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蜀王府前,朱漆大门紧闭,檐角铜铃在风中叮当作响。林远望着李嗣源一行人离去的背影,眉头微蹙,他们前脚刚走,自己后脚便到,真巧。
“李嗣源他们,也来了?”
他低声喃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钟小葵上前一步,低声道:
“要追吗?”
林远摇头,转而整了整衣冠:
“不必。”
他看了眼身旁正啃着糖葫芦的蚩梦,无奈一笑,
“走吧,去见见这位‘爱民如子’的蜀王。”
三人来到府门前,守门的侍卫目光警惕。
林远朗声道:
“请禀告蜀王,秦王特来拜见。”
“秦王?”
侍卫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怀疑。
林远也不恼,从容取下腰间玉佩,白玉温润,上雕金龙,正是当年李存勖亲赐的信物。他指尖轻抚过龙纹,淡淡道:
“此乃孤之玉佩,蜀王见此,自然知晓。”
阳光透过玉佩,在地面投下龙形暗影。那侍卫瞳孔一缩,当即单膝跪地:
“殿下请稍等片刻!”
他转身飞奔入府,脚步声急促远去。
钟小葵微微侧目:
“殿下,这玉佩。”
“李存勖给的,一身蟒袍,一枚玉玺,一枚玉佩,可惜了,这些东西派不上什么用场。”
林远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可是他孟知祥,当年可是李存勖麾下的老将。”
蚩梦舔了舔糖葫芦,含糊道:
“你们中原人,见个面还要这么多弯弯绕绕哦?”
林远笑而不语,目光却落在府门缝隙中看到逐渐清晰的蟒袍。
王府朱漆大门缓缓开启时,铜门环碰撞出沉闷的声响。孟知祥身着绛紫王袍立于阶前,见到林远即刻行诸侯礼,腰间玉带垂下的组佩叮咚作响。
“一别经年,秦王风采更胜往昔。”
孟知祥声音里带着几分真实的感慨。林远注意到他行礼时左手拇指无意识摩挲着剑柄旧伤。
穿过九曲回廊,蚩梦被满园的山茶花吸引,钟小葵则盯着假山后若隐若现的黑影。
内殿熏着宁神的檀香,却压不住孟知祥眉间沟壑。他亲手斟茶时,林远看见他袖口磨损的织金纹,这位蜀王确实节俭。
“当年先帝设宴,”
孟知祥突然哽住,茶汤在杯中晃出涟漪,
“末将...不,臣,”
他改了几次称谓,最终苦笑道:
“如今说这些,倒像狡辩。”
林远指尖划过案上玉佩的龙纹:
“蜀中稚童都会唱迎孟王,孟王来了不纳粮。”
他故意用民谣打破凝重,
“比起前蜀王衍与东川董璋的暴虐,你已经很好了。”
“秦王!”
孟知祥突然抓住他手腕,又惊觉失礼急忙松开,
“董璋在东川强征男童充作营妓,可臣,臣的将士们。”
他眼睛红肿,
“疫病横行,十营九空啊。臣,实在无力顾及,若可以,小王必要征伐董璋,为百姓讨个公道。”
林远微笑点头,
“李嗣源已经来过了。”
“您,看到晋王离去了?臣愚钝,也知秦王必是为那玄武门之约而来,晋王有解药,恕臣,难以支持了。”
“既是为了百姓,自当如此,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先帝有知,自不会怪蜀王自立。”
孟知祥心头一震,艰难开口。
“秦王,先帝,真的是被李嗣源和不良人逼迫的吗?”
“确实如此,李存忠和李存孝拼死将血衣诏带出,甚至把传国玉玺,唉。”
林远叹息一声,孟知祥红了眼眶,他,是绝对忠诚于李存勖的,想起他的提拔,悲痛之情涌上心头。
“若川中无此瘟疫,罪臣怎敢助纣为虐,罪臣,无颜面见先帝。”
“不可如此。”
林远安慰着蜀王,既然有了瘟疫的解药,那,也不用多说,什么事,都要以百姓为先。
“蜀王左右为难,孤,该回去了。”
“且慢,秦王,府上歇息几日,臣,想问一些先帝的事情。”
凉亭四周垂着竹帘,微风拂过,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石桌上两盏清茶飘着袅袅热气,茶汤澄澈见底,连茶叶都只是最普通的山野粗茶。
孟知祥亲自执壶,为林远斟茶,苦笑道:
“见笑了。”
林远端起茶盏,轻嗅茶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才是真意。蜀王如此节俭,免去百姓之苦,实乃大善。”
孟知祥神色稍缓,郑重道:
“秦王,臣敢保证,玄武门之约后,一定全力支持秦王攻伐李嗣源!”
