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齿(542)-《荷叶闲客中短篇小说选集四》

  稚齿

  幼儿园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纹。林薇蹲在储物柜前,仔细核对每个孩子的家庭信息表。这是她作为配班老师的日常工作之一,却在这一天掀起了意想不到的波澜。

  “王新宇,爸爸20岁,妈妈19岁……”林薇轻声念着,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这肯定是写错了。”

  她抬头望向教室里正在搭积木的小男孩王嘉乐——一个有着明亮眼睛和卷曲头发的四岁孩子。林薇自己二十三岁,刚从师范毕业,在她的认知里,二十岁的男生应该还在大学打游戏点外卖,十九岁的女孩可能正为期末考试发愁。怎么可能已经有个四岁的孩子?

  放学时分,家长们陆续来接孩子。林薇注意到一位看起来比自己还年轻的女孩站在门口。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马尾辫高高扎起,脸上几乎看不到化妆的痕迹。

  “嘉乐妈妈?”林薇试探着问。

  女孩点点头,笑容腼腆:“老师好,我来接嘉乐。”

  林薇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忍住:“那个……不好意思问一下,登记表上写的年龄是真的吗?我以为自己写错了呢。”

  女孩的脸突然红了,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是真的,我和他爸……我们老家的习俗,结婚早。”

  就在这时,王嘉乐欢快地跑过来扑进妈妈怀里。林薇看着这对母子,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问了个不该问的问题。女孩匆匆牵着孩子离开,背影显得有些仓促。

  第二天一早,园长把林薇叫到办公室。一位家长投诉她“打探隐私,缺乏职业素养”。园长叹了口气:“小林,我知道你没恶意,但有些事不能凭直觉问。等下嘉乐的奶奶来接孩子,你去道个歉。”

  下午三点半,一位看起来不到四十岁的女士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她衣着时尚,妆容精致,与林薇想象中的“奶奶”形象相去甚远。

  “您是嘉乐的奶奶?”林薇有些不确定地问。

  女士微笑点头:“是的,我儿子今天加班,我来接嘉乐。”她顿了顿,“昨天的事,新宇和匡柳跟我说了。”

  林薇顿时紧张起来:“真的很对不起,我不该那么问。匡柳看起来太年轻了,我以为登记表写错了。我刚工作不久,没想到你们那边会这么早结婚……”

  话一出口,林薇就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嘉乐奶奶的表情微微一凝,但很快恢复笑容:“没关系,老师也是工作需要。”

  然而第二天,林薇和园长再次被投诉了。这次的理由是“地域歧视,看不起某个地方的人”。

  园长办公室里气氛凝重。“小林,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话确实说得不妥。”园长揉着太阳穴,“嘉乐奶奶年轻时从农村来城里打拼,最敏感的就是被人用‘你们那边’这种语气说话。她白手起家,从摆地摊到开连锁超市,在市里买了三套房子,就是为了让子孙不再被看不起。”

  林薇感到无地自容:“园长,我真的没有那个意思……”

  “我知道,但伤害已经造成了。”园长沉思片刻,“这样吧,周五我们要做家访,就去嘉乐家。你亲自登门道歉,我也去。”

  周五下午,林薇抱着一束鲜花,忐忑不安地跟在园长身后,按响了嘉乐家的门铃。开门的是匡柳,她穿着围裙,手上还沾着面粉。

  “老师请进,我在做糍粑,老家的手艺。”匡柳 shyly 笑了笑,“奶奶去接嘉乐了,马上回来。”

  林薇走进宽敞的客厅,墙上挂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一对稚气未脱的年轻夫妻抱着婴儿,旁边站着一位三十出头的女性,三代同堂却看起来像兄弟姐妹。

  “那是嘉乐满月时拍的。”匡柳注意到林薇的目光,“中间的是我婆婆,当时才三十五岁。”

