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暮雨乘坐的火车消失在雨幕尽头,凌空独自返回略显空荡的校园。期末的喧嚣已然落幕,暑假正式开启。这个原本期待中充满相聚的夏天,因为苏暮雨的北上,陡然多出了一段未曾预料的异地时光。
“‘远程连接’的建立:笨拙的日常分享与‘时差’焦虑”
苏暮雨抵达北京后,第一时间发来了报平安的信息和几张北大校园的照片。未名湖的碧波,博雅塔的倒影,充满着与南大截然不同的庄重与历史感。凌空回复着“环境真好,注意休息”,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
他们约定每天晚饭后视频通话。第一次视频,两人都显得有些拘谨。凌空背景是安静的501宿舍(雷浩和陈锐都已离校),苏暮雨则在她北大的临时宿舍里。
“今天……怎么样?”凌空开了口。
“挺好的,上午开了营,见到了很多厉害的同学和老师。下午听了场讲座,讲《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很有意思。”苏暮雨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嗯,挺好。”凌空点点头,一时不知该接什么。他今天的活动乏善可陈:睡到自然醒,整理了宿舍,看了会儿专业书。对比苏暮雨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生活,他的日常显得格外苍白。
沉默了几秒,两人几乎同时开口:
“你吃饭了吗?”
“你那边热不热?”
然后同时愣住,又一起笑了出来,气氛这才轻松了些。凌空开始笨拙地分享飞云县的天气,妈妈又研究了什么新菜式;苏暮雨则描述着北京干燥的空气和食堂里奇怪的豆汁儿。最初的几天,通话总带着一种刻意寻找话题的生涩,仿佛在努力维持一条信号不算太稳定的“远程连接”。
更让凌空有些不适应的是“时差”——并非地理时差,而是生活节奏的差异。苏暮雨的夏令营日程排得很满,讲座、研讨、小组活动,常常要到晚上九点、十点才有空视频。而凌空在飞云县的生活节奏缓慢,有时等到她有空时,他已经困意朦胧。偶尔他发过去的信息,要隔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收到回复。
这种等待和不确定,让习惯了高效和确定的凌空,初次体验到了某种名为“思念”的、低效却无法优化的情感进程。他给自己的【耐心】技能偷偷加练了不少经验值。
“‘本地运算’模式启动:飞云县的慢生活与‘技术宅’的日常”
几天后,凌空也踏上了返回飞云县的列车。熟悉的江南小城,用湿热的空气和满眼的绿意拥抱了他。凌爸爸凌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饭桌上总是堆满了他爱吃的菜。
假期的飞云县,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凌空真正进入了“本地运算”模式。他睡到日上三竿,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听着她絮絮叨叨讲邻里趣事;下午,他要么泡在县图书馆里看专业书,要么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完善他的机器人项目代码,或者学习下学期机器人工程专业相关的先修课程。
他的技能面板上,【机器人学基础】、【控制理论】等技能的经验值在稳步增长。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享受一种纯粹的、不带功利目的的学习乐趣。
当然,假期少不了老友相聚。赵强也回来了,晒得黝黑发亮,一身的腱子肉更结实了。他一见到凌空,就给了他一拳(力度控制得很好):“空哥!想死我了!大学怎么样?有没有被大城市的美女晃花眼?”
凌空笑着回捶了他一下:“还行。你呢?体校是不是天天魔鬼训练?”
“那必须的!不过爽得很!”赵强嗓门依旧洪亮,“走走走,叫上晓晓,咱们老地方撸串去!”
