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也要向阳生(二)
时间像指间的沙,不知不觉就溜走了一年不到。对于陈敏而言,这一年是咬着牙、埋着头硬闯过来的。药企仓库管理员的工作繁重且枯燥,但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干得比谁都卖力。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而归,用单薄的肩膀,勉强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女儿婷婷升入了大二,懂事了许多,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尽量减轻母亲的负担。但陈敏每次打电话,都反复叮嘱她以学业为重,生怕女儿走了弯路。而最让她揪心的,还是儿子小凯。
小凯升入了高三,像所有面临人生大考的孩子一样,进入了争分夺秒、压力山大的阶段。之前为了让她安心去药企上班,小凯主动提出住校,可一个正长身体的半大小子,学校的集体伙食哪里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十几个人一间的宿舍,晚上难免有动静,小凯睡眠浅,好几次周末回家,陈敏都看到他眼底淡淡的青黑,人也瘦了一圈。
陈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高三冲刺的关键时期,绝不能让孩子在生活上分心,必须让小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在,小凯就读的高中就在本镇,回家住倒也方便。可问题是,她自己在药企上班,早出晚归,根本没法按时给小凯做饭。若是继续住校,又实在担心他的睡眠和伙食。
就在陈敏左右为难,几乎要考虑辞掉药企工作、重新回家附近打零工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晦暗的生活。
那天,她去镇上新开的一家大型连锁药店“济世堂”给同事买润喉糖,偶然听到店员议论,说店里急需一位懂中药的药剂师,尤其是能负责中药饮片验收和调配的。因为药店规模大,中西药都经营,但对本地中药材熟悉的人才一时难找。
陈敏的心,猛地活泛起来。她鼓起勇气,直接找到了药店经理。面对穿着得体、略显严肃的经理,她起初有些胆怯,但一想到小凯,想到这个家,她立刻挺直了背脊。她没有华丽的简历,只能将自己多年来在丈夫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中药知识,以及那份对药材近乎本能的熟悉和认真,坦诚地说了出来。她甚至主动提出,可以现场辨认几种容易混淆的药材。
经理将信将疑地考了她几个问题,又拿出几味药材让她辨别,陈敏对答如流,准确无误。经理眼中露出了惊讶和赏识的神色。
更让陈敏喜出望外的是,当她小心翼翼地问及工作时间时,经理表示,药店紧邻高中,很多员工家里也有孩子,所以排班时间与学校的作息高度同步,早班七点半到下午三点半,晚班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完全能避开孩子上下学和吃饭的时间。而且,药店有内部食堂,伙食很好,员工可以免费就餐。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陈敏脑中形成。她几乎是带着一丝颤抖的恳求,向经理提出:“经理,我儿子就在旁边高中读高三,学习紧张,我……我能不能中午和晚上,从食堂打份饭带回去给他?饭钱我可以照付!”
经理看着她眼中那份混合着卑微与坚定的母性光辉,沉默了片刻,竟然点了点头:“可以,员工直系亲属,可以按成本价在食堂就餐,你带来一起吃或者打回去都行。”
这一刻,陈敏觉得老天爷终于对她睁开了眼!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时间合适,能照顾儿子,还能解决母子俩最头疼的吃饭问题!家里平时根本不用开火,除非是周末或者放假。
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辞去了药企仓库的工作,尽管那份工资稍高一点,但通勤时间长,完全无法兼顾家庭。她迅速办理了入职“济世堂”的手续,成为了中药柜台的一名药剂师。
这份工作,无疑帮了陈敏天大的忙。她对此充满感激,工作起来更是十二分的卖力。她对待每一位顾客都耐心细致,核对药方一丝不苟,抓药称量分毫不差。她熟悉本地药材的品相,几次指出了供货商以次充好的问题,为药店避免了损失,也让经理更加看重这个话不多却极其靠谱的中年女人。
至于中药师偶尔也需要根据医生处方拿取西药,这对陈敏来说,起初是个挑战。西药的化学名、商品名、剂量、副作用,对她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但她没有退缩。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抱着厚厚的西药手册死记硬背,虚心向店里的西药师请教。她发现,有了深厚的中药知识做底子,理解西药的药理作用反而更容易找到关联和对比。很快,她就能熟练地兼顾中西药的调配了。这种不断学习、重新找回价值的感觉,让她疲惫的生活,注入了一丝久违的活力。
现在,陈敏的生活有了新的节奏。如果是早班,她下午三点半下班后,会去食堂打好两份丰盛的晚餐,回家热在锅里,然后收拾家务,等小凯晚自习回来就能吃上热乎饭。如果是晚班,她会在中午休息时赶回家,把午饭带给小凯,看着他吃完再匆匆返回药店。
小凯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睡眠充足了,精神也好了很多。他虽然依旧话不多,但会在吃饭时跟陈敏说说模考的成绩,聊聊班上的趣事。看着儿子日渐沉稳的侧脸和重新专注于学习的眼神,陈敏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值了。
家的灯光下,母子二人对坐吃饭的身影,虽然依旧清冷,却多了几分踏实与暖意。陈敏这株野草,在生活的巨石缝隙中,又一次凭借着韧劲和对儿女的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壤,顽强地,继续向着那一点点微光,生长。
