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漠河兵营还笼罩在一片寒意中。
陈渊、鸳鸯、大哈、默默四人已经收拾妥当,换上了军需官连夜送来的崭新军装,墨绿色的布料笔挺,肩章上象征尉官的银色星辰熠熠生辉,陈渊的依旧是那的少校星徽,。
虽然面容还带着北疆风霜刻下的痕迹,但这一身戎装,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属于正规军人的凛然气度。
没有惊动太多还在熟睡的士兵,四人悄然离开兵营,在专人引导下,来到了漠河小镇边缘的一个小火车站。
一辆墨绿色的蒸汽火车静静地停靠在铁轨上,车头巨大的烟囱还在微微冒着白气,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这就是……火车?”鸳鸯瞪大了眼睛,看着这比他想象中还要庞大得多的铁家伙。他只在书本上见过模糊的图画。
大哈仰着头,张着嘴,围着火车头走了小半圈,瓮声瓮气地感叹:“这……铁……疙瘩……能跑……多快?”
默默手指悄悄触碰了一下冰凉的车厢外壁,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奇。
陈渊看着三位兄弟的反应,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上车吧。”他简短地命令道,率先踏上了车厢门口的踏板。
车厢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要宽敞一些,一排排硬座包裹着深色的皮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煤烟、机油和皮革混合的独特气味。
火车启动时,一声悠长洪亮的汽笛吓得鸳鸯一个激灵,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紧接着,伴随着“哐当、哐当”有节奏的巨响,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移动,然后越来越快。
鸳鸯扒着窗户,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树林、雪原,兴奋得像个小孩子,比坐运兵车还要高兴。大哈也学着他的样子,把脸贴在冰冷的玻璃上,看着大地在脚下移动,憨厚的脸上满是震撼。默默相对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发亮的眼睛,也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陈渊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轰鸣声充斥在耳边,他却感到一种久违的、远离战场厮杀喧嚣的宁静,这钢铁的韵律,仿佛正带着他们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轨道。
火车昼夜不停,穿过广袤的平原,掠过起伏的丘陵。
第二天傍晚时分,这列疲惫的铁龙终于喘着粗重的白气,缓缓驶入了终点站——燕京火车站。
鸳鸯三人看着车站宏大得超乎想象,那高大的穹顶,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的人流,十分震撼。四人刚下车,就有两名穿着笔挺军装、神情干练的接待人员迎了上来。
“是陈渊少校吗?一路辛苦,请跟着我们这边走。”接待人员敬礼,语气恭敬不失分寸。
他们被安排上了一辆覆盖着帆布篷的军车,车子在燕京宽阔的街道上行驶,鸳鸯几人透过车窗,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传说中的首都。
高大的砖石建筑,整齐的街道,偶尔能看到穿着各色制服的行人,虽然依旧能感受到战时特有的肃穆氛围,比起前线那种浸透骨髓的紧张,这里多了几分沉稳与秩序。
军车最终停在了一栋看起来颇为坚固的五层楼建筑前,这里是军部下属的招待所。
办好入住手续,接待人员将他们引到房间门口,交代道:“四位请先在此休息。明天早上九点整,我们会准时来接各位。请务必不要迟到。”
“明白。”陈渊点头。
推开分配的房间门,里面是简单的军队风格,一张单人床,白墙,木质桌椅,但干净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这条件比前线好了太多。
刚放下简单的行李,房门就被敲响了。离门最近的默默打开门,只见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站在门口,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王雷?”陈渊有些意外。
“将军!”王雷一步跨进房间,身体站得如同标枪般笔直,对着陈渊,“啪”地敬了一个极其庄重、甚至带着一丝颤抖的军礼。他的眼圈有些发红,声音哽咽,“家里的将士们……都十分想念您!大家都……都好!”
看着这位留守蜀都、独当一面的悍将如此动情,陈渊心中也是一暖。他抬手回了个军礼,然后轻轻拍了拍王雷坚实的肩膀:“没事了,都回来了。”
原来,军部在通知陈渊四人进京的同时,也一道命令将王雷从蜀都调了过来。
晚上,宿舍变成了临时的叙旧场,鸳鸯、大哈、默默围着王雷,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这次北上转战一万两千里的经历。
从摧毁图奈勒节点,到霍尔斯基的苦战,再到沙雷波沃沼泽的潜行,米尔宁斯基堡垒的智取,卡坦加峡谷的反埋伏,贝加尔湖畔碾碎祭坛的愤怒,赤塔引爆能量枢纽的决绝,卡拉尔斯基目睹同袍鲜血献祭的悲怆,直到腾达最终决战,十二碑大阵前那三名士兵舍身撞向骨碑的壮烈……
鸳鸯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哈在一旁用力点头,补充着细节;连一向沉默的默默,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关键。
王雷听得双眼圆睁,呼吸粗重,拳头握得咯咯作响,当听到那三名士兵高呼着“替我们看看太平年岁”毅然赴死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再也忍不住,虎目瞬间通红,猛地一拳砸在床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扭过头,看向一直坐在桌边安静翻看报纸的陈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将军!下一次!下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带上我!看我把那些荒人杂碎砍得稀巴烂!”