林远摆了摆手,茶盏轻轻搁在石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玄武门之约,本就是为了避免战争。”
他抬眼看向孟知祥,目光深邃,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开战。”
孟知祥一怔,随即苦笑:
“秦王仁慈。”
林远指尖轻点桌面,话锋一转:
“我们,谈谈董璋吧。”
“董璋?”
孟知祥眉头微皱。
“我的意思是,让东川百姓揭竿而起,反抗董璋暴政。”
“万万不可啊!”
孟知祥猛地站起,衣袖带翻了茶盏,茶水泼洒在石桌上,顺着桌沿滴落。
他意识到失态,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
“农民军战力低下,装备落后,怎是董璋的对手?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
林远不慌不忙,用袖子擦了擦桌上的茶渍,笑道:
“蜀王别激动。”
他抬眸,目光如刃:
“百姓怨声载道,若你暗中提供装备、派遣将领协助,东川必乱。届时,你出兵平定,名正言顺拿下东川。”
他顿了顿,唇角微扬:
“你才算是真正的蜀王。”
孟知祥瞳孔微缩,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低声道:
“臣,怎敢。”
林远轻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深意,竟让孟知祥脊背生寒。这个年轻人,明明语气温和,却让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迫。
“先帝封孤秦王,临终之际,托付传国玉玺。”
林远从怀中取出玉佩,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想必,蜀王也知道这其中深意。”
孟知祥彻底愣住,喉结滚动,艰难道:
“秦王,秦王想?”
林远收起笑容,目光灼灼:
“魏王已死,无人继承大统。我等唯有拥立天子李星云,方可为堂堂正正之师。”
他站起身,衣袍无风自动:
“到了那日,蜀王,还请归顺。”
声音不重,却字字如锤:
“莫要苦了百姓。”
孟知祥沉默良久,最终深深一揖,声音沙哑:
“臣,唉,秦王之意,便是小王之意。”
凉亭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躬身禀报:
“殿下,有人求见,说是可以医治王妃之疾。”
孟知祥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起身:
“还请迎来!”
他转向林远,略带歉意道:
“秦王,小王这就安排您。”
“不必。”
林远抬手制止,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当是天子来了。”
“天子?”
孟知祥一怔。
殿内,李星云一干人进来,
“我等,见过蜀王。”
孟知祥抬头望去,只见一名青年负手而立,眉目如画,背后悬着一柄古朴长剑,正是龙泉剑!
他瞳孔骤缩,下意识后退半步:
“这,你不是已经来过了吗?”
李星云挑眉:
“哦?”
林远从屏风后缓步走出,哈哈大笑:
“蜀王,之前陪同李嗣源来的,便是假李了!”
李星云瞪大眼睛,指着林远:
“你这货怎么在这儿?!”
孟知祥目光在林远和李星云之间来回扫视,忽然想起什么,深吸一口气。
李存勖连传国玉玺都能托付给林远,此人,值得信任!那,这个李星云,一定是真的了。
他不再犹豫,郑重跪地:
“小王,拜见天子!”
“蜀王不可!”
李星云急忙上前扶起他,无奈道,
“我,只是个江湖游医罢了。”
…
药香袅袅的寝殿内,李星云收回扎在王妃腕间的银针。随着最后一根银针取出,王妃苍白的指尖微微颤动,睫毛轻抖了几下,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些庸医。”
李星云一边收拾针囊一边摇头,
“乱投药。王妃不过是误食麻沸散,他们却每人开一方,药性相冲才让王妃长睡不醒。”
孟知祥握着王妃的手猛然收紧:
“麻沸散?”
他眉头紧锁,
“爱妃怎会误食?”
床榻上的王妃虚弱地睁开眼,看到孟知祥担忧的面容,泪水瞬间涌出:
“王爷。”
她声音细若游丝,
“臣妾,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好了,爱妃,不要激动,爱妃,你怎么会食用麻沸散这种药物呢?”
“半月前,有位太原来的隐士说,说您自立为王,触怒天威,命不久矣。”
李星云收拾针囊的手突然顿住。林远和钟小葵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靠近了一步。
“那人说,只要臣妾饮下他的药,就能以命换命。”
王妃颤抖着抓住孟知祥的衣袖,
“臣妾信以为真。”
“太原?!”
