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七)
孙总抛来的橄榄枝,像一剂强效肾上腺素,瞬间点燃了陈林峰和晓薇濒临枯竭的生命力。狭小出租屋的空气仿佛都为之震动,连日熬夜的疲惫被一种近乎亢奋的紧张感取代。电脑屏幕上那些零碎卑微的任务被粗暴地关闭、搁置。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行业报告、竞品分析、用户画像研究文档。打印出来的资料堆满了小小的书桌,甚至蔓延到冰冷的地板上。泡面的气味被浓重的油墨味和咖啡因的苦涩覆盖。
陈林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像一头被逼入绝境却终于嗅到猎物的孤狼。他双眼赤红,对着那家智能家居新锐公司的资料反复研读,在笔记本上疯狂地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猛地拍一下桌子,吓得外面客厅的晓薇一哆嗦。他需要拿出一个能让那群“年轻气盛的海龟”眼前一亮的方案,一个既能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又能被有限的预算框住的方案。这需要精准的洞察、狂野的创意和近乎冷酷的成本控制能力。他把自己过往所有的经验、人脉,甚至是被迫做“数字苦力”时磨出来的对细节的变态苛求,全部压榨出来。
晓薇成了他最强力的后盾。她包揽了所有琐碎的后勤和基础工作:整理海量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框架、核算每一项可能的成本、联系可能用到的、价格低廉但可靠的供应商(大多是以前做零活时积累的人脉)、甚至帮陈林峰一遍遍校对方案里每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字眼。她的眼睛同样熬得通红,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酸痛,但动作却异常麻利精准。他们像一对被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的战士,在弹药匮乏的战场上,背靠着背,拼死一搏。
三天后,陈林峰带着熬干了心血、反复打磨的方案,踏进了那家位于城市新锐科技园区的公司。玻璃幕墙明亮通透,办公环境充满设计感,穿着潮牌、端着咖啡的年轻人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陈林峰既熟悉又陌生的、属于未来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套熨烫过却依旧显得有些过时的旧西装,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比预想中更艰难。甲方团队果然年轻、锐利、思维跳跃。他们对陈林峰方案中的某些传统打法嗤之以鼻,对另一些大胆的创意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不断地抛出各种刁钻的问题和近乎苛刻的成本要求。陈林峰感觉自己像在走钢丝,一边要极力稳住自己方案的框架和核心价值,一边又要敏捷地应对对方各种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还要在心里飞速计算每一个调整带来的预算变动。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精神高度紧绷。
“……陈先生,你这个线下快闪店的创意很有趣,但预算你这里是不是太乐观了?场地、搭建、人员、引流,每一项都……”一个扎着脏辫、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产品经理咄咄逼人地指着方案中的一页。
陈林峰稳住心神,脸上努力维持着职业的微笑,大脑却在飞速运转。他点开晓薇提前准备好的一个隐藏文件夹,调出一份详细的、标注了无数替代供应商和成本压缩方案的补充文档:“这部分预算,我们做了几套备选方案。比如场地,我们可以选择非核心商圈但年轻人聚集的创意园区,租金可以压缩40%;搭建材料,我有合作多年的工厂,可以用新型环保板材替代传统方案,成本降低30%的同时,视觉冲击力更强;至于人员……”他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每一个压缩成本的方案都给出了合理的替代性支撑点,甚至附上了效果模拟图。
脏辫产品经理看着屏幕上详实得令人咋舌的备选方案,张了张嘴,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的点。会议室里其他几个甲方的眼神也变了,从最初的审视和挑剔,渐渐多了一丝认可和慎重。这个看起来有些落魄、穿着过时西装的男人,脑子里装的东西,远比他的外表要硬核得多。
最终,经过整整六个小时的唇枪舌剑、反复拉锯,方案的核心框架被艰难地保留了下来,细节则根据甲方的要求和预算限制做了大量调整。当那个一直没怎么说话、气场沉稳的甲方负责人最终在初步合作意向书上签下名字时,陈林峰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湿透,握笔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这不是胜利,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项目紧锣密鼓地启动。陈林峰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利用孙总牵线搭桥的便利和项目本身的吸引力,迅速拉起了一支小小的、却五脏俱全的草台班子:一个刚被大厂优化、技术过硬但郁郁不得志的程序员老吴;一个美术学院刚毕业、充满灵气但缺乏经验的设计师小夏;还有一个以前合作过、文案功底扎实的兼职写手阿文。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挤在陈林峰租的一个极其简陋、只有基础桌椅和网络的共享办公空间角落里,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奋战。
