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殿前对峙-《大唐:纨绔老六指点江山》

  李渊听闻李世民依旧跪地喊冤,眉头紧锁,怒火中烧,再次上前,狠狠一脚踹向李世民,

  厉声道:“李世民,你竟然执迷不悟!证据已然确凿,还敢在朕面前狡辩!

  好,既然如此,朕便让你死得心服口服。来人!速将长孙无忌押至殿前!”

  守卫闻令,不敢迟疑,立刻领命,匆忙快步奔向宫外。

  李渊则回到龙椅之上,神情深沉,取出一根烟点燃,

  一口接一口地抽了起来,眉宇间满是愁思。

  他心中思量,若真是李世民指使人行刺,该如何处置他?

  既要对朝中百官有个交代,又需平息民间舆论,这无疑让他头疼不已。

  烟雾缭绕间,他深吸几口,又将烟头熄灭,复点燃另一根,忧虑愈发深重。

  站在一旁的李建成见状,眼角浮现一丝掩不住的得意。

  他虽对李渊手中的“小棍”感觉陌生,甚至有些疑惑,但此时显然不是追问之时。

  眼下,他心中唯一的目标,便是如何借此机会将李世民治罪,以彻底稳固自己的储君之位。

  而跪伏于地的李世民,表面仍旧沉稳,实则内心波涛暗涌。

  他早已判断出此次事件背后,长孙无忌极可能是关键人物。

  但长孙无忌并非普通臣属,而是自己的大舅兄,

  不仅是亲情的纽带,更是政治上的重要依靠。

  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经手的事务牵涉甚广,

  若被治罪,势必影响到自己的布局与计划。

  李世民深知,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长孙无忌的到来。

  他坚信长孙无忌乃明智之人,绝不会做出拉上自己同归于尽的事情。

  毕竟,只有自己活着,长孙家才有未来。

  不多时,长孙无忌便被禁卫押解至大殿之中。

  门口的侍从传话给无舌,无舌凑到李渊身旁小声禀报。

  李渊听闻长孙无忌已到,脸色一沉,高声说道:“将他押上来!”

  禁卫闻命,迅速将已被捆缚的长孙无忌拖入大殿。

  长孙无忌一踏入殿中,便见李渊、李建成与李世民均在。

  他顿时面露惶恐,俯首跪伏于地,沉声道:“臣叩见陛下,叩见太子殿下,叩见秦王殿下。

  不知臣究竟犯了何罪,竟遭此对待?”

  李渊目光如炬,透着森然杀意,凝视着跪伏在地的长孙无忌,

  冷笑一声道:“长孙无忌,你竟然说不知自己所犯何事?”

  长孙无忌闻言,抬头茫然,连忙摇头辩解道:“陛下,臣确实不知自己何罪之有!”

  李渊听罢,冷哼一声,转头望向李世民,语气中充满讥讽:

  “李世民,不愧是你一手提拔的心腹啊!竟然与你一样,第一反应便是装傻。

  接下来是不是要继续喊冤自辩了?真是师徒如一,毫无新意!”

  话锋一转,他又看向李建成,沉声说道:

  “建成,你来说说,让我们的长孙大人好好看看,他究竟干了什么!”

  李建成闻言,微微颔首,应道:“是,父皇。”

  随即,他将一卷卷宗重重抛到长孙无忌面前,冷声道:

  “长孙大人,请仔细看看这些证据,看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所为。

  莫让本太子查得清楚,你却依然浑然不知!”

  长孙无忌闻言,面露惊疑,急忙低头翻阅卷宗。

  随着内容一页页映入眼帘,他的脸色愈发苍白。

  最后,他攥紧卷宗,额间冷汗涔涔,心中震动不已。

  他当然明白自己曾犯何事——刺杀楚王一案的确由他暗中操控。

  然而,至始至终,他却未曾对太子有任何不轨之举。

  这卷宗中记载的内容,难道是那些人受了别人的命令而去做的这事?

  不多时,他迅速将脑海中的纷乱思绪抛诸脑后,此刻绝非纠结这些的时候。

  他脸色苍白,抬起头颤声对李渊说道:“陛下,这绝对不是臣所为!

  臣胆小如鼠,哪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李渊闻言,冷冷一笑,随即将目光转向李世民,语气中夹杂着几分讥讽:

  “李世民,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朕没说错吧,这就是你的人!

  果然,不负你的风范,面对铁证如山,竟然还敢狡辩不认罪!

  看来,是朕对你们太宽容了。对于你,朕尚存几分顾念,

  可长孙无忌,朕丝毫不必有所忌惮。

  既然你们都执迷不悟,那就让刑部和大理寺好好伺候伺候吧!”

  话毕,李渊转头命令道:“无舌,传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前来觐见!”

  无舌领命,只见他快步退出殿外,不消片刻便消失在甘露殿外的廊道尽头。

  而长孙无忌闻听此言,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他自幼身居世家子弟之位,虽历经风雨,却未曾真正品尝过刀山火海的滋味。

  一路仕途顺风顺水,从未染指刑罚冷酷的可怖。

  若真被大理寺或刑部带走,以那些酷烈的刑罚,他并无把握能撑得下来。

  一时间,他满眼绝望,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在感受到长孙无忌的哀切神情后,竟只是微微摇了摇头。

  他自身难保,早已泥足深陷,又岂敢在此时为他人求情?

  局势之下,只能默默等待命运的裁决。

  不久之后,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二人便匆匆赶至甘露殿。

  二人入殿后齐齐行礼,而李渊仅是冷然挥手示意,旋即指向地上的卷宗,

  沉声说道:“两位爱卿,看看这卷宗中的案情,查一查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刘德威与郎楚之二人听闻李渊的命令,不敢怠慢,立刻小心翼翼地拾起地上的卷宗。

  当他们翻开卷宗,目光扫过内容时,二人皆脸色骤变,

  竟未料到这如此骇人听闻的重案竟然是李世民的家臣干的。

  他们将卷宗逐字逐句地细细查阅,随后低声商议片刻,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这时,刘德威迈步上前,拱手禀道:陛下,若按卷宗所载,

  案件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无半分破绽,完全可以结案。

  李渊闻言,目光平静,点头回应道:如此说来,长孙无忌,你是否还有什么要辩解的?

  未等片刻,长孙无忌已匍匐于地,泣声哀求:陛下,臣实在冤枉,还请陛下明察秋毫!

  李渊冷然一笑,将目光转向刘德威与郎楚之,

  随意说道:两位爱卿,此人至今仍不认罪,你们怎么看?

  郎楚之一听,立刻上前一步,躬身说道:陛下,此案事实俱明,根本无需他承认。

  依据现有证据,完全可以依法治罪,无需再作拖延。

  李渊沉吟片刻后点头赞同,却又话锋一转说道:郎爱卿言之有理,

  但朕仍有一事不解:这桩案件究竟是长孙无忌一人所为,

  还是秦王指使于后?对此,你们可有对策?

  这时,刘德威上前一步,态度笃定地说道:陛下,此事不难解决,

  将此人交由臣处置,不过一日,定能将此案查得水落石出,毫无遗漏!

  李渊闻言大为满意,当即颔首道:好,此事就交由你负责,朕只要结果。

  至于秦王,郎爱卿,你即刻将其带回,在真相未明之前,让他暂居牢中,不得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