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师王鹏展(二)
第七章 生死之间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王鹏展紧紧握着妻子秀兰的手,感受着她一阵阵的痉挛。汗水浸透了秀兰的衣衫,她的脸色由红转白,嘴唇咬出了血痕。
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医院了。王鹏展轻声安慰,眼睛却死死盯着妻子额头上那片越来越明显的暗色——正是《麻衣相术》中记载的产厄纹。
郑国栋坐在前排,不时回头看一眼,眉头紧锁。小王,别担心,我已经打电话联系了地区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王鹏展勉强点头致谢,心里却像压了块大石头。他悄悄观察妻子的面相变化:人中缩短,鼻翼发青,这些都不是好兆头。特别是她右耳垂下方突然出现的一道红丝,按相书上说,这是血光入命的征兆。
啊——秀兰突然一声惨叫,王鹏展感觉手上一阵湿热。低头一看,座位上已经漫开一片暗红色的血迹。
不好!王鹏展心跳几乎停止,师傅,能再开快点吗?我妻子大出血了!
司机一脚油门踩到底,老旧吉普车发出不堪重负的轰鸣。郑国栋掏出证件递给司机:到前面检查站亮这个,让他们开道!
二十分钟后,吉普车尖叫着停在地区医院急诊部门口。早已等候的医护人员迅速推来担架,将已经半昏迷的秀兰抬了进去。
家属止步!一位戴眼镜的女医生拦住想跟进去的王鹏展。
医生,我妻子是前置胎盘,可能会大出血,请一定...王鹏展急声道。
女医生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
我...我看出来的。王鹏展不知如何解释,请你们一定要救她!
手术室的灯亮了起来。王鹏展瘫坐在走廊长椅上,双手抱头。郑国栋拍拍他的肩膀:别太担心,这里的医疗条件很好。
郑老,谢谢您。王鹏展声音哽咽,如果不是您...
举手之劳。郑国栋摆摆手,倒是你,怎么知道妻子会有危险?
王鹏展犹豫片刻,决定实话实说:我从她的面相上看出来的。《麻衣相术》上说,额头下暗、准头红、耳垂现血丝,都是产厄之相。
郑国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立刻斥责这是迷信。两人沉默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那位女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幸好送来得及时,产妇前置胎盘引起大出血,再晚半小时恐怕就...现在母子平安,是个男孩。
王鹏展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郑国栋扶住他,对医生说:辛苦了。
不过有件事很奇怪,医生好奇地看着王鹏展,你怎么会知道是前置胎盘?这种病症一般要B超才能确诊。
王鹏展不知如何回答,郑国栋替他解围:小王读过一些医书,可能有些了解。
医生将信将疑地走了。王鹏展长舒一口气,转向郑国栋:郑老,大恩不言谢。今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郑国栋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光芒:先去看看你妻子和孩子吧。明天我们再谈工作的事。
第八章 县城新居
半个月后,秀兰和新生儿出院了。郑国栋派车将他们接到县文化馆的宿舍——一间两居室的平房,虽然不大,但比山村的土屋强多了。
这...这真是给咱们住的?秀兰抱着婴儿,不敢相信地看着刷了白灰的墙壁和水泥地面。
王鹏展点点头,把行李放下:郑老安排的。我在文化馆做临时工,整理古籍文献,每月三十六块钱。
三十六块!秀兰惊呼,比你在生产队挣工分强多了!
王鹏展笑了笑,没告诉妻子这工作其实是幌子,郑国栋真正的目的是让他私下为人看相。他环顾新家,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一本偶然得到的《麻衣相术》,竟真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二天一早,王鹏展就到文化馆报到。馆长姓吴,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高个,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
你就是郑老介绍来的王鹏展?吴馆长上下打量他,听说你懂一些古籍?
略知一二。王鹏展谦虚地说。
吴馆长带他来到一间堆满旧书的储藏室:这里有些破四旧时抢救下来的古籍,你负责整理编目。记住,只整理,不准外传!