陈林峰是绝对的核心,也是压力最大的那个人。他要统筹全局,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甲方随时可能提出的新想法(和要求),还要精打细算到每一分钱的支出。他几乎住在办公室,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咖啡当水喝。晓薇则成了整个团队的后勤保障和救火队员。她负责所有人的订餐(永远是最便宜的工作餐盒饭)、报销、合同流程、甚至帮小夏找设计素材,帮阿文校对错别字。她像一颗高速旋转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确保这个临时搭建的机器能勉强运转下去。
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老吴因为一个技术难点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脾气变得极其暴躁;小夏的设计稿被甲方打回重做N次,躲在卫生间偷偷哭了好几回;阿文被催稿催得焦头烂额,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共享办公空间里气氛压抑,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争执和沉重的叹息交织在一起。
“峰哥!甲方爸爸又改需求了!说线下活动的互动装置要加个AR效果!这他妈预算早超了!时间也来不及啊!”老吴烦躁地把鼠标摔在桌子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陈林峰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一串触目惊心的超支数据皱眉,闻言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AR效果……我找找看有没有现成的、便宜的解决方案。小夏,你那边的KV设计怎么样了?甲方催第三遍了!”
“还在改!他们想要的感觉我抓不住啊!”小夏带着哭腔,声音几乎崩溃。
“别急,小夏,”晓薇赶紧走过去,递给她一杯热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镇定,“把你觉得接近的几个版本都发给我,我帮你理理甲方之前提的关键词。老吴,AR的事情峰哥会想办法,你先别急。阿文,你的H5文案初稿给我看一眼,我帮你顺一遍,省得你回头再改。”
她的声音像一股清泉,暂时浇熄了即将爆燃的焦躁火苗。她拿起小夏的笔记本,快速浏览着设计稿,一边看一边低声和小夏交流,条理清晰地指出几个可能与甲方要求有偏差的点。老吴看着晓薇镇定自若的样子,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最终还是坐回去,重新点开了代码编辑器。
陈林峰看着晓薇忙碌而沉稳的背影,看着她熟练地安抚着团队里每一个濒临崩溃的成员,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和巨大的愧疚。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小心呵护的女孩,而是在这残酷的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甚至替他稳住后方的真正战友。而他自己,却深陷在项目的泥潭和巨大的压力中,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过她一眼,没有关心过她累不累。
巨大的压力最终在项目交付前夜达到了顶点。甲方突然提出,要在第二天一早的最终演示中,加入一个全新的、极其复杂的后台数据实时可视化功能演示。这完全超出了原有方案,技术实现难度极高,时间更是只有不到十二小时!
“操!这他妈是故意刁难人吧!”老吴第一个炸了,脸色铁青,“这功能没个三五天根本做不完!还要测试!现在让我们一夜之间搞出来?神仙也做不到!”
小夏和阿文也面如死灰。整个团队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连陈林峰都感到一阵眩晕,巨大的挫败感和愤怒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看着屏幕上甲方新发来的、措辞强硬的要求邮件,手指捏得咯咯作响。难道这么多天的拼命,就要在这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对着电脑屏幕飞快敲击的晓薇,突然抬起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压抑的空气:“老吴,你上次做那个电商大促的实时数据大屏,核心代码模块是不是可以复用?”
老吴一愣:“啊?那个……理论上是能复用一部分,但场景不同,数据结构也……”
“场景不同,但核心的实时抓取和渲染逻辑是相通的,对吧?”晓薇打断他,语速飞快,眼神锐利,“小夏,你之前做的那个动态数据图表组件库,我记得有现成的模板,视觉风格调整一下,能不能快速套用进来?”
