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展翅(588)-《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雏鹰展翅

  楼道里还隐约残留着晚饭的香气,李家妈妈高亢又带着点焦灼的催促声隔着门板传进来,大约是又在监督她家那个上了三年“睿智国际幼儿园”的宝贝儿子壮壮写作业了。“这个字怎么又写错了!老师没教吗?专心点!”与之相比,王晓鹰家里却是一片罕见的宁静。王妈妈放下手机,屏幕上是刚收到的班级群消息,语文数学两张电子成绩单,鲜红的“100”像两枚小太阳,晃得她眼眶有些发热。她长长舒了口气,心里那块从夏末悬到今朝的石头,终于“咚”地一声落了地。担心女儿没上过学前班直接念一年级会跟不上?看来真是多虑了。

  客厅暖黄的灯光下,六岁的王晓鹰正盘腿坐在软垫上,身边散落着五颜六色的橡皮泥。不到三岁的妹妹晓燕依偎在她旁边,瞪大眼睛看着姐姐灵巧的手指。“看,这个是‘a’,像个小圆圈,拖着条小尾巴。”晓鹰的声音轻轻的,带着点小老师的认真劲儿。她捏好一个橙色的“a”,又拿起一小块蓝色橡皮泥,“这个呢,是‘b’,一根小棍子,右边鼓起个大肚子。”妹妹咿咿呀呀地学着,小手笨拙地试图模仿。窗玻璃上,映出一大一小两个专注的影子,窗外隐约传来别家孩子为了看动画片而哭闹的声响,更反衬出这一角的安宁。

  这份安宁在周六下午被班主任林老师的到访打破了。林老师年轻,有干劲,心里装着班里四十多个孩子,对王晓鹰这个“零基础”入学的孩子,起初是格外留了一份心的。这次期中考试,晓鹰的成绩不仅让她惊喜,更勾起了她的好奇。简单的寒暄后,林老师的目光便被客厅角落一张小书桌吸引了。桌面上物品井然有序,铅笔削得整整齐齐,旁边贴着一张用彩笔画的表格,上面划分着“语文”、“数学”、“阅读”、“玩耍”的时间块,虽然字迹稚嫩,还有用图画代替的文字,但条理清晰。这绝不像一个六岁孩子自己能弄出来的。

  “晓鹰妈妈,这是您帮她制定的学习计划吗?”林老师好奇地问。

  王妈妈端着茶水过来,笑着摇摇头:“没有,都是她自己弄的。他爸爸出差前跟她聊过,事情要一件一件做,做完一件打个勾。她就自己画上了。”

  正说着,晓鹰牵着妹妹的手从阳台走进来,落落大方地跟林老师问好。林老师顺势拿起桌上那本摊开的数学练习册,翻看起来。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更让她惊讶的是,在每一页的右下角,都用铅笔轻轻地画着一个小小的、图案各异的奖杯,旁边有时还会写上“全对!”或“认真!”之类的词。

  “这个奖杯是?”林老师指着那些小图案问晓鹰。

  晓鹰有点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眼睛亮晶晶的:“是我和爸爸的秘密约定。爸爸说,每天认真做完一件事,就像赢得一个小奖杯。他不在家,我就自己画一个给他看。”

  林老师心里一动,她想起上次遇到壮壮妈妈,对方还抱怨说,奖励机制不管用,买了那么多玩具鼓励孩子写作业,效果却总不持久。她继续翻看晓鹰的作业本,那些小小的奖杯贯穿始终,像一串坚定而快乐的脚印。

  这时,妹妹晓燕扯着姐姐的衣角,嘟囔着要听故事。晓鹰熟练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对林老师说:“老师,我先给妹妹讲完这个故事,好吗?”得到允许后,她便坐到妹妹身边,翻开书,并非单纯照着念,而是用手指着图画,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讲述着:“小兔子说,我的爱有这么多,手臂张得开开的……”妹妹听得入神,不时插话提问。

  王妈妈在一旁轻声对林老师说:“我没读过太多书,就觉着,习惯比知识要紧。她爸也总说,不跟别人抢跑,但自己脚下的每一步都得踩扎实了。”

  看着眼前这个给妹妹讲完故事、又主动去收拾橡皮泥的小姑娘,林老师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不久前看过的一份教育研究报告的数据摘要,里面用冷冰冰的术语得出的结论是:在儿童早期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所营造的微观环境及其持续性干预,其影响权重约为校园结构化教育的2.3倍。当时觉得只是个数字,此刻,在王晓鹰这个活生生的例证面前,那个“2.3”仿佛有了温度和重量。

  她来家访,本是想着如何帮助这个“特殊”的孩子更好地适应,却未曾想,自己反而被这个家庭上了一课。教育,或许真的不在于起步多早、跑道多豪华,而在于那双牵着孩子的手,是否传递着从容与坚定的力量。那只没上过学前班的“小雏鹰”,已经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稳稳地展开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