王鹏展连连点头。等吴馆长走后,他迫不及待地翻看那些泛黄的线装书。大多数是地方志和家谱,但角落里一个小木箱引起了他的注意。
箱子上贴着一张已经褪色的纸条,写着相术类-禁。王鹏展心跳加速,小心地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七八本古籍:《柳庄相法》、《神相铁关刀》、《相理衡真》...都是他在《麻衣相术》中看到过名字的相术经典!
这是...王鹏展双手微微发抖,轻轻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神相铁关刀》。翻开第一页,一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映入眼帘:相由心生,运随相转。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正当他沉浸在发现珍宝的喜悦中时,身后传来一声轻咳。王鹏展慌忙合上书,回头看见郑国栋站在门口。
郑老!我...
找到宝贝了?郑国栋微笑着走进来,顺手关上门,我就猜你会对这些感兴趣。
王鹏展不知该说什么好。郑国栋拿起《神相铁关刀》翻了翻:这些书是破四旧时我从火堆里抢出来的。一直藏在文化馆,没敢让人知道。
郑老也研究相术?王鹏展惊讶地问。
谈不上研究。郑国栋摇摇头,但我父亲是读书人,从小告诉我这些东西并非全是迷信。特别是遇到你之后...
他停顿了一下,直视王鹏展的眼睛:小王,那天在医院,你准确说出了你妻子的病症。这不能用巧合解释。我想知道,你的相术到底有多准?
王鹏展深吸一口气:郑老,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七八成的把握是有的。特别是对近期吉凶祸福的判断。
郑国栋点点头,那给我看看,我最近运势如何?
王鹏展仔细端详郑国栋的面相:天庭饱满光亮,主近期有喜;但左眉上方一颗小痣微微发红,显示子女宫有动静。
郑老,您最近应该会收到关于子女的好消息。王鹏展谨慎地说,可能是...您儿子的后人有喜讯。
郑国栋脸色一变:我儿子已经去世三年了,哪来的后人?
王鹏展心中一紧,但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上是这么显示的。也许是您不知道的...
正说着,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吴馆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信:郑老,有您的加急信,从省城来的!
郑国栋拆开信,读着读着,手开始颤抖。他抬头看向王鹏展,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我儿子的未婚妻...原来当时已经怀孕了。她后来去了省城,生下了我的孙子...现在孩子三岁了,她想带孩子来见我...
王鹏展和吴馆长都愣住了。吴馆长不明就里,连声道贺。郑国栋却一直盯着王鹏展,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小王,下班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郑国栋收起信件,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好好谈谈。
第九章 暗流涌动
那天晚上,王鹏展来到郑国栋在文化馆的办公室。郑老已经平静下来,正在泡茶。
郑国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尝尝这龙井,老朋友从杭州带来的。
王鹏展小心地坐下,接过茶杯。茶香氤氲中,郑国栋开门见山:小王,你的能力非同一般。但你想过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被滥用,或者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会有什么后果?
王鹏展一怔,这个问题他从未深思过。
我...我只是帮人看看吉凶祸福,没想过别的。
相术能看人命运,就能改变命运。郑国栋意味深长地说,这种力量比任何武器都可怕。
王鹏展突然明白了郑国栋的担忧:郑老,您放心,我绝不会用这个能力做坏事。我父亲从小就教我,相术是用来帮人避祸趋福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
郑国栋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从今天起,你正式在文化馆工作,表面整理古籍,实际上...我会介绍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找你。记住,一定要低调!
就这样,王鹏展开始了他在县城的新生活。白天,他在储藏室整理那些珍贵的相术古籍,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晚上,偶尔会有郑国栋介绍来的悄悄造访,请他看相解惑。
这些人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干部或商人,带着各自的困惑和秘密而来。王鹏展谨守本分,只谈吉凶,不问缘由,给出的建议也尽量模糊隐晦。但即便如此,他的名声还是在小范围内悄悄传开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王鹏展正在整理一本《太清神鉴》,吴馆长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小王,快收拾一下!县委宣传部的马部长要来检查工作!
