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去衡阳(一)
午后的阳光被菜市场棚顶的塑料板割得稀碎,混着尘土,懒洋洋地泼在王建国佝偻的背上。空气里拧着一股烂菜叶、生肉腥和地下污水混合的闷味儿。他埋着头,额上沁出油汗,正把一根粗蜡线吃力地穿过一只开裂的皮鞋后跟。锥子戳进去,发出沉闷的“噗”声,像是扎在什么疲沓的死物上。
旁边肉摊的老赵百无聊赖,挥着蒲扇赶苍蝇,眯眼瞅着棚外白得晃眼的马路牙子,“这鬼天,闷得跟蒸笼似的。”没人搭话,只有王建国手边那台老旧的补鞋机,偶尔发出一下金属摩擦的干涩“吱呀”。
一片昏昏沉沉中,那抹突兀的绿色就晃了进来。
邮递员跨着辆半旧的电动车,停在了摊位前,扬声喊:“王建国!印章!国外来的信!”
王建国的手一抖,锥尖险些戳歪。他愣愣抬起头,眯缝起眼,适应着那抹刺眼的绿。多少年了,从没人给他往这摊子上寄过东西,还是国外的?
他下意识在油腻的围裙上擦了擦手,那手粗黑,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黑色鞋油泥。他摸索着,从摊子下面一个铁皮盒里找出那个小小的、几乎没怎么用过的私章,蘸了印泥,笨拙地在那张递过来的单子上摁了个红圈。
一封厚厚的国际航空信函塞进了他手里。触手有一种陌生的挺括和光滑。他低头,怔怔地看着发件人栏那串曲里拐弯的英文,视线最终死死钉在下面那两个方块字上——王瑶。
心跳猛地漏停了一拍,随即狂敲起来,撞得他胸口发闷。
老赵探过头,好奇地问:“老王,啥好东西?国外来的?”
王建国没应声,仿佛没听见。他只是抖索着,用那双刚摆弄过破鞋的手,小心翼翼地,试图撕开那制作精良的信封。第一次竟没撕动,指尖有些打滑。他换了个边,屏住呼吸,慢慢扯开。
里面滑出几张纸。最上面是一张薄薄的、印刷着复杂花纹和数字的纸片,他看不懂那上面的英文,但那个巨大的“$”符号和后面一连串的“0”,像烧红的烙铁,烫了他的眼。
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手指哆嗦着抽出下面那封信纸。展开。是中文,打印得清晰又冰冷。
“父母亲:见信如晤。寄上美金一百万元,连本带利,偿还当年二十万留学费用。望你们余生安然,勿再牵挂。我的生活你们不必亦无法理解,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我已组建家庭,生活安稳,请勿以任何形式打扰。各自相安,是为最好。女王瑶。”
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进他眼里,再顺着血管一路冻进心里去。菜市场的嘈杂人声、剁肉声、吆喝声瞬间潮水般退得远远的,只剩下耳边嗡嗡的鸣响。额上的汗变冷了,黏腻地贴在那里。一百万美元……连本带利……勿再牵挂……不足为外人道……请勿打扰……
二十年的寻找,二十年的担忧,二十年的夜里被惊醒的噩梦,二十年前火车站那个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的单薄背影……就换来这么一张纸?一笔冰冷彻底的清算?
“老王?老王你咋了?脸煞白!”老赵的声音像是从水底传来,模糊不清。
王建国喉咙里咯咯响了两声,什么也没说出来。他枯瘦的手抖得厉害,那几张纸在他指间簌簌作响,像秋天最后几片僵死的叶子。他下意识地想把它们攥紧,又怕攥坏了。
就在纸页将要从他失控的指间滑脱的刹那,他无意中将那信纸翻了过来。
背面朝上。
截然不同的字迹,闯入他模糊的视线。
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稚嫩得像是刚学写字的孩子,一个个字爬得费力又认真,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有空白:
“爷爷,妈妈天天哭,爸爸打她。”
“妈妈说她想吃你做的刀削面。”
“……”
王建国的动作彻底僵住了。整个世界的声音猛地被抽干,只剩下他胸腔里那架破风箱般剧烈却无声的抽动。视线死死钉在那两行稚嫩的铅笔字上,每一个歪斜的笔画都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他心口来回拉扯。
“妈妈天天哭……”
“爸爸打她……”
“想吃你做的刀削面……”
那冰冷的打印体宣言还攥在他另一只手里,散发着油墨和金钱的无机质气味。可是背后这铅笔的划痕,却带着一种几乎要灼伤他指腹的温度。
棚顶漏下的光斑在他灰败的脸上晃动,明灭不定。他浑浊的老眼死死瞪着那几行字,像是要把它们烧穿,看出一个洞来,看到那写信的孩子面前,看到那日日哭泣的女儿面前。
一百万……美元?
他的手不再抖了,一种可怕的、僵死的平静攫住了他。他极慢极慢地,将那张支票和打印的信纸折起,再折起,塞进油腻的内衣口袋,贴肉放着。
然后,他伸出双手,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轻柔,将那张写满铅笔字的信纸抚平,对折,再对折,变成一个方正正的小块,紧紧握在汗湿的掌心。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膝盖发出咯吱的轻响。
“老赵,”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磨过铁锈,“帮我看下摊子。”
不等邻居回应,他佝偻着背,一步一步,挪出了这闷热腥臊的菜市场棚户。阳光轰然一下打在他脸上,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
他站在车来人往的街边,茫然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朝着家的方向,慢慢地、却又异常坚定地走去。那只紧紧攥着的拳头,贴在裤缝边,像是握着全世界唯一一枚滚烫的火种。
午后的阳光被菜市场棚顶的塑料板割得稀碎,混着尘土,懒洋洋地泼在王建国佝偻的背上。空气里拧着一股烂菜叶、生肉腥和地下污水混合的闷味儿。他埋着头,额上沁出油汗,正把一根粗蜡线吃力地穿过一只开裂的皮鞋后跟。锥子戳进去,发出沉闷的“噗”声,像是扎在什么疲沓的死物上。
旁边肉摊的老赵百无聊赖,挥着蒲扇赶苍蝇,眯眼瞅着棚外白得晃眼的马路牙子,“这鬼天,闷得跟蒸笼似的。”没人搭话,只有王建国手边那台老旧的补鞋机,偶尔发出一下金属摩擦的干涩“吱呀”。
一片昏昏沉沉中,那抹突兀的绿色就晃了进来。
邮递员跨着辆半旧的电动车,停在了摊位前,扬声喊:“王建国!印章!国外来的信!”