时间像指间的沙,不知不觉就溜走了一年不到。对于陈敏而言,这一年是咬着牙、埋着头硬闯过来的。药企仓库管理员的工作繁重且枯燥,但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稳定,干得比谁都卖力。每天天不亮就出门,披星戴月而归,用单薄的肩膀,勉强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女儿婷婷升入了大二,懂事了许多,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尽量减轻母亲的负担。但陈敏每次打电话,都反复叮嘱她以学业为重,生怕女儿走了弯路。而最让她揪心的,还是儿子小凯。
小凯升入了高三,像所有面临人生大考的孩子一样,进入了争分夺秒、压力山大的阶段。之前为了让她安心去药企上班,小凯主动提出住校,可一个正长身体的半大小子,学校的集体伙食哪里能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十几个人一间的宿舍,晚上难免有动静,小凯睡眠浅,好几次周末回家,陈敏都看到他眼底淡淡的青黑,人也瘦了一圈。
陈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高三冲刺的关键时期,绝不能让孩子在生活上分心,必须让小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好在,小凯就读的高中就在本镇,回家住倒也方便。可问题是,她自己在药企上班,早出晚归,根本没法按时给小凯做饭。若是继续住校,又实在担心他的睡眠和伙食。
就在陈敏左右为难,几乎要考虑辞掉药企工作、重新回家附近打零工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机会,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晦暗的生活。
那天,她去镇上新开的一家大型连锁药店“济世堂”给同事买润喉糖,偶然听到店员议论,说店里急需一位懂中药的药剂师,尤其是能负责中药饮片验收和调配的。因为药店规模大,中西药都经营,但对本地中药材熟悉的人才一时难找。
陈敏的心,猛地活泛起来。她鼓起勇气,直接找到了药店经理。面对穿着得体、略显严肃的经理,她起初有些胆怯,但一想到小凯,想到这个家,她立刻挺直了背脊。她没有华丽的简历,只能将自己多年来在丈夫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中药知识,以及那份对药材近乎本能的熟悉和认真,坦诚地说了出来。她甚至主动提出,可以现场辨认几种容易混淆的药材。
经理将信将疑地考了她几个问题,又拿出几味药材让她辨别,陈敏对答如流,准确无误。经理眼中露出了惊讶和赏识的神色。
更让陈敏喜出望外的是,当她小心翼翼地问及工作时间时,经理表示,药店紧邻高中,很多员工家里也有孩子,所以排班时间与学校的作息高度同步,早班七点半到下午三点半,晚班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完全能避开孩子上下学和吃饭的时间。而且,药店有内部食堂,伙食很好,员工可以免费就餐。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陈敏脑中形成。她几乎是带着一丝颤抖的恳求,向经理提出:“经理,我儿子就在旁边高中读高三,学习紧张,我……我能不能中午和晚上,从食堂打份饭带回去给他?饭钱我可以照付!”
经理看着她眼中那份混合着卑微与坚定的母性光辉,沉默了片刻,竟然点了点头:“可以,员工直系亲属,可以按成本价在食堂就餐,你带来一起吃或者打回去都行。”
这一刻,陈敏觉得老天爷终于对她睁开了眼!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时间合适,能照顾儿子,还能解决母子俩最头疼的吃饭问题!家里平时根本不用开火,除非是周末或者放假。
她几乎没有犹豫,立刻辞去了药企仓库的工作,尽管那份工资稍高一点,但通勤时间长,完全无法兼顾家庭。她迅速办理了入职“济世堂”的手续,成为了中药柜台的一名药剂师。
这份工作,无疑帮了陈敏天大的忙。她对此充满感激,工作起来更是十二分的卖力。她对待每一位顾客都耐心细致,核对药方一丝不苟,抓药称量分毫不差。她熟悉本地药材的品相,几次指出了供货商以次充好的问题,为药店避免了损失,也让经理更加看重这个话不多却极其靠谱的中年女人。
至于中药师偶尔也需要根据医生处方拿取西药,这对陈敏来说,起初是个挑战。西药的化学名、商品名、剂量、副作用,对她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但她没有退缩。她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抱着厚厚的西药手册死记硬背,虚心向店里的西药师请教。她发现,有了深厚的中药知识做底子,理解西药的药理作用反而更容易找到关联和对比。很快,她就能熟练地兼顾中西药的调配了。这种不断学习、重新找回价值的感觉,让她疲惫的生活,注入了一丝久违的活力。
现在,陈敏的生活有了新的节奏。如果是早班,她下午三点半下班后,会去食堂打好两份丰盛的晚餐,回家热在锅里,然后收拾家务,等小凯晚自习回来就能吃上热乎饭。如果是晚班,她会在中午休息时赶回家,把午饭带给小凯,看着他吃完再匆匆返回药店。
小凯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睡眠充足了,精神也好了很多。他虽然依旧话不多,但会在吃饭时跟陈敏说说模考的成绩,聊聊班上的趣事。看着儿子日渐沉稳的侧脸和重新专注于学习的眼神,陈敏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和奔波,都值了。
家的灯光下,母子二人对坐吃饭的身影,虽然依旧清冷,却多了几分踏实与暖意。陈敏这株野草,在生活的巨石缝隙中,又一次凭借着韧劲和对儿女的爱,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壤,顽强地,继续向着那一点点微光,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