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陈渊回到龙泉山兵营时,天已经黑了,他没有休息,直接走进指挥部的会议室。
从怀里取出那份绝密卷轴,在桌上小心摊开,上面用朱砂和墨笔勾勒出北疆以外的辽阔地域——西伯利亚的冻土荒原。十几个醒目的红点被标注在地图上,那些是荒人布置阵法节点的可能位置。
他盯着地图,眼睛一眨不眨。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振华参谋端着一壶热茶进来。“将军,您回来了。”他放下茶壶,目光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顿时凝住。
“嗯。”陈渊头也没抬,手指点着其中一个红点,“你看这里,地势低洼,四面环山,是个布阵的好地方。”
李振华凑近细看,眉头拧紧。“这些节点分布很散,彼此距离超过百里,我们大部队行动,动静太大。”
“所以不能是大部队。”陈渊终于抬起头,“我只要八百人。”
“八百?”李振华呼吸一窒,“将军,那是西伯利亚!荒人的地盘!八百人进去,一个水花都不冒的!”
“人多了也是累赘。”陈渊语气斩钉截铁,“八百精锐,一人一马,只穿轻甲,配陌刀和短弩。快进快出,打掉就走。”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条曲折的线。“不走大路,从这些地方穿插过去,荒人绝对想不到,我们敢用这么点人钻到他们腹地里面。”
李振华看着那条几乎贴着无数荒兽聚集区穿过的路线,后背发凉。“这……太险了!”
“不险,要我们陌刀军干什么?”陈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阵法不破,北疆必垮。北疆垮了,长城就是一个漏水的桶。到时候,你我,还有身后的几亿人,都得死。”
李振华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喉咙发干。
“你去起草方案。”陈渊重新低下头,目光黏在地图上,“跟军部要八百匹最好的马,要能跑、耐寒的。告诉他们,马到了,我就出发。”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是!我马上办!”
他转身快步出去,几乎是小跑着冲回参谋部,点亮所有油灯,铺开纸张,奋笔疾书。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陈渊依旧留在会议室,他时而盯着地图沉思,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推算着行军路线、补给点和可能遭遇的敌人。
电灯的光晕罩在他身上,将那身笔挺的少校军服染上一层暖黄,但他脸上的线条,却冷硬如龙泉山上的岩石。
天快亮时,李振华拿着写好的方案初稿回来了,两人又针对几个细节争论起来。
“干粮必须减量!”陈渊用手指重重敲着桌面,“多带一斤粮食,就少带十支弩箭!饿肚子比没箭射强!”
“可将军,那是冰天雪地!体力消耗极大……”
“那就更快地打垮敌人!抢他们的!”陈渊打断他,眼神像刀子,“这是去打仗,不是去野炊。按我说的改。”
李振华张了张嘴,看着陈渊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睛,把话咽了回去,重重点头:“明白!”
最终方案被以最高加密等级,由通讯兵快马加鞭的送往燕京军部。
营中的训练依旧如火如荼,但所有人都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陈渊将军巡视的次数更多,要求更严,眼神里仿佛压着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鸳鸯凑到默默身边,低声道:“老默,你说渊哥从燕京回来,怎么感觉……更吓人了?”
默默擦拭着弩箭,头也不抬:“要出大事了。”
大哈挠挠头,瓮声瓮气:“俺……俺也……觉得。”
仅仅一天后,燕京的回信到了,一封带着军部最高印章和五位长老联合签名的命令。
“将军!燕京急令!”
陈渊撕开火漆,抽出信纸,目光迅速扫过,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嘴角微微绷紧。
“念。”他把命令递给旁边的李振华。
李振华接过,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大声宣读:
“命令!陌刀军统帅陈渊少校:所呈突袭方案,经军部联席审议,予以批准!现命你部,即刻按方案进行准备。所需八百骏马,已令北疆、西疆、中原各军区,就地挑选最强壮、最耐寒之战马,火速送往你部!马匹到位之日,即你部北上突袭之时!此战,关乎国运!望你不负‘军争陷阵’之名,挽狂澜于既倒!”