王建国的手一抖,锥尖险些戳歪。他愣愣抬起头,眯缝起眼,适应着那抹刺眼的绿。多少年了,从没人给他往这摊子上寄过东西,还是国外的?
他下意识在油腻的围裙上擦了擦手,那手粗黑,指甲缝里嵌着洗不掉的黑色鞋油泥。他摸索着,从摊子下面一个铁皮盒里找出那个小小的、几乎没怎么用过的私章,蘸了印泥,笨拙地在那张递过来的单子上摁了个红圈。
一封厚厚的国际航空信函塞进了他手里。触手有一种陌生的挺括和光滑。他低头,怔怔地看着发件人栏那串曲里拐弯的英文,视线最终死死钉在下面那两个方块字上——王瑶。
心跳猛地漏停了一拍,随即狂敲起来,撞得他胸口发闷。
老赵探过头,好奇地问:“老王,啥好东西?国外来的?”
王建国没应声,仿佛没听见。他只是抖索着,用那双刚摆弄过破鞋的手,小心翼翼地,试图撕开那制作精良的信封。第一次竟没撕动,指尖有些打滑。他换了个边,屏住呼吸,慢慢扯开。
里面滑出几张纸。最上面是一张薄薄的、印刷着复杂花纹和数字的纸片,他看不懂那上面的英文,但那个巨大的“$”符号和后面一连串的“0”,像烧红的烙铁,烫了他的眼。
他的呼吸骤然急促起来。
手指哆嗦着抽出下面那封信纸。展开。是中文,打印得清晰又冰冷。
“父母亲:见信如晤。寄上美金一百万元,连本带利,偿还当年二十万留学费用。望你们余生安然,勿再牵挂。我的生活你们不必亦无法理解,其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我已组建家庭,生活安稳,请勿以任何形式打扰。各自相安,是为最好。女王瑶。”
每一个字都像冰锥,扎进他眼里,再顺着血管一路冻进心里去。菜市场的嘈杂人声、剁肉声、吆喝声瞬间潮水般退得远远的,只剩下耳边嗡嗡的鸣响。额上的汗变冷了,黏腻地贴在那里。一百万美元……连本带利……勿再牵挂……不足为外人道……请勿打扰……
二十年的寻找,二十年的担忧,二十年的夜里被惊醒的噩梦,二十年前火车站那个拖着行李箱、头也不回的单薄背影……就换来这么一张纸?一笔冰冷彻底的清算?
“老王?老王你咋了?脸煞白!”老赵的声音像是从水底传来,模糊不清。
王建国喉咙里咯咯响了两声,什么也没说出来。他枯瘦的手抖得厉害,那几张纸在他指间簌簌作响,像秋天最后几片僵死的叶子。他下意识地想把它们攥紧,又怕攥坏了。
就在纸页将要从他失控的指间滑脱的刹那,他无意中将那信纸翻了过来。
背面朝上。
截然不同的字迹,闯入他模糊的视线。
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稚嫩得像是刚学写字的孩子,一个个字爬得费力又认真,密密麻麻,写满了所有空白:
“爷爷,妈妈天天哭,爸爸打她。”
“妈妈说她想吃你做的刀削面。”
“……”
王建国的动作彻底僵住了。整个世界的声音猛地被抽干,只剩下他胸腔里那架破风箱般剧烈却无声的抽动。视线死死钉在那两行稚嫩的铅笔字上,每一个歪斜的笔画都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他心口来回拉扯。
“妈妈天天哭……”
“爸爸打她……”
“想吃你做的刀削面……”
那冰冷的打印体宣言还攥在他另一只手里,散发着油墨和金钱的无机质气味。可是背后这铅笔的划痕,却带着一种几乎要灼伤他指腹的温度。
棚顶漏下的光斑在他灰败的脸上晃动,明灭不定。他浑浊的老眼死死瞪着那几行字,像是要把它们烧穿,看出一个洞来,看到那写信的孩子面前,看到那日日哭泣的女儿面前。
一百万……美元?
他的手不再抖了,一种可怕的、僵死的平静攫住了他。他极慢极慢地,将那张支票和打印的信纸折起,再折起,塞进油腻的内衣口袋,贴肉放着。
然后,他伸出双手,用一种近乎虔诚的轻柔,将那张写满铅笔字的信纸抚平,对折,再对折,变成一个方正正的小块,紧紧握在汗湿的掌心。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膝盖发出咯吱的轻响。
“老赵,”他的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磨过铁锈,“帮我看下摊子。”
不等邻居回应,他佝偻着背,一步一步,挪出了这闷热腥臊的菜市场棚户。阳光轰然一下打在他脸上,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
他站在车来人往的街边,茫然地站了一会儿,然后朝着家的方向,慢慢地、却又异常坚定地走去。那只紧紧攥着的拳头,贴在裤缝边,像是握着全世界唯一一枚滚烫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