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北漠风来
春分刚过,青岚宗的药圃里已是一片热闹。紫绒根的藤蔓爬上了竹架,雪莲花的嫩芽舒展着圆叶,连去年种下的同心草都抽出了三茎并生的新枝。墨砚正蹲在田埂边记录药材长势,忽然听见山门外传来一阵粗犷的吆喝声,夹杂着马蹄踏石的脆响。
“青岚宗的仙长在吗?北漠来的,带了些薄礼!”
墨砚直起身,看见几个穿着羊皮袄的牧民牵着马站在山门内,为首的汉子络腮胡上还沾着沙尘,怀里抱着个沉甸甸的皮囊,马背上驮着捆得结实的干草,散发着淡淡的药香。阿蛮快步迎上去,笑着招呼:“是北漠的朋友吧?快请进,我们盼了好些日子呢。”
为首的牧民叫巴图,他把皮囊往石桌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倒出一堆褐红色的干果,还混着几块晶莹的盐砖。“这是‘沙棘果’,俺们北漠的宝贝,晒干了能治咳,泡在奶茶里还能暖身子。”他拍着胸脯大笑,“听说你们这儿的方子能治瘴气,俺们也带了‘锁阳草’,能抗住戈壁的寒风,说不定能配出更厉害的药!”
马背上的干草被卸下来,铺开一看,竟是些叶片厚实、根茎粗壮的草药,上面还沾着北漠的沙粒。巴图指着其中一株带刺的植物说:“这叫‘骆驼刺’,俺们牧人在沙漠里迷路,靠它就能找到水;还有这‘红景天’,嚼着能扛住高原的气短,你们炼丹时加一点,保管药效更劲!”
张诚正趴在石桌上整理南疆的蛊药图谱,闻言立刻凑过来,眼睛发亮地拿起骆驼刺:“这刺里的汁液看着就有韧劲,说不定能和魔族的烈焰花搭配,中和燥性呢!”他说着就往丹房跑,手里还攥着半根骆驼刺,差点撞翻门口的药罐。
墨砚笑着帮巴图把药材搬到晾晒架上,阿蛮端来热茶,巴图喝了一大口,抹了把嘴说:“俺们那儿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去年听苗寨的人说你们这儿有‘寒玉膏’,特意赶在化冻前过来,想求个方子,让牧人们冬天能少遭点罪。”
阿铃从丹房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羽族少女送的玉笛,看见巴图腰间挂着的狼牙配饰,眼睛一亮:“巴图大叔,这狼牙能治啥病呀?”
巴图被问得一愣,随即大笑起来:“这可不是药材,是俺们的护身符!不过要说治病的宝贝,俺们马队里还有个小家伙呢。”他朝马群方向喊了声,一个梳着小辫的男孩抱着只毛茸茸的动物跑过来,那动物像只小狐狸,尾巴却比身子还长,鼻尖沾着点草屑。
“这是‘沙狐’,”巴图摸着男孩的头介绍,“它能闻出埋在沙子里的草药,上次俺们找锁阳草,全靠它引路。小家伙还懂人性,能帮着照看生病的羊羔呢。”
沙狐歪着头看阿铃,尾巴轻轻扫着男孩的手背,阿蛮忍不住伸手想去摸,它却灵活地躲开,蹦到巴图脚边,喉咙里发出呼噜声。
丹房里很快热闹起来,张诚把骆驼刺和烈焰花捣在一起,药钵里冒出淡红色的泡沫,他兴奋地喊:“墨砚快来看!这两者结合,燥性真的降了!”墨砚拿着记录册匆匆过去,巴图也凑在旁边看,时不时插一句“俺们那儿炖肉时加这个,能去膻味”;阿蛮教北漠的男孩用竹篮晒沙棘果,阿铃则逗着沙狐玩,玉笛声和小家伙的呼噜声混在一起,格外悦耳。
傍晚时分,巴图看着丹房里新添的北漠药材图谱,又掂了掂手里抄好的寒玉膏方子,咧着嘴直乐:“俺就说青岚宗不一样!别的地方见了俺们牧民,总嫌身上有羊膻味,你们倒好,还跟俺们讨教药材用法。”他从马背上解下块厚厚的羊毛毡,“这是俺婆娘织的,铺在炼丹炉边,冬天暖和!”
墨砚接过羊毛毡,触手厚实温暖,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他看着夕阳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巴图正和张诚比划着沙漠的落日,阿蛮教男孩编药草绳,阿铃抱着沙狐坐在石阶上,手里的玉笛映着晚霞。风从北漠带来的沙尘渐渐落定,却在青岚宗的药圃里,播下了新的种子。
“等秋天,俺们带更多锁阳草来!”巴图牵着马走出山门时,回头大声喊道,“到时候给你们捎北漠的落日酒!”
“一言为定!”墨砚挥着手,看着马队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转身发现沙狐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正用鼻尖蹭他的裤腿。阿铃拎着块沙棘果干跑过来:“它好像不想走了呢,巴图大叔说要是沙狐自己愿意留下,就让它跟着我们。”
沙狐叼过阿铃手里的果干,尾巴翘得老高,像是在点头。墨砚笑着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心里清楚,这青岚宗的故事,又多了一笔北漠的色彩——就像那沙棘果,带着点风沙的粗粝,却藏着最醇厚的甜。
丹房的灯又亮了,张诚在新的药谱页上写下“北漠·骆驼刺”,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骆驼图案;墨砚则在旁边补充:“与烈焰花配伍,可缓其燥,宜治风寒痹症”,笔尖落下时,窗外的同心草又抽出了一截新茎。
春分刚过,青岚宗的药圃里已是一片热闹。紫绒根的藤蔓爬上了竹架,雪莲花的嫩芽舒展着圆叶,连去年种下的同心草都抽出了三茎并生的新枝。墨砚正蹲在田埂边记录药材长势,忽然听见山门外传来一阵粗犷的吆喝声,夹杂着马蹄踏石的脆响。
“青岚宗的仙长在吗?北漠来的,带了些薄礼!”