命令读完,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鸳鸯瞪大眼睛,嘴巴微张。大哈攥紧了拳头,骨节发白。默默停下了擦弩的动作,看向陈渊。
李振华的手在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陈渊:“将军……军部,这是把整个北疆,不,是把整个华夏的命运,都压在我们身上了。”
陈渊缓缓站起身,他走到窗前,看着校场上正在刻苦训练的士兵们。阳光照在他年轻的脸上,却映出了一片与他年龄不符的沉凝。
“不是压在我们身上。”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陌刀劈砍空气,带着金属的颤音,“是压在我身上。”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
“传令下去:全军进入一级战备,从今天起,所有训练,按极寒地域作战标准执行,增加负重,我要从你们当中挑选八百人跟我北上。”
“是!”四人齐声怒吼,胸膛起伏,眼中燃烧着战意。
命令传遍整个龙泉山大营,士兵们虽然不知道具体任务,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要来了。
各地挑选的战马,开始一匹接一匹地送达,这些马匹果然雄骏异常,肩高体壮,毛皮厚实,马蹄叩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它们被集中在一起,由专门的士兵照料适应。
陈渊每天都会去马场待上一会儿。
他抚摸着一匹通体乌黑、唯有四蹄雪白的骏马脖颈,那马打了个响鼻,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
“这次要靠你了。”他低声说。
三天之后,第八百匹战马,一匹来自北疆的赤红色高头大马,被牵进了龙泉山大营。
陈渊看着眼前这匹神骏的赤红战马,又扫过马场上那些静静伫立、如同雕塑般的八百匹战马,它们汇聚在一起,无声,却散发着一股即将奔腾的恐怖力量。
从怀里取出那份绝密卷轴,在桌上小心摊开,上面用朱砂和墨笔勾勒出北疆以外的辽阔地域——西伯利亚的冻土荒原。十几个醒目的红点被标注在地图上,那些是荒人布置阵法节点的可能位置。
他盯着地图,眼睛一眨不眨。
门外传来脚步声,李振华参谋端着一壶热茶进来。“将军,您回来了。”他放下茶壶,目光落在摊开的地图上,顿时凝住。
“嗯。”陈渊头也没抬,手指点着其中一个红点,“你看这里,地势低洼,四面环山,是个布阵的好地方。”
李振华凑近细看,眉头拧紧。“这些节点分布很散,彼此距离超过百里,我们大部队行动,动静太大。”
“所以不能是大部队。”陈渊终于抬起头,“我只要八百人。”
“八百?”李振华呼吸一窒,“将军,那是西伯利亚!荒人的地盘!八百人进去,一个水花都不冒的!”
“人多了也是累赘。”陈渊语气斩钉截铁,“八百精锐,一人一马,只穿轻甲,配陌刀和短弩。快进快出,打掉就走。”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条曲折的线。“不走大路,从这些地方穿插过去,荒人绝对想不到,我们敢用这么点人钻到他们腹地里面。”
李振华看着那条几乎贴着无数荒兽聚集区穿过的路线,后背发凉。“这……太险了!”
“不险,要我们陌刀军干什么?”陈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阵法不破,北疆必垮。北疆垮了,长城就是一个漏水的桶。到时候,你我,还有身后的几亿人,都得死。”
李振华说不出话来,只觉得喉咙发干。
“你去起草方案。”陈渊重新低下头,目光黏在地图上,“跟军部要八百匹最好的马,要能跑、耐寒的。告诉他们,马到了,我就出发。”
李振华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是!我马上办!”
