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灵魔药铺的第一剂药-《混沌龙血:废柴少主的逆袭》

  番外十一:《灵魔药铺的第一剂药》

  同心域的中街,有间不起眼的药铺,门楣上挂着块旧木牌,写着“共生药庐”。药铺老板是位中年医师,姓温,灵族与魔族的混血,左手能凝结净化灵力,右手可催生疗愈魔气,配药时总爱哼着半灵半魔的调子,像在跟药材说话。

  温医师的药铺里,药柜是灵木与魔铁合造的,左边格子摆着灵族的仙草,右边柜子盛着魔族的奇药,中间的抽屉里,全是灵魔配伍的复方——灵参配魔藤治劳损,金芝拌紫茸愈外伤,连最刁钻的疑难杂症,到了这里都能找到对应的方子。

  这天清晨,药铺刚开门,就来了位特殊的病人。是个灵族老者,拄着拐杖,脸色发青,捂着胸口直喘气。他身后跟着个魔族少年,背着个旧布包,紧张地搓着手:“温医师,我爷爷他……他昨天帮魔族的张大叔修屋顶,淋了场雨,回来就成这样了。”

  温医师扶老者坐下,指尖搭脉,灵力与魔气同时探入。片刻后,他皱起眉:“是风寒入体,灵脉与魔气相冲,单用灵药压不住,纯魔药又太烈。”他转身打开中间的抽屉,取出几味药材,“得用‘灵魔和解散’。”

  少年凑过去看,只见温医师先抓了三钱灵族的防风草,又取了两钱魔族的驱寒花,最后从一个小罐里舀出半勺灰扑扑的粉末:“这是灵魔草烧成的炭,能调和两味药的性子,就像……”他想了想,笑着说,“就像你扶着爷爷来看病,既得懂灵族的忌讳,也得顾着魔族的习惯。”

  老者哼了一声,显然对“魔族的药”很抵触:“我才不用那些邪门东西!”

  “爷爷!”少年急了,“张大叔说,当年他爹中了灵族的毒,还是您给的解药呢!”

  老者愣了愣,脸色缓和了些。温医师趁机解释:“灵药清寒,能驱风;魔药温热,可散寒。您这病,就像灵脉泉撞上了魔源火,单打独斗两败俱伤,搭伙过日子才能太平。”他一边说,一边用灵火烘干药材,又以魔气研磨,动作行云流水,两种力量在石臼里缠缠绕绕,竟没起半点冲突。

  药很快煎好了,盛在个双色陶碗里,一半澄黄一半暗紫,在碗中慢慢融成琥珀色。温医师递过去:“趁热喝,有点苦,我给您备了灵魔蜜饯。”

  老者看着碗里的药,又看了看少年期盼的眼神,终是接了过来。药汁入喉,先是灵草的清苦,接着涌上魔花的微辛,最后竟在舌尖尝到一丝回甘。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他胸口的憋闷就散了,脸色也红润起来。

  “这……这药还真管用?”老者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胡子。

  温医师笑着递过蜜饯:“药不分灵魔,能治病的就是好药。就像人不分灵魔,能互相帮衬的就是好人。”

  正说着,药铺门口又热闹起来。魔族的李婶抱着哭闹的孩子来拿退烧药,孩子是灵族与魔族的混血,普通的灵药吃了反胃,纯魔药喝了烧心,只有温医师配的“混血儿专用方”管用;灵族的王大哥来取治跌打损伤的药膏,他在魔族的铁匠铺当学徒,昨天帮师傅抬铁砧时扭了腰,师傅特意嘱咐他来“共生药庐”抓药。

  温医师忙前忙后,给这个包药,给那个叮嘱用法。李婶看着他配药时,灵火与魔气在指尖流转,忍不住叹道:“温医师,您这手艺真神,我家那口子总说,您这双手,比灵族的圣手还灵,比魔族的巫医还神。”

  温医师摇摇头:“不是我神,是药材本身就想好好相处。”他指着药柜顶层的一个陶罐,“那是三十年前,苏沐雪奶奶送我的灵魔种子,说‘万物有灵,本就同源’。你看现在,灵草缠在魔藤上开花,魔根扎在灵土里结果,比单独长着旺多了。”

  午后,老者要走了,硬要塞给温医师一袋灵族的新米,少年则偷偷把爷爷珍藏的魔源果放在了柜台上。温医师看着这对祖孙的背影,想起自己小时候——灵族的爹是医师,魔族的娘是药农,两人因为“跨族行医”被排挤,只能在深山里给猎户看病。爹教他“医者仁心,不分灵魔”,娘教他“草木有情,兼容并蓄”,这些话,他记了一辈子。

  傍晚关门前,温医师习惯性地整理药柜,发现最底层的抽屉里,放着本泛黄的药书,是爹娘留下的。书里夹着张老药方,上面写着“同心散”,配方是“灵族信任一钱,魔族包容二钱,共煮以岁月为引”。温医师摸着药方上的字迹,突然觉得,自己这辈子配过最管用的药,不是灵草魔花,是人心底的那份愿意相信“不一样也能好好相处”的念头。

  他锁好药铺的门,看着夕阳把“共生药庐”的木牌染成金紫色。隔壁的灵族面包房飘来烤饼的香气,对面的魔族酒馆传来爽朗的笑闹声,药铺里残留的药香混在其中,竟也成了让人安心的味道。

  温医师知道,明天一早,药铺的门还会准时打开,会有更多灵魔两族的人来抓药,会有更多需要“灵魔和解散”的病人。而他会一直在这里,用灵火煎药,以魔气调和,告诉每一个人:病能治好,偏见也能化开,只要愿意给彼此一个机会,就像灵草愿意缠上魔藤,就像他爹娘愿意跨越种族,在深山里开出一片药田。

  下一章:《灵魔书店的第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