“‘搞笑场面’之一:烧烤摊前的‘技术分析’与‘武力镇压’”
傍晚,三人坐在熟悉的路边烧烤摊。苏晓晓也来了,这丫头上了美院后,打扮更加时尚大胆,头发还挑染了几缕紫色,但咋咋呼呼的性格一点没变。
“空哥!强哥!!”她人未到声先至,引来周围食客的侧目。
几串烤肉下肚,气氛热烈起来。赵强开始吹嘘他在体校的光辉战绩,如何扣篮,如何一拳KO对手(大概率是吹牛)。苏晓晓则兴奋地讲述着美院的奇葩老师和她的艺术创作(“我在画布上泼了一桶颜料,老师居然说我有抽象表现主义的天赋!”)。
凌空 stly 笑着听,偶尔插几句大学的见闻。
这时,旁边一桌几个社会青年喝得有点高,声音越来越大,言语间开始有些不干不净,还频频朝苏晓晓这边看。赵强眉头一皱,就要起身。
凌空却拉住了他,低声道:“别冲动。”他拿出手机,假装自拍,实则快速拍下了那桌人的样貌和车牌号(如果他们开车来的),然后打开录音功能,放在桌边。
“你干啥?”赵强不解。
“留存证据。万一发生冲突,这是对方挑衅在先的证据。另外,我已经把定位和情况简要发给了附近的派出所值班室,算是提前备案。”凌空冷静地说,【风险评估】和【证据保全】技能下意识启动。
苏晓晓瞪大了眼睛:“空哥……你这也太……专业了吧?”
果然,没过几分钟,两个巡逻的警察就走了过来,径直到了那桌青年面前,严肃地说了几句。那桌人顿时蔫了,声音小了下去,很快结账走人。
赵强看得目瞪口呆,一拍凌空肩膀:“我靠!空哥!还是你牛逼!兵不血刃啊!我以为今天非得活动活动筋骨呢!”
苏晓晓也拍手笑道:“哈哈,空哥你现在是玩脑力的了!厉害厉害!”
凌空无奈地笑了笑,收起手机。他只是觉得,能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何必非要动用武力?不过看着赵强那一脸“学到了”的表情和苏晓晓的崇拜眼神,他觉得偶尔展现一下“技术宅”的独特处事方式,效果似乎也不错。
“‘搞笑场面’之二:家庭厨艺‘首秀’的灾难与温情”
在家闲来无事,凌空决定响应苏暮雨“好好吃饭”的叮嘱,同时也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决定亲自下厨做一顿晚饭。他的【厨艺】技能还停留在【初窥】阶段,但他自信凭借【精准计量】和【流程控制】能力,应该问题不大。
凌妈妈听说儿子要下厨,乐得合不拢嘴,但还是不放心地在旁边指导。
“儿子,肉丝要切均匀,先放料酒和淀粉抓一下……”
“妈,我知道,这叫‘上浆’,是为了锁住水分,保持嫩滑。”凌空一本正经地解释着烹饪原理,手上拿着厨房秤,严格按照菜谱称量着每一样调料。
凌妈妈:“……哦,对,上浆。”表情有点哭笑不得。
然而,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尤其是在“火候”这种无法精确量化的玄学面前。凌空打算做一道经典的青椒肉丝。肉丝下锅时,油温似乎高了点,顿时噼里啪啦溅得到处都是,吓得他往后一跳。翻炒时,又因为担心不熟而多炒了一会儿,结果肉丝变得有些老。最后勾芡,水淀粉比例没掌握好,芡汁要么太稀,要么结成了块状。
最终,一盘色泽不算太诱人、肉丝略老、芡汁不均的青椒肉丝上了桌。凌空有些忐忑地看着父母。
凌爸爸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然后用力点头:“嗯!好吃!我儿子做的菜就是香!”
凌妈妈也尝了一口,眼眶有点红:“是啊,我儿子长大了,都会做饭了。”
凌空自己尝了尝,客观评价:咸淡适中,但离“好吃”还有差距。他看着父母那夸张的、带着明显偏爱的满足表情,心里既好笑又温暖。他明白,这顿饭的味道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笨拙的心意。【家庭情感】经验值默默上涨。
“‘异步通信’的优化:找到节奏的思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凌空和苏暮雨逐渐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异步通信”节奏。他们不再强求固定的长时间视频,而是采用了更灵活的“碎片化”交流。
凌空会拍下飞云江的夕阳、妈妈做的精致小菜、甚至路上遇到的一只憨态可掬的土狗,随手发给苏暮雨。苏暮雨则会在讲座间隙,分享一张未名湖的荷花、一本好书里触动她的句子,或者吐槽一下北京难以适应的燥热。
这种分享不带压力,更像是一种“我在想你”的无声信号。凌空发现,这种看似不连续的交流,反而比刻意的长篇通话更能让他感受到苏暮雨的存在,仿佛她只是暂时去了另一个房间,随时会推门进来。
一次,苏暮雨分享了一张她在夏令营小组讨论中的照片,照片里她正在发言,眼神专注,自信从容。凌空看着照片,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危机感。照片里和她同组的几个男生,看起来也都十分优秀。他意识到,苏暮雨的世界正在不断扩大,而自己,必须也要加速奔跑,才能与她并肩。
这种念头没有让他焦虑,反而转化成了一种更积极的动力。他更加投入地学习,研究机器人项目,甚至开始思考一些更长远的规划。
“‘版本预告’:假期限定活动的开启”
七月中旬,苏暮雨的夏令营行程过半。凌空的生活也迎来一个小插曲。赵强神秘兮兮地找上门来:“空哥!大事!县里要搞个‘夏日文化广场’活动,有个‘科技嘉年华’板块,征集咱们本地大学生的项目展示!我帮你报名了!”