小夏还有些懵,下意识地回答:“能……能是能,但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格式,阿文,你马上按照甲方给的新要求,写个模拟数据的脚本出来,不用真连数据库,只要能跑通演示流程就行!”晓薇的目光转向阿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指令感,“老吴,你负责把核心模块抽出来,和模拟数据对接,确保演示流程跑通,效果优先,细节优化后面再说!小夏,你立刻调整图表模板,视觉效果要炸!要一眼抓住眼球!峰哥,”她最后看向陈林峰,眼神异常明亮,“你来把控整体流程和演示脚本,确保重点突出这个新功能的价值!我们分工,同步进行!熬个通宵,未必不行!”
一连串清晰、快速、切中要害的指令,像一串精准的坐标,瞬间将陷入混乱和绝望的团队重新定位、激活!老吴看着晓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对!对!核心模块能复用!我马上搞!”小夏也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立刻扑向自己的电脑:“好!我改模板!”阿文二话不说,开始噼里啪啦地敲代码。
陈林峰看着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决断力和组织能力的晓薇,看着她眼中那破釜沉舟般的亮光,一股巨大的暖流和力量瞬间注入了他疲惫不堪的身体。他用力抹了把脸,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好!就按晓薇说的!干!”
那一夜,共享办公空间角落的灯光亮如白昼。键盘的敲击声密集如雨点,咖啡杯空了又满。晓薇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指挥官,在几台电脑间来回穿梭,协调进度,解决突发的小问题,适时地递上水和食物。她的脸色同样苍白,眼睛里布满血丝,但那股支撑着所有人的精气神却始终没有垮掉。
当清晨第一缕微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照进办公室时,一个勉强能跑通流程、视觉效果也足够唬人的“实时数据可视化演示”模块,终于在老吴一声沙哑的“跑通了!”中,艰难地诞生了。所有人都累瘫在椅子上,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
最终演示惊险过关。甲方对那个临时赶工出来的“新功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指出了不少问题,但对整个方案呈现出的核心价值和团队展现出的执行力给予了肯定。当陈林峰走出甲方公司的大门,疲惫不堪地坐进车里时,孙总的电话打了进来。
“小子,干得不错!”孙总的声音带着难得的爽朗和赞许,“甲方那边反馈很好!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结果他们认!钱已经打到你们工作室账上了!尾款也问题不大!”
陈林峰握着方向盘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巨大的疲惫和同样巨大的成就感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对了,”孙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认真,“我这边刚接了个大活,给一个准备上市的连锁餐饮集团做全盘品牌重塑和数字化营销。盘子很大,要求也高得离谱。我一个人吃不下,需要个信得过的、能打硬仗的团队一起啃这块硬骨头。”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邀请意味,“怎么样,林峰?带着你那支……嗯,能打硬仗的队伍,过来跟我搭伙干?”
搭伙干!不是外包,不是临时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进入孙总核心圈子的入场券!是真正摆脱朝不保夕、迈向更大舞台的机会!巨大的惊喜像电流一样瞬间击穿了陈林峰全身的疲惫。他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发抖:“孙总……我……我们……”
“别婆婆妈妈的!”孙总在电话那头笑骂了一句,“回去好好睡一觉,醒了给我答复!记住,机会就这一次!”