孟知祥猛地站起,茶盏被袖风扫落在地,摔得粉碎。他脸色铁青,太原,那是李嗣源的地盘!
李星云轻咳一声:
“看来玄武门之约前,有人想先断了蜀地的援手啊。”
林远把玩着玉佩,似笑非笑:
“连环套。先让王妃昏迷,再以要挟蜀王支持假李。”
他瞥了眼孟知祥,
“好手笔。”
孟知祥深吸一口气,突然单膝跪地:
“天子,秦王!小王受贼人蛊惑,险些酿成大错。玄武门之约,蜀地定当倾力支持!”
李星云连忙扶起他:
“蜀王不必如此。”
他看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
“只要不支持假李就行,不必非要卷入这场争斗。”
…
李星云一行人已收拾妥当,准备启程前往吴国。
“我留下来。”
林远突然开口,来到蜀王身侧。
“要和蜀王再商谈东川之事。”
“东川?董璋?”
李星云挑眉。
孟知祥牵着王妃的手上前一步,王妃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精神已好了许多:
“不错。如今爱妃醒来,又得了瘟疫解药。”
他目光骤然转冷,
“是时候解决董璋这个祸害了。”
微风拂过,姬如雪束发的缎带轻轻飘动。蜀王忽然注意到她,不禁赞叹:
“这位姑娘好相貌,殿下有福气。”
“她是姬如雪。”
林远笑着解释,
“我们算是一起长大的。”
孟知祥眼中闪过讶异,这林远不但手握传国玉玺,竟还与李唐后人关系如此密切,而且,还和岐王暧昧不清,他不由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又高看几分。
“蜀地春深花满蹊,不及卿颜一抹绯……”
林远突然吟诵起来,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
“蜀王当真是痴情人啊。”
孟知祥老脸一红:
“这、这陈年旧作。”
他年轻时写给王妃的情诗,如今看来,还真是尴尬呢。
“以前没怎么注意,如今看来,如雪还真是越看越美,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李星云警惕的站在姬如雪身边,抓着她的肩膀。
“你小子可别乱来,不然我还要让你尝一次断子绝孙脚的滋味。”
“我可不会夺人所爱,刚读了蜀王的诗,哈哈,我也送如雪一首。”
林远咳嗽一声,吟声道:
“风过回廊拂素衣,眸含秋水映清辉。
眉如远黛凝轻愁,发若流泉拢玉玑。
浅笑能融三尺雪,低言似拂万丝薇。
莫言桃李争春色,不及卿来一寸晖。”
“秦王果真能文能武,当世奇才。”
蜀王孟知祥不住的夸赞,姬如雪脸上露出一抹绯红,翻身上马背对众人。
“哈哈哈哈!”
李星云摸着后脑勺,玛德,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想不出来一首啊。
“蜀王爱民如子,与王妃鹣鲽情深,实在令人羡慕。”
他翻身上马,
“告辞了。”
“殿下务必小心。”
孟知祥郑重道,
“小王派精锐护卫,送殿下至蜀境。”
…
林远负手立于石阶上,衣袂随风轻动。他目光深远,仿佛已看到东川百姓即将迎来的曙光。
“既如此,蜀王便可由此攻伐董璋。”
林远的声音沉稳有力,
“但切记,万不可骚扰百姓。”
孟知祥郑重颔首:
“小王定会谨记。”
林远沉吟片刻,又道:
“蜀军当以纪律为先。蜀王不妨立下三道铁令。”
他抬起手,每说一条,便屈下一根手指,目光如炬:
“其一,抢夺百姓财物者,杀。”
“其二,强奸妇女者,杀。”
“其三,杀害百姓者,杀。”
每一个“杀”字都掷地有声,仿佛铁锤敲在孟知祥心头。
孟知祥微微皱眉:
“当兵之人,桀骜难驯,恐怕不好管教。”
林远摇头,语气缓和却坚定:
“蜀王莫要忘记,士卒大多出身底层,他们本也是百姓。”
他上前一步,低声道,
“多派人教导,让他们明白,军人的职责,在于守护国家和人民。”
他望向远处操练的蜀军,声音带着几分感慨:
“若能让蜀地百姓自己来守护蜀地的安宁,何愁民心不向?”
孟知祥怔然,片刻后深深一揖:
“受教了。”
“李嗣源他们,也来了?”