他转身快步出去,几乎是小跑着冲回参谋部,点亮所有油灯,铺开纸张,奋笔疾书。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陈渊依旧留在会议室,他时而盯着地图沉思,时而在纸上写写画画,推算着行军路线、补给点和可能遭遇的敌人。
电灯的光晕罩在他身上,将那身笔挺的少校军服染上一层暖黄,但他脸上的线条,却冷硬如龙泉山上的岩石。
天快亮时,李振华拿着写好的方案初稿回来了,两人又针对几个细节争论起来。
“干粮必须减量!”陈渊用手指重重敲着桌面,“多带一斤粮食,就少带十支弩箭!饿肚子比没箭射强!”
“可将军,那是冰天雪地!体力消耗极大……”
“那就更快地打垮敌人!抢他们的!”陈渊打断他,眼神像刀子,“这是去打仗,不是去野炊。按我说的改。”
李振华张了张嘴,看着陈渊那双不容置喙的眼睛,把话咽了回去,重重点头:“明白!”
最终方案被以最高加密等级,由通讯兵快马加鞭的送往燕京军部。
营中的训练依旧如火如荼,但所有人都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陈渊将军巡视的次数更多,要求更严,眼神里仿佛压着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
鸳鸯凑到默默身边,低声道:“老默,你说渊哥从燕京回来,怎么感觉……更吓人了?”
默默擦拭着弩箭,头也不抬:“要出大事了。”
大哈挠挠头,瓮声瓮气:“俺……俺也……觉得。”
仅仅一天后,燕京的回信到了,一封带着军部最高印章和五位长老联合签名的命令。
“将军!燕京急令!”
陈渊撕开火漆,抽出信纸,目光迅速扫过,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嘴角微微绷紧。
“念。”他把命令递给旁边的李振华。
李振华接过,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大声宣读:
“命令!陌刀军统帅陈渊少校:所呈突袭方案,经军部联席审议,予以批准!现命你部,即刻按方案进行准备。所需八百骏马,已令北疆、西疆、中原各军区,就地挑选最强壮、最耐寒之战马,火速送往你部!马匹到位之日,即你部北上突袭之时!此战,关乎国运!望你不负‘军争陷阵’之名,挽狂澜于既倒!”
命令读完,会议室里落针可闻。
鸳鸯瞪大眼睛,嘴巴微张。大哈攥紧了拳头,骨节发白。默默停下了擦弩的动作,看向陈渊。
李振华的手在微微颤抖,他深吸一口气,看向陈渊:“将军……军部,这是把整个北疆,不,是把整个华夏的命运,都压在我们身上了。”
陈渊缓缓站起身,他走到窗前,看着校场上正在刻苦训练的士兵们。阳光照在他年轻的脸上,却映出了一片与他年龄不符的沉凝。
“不是压在我们身上。”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像陌刀劈砍空气,带着金属的颤音,“是压在我身上。”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将领。
“传令下去:全军进入一级战备,从今天起,所有训练,按极寒地域作战标准执行,增加负重,我要从你们当中挑选八百人跟我北上。”
“是!”四人齐声怒吼,胸膛起伏,眼中燃烧着战意。
命令传遍整个龙泉山大营,士兵们虽然不知道具体任务,但所有人都明白,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要来了。
各地挑选的战马,开始一匹接一匹地送达,这些马匹果然雄骏异常,肩高体壮,毛皮厚实,马蹄叩击地面发出沉闷的响声,它们被集中在一起,由专门的士兵照料适应。
陈渊每天都会去马场待上一会儿。
他抚摸着一匹通体乌黑、唯有四蹄雪白的骏马脖颈,那马打了个响鼻,亲昵地蹭了蹭他的手。
“这次要靠你了。”他低声说。
三天之后,第八百匹战马,一匹来自北疆的赤红色高头大马,被牵进了龙泉山大营。
陈渊看着眼前这匹神骏的赤红战马,又扫过马场上那些静静伫立、如同雕塑般的八百匹战马,它们汇聚在一起,无声,却散发着一股即将奔腾的恐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