凌空一愣:“你帮我报什么名?”
“就你那个机器人啊!多酷!让咱飞云县的老乡们也开开眼!”赵强一脸“快夸我”的表情。
凌空本想拒绝,他习惯低调。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个检验项目、收集真实用户反馈的好机会,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暑期实践。他点了点头:“行吧,我准备一下。”
于是,凌空的假期又多了一项任务:优化“小物流”的展示功能,让它更适合面向普通大众进行互动演示。他还拉上了正好放暑假在家、无所事事的苏晓晓,让她帮忙设计展板和宣传海报。苏晓晓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立刻进入了“艺术总监”模式。
飞云县的夏天,因为这个小项目,似乎变得更有趣了。
假期悠长,故事还在继续。凌空在飞云县的烟火气中,体验着与大学截然不同的慢生活,修炼着厨艺,处理着好友间的搞笑插曲,也通过一条条无形的网络线,维系着那份跨越千里的思念。他知道,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当夏天结束,他带回南京的,将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增长,还有对生活更深的体悟,和一份经过时间与距离考验的、愈发清晰的情感。而这个在飞云县举办的“科技嘉年华”,似乎也预示着,这个暑假的尾声,将会有一个小小的高潮。
“‘远程连接’的建立:笨拙的日常分享与‘时差’焦虑”
苏暮雨抵达北京后,第一时间发来了报平安的信息和几张北大校园的照片。未名湖的碧波,博雅塔的倒影,充满着与南大截然不同的庄重与历史感。凌空回复着“环境真好,注意休息”,心里却有点空落落的。
他们约定每天晚饭后视频通话。第一次视频,两人都显得有些拘谨。凌空背景是安静的501宿舍(雷浩和陈锐都已离校),苏暮雨则在她北大的临时宿舍里。
“今天……怎么样?”凌空开了口。
“挺好的,上午开了营,见到了很多厉害的同学和老师。下午听了场讲座,讲《红楼梦》的叙事美学,很有意思。”苏暮雨的声音透过网络传来,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兴奋。
“嗯,挺好。”凌空点点头,一时不知该接什么。他今天的活动乏善可陈:睡到自然醒,整理了宿舍,看了会儿专业书。对比苏暮雨丰富多彩的夏令营生活,他的日常显得格外苍白。
沉默了几秒,两人几乎同时开口:
“你吃饭了吗?”
“你那边热不热?”