王鹏展赶紧把相术书藏好,摆出几本地方志在桌上。刚收拾停当,一个四十出头、梳着背头的男人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干部。
马部长好!吴馆长满脸堆笑,这位是我们新来的古籍整理员王鹏展。
马部长锐利的目光扫过王鹏展,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听说你是郑国栋介绍来的?
王鹏展点点头,同时注意到马部长的面相:额头高而窄,眉骨突出,鼻梁高挺但鼻头尖削,嘴唇薄而紧抿。这是典型的权势相,但山根处一道横纹显示其仕途有阻碍。
马部长工作辛苦,最近是不是为上级检查的事操心?王鹏展试探性地问。
马部长眉毛一挑:你怎么知道?
您山根有纹,主近期压力大。王鹏展说完就后悔了——他太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忘了场合。
果然,马部长的脸色沉了下来:什么山根有纹?小吴,你们文化馆还搞这些封建迷信?
吴馆长吓得脸色发白:不不不,马部长误会了!小王是说...是说您工作太辛苦,额头上都有皱纹了!
马部长冷哼一声,又扫了王鹏展一眼,转身走了。吴馆长跟出去连连道歉,回来后对着王鹏展大发雷霆:你疯了?在马部长面前说这些!他是县里有名的铁面判官,最恨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王鹏展自知理亏,低头认错。但他心里清楚,马部长山根那道纹不是普通的皱纹,而是断仕纹,预示着他的政治生涯即将遇到重大挫折。
果然,一周后传来消息:马部长在接待地区检查组时严重失态,酒后吐真言,批评上级政策,被停职审查。而接替他位置的,正是郑国栋的老部下赵卫国。
这事跟你有关系吗?郑国栋得知消息后,严肃地问王鹏展。
绝对没有!王鹏展连忙否认,我只是看出他仕途有碍,但具体怎么回事我完全不知情。
郑国栋盯着他看了许久,终于点点头:我相信你。不过小王,你要记住,有些事看破不说破。特别是涉及到官场上的事...
王鹏展深以为然。这次教训让他明白,相术不仅能帮人,也可能害人。从此,他更加谨慎,对官场中人的相格绝口不提。
第十章 命运交织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王鹏展的儿子已经半岁了,取名王承相,寓意传承相术。秀兰在文化馆食堂找了份临时工,一家人生活渐渐稳定。
这天傍晚,王鹏展正在家中逗弄儿子,郑国栋突然登门拜访,还带着一个陌生中年男子。
小王,这位是省城来的林教授,研究民俗学的。郑国栋介绍道,他对相术有些研究,想跟你交流交流。
王鹏展仔细打量这位林教授:五十岁上下,圆脸大耳,鼻梁挺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双眼睛——黑多白少,炯炯有神,正是相书上说的,主智慧超群。
久仰王先生大名。林教授客气地拱手,听说您精通《麻衣相术》,特来请教。
王鹏展连忙还礼:不敢当,我只是略知皮毛。
三人落座后,林教授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本手抄本:这是我年轻时在山西一座道观抄录的《麻衣相术》补遗篇,不知王先生可曾见过?
王鹏展接过一看,顿时眼前一亮。这本补遗篇记载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相法,特别是关于的论述,比他知道的详尽得多。
林教授,这太珍贵了!王鹏展爱不释手,这里面讲的气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我深有体会...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面相到手相,从骨相到声相,竟忘了时间流逝。郑国栋在一旁微笑倾听,不时插话引导话题。
夜深了,林教授终于道出来意:王先生,实不相瞒,我受省社会科学院委托,正在整理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像您这样的相术高手,正是我们要保护和研究的对象。不知您是否愿意去省城工作?