他低声喃喃,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钟小葵上前一步,低声道:
“要追吗?”
林远摇头,转而整了整衣冠:
“不必。”
他看了眼身旁正啃着糖葫芦的蚩梦,无奈一笑,
“走吧,去见见这位‘爱民如子’的蜀王。”
三人来到府门前,守门的侍卫目光警惕。
林远朗声道:
“请禀告蜀王,秦王特来拜见。”
“秦王?”
侍卫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怀疑。
林远也不恼,从容取下腰间玉佩,白玉温润,上雕金龙,正是当年李存勖亲赐的信物。他指尖轻抚过龙纹,淡淡道:
“此乃孤之玉佩,蜀王见此,自然知晓。”
阳光透过玉佩,在地面投下龙形暗影。那侍卫瞳孔一缩,当即单膝跪地:
“殿下请稍等片刻!”
他转身飞奔入府,脚步声急促远去。
钟小葵微微侧目:
“殿下,这玉佩。”
“李存勖给的,一身蟒袍,一枚玉玺,一枚玉佩,可惜了,这些东西派不上什么用场。”
林远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可是他孟知祥,当年可是李存勖麾下的老将。”
蚩梦舔了舔糖葫芦,含糊道:
“你们中原人,见个面还要这么多弯弯绕绕哦?”
林远笑而不语,目光却落在府门缝隙中看到逐渐清晰的蟒袍。
王府朱漆大门缓缓开启时,铜门环碰撞出沉闷的声响。孟知祥身着绛紫王袍立于阶前,见到林远即刻行诸侯礼,腰间玉带垂下的组佩叮咚作响。
“一别经年,秦王风采更胜往昔。”
孟知祥声音里带着几分真实的感慨。林远注意到他行礼时左手拇指无意识摩挲着剑柄旧伤。
穿过九曲回廊,蚩梦被满园的山茶花吸引,钟小葵则盯着假山后若隐若现的黑影。
内殿熏着宁神的檀香,却压不住孟知祥眉间沟壑。他亲手斟茶时,林远看见他袖口磨损的织金纹,这位蜀王确实节俭。
“当年先帝设宴,”
孟知祥突然哽住,茶汤在杯中晃出涟漪,
“末将...不,臣,”
他改了几次称谓,最终苦笑道:
“如今说这些,倒像狡辩。”
林远指尖划过案上玉佩的龙纹:
“蜀中稚童都会唱迎孟王,孟王来了不纳粮。”
他故意用民谣打破凝重,
“比起前蜀王衍与东川董璋的暴虐,你已经很好了。”
“秦王!”
孟知祥突然抓住他手腕,又惊觉失礼急忙松开,
“董璋在东川强征男童充作营妓,可臣,臣的将士们。”
他眼睛红肿,
“疫病横行,十营九空啊。臣,实在无力顾及,若可以,小王必要征伐董璋,为百姓讨个公道。”
林远微笑点头,
“李嗣源已经来过了。”
“您,看到晋王离去了?臣愚钝,也知秦王必是为那玄武门之约而来,晋王有解药,恕臣,难以支持了。”
“既是为了百姓,自当如此,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先帝有知,自不会怪蜀王自立。”
孟知祥心头一震,艰难开口。
“秦王,先帝,真的是被李嗣源和不良人逼迫的吗?”
“确实如此,李存忠和李存孝拼死将血衣诏带出,甚至把传国玉玺,唉。”
林远叹息一声,孟知祥红了眼眶,他,是绝对忠诚于李存勖的,想起他的提拔,悲痛之情涌上心头。
“若川中无此瘟疫,罪臣怎敢助纣为虐,罪臣,无颜面见先帝。”
“不可如此。”
林远安慰着蜀王,既然有了瘟疫的解药,那,也不用多说,什么事,都要以百姓为先。
“蜀王左右为难,孤,该回去了。”
“且慢,秦王,府上歇息几日,臣,想问一些先帝的事情。”
凉亭四周垂着竹帘,微风拂过,发出细碎的沙沙声。石桌上两盏清茶飘着袅袅热气,茶汤澄澈见底,连茶叶都只是最普通的山野粗茶。
孟知祥亲自执壶,为林远斟茶,苦笑道:
“见笑了。”
林远端起茶盏,轻嗅茶香,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这才是真意。蜀王如此节俭,免去百姓之苦,实乃大善。”
孟知祥神色稍缓,郑重道:
“秦王,臣敢保证,玄武门之约后,一定全力支持秦王攻伐李嗣源!”
