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婚(六)(064)-《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瓷婚(六)

  第六章 回转

  省城图书馆的玻璃幕墙将阳光过滤成柔和的淡金色。林晓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培训资料,目光却落在手机屏幕上。陈志刚发来一段视频:小雨穿着舞蹈服,在客厅里转圈,像只笨拙的小天鹅。

  第一次独立帮她扎舞蹈辫,失败三次才成功。陈志的文字里透着掩饰不住的骄傲。

  林晓放大视频,仔细观察小雨的发型。辫子确实歪歪扭扭,但比起第一天那个惨不忍睹的马尾,已经是巨大进步。她想起过去每次舞蹈课前,自己天不亮就起床给小雨编发的日子。那时陈志总是蒙头大睡,偶尔被吵醒还会抱怨几句。

  妈妈,我好看吗?小雨冲着镜头喊。

  林晓的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最终回复:美极了,像真正的芭蕾舞演员。

  发完这条,她犹豫片刻,又补了一句:辫子扎得不错。

  几乎是立刻,陈志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接着是:比你差远了。今天找舞蹈袜找了半小时,最后发现在洗衣机里没拿出来晒。

  林晓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她能想象陈志翻箱倒柜的狼狈样子,这个曾经连袜子都要她递到手上的男人,现在正一点点学习最基本的家务。

  林晓?

  一个声音打断她的思绪。张敏站在桌前,手里拿着两杯咖啡。找了你好久。明天的案例分享准备得怎么样了?

  林晓合上手机。差不多了。她接过咖啡,温热透过纸杯传到掌心。

  张敏在她对面坐下,瞥了眼她手边的《孤独星球》:计划旅行?

  只是...随便看看。林晓轻抚书脊。这本书她带了整整一周,却始终没有勇气真正翻开。

  我和前夫蜜月去的巴厘岛。张敏啜了口咖啡,离婚后我独自去了冰岛,站在黑沙滩上那一刻,突然明白婚姻不该是牢笼。

  林晓望向窗外。图书馆外有一对年轻情侣正头碰头共用一个耳机,女孩突然笑起来,男生自然地吻了吻她的发顶。这画面让林晓想起大学时的陈志,那个会为她排队三小时买演唱会票的男孩。

  你知道吗,张敏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我最近开始约会了。

  林晓收回视线:哦?什么样的人?

  离异,有个女儿。张敏的眼睛亮起来,关键是,他独自抚养孩子五年,比我还了解儿童心理。

  听起来不错。林晓搅拌着咖啡,你们...有结婚打算吗?

  张敏大笑:才三个月!不过说真的,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我现在更清楚自己要什么。她凑近一些,有时候我在想,如果当年我和前夫能像现在这样坦诚沟通,或许不会走到离婚那步。

  林晓怔住了。这段时间她一直把张敏当作成功离婚的典范,从没想过对方也会有这样的反思。

  当然,他家暴是底线问题。张敏补充道,但你不一样,你丈夫...听起来只是普通的婚姻倦怠。

  普通的婚姻倦怠。这个词像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林晓心里某个锁住的门。她想起陈志最近的改变,想起他笨拙但真诚的努力,想起昨晚电话里他说我才知道你每天要记这么多事时语气里的愧疚。

  培训结束后有什么计划?张敏问。

  林晓的目光落回《孤独星球》上。书签露出的那一页,恰好是挪威峡湾的照片——她和陈志曾经约定要一起去的地方。

  回家。她轻声说,然后...也许给我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回到酒店,林晓拨通了家里的视频电话。小雨红扑扑的小脸立刻填满屏幕:妈妈!爸爸今天带我去买新书包了!

  镜头转向陈志,他看上去疲惫但满足:她原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缝了半天没弄好...

  爸爸缝得像个大蜘蛛网!小雨咯咯笑着插嘴。

  林晓看着父女俩互动的样子,胸口泛起一阵温暖。这个场景如此普通,却又如此珍贵——陈志终于不再是那个缺席的父亲了。

  对了,陈志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我今天收拾书房,找到了这个。他举起一张照片,是他们在青海湖的合影,年轻的林晓靠在陈志肩头,两人笑得无忧无虑。

  记得吗?你说要在三十岁前去看极光。陈志的声音柔软下来,我们...还来得及实现它。

  林晓的喉咙发紧。她当然记得。那是他们婚前的约定,后来被房贷、育儿和工作一点点挤到记忆角落。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小雨的小脸又挤进画面,爸爸说我们要一起去吃火锅!