挂了电话,陈林峰靠在驾驶座上,久久没有发动车子。车窗外的城市在晨光中苏醒,车流开始涌动。他闭上眼,眼前闪过出租屋里堆满的泡面盒、共享空间里熬红的眼睛、晓薇在危急时刻闪着光的脸、还有那碗沉甸甸的红烧肉……
他深吸一口气,发动车子,朝着那个承载着他们所有疲惫、挣扎和微弱希望的共享空间驶去。他要把这个消息,亲口告诉他的战友们。
与此同时,晓薇正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紧绷,让她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路过小区门口那家熟悉的老式糕点铺子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板,半斤桂花糕。”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
老板娘麻利地给她装好。付钱时,晓薇的目光落在旁边玻璃柜里几样新出的、包装精致的点心盒上。她想起嫂子退回来的那些昂贵礼品,想起阳阳生日时嫂子夹到她碗里的那块红烧肉,想起嫂子用勺子敲碗沿的那声轻响……她顿了顿,指着其中一盒看起来最朴实、但用料似乎很扎实的枣泥糕:“这个……也来一盒吧。”
拎着两包点心,晓薇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哥嫂家小区的方向。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也许只是想在那扇熟悉的门外站一站,感受一下那份沉重的平静。走到单元楼下,她习惯性地抬头看向那扇窗户。窗帘拉着。
她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上去敲门。只是像上次一样,默默地把那盒朴素的枣泥糕,轻轻放在了单元门口的牛奶箱上。这一次,她站了一会儿,看着那盒小小的、朴素的点心,仿佛看到了自己卑微却努力想要靠近的心。然后,她转身,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消失在清晨稀疏的人流里。
楼上,王红梅刚送阳阳上了校车,正拿着扫帚打扫楼道。她无意中从楼梯间的窗口望下去,正好看到晓薇放下东西、转身离去的背影。那背影单薄、疲惫,微微佝偻着,步伐沉重,很快就被路边的树影遮挡,消失不见。
王红梅拿着扫帚的手顿住了。她默默地看着楼下那个空荡荡的牛奶箱,目光落在上面那个不起眼的枣泥糕盒子上。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在盒子上,映出一点温润的光泽。楼道里很安静,只有远处传来的隐约车流声。她站在那里,看了很久,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像深秋无风的湖面,看不出任何波澜。只有握着扫帚柄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许。
孙总抛来的橄榄枝,像一剂强效肾上腺素,瞬间点燃了陈林峰和晓薇濒临枯竭的生命力。狭小出租屋的空气仿佛都为之震动,连日熬夜的疲惫被一种近乎亢奋的紧张感取代。电脑屏幕上那些零碎卑微的任务被粗暴地关闭、搁置。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行业报告、竞品分析、用户画像研究文档。打印出来的资料堆满了小小的书桌,甚至蔓延到冰冷的地板上。泡面的气味被浓重的油墨味和咖啡因的苦涩覆盖。
陈林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像一头被逼入绝境却终于嗅到猎物的孤狼。他双眼赤红,对着那家智能家居新锐公司的资料反复研读,在笔记本上疯狂地写写画画,嘴里念念有词,时而眉头紧锁,时而猛地拍一下桌子,吓得外面客厅的晓薇一哆嗦。他需要拿出一个能让那群“年轻气盛的海龟”眼前一亮的方案,一个既能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又能被有限的预算框住的方案。这需要精准的洞察、狂野的创意和近乎冷酷的成本控制能力。他把自己过往所有的经验、人脉,甚至是被迫做“数字苦力”时磨出来的对细节的变态苛求,全部压榨出来。
晓薇成了他最强力的后盾。她包揽了所有琐碎的后勤和基础工作:整理海量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框架、核算每一项可能的成本、联系可能用到的、价格低廉但可靠的供应商(大多是以前做零活时积累的人脉)、甚至帮陈林峰一遍遍校对方案里每一个可能引起歧义的字眼。她的眼睛同样熬得通红,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酸痛,但动作却异常麻利精准。他们像一对被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的战士,在弹药匮乏的战场上,背靠着背,拼死一搏。