陈渊放下报纸,看向王雷那双燃烧着战意和愧疚的眼睛,脸上露出一丝温和而坚定的笑容:“一定。”
第二天一早,还不到九点,接待的军车已经准时等候在招待所楼下,陈渊五人整理好军容,登车出发。
车子穿过几条戒备愈发森严的街道,最终驶入一个有着高大围墙和岗哨的大院,停在一栋外观庄重、气势恢宏的建筑前。
陈渊、鸳鸯、大哈、默默四人已经收拾妥当,换上了军需官连夜送来的崭新军装,墨绿色的布料笔挺,肩章上象征尉官的银色星辰熠熠生辉,陈渊的依旧是那的少校星徽,。
虽然面容还带着北疆风霜刻下的痕迹,但这一身戎装,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属于正规军人的凛然气度。
没有惊动太多还在熟睡的士兵,四人悄然离开兵营,在专人引导下,来到了漠河小镇边缘的一个小火车站。
一辆墨绿色的蒸汽火车静静地停靠在铁轨上,车头巨大的烟囱还在微微冒着白气,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这就是……火车?”鸳鸯瞪大了眼睛,看着这比他想象中还要庞大得多的铁家伙。他只在书本上见过模糊的图画。
大哈仰着头,张着嘴,围着火车头走了小半圈,瓮声瓮气地感叹:“这……铁……疙瘩……能跑……多快?”
默默手指悄悄触碰了一下冰凉的车厢外壁,眼神里闪过一丝惊奇。
陈渊看着三位兄弟的反应,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上车吧。”他简短地命令道,率先踏上了车厢门口的踏板。
车厢内部比外面看起来要宽敞一些,一排排硬座包裹着深色的皮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煤烟、机油和皮革混合的独特气味。
火车启动时,一声悠长洪亮的汽笛吓得鸳鸯一个激灵,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紧接着,伴随着“哐当、哐当”有节奏的巨响,窗外的景物开始缓缓移动,然后越来越快。
鸳鸯扒着窗户,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树林、雪原,兴奋得像个小孩子,比坐运兵车还要高兴。大哈也学着他的样子,把脸贴在冰冷的玻璃上,看着大地在脚下移动,憨厚的脸上满是震撼。默默相对平静,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发亮的眼睛,也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陈渊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轰鸣声充斥在耳边,他却感到一种久违的、远离战场厮杀喧嚣的宁静,这钢铁的韵律,仿佛正带着他们驶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轨道。
火车昼夜不停,穿过广袤的平原,掠过起伏的丘陵。
第二天傍晚时分,这列疲惫的铁龙终于喘着粗重的白气,缓缓驶入了终点站——燕京火车站。
鸳鸯三人看着车站宏大得超乎想象,那高大的穹顶,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的人流,十分震撼。四人刚下车,就有两名穿着笔挺军装、神情干练的接待人员迎了上来。
“是陈渊少校吗?一路辛苦,请跟着我们这边走。”接待人员敬礼,语气恭敬不失分寸。
他们被安排上了一辆覆盖着帆布篷的军车,车子在燕京宽阔的街道上行驶,鸳鸯几人透过车窗,好奇地打量着这座传说中的首都。
高大的砖石建筑,整齐的街道,偶尔能看到穿着各色制服的行人,虽然依旧能感受到战时特有的肃穆氛围,比起前线那种浸透骨髓的紧张,这里多了几分沉稳与秩序。
军车最终停在了一栋看起来颇为坚固的五层楼建筑前,这里是军部下属的招待所。
办好入住手续,接待人员将他们引到房间门口,交代道:“四位请先在此休息。明天早上九点整,我们会准时来接各位。请务必不要迟到。”
“明白。”陈渊点头。
推开分配的房间门,里面是简单的军队风格,一张单人床,白墙,木质桌椅,但干净整洁,有独立的卫生间,这条件比前线好了太多。
刚放下简单的行李,房门就被敲响了。离门最近的默默打开门,只见一个熟悉的高大身影站在门口,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王雷?”陈渊有些意外。
“将军!”王雷一步跨进房间,身体站得如同标枪般笔直,对着陈渊,“啪”地敬了一个极其庄重、甚至带着一丝颤抖的军礼。他的眼圈有些发红,声音哽咽,“家里的将士们……都十分想念您!大家都……都好!”
看着这位留守蜀都、独当一面的悍将如此动情,陈渊心中也是一暖。他抬手回了个军礼,然后轻轻拍了拍王雷坚实的肩膀:“没事了,都回来了。”
原来,军部在通知陈渊四人进京的同时,也一道命令将王雷从蜀都调了过来。
晚上,宿舍变成了临时的叙旧场,鸳鸯、大哈、默默围着王雷,你一言我一语,说起这次北上转战一万两千里的经历。
从摧毁图奈勒节点,到霍尔斯基的苦战,再到沙雷波沃沼泽的潜行,米尔宁斯基堡垒的智取,卡坦加峡谷的反埋伏,贝加尔湖畔碾碎祭坛的愤怒,赤塔引爆能量枢纽的决绝,卡拉尔斯基目睹同袍鲜血献祭的悲怆,直到腾达最终决战,十二碑大阵前那三名士兵舍身撞向骨碑的壮烈……
鸳鸯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大哈在一旁用力点头,补充着细节;连一向沉默的默默,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关键。
王雷听得双眼圆睁,呼吸粗重,拳头握得咯咯作响,当听到那三名士兵高呼着“替我们看看太平年岁”毅然赴死时,这个铁打的汉子再也忍不住,虎目瞬间通红,猛地一拳砸在床板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
他扭过头,看向一直坐在桌边安静翻看报纸的陈渊,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将军!下一次!下一次无论如何也要带上我!看我把那些荒人杂碎砍得稀巴烂!”
陈渊放下报纸,看向王雷那双燃烧着战意和愧疚的眼睛,脸上露出一丝温和而坚定的笑容:“一定。”
第二天一早,还不到九点,接待的军车已经准时等候在招待所楼下,陈渊五人整理好军容,登车出发。
车子穿过几条戒备愈发森严的街道,最终驶入一个有着高大围墙和岗哨的大院,停在一栋外观庄重、气势恢宏的建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