王鹏展愣住了,看向郑国栋。郑老点点头:这是个好机会。省社科院是正规单位,待遇好,还能发挥你的专长。
可是...我的家人...
可以一起搬去省城。林教授说,社科院有家属宿舍,孩子上学也方便。
王鹏展心动了。省城意味着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但他又有些犹豫——自己一个山村出来的农民,真能在省城立足吗?
就在这时,熟睡中的王承相突然哭闹起来。秀兰抱起孩子哄着,但哭声不止。林教授看了看孩子,突然说:这孩子哭声洪亮中带着清越,是金声玉振之相,将来必成大器。
王鹏展惊讶地看着林教授:您也懂相术?
林教授微微一笑:家学渊源。我祖父是清末最后一批钦天监的相师。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王鹏展的顾虑。他看看妻子,秀兰点点头;再看看郑国栋,郑老也投来鼓励的目光。
好,我去。王鹏展下定决心,不过要等孩子再大一些,秀兰身体也恢复得更好些。
没问题。林教授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准备好了随时通知我。
送走客人后,王鹏展站在院子里,仰望满天星斗。他想起七岁那年第一次翻开《麻衣相术》的情景,想起父亲警告他不要张扬的叮嘱,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命运仿佛画了一个圆,又仿佛刚刚开始新的轮回。
想什么呢?秀兰抱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孩子走出来。
王鹏展接过儿子,轻声道:我在想,相术让我看到了别人的命运,却看不清自己的路。
秀兰靠在他肩上: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和孩子跟着你走就是了。
王鹏展心中一暖,搂紧了妻儿。夜风轻拂,带来远处不知名的花香。明天会怎样?他不知道。但此刻,他感到无比踏实。
第七章 生死之间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前行,王鹏展紧紧握着妻子秀兰的手,感受着她一阵阵的痉挛。汗水浸透了秀兰的衣衫,她的脸色由红转白,嘴唇咬出了血痕。
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医院了。王鹏展轻声安慰,眼睛却死死盯着妻子额头上那片越来越明显的暗色——正是《麻衣相术》中记载的产厄纹。
郑国栋坐在前排,不时回头看一眼,眉头紧锁。小王,别担心,我已经打电话联系了地区医院的妇产科主任。
王鹏展勉强点头致谢,心里却像压了块大石头。他悄悄观察妻子的面相变化:人中缩短,鼻翼发青,这些都不是好兆头。特别是她右耳垂下方突然出现的一道红丝,按相书上说,这是血光入命的征兆。
啊——秀兰突然一声惨叫,王鹏展感觉手上一阵湿热。低头一看,座位上已经漫开一片暗红色的血迹。
不好!王鹏展心跳几乎停止,师傅,能再开快点吗?我妻子大出血了!
司机一脚油门踩到底,老旧吉普车发出不堪重负的轰鸣。郑国栋掏出证件递给司机:到前面检查站亮这个,让他们开道!
二十分钟后,吉普车尖叫着停在地区医院急诊部门口。早已等候的医护人员迅速推来担架,将已经半昏迷的秀兰抬了进去。
家属止步!一位戴眼镜的女医生拦住想跟进去的王鹏展。
医生,我妻子是前置胎盘,可能会大出血,请一定...王鹏展急声道。
女医生惊讶地看了他一眼:你怎么知道?
我...我看出来的。王鹏展不知如何解释,请你们一定要救她!
手术室的灯亮了起来。王鹏展瘫坐在走廊长椅上,双手抱头。郑国栋拍拍他的肩膀:别太担心,这里的医疗条件很好。
郑老,谢谢您。王鹏展声音哽咽,如果不是您...
举手之劳。郑国栋摆摆手,倒是你,怎么知道妻子会有危险?