三天后,陈林峰带着熬干了心血、反复打磨的方案,踏进了那家位于城市新锐科技园区的公司。玻璃幕墙明亮通透,办公环境充满设计感,穿着潮牌、端着咖啡的年轻人步履匆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陈林峰既熟悉又陌生的、属于未来的气息。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身上那套熨烫过却依旧显得有些过时的旧西装,走进了会议室。
会议比预想中更艰难。甲方团队果然年轻、锐利、思维跳跃。他们对陈林峰方案中的某些传统打法嗤之以鼻,对另一些大胆的创意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不断地抛出各种刁钻的问题和近乎苛刻的成本要求。陈林峰感觉自己像在走钢丝,一边要极力稳住自己方案的框架和核心价值,一边又要敏捷地应对对方各种突如其来的“奇思妙想”,还要在心里飞速计算每一个调整带来的预算变动。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精神高度紧绷。
“……陈先生,你这个线下快闪店的创意很有趣,但预算你这里是不是太乐观了?场地、搭建、人员、引流,每一项都……”一个扎着脏辫、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产品经理咄咄逼人地指着方案中的一页。
陈林峰稳住心神,脸上努力维持着职业的微笑,大脑却在飞速运转。他点开晓薇提前准备好的一个隐藏文件夹,调出一份详细的、标注了无数替代供应商和成本压缩方案的补充文档:“这部分预算,我们做了几套备选方案。比如场地,我们可以选择非核心商圈但年轻人聚集的创意园区,租金可以压缩40%;搭建材料,我有合作多年的工厂,可以用新型环保板材替代传统方案,成本降低30%的同时,视觉冲击力更强;至于人员……”他条理清晰,数据详实,每一个压缩成本的方案都给出了合理的替代性支撑点,甚至附上了效果模拟图。
脏辫产品经理看着屏幕上详实得令人咋舌的备选方案,张了张嘴,一时竟找不到反驳的点。会议室里其他几个甲方的眼神也变了,从最初的审视和挑剔,渐渐多了一丝认可和慎重。这个看起来有些落魄、穿着过时西装的男人,脑子里装的东西,远比他的外表要硬核得多。
最终,经过整整六个小时的唇枪舌剑、反复拉锯,方案的核心框架被艰难地保留了下来,细节则根据甲方的要求和预算限制做了大量调整。当那个一直没怎么说话、气场沉稳的甲方负责人最终在初步合作意向书上签下名字时,陈林峰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完全湿透,握笔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这不是胜利,只是拿到了入场券。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项目紧锣密鼓地启动。陈林峰终于不再是孤军奋战。他利用孙总牵线搭桥的便利和项目本身的吸引力,迅速拉起了一支小小的、却五脏俱全的草台班子:一个刚被大厂优化、技术过硬但郁郁不得志的程序员老吴;一个美术学院刚毕业、充满灵气但缺乏经验的设计师小夏;还有一个以前合作过、文案功底扎实的兼职写手阿文。这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挤在陈林峰租的一个极其简陋、只有基础桌椅和网络的共享办公空间角落里,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奋战。
陈林峰是绝对的核心,也是压力最大的那个人。他要统筹全局,把控每一个环节的进度和质量,应对甲方随时可能提出的新想法(和要求),还要精打细算到每一分钱的支出。他几乎住在办公室,胡子拉碴,眼窝深陷,咖啡当水喝。晓薇则成了整个团队的后勤保障和救火队员。她负责所有人的订餐(永远是最便宜的工作餐盒饭)、报销、合同流程、甚至帮小夏找设计素材,帮阿文校对错别字。她像一颗高速旋转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确保这个临时搭建的机器能勉强运转下去。
压力像无形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老吴因为一个技术难点连续熬了三个通宵,脾气变得极其暴躁;小夏的设计稿被甲方打回重做N次,躲在卫生间偷偷哭了好几回;阿文被催稿催得焦头烂额,烟一根接一根地抽。共享办公空间里气氛压抑,键盘敲击声、鼠标点击声、偶尔的争执和沉重的叹息交织在一起。
“峰哥!甲方爸爸又改需求了!说线下活动的互动装置要加个AR效果!这他妈预算早超了!时间也来不及啊!”老吴烦躁地把鼠标摔在桌子上,发出巨大的声响。
陈林峰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一串触目惊心的超支数据皱眉,闻言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AR效果……我找找看有没有现成的、便宜的解决方案。小夏,你那边的KV设计怎么样了?甲方催第三遍了!”