然后同时愣住,又一起笑了出来,气氛这才轻松了些。凌空开始笨拙地分享飞云县的天气,妈妈又研究了什么新菜式;苏暮雨则描述着北京干燥的空气和食堂里奇怪的豆汁儿。最初的几天,通话总带着一种刻意寻找话题的生涩,仿佛在努力维持一条信号不算太稳定的“远程连接”。
更让凌空有些不适应的是“时差”——并非地理时差,而是生活节奏的差异。苏暮雨的夏令营日程排得很满,讲座、研讨、小组活动,常常要到晚上九点、十点才有空视频。而凌空在飞云县的生活节奏缓慢,有时等到她有空时,他已经困意朦胧。偶尔他发过去的信息,要隔上好几个小时才能收到回复。
这种等待和不确定,让习惯了高效和确定的凌空,初次体验到了某种名为“思念”的、低效却无法优化的情感进程。他给自己的【耐心】技能偷偷加练了不少经验值。
“‘本地运算’模式启动:飞云县的慢生活与‘技术宅’的日常”
几天后,凌空也踏上了返回飞云县的列车。熟悉的江南小城,用湿热的空气和满眼的绿意拥抱了他。凌爸爸凌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饭桌上总是堆满了他爱吃的菜。
假期的飞云县,时光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凌空真正进入了“本地运算”模式。他睡到日上三竿,陪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听着她絮絮叨叨讲邻里趣事;下午,他要么泡在县图书馆里看专业书,要么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笔记本电脑,继续完善他的机器人项目代码,或者学习下学期机器人工程专业相关的先修课程。
他的技能面板上,【机器人学基础】、【控制理论】等技能的经验值在稳步增长。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享受一种纯粹的、不带功利目的的学习乐趣。
当然,假期少不了老友相聚。赵强也回来了,晒得黝黑发亮,一身的腱子肉更结实了。他一见到凌空,就给了他一拳(力度控制得很好):“空哥!想死我了!大学怎么样?有没有被大城市的美女晃花眼?”
凌空笑着回捶了他一下:“还行。你呢?体校是不是天天魔鬼训练?”
“那必须的!不过爽得很!”赵强嗓门依旧洪亮,“走走走,叫上晓晓,咱们老地方撸串去!”
“‘搞笑场面’之一:烧烤摊前的‘技术分析’与‘武力镇压’”
傍晚,三人坐在熟悉的路边烧烤摊。苏晓晓也来了,这丫头上了美院后,打扮更加时尚大胆,头发还挑染了几缕紫色,但咋咋呼呼的性格一点没变。
“空哥!强哥!!”她人未到声先至,引来周围食客的侧目。
几串烤肉下肚,气氛热烈起来。赵强开始吹嘘他在体校的光辉战绩,如何扣篮,如何一拳KO对手(大概率是吹牛)。苏晓晓则兴奋地讲述着美院的奇葩老师和她的艺术创作(“我在画布上泼了一桶颜料,老师居然说我有抽象表现主义的天赋!”)。
凌空 stly 笑着听,偶尔插几句大学的见闻。
这时,旁边一桌几个社会青年喝得有点高,声音越来越大,言语间开始有些不干不净,还频频朝苏晓晓这边看。赵强眉头一皱,就要起身。
凌空却拉住了他,低声道:“别冲动。”他拿出手机,假装自拍,实则快速拍下了那桌人的样貌和车牌号(如果他们开车来的),然后打开录音功能,放在桌边。
“你干啥?”赵强不解。
“留存证据。万一发生冲突,这是对方挑衅在先的证据。另外,我已经把定位和情况简要发给了附近的派出所值班室,算是提前备案。”凌空冷静地说,【风险评估】和【证据保全】技能下意识启动。
苏晓晓瞪大了眼睛:“空哥……你这也太……专业了吧?”
果然,没过几分钟,两个巡逻的警察就走了过来,径直到了那桌青年面前,严肃地说了几句。那桌人顿时蔫了,声音小了下去,很快结账走人。
赵强看得目瞪口呆,一拍凌空肩膀:“我靠!空哥!还是你牛逼!兵不血刃啊!我以为今天非得活动活动筋骨呢!”
苏晓晓也拍手笑道:“哈哈,空哥你现在是玩脑力的了!厉害厉害!”