  很快,宝贝。林晓眨掉眼角的湿润,妈妈很想你。

  爸爸也想你!小雨突然大喊,然后是一阵嬉闹声,显然陈志在试图夺回手机。

  最终画面稳定下来,陈志的脸占据了整个屏幕。他看起来有些狼狈,但眼神异常清澈:她说得对。我...很想你。

  这一刻,林晓感到心里那道筑了八年的墙,出现了一丝裂缝。

  培训的最后一周,省分行组织参观新落成的金融中心。站在三十八层的观景台上,整座城市尽收眼底。林晓扶着栏杆,第一次看清这座城市的布局——蜿蜒的河流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岸,无数桥梁将它们连接。

  漂亮吧?经理站在她身旁,北岸是传统商业区,南岸是新兴开发区。看似分隔,实则互补。

  林晓望着那些横跨两岸的桥梁,突然想到婚姻何尝不是如此?两个人来自不同的,需要不断建造桥梁才能相连。

  考虑得怎么样了?经理问,刘主任的位置。

  林晓深吸一口气。这一周她辗转反侧,不断权衡。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好的生活保障,尤其如果她选择离婚的话。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加班和出差,更少陪伴小雨的时间。

  我很荣幸,她转向经理,但可能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如果可能的话,我想先从副职做起。

  经理略显惊讶,随即理解地点头:明智的决定。家庭工作平衡很重要。

  回酒店的出租车上,林晓的手机响了。是母亲。

  晓晓,母亲的声音听起来异常轻快,我见到小雨了,陈志带她来看我。

  林晓握紧手机:他...主动去的?

  嗯,还带了我爱吃的绿豆糕。母亲顿了顿,晓晓,他变了。主动洗碗,还陪小雨玩跳棋,耐心极了。

  林晓望向窗外闪过的城市景观。陈志去看望母亲这件事,比任何道歉都更有说服力。母亲一直是他最不擅长应对的人,每次家庭聚会他都找借口早退。

  他说了什么吗?林晓轻声问。

  他说...母亲的声音低了下来,他说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下和他父亲一样的错误。晓晓,他哭了,求我帮他说服你再给一次机会。

  林晓的视线模糊了。她想起陈志十岁那年,父亲一去不回留下的创伤。那个小男孩一直藏在陈志心里,害怕亲密又渴望被爱。

  她擦掉眼泪,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离婚吗?母亲最终说,不是因为面子,而是怕你重蹈我的覆辙。我一个人拉扯你,太苦了...但更苦的是,我从未给过你父亲改过的机会。

  林晓从未听过母亲这样的坦白。在她的记忆里,父亲永远是个不负责任的负面形象。

  他后来找过我,母亲继续说,你上大学那年。他说他后悔了,想弥补...我拒绝了。现在想想,或许该给他个机会,至少为了你。

  林晓回到酒店,发现桌上多了一封信——培训结业晚宴的邀请函。她翻开《孤独星球》,挪威峡湾的照片旁有一行小字:和最爱的人看最美的风景。这是她多年前写下的愿望。

  手机震动起来。陈志发来一张照片:小雨熟睡的侧脸,床头柜上摆着那个修好的音乐盒。文字写着:找专业师傅修的,音准可能还有点问题,但总算能响了。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听。

  林晓的眼泪终于落下来,滴在书页上,晕开了挪威的雪山轮廓。

  结业晚宴上,林晓穿了一条许久未碰的蓝色连衣裙。张敏吹了个口哨:哇哦,终于有点人样了!

  林晓转了个圈,裙摆飞扬:决定重新开始了。

  和丈夫?张敏挑眉。

  林晓点头,他...值得再给一次机会。

  张敏举杯碰了碰她的:祝你好运。记住,婚姻不是童话,但也不是坟墓——它就是个需要不断维护的花园。

  宴会结束后,林晓回到房间,开始收拾行李。那本《孤独星球》被小心地放在最上层,旁边是她在省城给小雨买的新发卡,给陈志挑的领带——深蓝色,像他们初遇那天的夜空。

  手机又响了。陈志发来一段语音,背景音是小雨均匀的呼吸声:今天家长会,老师表扬小雨进步很大。会后好几个妈妈围着我问育儿经验,我尴尬死了,只能说都是孩子妈妈的功劳他轻笑一声,林晓,我真的很为你骄傲。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理解。

  林晓按下录音键:我明天的车,下午三点到。她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我想吃你做的红烧鱼了——别担心,我会在旁边指导。

  发完这条,她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两个月前离开家时,她满心都是解脱的渴望。现在,想到明天就要回去,她感到的不再是恐惧或压抑,而是一种奇特的平静,就像暴风雨过后的第一缕阳光。

  窗外,省城的灯火渐次熄灭。林晓闭上眼睛,想象着家的样子:小雨房间里夜灯柔和的光,厨房水龙头可能还在滴水,陈志大概又在沙发上睡着了,电视无声地闪着蓝光...这些曾经让她烦躁的细节,此刻却莫名温暖。

  明天,她将回到那个不完美但真实的家。回到那个会犯错但愿意改的男人身边。回到那个需要她,也被她需要的地方。

  而这一次,或许他们会学着建造一座更坚固的桥,连接彼此不同的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