“还在改!他们想要的感觉我抓不住啊!”小夏带着哭腔,声音几乎崩溃。
“别急,小夏,”晓薇赶紧走过去,递给她一杯热水,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镇定,“把你觉得接近的几个版本都发给我,我帮你理理甲方之前提的关键词。老吴,AR的事情峰哥会想办法,你先别急。阿文,你的H5文案初稿给我看一眼,我帮你顺一遍,省得你回头再改。”
她的声音像一股清泉,暂时浇熄了即将爆燃的焦躁火苗。她拿起小夏的笔记本,快速浏览着设计稿,一边看一边低声和小夏交流,条理清晰地指出几个可能与甲方要求有偏差的点。老吴看着晓薇镇定自若的样子,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最终还是坐回去,重新点开了代码编辑器。
陈林峰看着晓薇忙碌而沉稳的背影,看着她熟练地安抚着团队里每一个濒临崩溃的成员,心头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和巨大的愧疚。她不再是那个需要他小心呵护的女孩,而是在这残酷的战场上,与他并肩作战、甚至替他稳住后方的真正战友。而他自己,却深陷在项目的泥潭和巨大的压力中,已经很久没有好好看过她一眼,没有关心过她累不累。
巨大的压力最终在项目交付前夜达到了顶点。甲方突然提出,要在第二天一早的最终演示中,加入一个全新的、极其复杂的后台数据实时可视化功能演示。这完全超出了原有方案,技术实现难度极高,时间更是只有不到十二小时!
“操!这他妈是故意刁难人吧!”老吴第一个炸了,脸色铁青,“这功能没个三五天根本做不完!还要测试!现在让我们一夜之间搞出来?神仙也做不到!”
小夏和阿文也面如死灰。整个团队笼罩在绝望的气氛中。连陈林峰都感到一阵眩晕,巨大的挫败感和愤怒几乎要将他吞噬。他看着屏幕上甲方新发来的、措辞强硬的要求邮件,手指捏得咯咯作响。难道这么多天的拼命,就要在这最后关头功亏一篑?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地坐在角落、对着电脑屏幕飞快敲击的晓薇,突然抬起头,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压抑的空气:“老吴,你上次做那个电商大促的实时数据大屏,核心代码模块是不是可以复用?”
老吴一愣:“啊?那个……理论上是能复用一部分,但场景不同,数据结构也……”
“场景不同,但核心的实时抓取和渲染逻辑是相通的,对吧?”晓薇打断他,语速飞快,眼神锐利,“小夏,你之前做的那个动态数据图表组件库,我记得有现成的模板,视觉风格调整一下,能不能快速套用进来?”
小夏还有些懵,下意识地回答:“能……能是能,但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格式,阿文,你马上按照甲方给的新要求,写个模拟数据的脚本出来,不用真连数据库,只要能跑通演示流程就行!”晓薇的目光转向阿文,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指令感,“老吴,你负责把核心模块抽出来,和模拟数据对接,确保演示流程跑通,效果优先,细节优化后面再说!小夏,你立刻调整图表模板,视觉效果要炸!要一眼抓住眼球!峰哥,”她最后看向陈林峰,眼神异常明亮,“你来把控整体流程和演示脚本,确保重点突出这个新功能的价值!我们分工,同步进行!熬个通宵,未必不行!”
一连串清晰、快速、切中要害的指令,像一串精准的坐标,瞬间将陷入混乱和绝望的团队重新定位、激活!老吴看着晓薇,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对!对!核心模块能复用!我马上搞!”小夏也像被打了一针强心剂,立刻扑向自己的电脑:“好!我改模板!”阿文二话不说,开始噼里啪啦地敲代码。
陈林峰看着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惊人决断力和组织能力的晓薇,看着她眼中那破釜沉舟般的亮光,一股巨大的暖流和力量瞬间注入了他疲惫不堪的身体。他用力抹了把脸,眼神重新变得锐利:“好!就按晓薇说的!干!”