墨砚直起身,看见几个穿着羊皮袄的牧民牵着马站在山门内,为首的汉子络腮胡上还沾着沙尘,怀里抱着个沉甸甸的皮囊,马背上驮着捆得结实的干草,散发着淡淡的药香。阿蛮快步迎上去,笑着招呼:“是北漠的朋友吧?快请进,我们盼了好些日子呢。”
为首的牧民叫巴图,他把皮囊往石桌上一放,解开绳结,里面倒出一堆褐红色的干果,还混着几块晶莹的盐砖。“这是‘沙棘果’,俺们北漠的宝贝,晒干了能治咳,泡在奶茶里还能暖身子。”他拍着胸脯大笑,“听说你们这儿的方子能治瘴气,俺们也带了‘锁阳草’,能抗住戈壁的寒风,说不定能配出更厉害的药!”
马背上的干草被卸下来,铺开一看,竟是些叶片厚实、根茎粗壮的草药,上面还沾着北漠的沙粒。巴图指着其中一株带刺的植物说:“这叫‘骆驼刺’,俺们牧人在沙漠里迷路,靠它就能找到水;还有这‘红景天’,嚼着能扛住高原的气短,你们炼丹时加一点,保管药效更劲!”
张诚正趴在石桌上整理南疆的蛊药图谱,闻言立刻凑过来,眼睛发亮地拿起骆驼刺:“这刺里的汁液看着就有韧劲,说不定能和魔族的烈焰花搭配,中和燥性呢!”他说着就往丹房跑,手里还攥着半根骆驼刺,差点撞翻门口的药罐。
墨砚笑着帮巴图把药材搬到晾晒架上,阿蛮端来热茶,巴图喝了一大口,抹了把嘴说:“俺们那儿冬天冷得能冻掉耳朵,去年听苗寨的人说你们这儿有‘寒玉膏’,特意赶在化冻前过来,想求个方子,让牧人们冬天能少遭点罪。”
阿铃从丹房里探出头,手里还拿着羽族少女送的玉笛,看见巴图腰间挂着的狼牙配饰,眼睛一亮:“巴图大叔,这狼牙能治啥病呀?”
巴图被问得一愣,随即大笑起来:“这可不是药材,是俺们的护身符!不过要说治病的宝贝,俺们马队里还有个小家伙呢。”他朝马群方向喊了声,一个梳着小辫的男孩抱着只毛茸茸的动物跑过来,那动物像只小狐狸,尾巴却比身子还长,鼻尖沾着点草屑。
“这是‘沙狐’,”巴图摸着男孩的头介绍,“它能闻出埋在沙子里的草药,上次俺们找锁阳草,全靠它引路。小家伙还懂人性,能帮着照看生病的羊羔呢。”
沙狐歪着头看阿铃,尾巴轻轻扫着男孩的手背,阿蛮忍不住伸手想去摸,它却灵活地躲开,蹦到巴图脚边,喉咙里发出呼噜声。
丹房里很快热闹起来,张诚把骆驼刺和烈焰花捣在一起,药钵里冒出淡红色的泡沫,他兴奋地喊:“墨砚快来看!这两者结合,燥性真的降了!”墨砚拿着记录册匆匆过去,巴图也凑在旁边看,时不时插一句“俺们那儿炖肉时加这个,能去膻味”;阿蛮教北漠的男孩用竹篮晒沙棘果,阿铃则逗着沙狐玩,玉笛声和小家伙的呼噜声混在一起,格外悦耳。
傍晚时分,巴图看着丹房里新添的北漠药材图谱,又掂了掂手里抄好的寒玉膏方子,咧着嘴直乐:“俺就说青岚宗不一样!别的地方见了俺们牧民,总嫌身上有羊膻味,你们倒好,还跟俺们讨教药材用法。”他从马背上解下块厚厚的羊毛毡,“这是俺婆娘织的,铺在炼丹炉边,冬天暖和!”
墨砚接过羊毛毡,触手厚实温暖,心里也跟着暖烘烘的。他看着夕阳把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巴图正和张诚比划着沙漠的落日,阿蛮教男孩编药草绳,阿铃抱着沙狐坐在石阶上,手里的玉笛映着晚霞。风从北漠带来的沙尘渐渐落定,却在青岚宗的药圃里,播下了新的种子。
“等秋天,俺们带更多锁阳草来!”巴图牵着马走出山门时,回头大声喊道,“到时候给你们捎北漠的落日酒!”
“一言为定!”墨砚挥着手,看着马队渐渐消失在山道尽头,转身发现沙狐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正用鼻尖蹭他的裤腿。阿铃拎着块沙棘果干跑过来:“它好像不想走了呢,巴图大叔说要是沙狐自己愿意留下,就让它跟着我们。”
沙狐叼过阿铃手里的果干,尾巴翘得老高,像是在点头。墨砚笑着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心里清楚,这青岚宗的故事,又多了一笔北漠的色彩——就像那沙棘果,带着点风沙的粗粝,却藏着最醇厚的甜。
丹房的灯又亮了,张诚在新的药谱页上写下“北漠·骆驼刺”,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骆驼图案;墨砚则在旁边补充:“与烈焰花配伍,可缓其燥,宜治风寒痹症”,笔尖落下时,窗外的同心草又抽出了一截新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