王鹏展犹豫片刻,决定实话实说:我从她的面相上看出来的。《麻衣相术》上说,额头下暗、准头红、耳垂现血丝,都是产厄之相。
郑国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立刻斥责这是迷信。两人沉默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于,手术室的门开了。那位女医生走出来,摘下口罩:幸好送来得及时,产妇前置胎盘引起大出血,再晚半小时恐怕就...现在母子平安,是个男孩。
王鹏展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郑国栋扶住他,对医生说:辛苦了。
不过有件事很奇怪,医生好奇地看着王鹏展,你怎么会知道是前置胎盘?这种病症一般要B超才能确诊。
王鹏展不知如何回答,郑国栋替他解围:小王读过一些医书,可能有些了解。
医生将信将疑地走了。王鹏展长舒一口气,转向郑国栋:郑老,大恩不言谢。今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
郑国栋眼中闪过一丝微妙的光芒:先去看看你妻子和孩子吧。明天我们再谈工作的事。
第八章 县城新居
半个月后,秀兰和新生儿出院了。郑国栋派车将他们接到县文化馆的宿舍——一间两居室的平房,虽然不大,但比山村的土屋强多了。
这...这真是给咱们住的?秀兰抱着婴儿,不敢相信地看着刷了白灰的墙壁和水泥地面。
王鹏展点点头,把行李放下:郑老安排的。我在文化馆做临时工,整理古籍文献,每月三十六块钱。
三十六块!秀兰惊呼,比你在生产队挣工分强多了!
王鹏展笑了笑,没告诉妻子这工作其实是幌子,郑国栋真正的目的是让他私下为人看相。他环顾新家,心中感慨万千——没想到一本偶然得到的《麻衣相术》,竟真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二天一早,王鹏展就到文化馆报到。馆长姓吴,是个五十多岁的瘦高个,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
你就是郑老介绍来的王鹏展?吴馆长上下打量他,听说你懂一些古籍?
略知一二。王鹏展谦虚地说。
吴馆长带他来到一间堆满旧书的储藏室:这里有些破四旧时抢救下来的古籍,你负责整理编目。记住,只整理,不准外传!
王鹏展连连点头。等吴馆长走后,他迫不及待地翻看那些泛黄的线装书。大多数是地方志和家谱,但角落里一个小木箱引起了他的注意。
箱子上贴着一张已经褪色的纸条,写着相术类-禁。王鹏展心跳加速,小心地打开箱子。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七八本古籍:《柳庄相法》、《神相铁关刀》、《相理衡真》...都是他在《麻衣相术》中看到过名字的相术经典!
这是...王鹏展双手微微发抖,轻轻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神相铁关刀》。翻开第一页,一行苍劲有力的毛笔字映入眼帘:相由心生,运随相转。知命不惧,日日自新。
正当他沉浸在发现珍宝的喜悦中时,身后传来一声轻咳。王鹏展慌忙合上书,回头看见郑国栋站在门口。
郑老!我...
找到宝贝了?郑国栋微笑着走进来,顺手关上门,我就猜你会对这些感兴趣。
王鹏展不知该说什么好。郑国栋拿起《神相铁关刀》翻了翻:这些书是破四旧时我从火堆里抢出来的。一直藏在文化馆,没敢让人知道。
郑老也研究相术?王鹏展惊讶地问。
谈不上研究。郑国栋摇摇头,但我父亲是读书人,从小告诉我这些东西并非全是迷信。特别是遇到你之后...
他停顿了一下,直视王鹏展的眼睛:小王,那天在医院,你准确说出了你妻子的病症。这不能用巧合解释。我想知道,你的相术到底有多准?
王鹏展深吸一口气:郑老,我不敢说百分之百,但七八成的把握是有的。特别是对近期吉凶祸福的判断。
郑国栋点点头,那给我看看,我最近运势如何?
王鹏展仔细端详郑国栋的面相:天庭饱满光亮,主近期有喜;但左眉上方一颗小痣微微发红,显示子女宫有动静。
郑老,您最近应该会收到关于子女的好消息。王鹏展谨慎地说,可能是...您儿子的后人有喜讯。
郑国栋脸色一变:我儿子已经去世三年了,哪来的后人?