那一夜,共享办公空间角落的灯光亮如白昼。键盘的敲击声密集如雨点,咖啡杯空了又满。晓薇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指挥官,在几台电脑间来回穿梭,协调进度,解决突发的小问题,适时地递上水和食物。她的脸色同样苍白,眼睛里布满血丝,但那股支撑着所有人的精气神却始终没有垮掉。
当清晨第一缕微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照进办公室时,一个勉强能跑通流程、视觉效果也足够唬人的“实时数据可视化演示”模块,终于在老吴一声沙哑的“跑通了!”中,艰难地诞生了。所有人都累瘫在椅子上,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
最终演示惊险过关。甲方对那个临时赶工出来的“新功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指出了不少问题,但对整个方案呈现出的核心价值和团队展现出的执行力给予了肯定。当陈林峰走出甲方公司的大门,疲惫不堪地坐进车里时,孙总的电话打了进来。
“小子,干得不错!”孙总的声音带着难得的爽朗和赞许,“甲方那边反馈很好!虽然过程磕磕绊绊,但结果他们认!钱已经打到你们工作室账上了!尾款也问题不大!”
陈林峰握着方向盘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巨大的疲惫和同样巨大的成就感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对了,”孙总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认真,“我这边刚接了个大活,给一个准备上市的连锁餐饮集团做全盘品牌重塑和数字化营销。盘子很大,要求也高得离谱。我一个人吃不下,需要个信得过的、能打硬仗的团队一起啃这块硬骨头。”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邀请意味,“怎么样,林峰?带着你那支……嗯,能打硬仗的队伍,过来跟我搭伙干?”
搭伙干!不是外包,不是临时项目,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是进入孙总核心圈子的入场券!是真正摆脱朝不保夕、迈向更大舞台的机会!巨大的惊喜像电流一样瞬间击穿了陈林峰全身的疲惫。他感觉自己的声音都在发抖:“孙总……我……我们……”
“别婆婆妈妈的!”孙总在电话那头笑骂了一句,“回去好好睡一觉,醒了给我答复!记住,机会就这一次!”
挂了电话,陈林峰靠在驾驶座上,久久没有发动车子。车窗外的城市在晨光中苏醒,车流开始涌动。他闭上眼,眼前闪过出租屋里堆满的泡面盒、共享空间里熬红的眼睛、晓薇在危急时刻闪着光的脸、还有那碗沉甸甸的红烧肉……
他深吸一口气,发动车子,朝着那个承载着他们所有疲惫、挣扎和微弱希望的共享空间驶去。他要把这个消息,亲口告诉他的战友们。
与此同时,晓薇正拖着灌了铅的双腿,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和精神紧绷,让她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路过小区门口那家熟悉的老式糕点铺子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老板,半斤桂花糕。”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疲惫。
老板娘麻利地给她装好。付钱时,晓薇的目光落在旁边玻璃柜里几样新出的、包装精致的点心盒上。她想起嫂子退回来的那些昂贵礼品,想起阳阳生日时嫂子夹到她碗里的那块红烧肉,想起嫂子用勺子敲碗沿的那声轻响……她顿了顿,指着其中一盒看起来最朴实、但用料似乎很扎实的枣泥糕:“这个……也来一盒吧。”
拎着两包点心,晓薇没有直接回家,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向了哥嫂家小区的方向。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也许只是想在那扇熟悉的门外站一站,感受一下那份沉重的平静。走到单元楼下,她习惯性地抬头看向那扇窗户。窗帘拉着。
她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勇气上去敲门。只是像上次一样,默默地把那盒朴素的枣泥糕,轻轻放在了单元门口的牛奶箱上。这一次,她站了一会儿,看着那盒小小的、朴素的点心,仿佛看到了自己卑微却努力想要靠近的心。然后,她转身,拖着疲惫的身体,慢慢消失在清晨稀疏的人流里。
楼上,王红梅刚送阳阳上了校车,正拿着扫帚打扫楼道。她无意中从楼梯间的窗口望下去,正好看到晓薇放下东西、转身离去的背影。那背影单薄、疲惫,微微佝偻着,步伐沉重,很快就被路边的树影遮挡,消失不见。
王红梅拿着扫帚的手顿住了。她默默地看着楼下那个空荡荡的牛奶箱,目光落在上面那个不起眼的枣泥糕盒子上。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在盒子上,映出一点温润的光泽。楼道里很安静,只有远处传来的隐约车流声。她站在那里,看了很久,脸上的表情依旧平静,像深秋无风的湖面,看不出任何波澜。只有握着扫帚柄的手指,微微收紧了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