上。
照片上是两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站在研究所的玉兰树下,左边的是年轻时的刘志强,右边的人被烟头烫出了一个黑洞,只露出半截白大褂——衣角绣着的编号,和陈默当年的工牌编号一致。
“你们……你们想干什么?”刘志强的手在桌下攥成拳头,指节发白。
“13年生物研究所的实验事故,你是第四个伤者,对吗?”林宇捡起照片,指尖划过那个黑洞,“陈默发狂时,你也在场。”
刘志强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窗外的风突然掀起窗帘,露出外面密密麻麻的管道,阳光穿过管道的缝隙,在地上投下交错的阴影,像极了那个血色符号。
“是陈立东……是他逼我们的。”刘志强突然瘫坐在椅子上,声音发颤,“他说那试剂能治好我母亲的病,让我偷偷给陈默的实验样本加东西……事故那天,陈默突然发狂,他先伤了别人,然后……然后用试管砸了我的头……”
他指着自己的额角,那里有一块浅浅的疤痕:“高明远救了我,把我安排到这里当厂长,说只要我闭嘴,就能保我母亲平安。可这些年,我总梦见那个符号,它像真菌一样在管道里爬,总有一天会爬进我的骨头里……”
林宇注意到他办公桌的抽屉没关严,露出半截化验单,上面的名字是刘母,诊断结果是“罕见性神经系统衰退症”——和陈默的症状惊人地相似。
“赵伟是不是找过你?”陈峰追问,“雾灵山的真菌,是不是通过你的管道扩散的?”
刘志强的肩膀剧烈地抖动起来:“他上个月来过,说有办法治好我母亲,让我往管道里排‘营养液’……我知道那是赵伟的真菌培养液,可我没办法……”他突然指向墙角的保险柜,“他还留下一个东西,说等他完成‘最后的进化’就来取……”
保险柜里只有一个金属盒子,打开的瞬间,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里面装着一块培养皿,透明的凝胶上长着灰白色的真菌,菌丝交织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在灯光下微微蠕动,像有生命般呼吸。
“这是……活的符号?”林宇的瞳孔骤然收缩,手腕上的印记传来一阵灼热,仿佛要和培养皿里的真菌产生共鸣。
技术科的检测结果证实了他们的猜测:这种真菌能通过空气传播,接触到“灵踪”试剂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像王桂兰那样死于心脏衰竭。更可怕的是,真菌的繁殖速度极快,三天内就能覆盖整个城市的通风系统。
“必须找到赵伟的实验室,销毁所有真菌母株。”陈峰将培养皿锁进特制容器,“刘志强说赵伟提过‘地下实验室’,位置应该在雾灵山的废弃矿洞里。”
出发去雾灵山前,林宇去了趟医院。陈默正在收拾行李,窗台上摆着一盆雾灵山特有的兰花,花瓣上有淡淡的白色纹路,像简化的符号。
“这是我在研究所种的最后一盆花,”陈默抚摸着花瓣,眼神平静,“当年陈立东说它能净化试剂的毒性,其实是想用来培养真菌载体。刘志强的母亲和我患的是同一种病,都是试剂的慢性副作用。”
他递给林宇一个笔记本:“这是我偷偷记的实验日志,里面有销毁真菌的方法。赵伟其实是想救我们,他以为真菌能中和试剂,却不知道陈立东早就修改了真菌的基因序列,让它变成了新的武器。”
林宇翻开日志,最后一页画着一幅草图:矿洞深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五芒星形溶洞,正是真菌母株的培养基地。草图角落写着一行字:“符号是牢笼,也是钥匙。”
车子驶进雾灵山时,天色已经暗了。雨又开始下,敲打在车窗上,像无数只手指在叩门。林宇看着手腕上那个越来越清晰的印记,突然明白这场追逐从十年前就开始了——陈立东的野心,赵伟的执念,刘志强的恐惧,还有陈默的救赎,都像真菌的菌丝,缠绕着那个血色符号,在城市的地下蔓延。
而他们要去的矿洞,就是这一切的根源。林宇握紧了那个金属盒子,培养皿里的真菌还在蠕动,仿佛在指引着方向。他知道,这一次,他们必须彻底斩断这纠缠十年的菌丝,否则,符号终将吞噬整个城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