林远摆了摆手,茶盏轻轻搁在石桌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玄武门之约,本就是为了避免战争。”
他抬眼看向孟知祥,目光深邃,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开战。”
孟知祥一怔,随即苦笑:
“秦王仁慈。”
林远指尖轻点桌面,话锋一转:
“我们,谈谈董璋吧。”
“董璋?”
孟知祥眉头微皱。
“我的意思是,让东川百姓揭竿而起,反抗董璋暴政。”
“万万不可啊!”
孟知祥猛地站起,衣袖带翻了茶盏,茶水泼洒在石桌上,顺着桌沿滴落。
他意识到失态,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道:
“农民军战力低下,装备落后,怎是董璋的对手?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
林远不慌不忙,用袖子擦了擦桌上的茶渍,笑道:
“蜀王别激动。”
他抬眸,目光如刃:
“百姓怨声载道,若你暗中提供装备、派遣将领协助,东川必乱。届时,你出兵平定,名正言顺拿下东川。”
他顿了顿,唇角微扬:
“你才算是真正的蜀王。”
孟知祥瞳孔微缩,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低声道:
“臣,怎敢。”
林远轻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深意,竟让孟知祥脊背生寒。这个年轻人,明明语气温和,却让他感到一股无形的压迫。
“先帝封孤秦王,临终之际,托付传国玉玺。”
林远从怀中取出玉佩,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想必,蜀王也知道这其中深意。”
孟知祥彻底愣住,喉结滚动,艰难道:
“秦王,秦王想?”
林远收起笑容,目光灼灼:
“魏王已死,无人继承大统。我等唯有拥立天子李星云,方可为堂堂正正之师。”
他站起身,衣袍无风自动:
“到了那日,蜀王,还请归顺。”
声音不重,却字字如锤:
“莫要苦了百姓。”
孟知祥沉默良久,最终深深一揖,声音沙哑:
“臣,唉,秦王之意,便是小王之意。”
凉亭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躬身禀报:
“殿下,有人求见,说是可以医治王妃之疾。”
孟知祥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起身:
“还请迎来!”
他转向林远,略带歉意道:
“秦王,小王这就安排您。”
“不必。”
林远抬手制止,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当是天子来了。”
“天子?”
孟知祥一怔。
殿内,李星云一干人进来,
“我等,见过蜀王。”
孟知祥抬头望去,只见一名青年负手而立,眉目如画,背后悬着一柄古朴长剑,正是龙泉剑!
他瞳孔骤缩,下意识后退半步:
“这,你不是已经来过了吗?”
李星云挑眉:
“哦?”
林远从屏风后缓步走出,哈哈大笑:
“蜀王,之前陪同李嗣源来的,便是假李了!”
李星云瞪大眼睛,指着林远:
“你这货怎么在这儿?!”
孟知祥目光在林远和李星云之间来回扫视,忽然想起什么,深吸一口气。
李存勖连传国玉玺都能托付给林远,此人,值得信任!那,这个李星云,一定是真的了。
他不再犹豫,郑重跪地:
“小王,拜见天子!”
“蜀王不可!”
李星云急忙上前扶起他,无奈道,
“我,只是个江湖游医罢了。”
…
药香袅袅的寝殿内,李星云收回扎在王妃腕间的银针。随着最后一根银针取出,王妃苍白的指尖微微颤动,睫毛轻抖了几下,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些庸医。”
李星云一边收拾针囊一边摇头,
“乱投药。王妃不过是误食麻沸散,他们却每人开一方,药性相冲才让王妃长睡不醒。”
孟知祥握着王妃的手猛然收紧:
“麻沸散?”
他眉头紧锁,
“爱妃怎会误食?”
床榻上的王妃虚弱地睁开眼,看到孟知祥担忧的面容,泪水瞬间涌出:
“王爷。”
她声音细若游丝,
“臣妾,以为再也见不到您了。”
“好了,爱妃,不要激动,爱妃,你怎么会食用麻沸散这种药物呢?”
“半月前,有位太原来的隐士说,说您自立为王,触怒天威,命不久矣。”
李星云收拾针囊的手突然顿住。林远和钟小葵对视一眼,不动声色地靠近了一步。
“那人说,只要臣妾饮下他的药,就能以命换命。”
王妃颤抖着抓住孟知祥的衣袖,
“臣妾信以为真。”
“太原?!”