凌空无奈地笑了笑,收起手机。他只是觉得,能用更聪明的方式解决问题,何必非要动用武力?不过看着赵强那一脸“学到了”的表情和苏晓晓的崇拜眼神,他觉得偶尔展现一下“技术宅”的独特处事方式,效果似乎也不错。
“‘搞笑场面’之二:家庭厨艺‘首秀’的灾难与温情”
在家闲来无事,凌空决定响应苏暮雨“好好吃饭”的叮嘱,同时也想给父母一个惊喜,决定亲自下厨做一顿晚饭。他的【厨艺】技能还停留在【初窥】阶段,但他自信凭借【精准计量】和【流程控制】能力,应该问题不大。
凌妈妈听说儿子要下厨,乐得合不拢嘴,但还是不放心地在旁边指导。
“儿子,肉丝要切均匀,先放料酒和淀粉抓一下……”
“妈,我知道,这叫‘上浆’,是为了锁住水分,保持嫩滑。”凌空一本正经地解释着烹饪原理,手上拿着厨房秤,严格按照菜谱称量着每一样调料。
凌妈妈:“……哦,对,上浆。”表情有点哭笑不得。
然而,理论和实践总有差距。尤其是在“火候”这种无法精确量化的玄学面前。凌空打算做一道经典的青椒肉丝。肉丝下锅时,油温似乎高了点,顿时噼里啪啦溅得到处都是,吓得他往后一跳。翻炒时,又因为担心不熟而多炒了一会儿,结果肉丝变得有些老。最后勾芡,水淀粉比例没掌握好,芡汁要么太稀,要么结成了块状。
最终,一盘色泽不算太诱人、肉丝略老、芡汁不均的青椒肉丝上了桌。凌空有些忐忑地看着父母。
凌爸爸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咀嚼了几下,然后用力点头:“嗯!好吃!我儿子做的菜就是香!”
凌妈妈也尝了一口,眼眶有点红:“是啊,我儿子长大了,都会做饭了。”
凌空自己尝了尝,客观评价:咸淡适中,但离“好吃”还有差距。他看着父母那夸张的、带着明显偏爱的满足表情,心里既好笑又温暖。他明白,这顿饭的味道如何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份笨拙的心意。【家庭情感】经验值默默上涨。
“‘异步通信’的优化:找到节奏的思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凌空和苏暮雨逐渐找到了适合他们的“异步通信”节奏。他们不再强求固定的长时间视频,而是采用了更灵活的“碎片化”交流。
凌空会拍下飞云江的夕阳、妈妈做的精致小菜、甚至路上遇到的一只憨态可掬的土狗,随手发给苏暮雨。苏暮雨则会在讲座间隙,分享一张未名湖的荷花、一本好书里触动她的句子,或者吐槽一下北京难以适应的燥热。
这种分享不带压力,更像是一种“我在想你”的无声信号。凌空发现,这种看似不连续的交流,反而比刻意的长篇通话更能让他感受到苏暮雨的存在,仿佛她只是暂时去了另一个房间,随时会推门进来。
一次,苏暮雨分享了一张她在夏令营小组讨论中的照片,照片里她正在发言,眼神专注,自信从容。凌空看着照片,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危机感。照片里和她同组的几个男生,看起来也都十分优秀。他意识到,苏暮雨的世界正在不断扩大,而自己,必须也要加速奔跑,才能与她并肩。
这种念头没有让他焦虑,反而转化成了一种更积极的动力。他更加投入地学习,研究机器人项目,甚至开始思考一些更长远的规划。
“‘版本预告’:假期限定活动的开启”
七月中旬,苏暮雨的夏令营行程过半。凌空的生活也迎来一个小插曲。赵强神秘兮兮地找上门来:“空哥!大事!县里要搞个‘夏日文化广场’活动,有个‘科技嘉年华’板块,征集咱们本地大学生的项目展示!我帮你报名了!”
凌空一愣:“你帮我报什么名?”
“就你那个机器人啊!多酷!让咱飞云县的老乡们也开开眼!”赵强一脸“快夸我”的表情。
凌空本想拒绝,他习惯低调。但转念一想,这或许是个检验项目、收集真实用户反馈的好机会,也算是一项有意义的暑期实践。他点了点头:“行吧,我准备一下。”
于是,凌空的假期又多了一项任务:优化“小物流”的展示功能,让它更适合面向普通大众进行互动演示。他还拉上了正好放暑假在家、无所事事的苏晓晓,让她帮忙设计展板和宣传海报。苏晓晓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立刻进入了“艺术总监”模式。
飞云县的夏天,因为这个小项目,似乎变得更有趣了。
假期悠长,故事还在继续。凌空在飞云县的烟火气中,体验着与大学截然不同的慢生活,修炼着厨艺,处理着好友间的搞笑插曲,也通过一条条无形的网络线,维系着那份跨越千里的思念。他知道,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当夏天结束,他带回南京的,将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增长,还有对生活更深的体悟,和一份经过时间与距离考验的、愈发清晰的情感。而这个在飞云县举办的“科技嘉年华”,似乎也预示着,这个暑假的尾声,将会有一个小小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