  茶香袅袅中,匡柳慢慢讲起了他们的故事。她和王新宇同村长大,两家是世交。十六岁情窦初开,十七岁私订终身,十八岁有了嘉乐。双方父母从愤怒到接受,最终为他们办了婚礼。虽然没到法定婚龄不能领证,但在村里摆了酒席就是公认的夫妻了。

  “新宇妈妈——就是嘉乐奶奶——年轻时也是这么过来的。她十五岁就生下了新宇。”匡柳轻声说,“她常说自己吃过的苦不会让我们再吃一遍,所以带着我们到城里,买了房子,让新宇学着管理超市。”

  正说着,门开了,嘉乐奶奶牵着孩子回来。看到林薇和园长,她并不意外:“老师们来了,正好,我买了些水果。”

  园长率先开口:“李女士,我们是特地来道歉的。小林老师说话不当,请您谅解。”

  嘉乐奶奶——李素华——放下水果,神情平静:“坐吧,其实我第二天就撤销投诉了。是匡柳她爸气不过又投诉了一次。老人家总觉得女儿受了委屈。”

  林薇鼓起勇气:“李阿姨,我真的没有看不起的意思,只是……只是不太了解。”

  李素华笑了笑:“我明白。我刚来城里时也这样,总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不对劲。摆地摊时遇到同学,恨不得钻地缝里。后来想通了,过日子是自己的事,何必太在意别人眼光。”

  她起身拿来一本相册。照片记录着一个农村女孩的蜕变——从田间地头到城市街角,从地摊小贩到门店老板,最后是连锁超市开业典礼上的女企业家。

  “我十五岁生孩子,被村里人笑话。十七岁丈夫病逝,被说克夫。二十岁带着孩子进城,被说异想天开。”李素华轻轻抚过照片,“可现在,我给村里修了路,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去年回去,所有人都夸我有出息。”

  她看向厨房里忙碌的匡柳:“我不希望新宇和匡柳重复我的路,但他们选择了彼此,我就尽力为他们铺路。早婚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能力。”

  林薇若有所思:“那嘉乐会重复这个循环吗?”

  李素华笑了:“谁知道呢?也许他会读完大学,也许他会早早找到真爱。重要的是,我们给他足够的爱和选择的权利。”

  这时王新宇下班回来,还是个满脸青春气息的大男孩,却已经熟练地抱起嘉乐,询问他一天的表现。匡柳端出热腾腾的糍粑,一家人其乐融融。

  离开时,林薇的心情已经完全改变。她看着都市黄昏中匆匆行走的人们,突然意识到每个看似不寻常的家庭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故事。

  周一清晨,匡柳送嘉乐到幼儿园。林薇主动迎上去:“嘉乐妈妈,我能请你帮个忙吗?我想在班上做一个‘家庭故事’主题活动,你愿意来分享吗?”

  匡柳有些惊讶,随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好啊,不过叫我匡柳就行,我才十九岁,被叫妈妈总觉得怪老的。”

  两人相视而笑,阳光洒在她们年轻的脸庞上,一个二十三岁,一个十九岁,却已然是成人世界里的同行者。

  一个月后,匡柳站在教室讲台上,有些紧张地讲述她的家乡风俗和爱情故事。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但家长们却若有所思。李素华坐在最后排,眼中闪着骄傲的光。

  活动结束后,一位家长感慨:“原来幸福真的有这么多形式。”

  林薇点头:“是啊,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却忘了爱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夕阳西下,林薇站在幼儿园门口,看着王新宇骑着电动车来接妻儿。匡柳轻巧地跳上后座,嘉乐坐在中间,一家三口在晚风中渐渐远去,身影融入了城市的霓虹灯海。

  那一刻,林薇忽然觉得,这个看似稚嫩的家庭,或许比许多成年人更懂得什么是爱和责任。爱情从来不在乎年岁几何,而在乎心中有多少真诚与勇气。

  城市的夜晚温柔降临,万家灯火中,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故事正在发生。而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故事的形式,而是其中的温度与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