孟知祥猛地站起,茶盏被袖风扫落在地,摔得粉碎。他脸色铁青,太原,那是李嗣源的地盘!
李星云轻咳一声:
“看来玄武门之约前,有人想先断了蜀地的援手啊。”
林远把玩着玉佩,似笑非笑:
“连环套。先让王妃昏迷,再以要挟蜀王支持假李。”
他瞥了眼孟知祥,
“好手笔。”
孟知祥深吸一口气,突然单膝跪地:
“天子,秦王!小王受贼人蛊惑,险些酿成大错。玄武门之约,蜀地定当倾力支持!”
李星云连忙扶起他:
“蜀王不必如此。”
他看了眼窗外渐暗的天色,
“只要不支持假李就行,不必非要卷入这场争斗。”
…
李星云一行人已收拾妥当,准备启程前往吴国。
“我留下来。”
林远突然开口,来到蜀王身侧。
“要和蜀王再商谈东川之事。”
“东川?董璋?”
李星云挑眉。
孟知祥牵着王妃的手上前一步,王妃脸色仍有些苍白,但精神已好了许多:
“不错。如今爱妃醒来,又得了瘟疫解药。”
他目光骤然转冷,
“是时候解决董璋这个祸害了。”
微风拂过,姬如雪束发的缎带轻轻飘动。蜀王忽然注意到她,不禁赞叹:
“这位姑娘好相貌,殿下有福气。”
“她是姬如雪。”
林远笑着解释,
“我们算是一起长大的。”
孟知祥眼中闪过讶异,这林远不但手握传国玉玺,竟还与李唐后人关系如此密切,而且,还和岐王暧昧不清,他不由对眼前这个年轻人又高看几分。
“蜀地春深花满蹊,不及卿颜一抹绯……”
林远突然吟诵起来,眼中带着促狭的笑意,
“蜀王当真是痴情人啊。”
孟知祥老脸一红:
“这、这陈年旧作。”
他年轻时写给王妃的情诗,如今看来,还真是尴尬呢。
“以前没怎么注意,如今看来,如雪还真是越看越美,真是便宜你小子了。”
李星云警惕的站在姬如雪身边,抓着她的肩膀。
“你小子可别乱来,不然我还要让你尝一次断子绝孙脚的滋味。”
“我可不会夺人所爱,刚读了蜀王的诗,哈哈,我也送如雪一首。”
林远咳嗽一声,吟声道:
“风过回廊拂素衣,眸含秋水映清辉。
眉如远黛凝轻愁,发若流泉拢玉玑。
浅笑能融三尺雪,低言似拂万丝薇。
莫言桃李争春色,不及卿来一寸晖。”
“秦王果真能文能武,当世奇才。”
蜀王孟知祥不住的夸赞,姬如雪脸上露出一抹绯红,翻身上马背对众人。
“哈哈哈哈!”
李星云摸着后脑勺,玛德,他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想不出来一首啊。
“蜀王爱民如子,与王妃鹣鲽情深,实在令人羡慕。”
他翻身上马,
“告辞了。”
“殿下务必小心。”
孟知祥郑重道,
“小王派精锐护卫,送殿下至蜀境。”
…
林远负手立于石阶上,衣袂随风轻动。他目光深远,仿佛已看到东川百姓即将迎来的曙光。
“既如此,蜀王便可由此攻伐董璋。”
林远的声音沉稳有力,
“但切记,万不可骚扰百姓。”
孟知祥郑重颔首:
“小王定会谨记。”
林远沉吟片刻,又道:
“蜀军当以纪律为先。蜀王不妨立下三道铁令。”
他抬起手,每说一条,便屈下一根手指,目光如炬:
“其一,抢夺百姓财物者,杀。”
“其二,强奸妇女者,杀。”
“其三,杀害百姓者,杀。”
每一个“杀”字都掷地有声,仿佛铁锤敲在孟知祥心头。
孟知祥微微皱眉:
“当兵之人,桀骜难驯,恐怕不好管教。”
林远摇头,语气缓和却坚定:
“蜀王莫要忘记,士卒大多出身底层,他们本也是百姓。”
他上前一步,低声道,
“多派人教导,让他们明白,军人的职责,在于守护国家和人民。”
他望向远处操练的蜀军,声音带着几分感慨:
“若能让蜀地百姓自己来守护蜀地的安宁,何愁民心不向?”
孟知祥怔然,片刻后深深一揖:
“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