王鹏展心中一紧,但坚持自己的判断:相上是这么显示的。也许是您不知道的...
正说着,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吴馆长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封信:郑老,有您的加急信,从省城来的!
郑国栋拆开信,读着读着,手开始颤抖。他抬头看向王鹏展,眼中满是难以置信:我儿子的未婚妻...原来当时已经怀孕了。她后来去了省城,生下了我的孙子...现在孩子三岁了,她想带孩子来见我...
王鹏展和吴馆长都愣住了。吴馆长不明就里,连声道贺。郑国栋却一直盯着王鹏展,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他。
小王,下班后到我办公室来一趟。郑国栋收起信件,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好好谈谈。
第九章 暗流涌动
那天晚上,王鹏展来到郑国栋在文化馆的办公室。郑老已经平静下来,正在泡茶。
郑国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尝尝这龙井,老朋友从杭州带来的。
王鹏展小心地坐下,接过茶杯。茶香氤氲中,郑国栋开门见山:小王,你的能力非同一般。但你想过没有,这样的能力如果被滥用,或者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会有什么后果?
王鹏展一怔,这个问题他从未深思过。
我...我只是帮人看看吉凶祸福,没想过别的。
相术能看人命运,就能改变命运。郑国栋意味深长地说,这种力量比任何武器都可怕。
王鹏展突然明白了郑国栋的担忧:郑老,您放心,我绝不会用这个能力做坏事。我父亲从小就教我,相术是用来帮人避祸趋福的,不是用来谋私利的。
郑国栋满意地点点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从今天起,你正式在文化馆工作,表面整理古籍,实际上...我会介绍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来找你。记住,一定要低调!
就这样,王鹏展开始了他在县城的新生活。白天,他在储藏室整理那些珍贵的相术古籍,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知识;晚上,偶尔会有郑国栋介绍来的悄悄造访,请他看相解惑。
这些人大多是有头有脸的干部或商人,带着各自的困惑和秘密而来。王鹏展谨守本分,只谈吉凶,不问缘由,给出的建议也尽量模糊隐晦。但即便如此,他的名声还是在小范围内悄悄传开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王鹏展正在整理一本《太清神鉴》,吴馆长突然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小王,快收拾一下!县委宣传部的马部长要来检查工作!
王鹏展赶紧把相术书藏好,摆出几本地方志在桌上。刚收拾停当,一个四十出头、梳着背头的男人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干部。
马部长好!吴馆长满脸堆笑,这位是我们新来的古籍整理员王鹏展。
马部长锐利的目光扫过王鹏展,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听说你是郑国栋介绍来的?
王鹏展点点头,同时注意到马部长的面相:额头高而窄,眉骨突出,鼻梁高挺但鼻头尖削,嘴唇薄而紧抿。这是典型的权势相,但山根处一道横纹显示其仕途有阻碍。
马部长工作辛苦,最近是不是为上级检查的事操心?王鹏展试探性地问。
马部长眉毛一挑:你怎么知道?
您山根有纹,主近期压力大。王鹏展说完就后悔了——他太急于展示自己的能力,忘了场合。
果然,马部长的脸色沉了下来:什么山根有纹?小吴,你们文化馆还搞这些封建迷信?
吴馆长吓得脸色发白:不不不,马部长误会了!小王是说...是说您工作太辛苦,额头上都有皱纹了!
马部长冷哼一声,又扫了王鹏展一眼,转身走了。吴馆长跟出去连连道歉,回来后对着王鹏展大发雷霆:你疯了?在马部长面前说这些!他是县里有名的铁面判官,最恨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
王鹏展自知理亏,低头认错。但他心里清楚,马部长山根那道纹不是普通的皱纹,而是断仕纹,预示着他的政治生涯即将遇到重大挫折。
果然,一周后传来消息:马部长在接待地区检查组时严重失态,酒后吐真言,批评上级政策,被停职审查。而接替他位置的,正是郑国栋的老部下赵卫国。
这事跟你有关系吗?郑国栋得知消息后,严肃地问王鹏展。
绝对没有!王鹏展连忙否认,我只是看出他仕途有碍,但具体怎么回事我完全不知情。
郑国栋盯着他看了许久,终于点点头:我相信你。不过小王,你要记住,有些事看破不说破。特别是涉及到官场上的事...
王鹏展深以为然。这次教训让他明白,相术不仅能帮人,也可能害人。从此,他更加谨慎,对官场中人的相格绝口不提。
第十章 命运交织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王鹏展的儿子已经半岁了,取名王承相,寓意传承相术。秀兰在文化馆食堂找了份临时工,一家人生活渐渐稳定。
这天傍晚,王鹏展正在家中逗弄儿子,郑国栋突然登门拜访,还带着一个陌生中年男子。
小王,这位是省城来的林教授,研究民俗学的。郑国栋介绍道,他对相术有些研究,想跟你交流交流。
王鹏展仔细打量这位林教授:五十岁上下,圆脸大耳,鼻梁挺直,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双眼睛——黑多白少,炯炯有神,正是相书上说的,主智慧超群。
久仰王先生大名。林教授客气地拱手,听说您精通《麻衣相术》,特来请教。
王鹏展连忙还礼:不敢当,我只是略知皮毛。
三人落座后,林教授从公文包中取出一本手抄本:这是我年轻时在山西一座道观抄录的《麻衣相术》补遗篇,不知王先生可曾见过?
王鹏展接过一看,顿时眼前一亮。这本补遗篇记载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相法,特别是关于的论述,比他知道的详尽得多。
林教授,这太珍贵了!王鹏展爱不释手,这里面讲的气色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我深有体会...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面相到手相,从骨相到声相,竟忘了时间流逝。郑国栋在一旁微笑倾听,不时插话引导话题。
夜深了,林教授终于道出来意:王先生,实不相瞒,我受省社会科学院委托,正在整理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像您这样的相术高手,正是我们要保护和研究的对象。不知您是否愿意去省城工作?
王鹏展愣住了,看向郑国栋。郑老点点头:这是个好机会。省社科院是正规单位,待遇好,还能发挥你的专长。
可是...我的家人...
可以一起搬去省城。林教授说,社科院有家属宿舍,孩子上学也方便。
王鹏展心动了。省城意味着更大的舞台,更多的机会。但他又有些犹豫——自己一个山村出来的农民,真能在省城立足吗?
就在这时,熟睡中的王承相突然哭闹起来。秀兰抱起孩子哄着,但哭声不止。林教授看了看孩子,突然说:这孩子哭声洪亮中带着清越,是金声玉振之相,将来必成大器。
王鹏展惊讶地看着林教授:您也懂相术?
林教授微微一笑:家学渊源。我祖父是清末最后一批钦天监的相师。
这句话彻底打消了王鹏展的顾虑。他看看妻子,秀兰点点头;再看看郑国栋,郑老也投来鼓励的目光。
好,我去。王鹏展下定决心,不过要等孩子再大一些,秀兰身体也恢复得更好些。
没问题。林教授高兴地说,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准备好了随时通知我。
送走客人后,王鹏展站在院子里,仰望满天星斗。他想起七岁那年第一次翻开《麻衣相术》的情景,想起父亲警告他不要张扬的叮嘱,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命运仿佛画了一个圆,又仿佛刚刚开始新的轮回。
想什么呢?秀兰抱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孩子走出来。
王鹏展接过儿子,轻声道:我在想,相术让我看到了别人的命运,却看不清自己的路。
秀兰靠在他肩上: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和孩子跟着你走就是了。
王鹏展心中一暖,搂紧了妻儿。夜风轻拂,带来远处不知名的花香。明天会怎样?他不知道。但此刻,他感到无比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