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省赛-《从小陪我长大的熟练度面板》

  省赛的胜利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在飞云一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返校后的第一周,凌空走在校园里,不时有同学投来钦佩的目光,甚至还有低年级学生怯生生地前来请教学习方法。

  面板上【影响力感知:熟练(23/1000)】悄然激活,凌空意识到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成功正在悄然改变着校园的学习氛围。

  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校长特别表彰了凌空小组的成就,并宣布了下学期开设“跨学科研究”选修课的计划。操场上响起热烈掌声,凌空看到不少同学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学校将以你们的项目为范例,鼓励更多同学进行跨学科探索。”校长的话让凌空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后,王老师召集小组开会:“全国赛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我们需要制定更系统的备战计划。学校已经邀请了大学教授和领域专家组成指导团队,每周会给我们专门指导。”

  凌空注意到苏暮雨眼中既有期待也有压力,轻声对她说:“我们一起面对,就像之前一样。”

  苏暮雨点头,嘴角扬起一丝坚定的微笑:“嗯,一起。”

  全国赛的备战就这样开始了。每周二、四放学后,小组都要参加特训班,学习更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展示技巧。周六全天则是项目深化和完善的时间。

  周三的物理课上,张老师讲解涡流现象时,突然话锋一转:“这个原理在凌空小组的项目中也有应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时,就需要考虑风场对飞行稳定性的影响。”

  同学们发出理解的轻笑,凌空却感到一种知识连接的愉悦。他发现,经过项目训练后,自己能够更快地理解抽象概念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课间,赵强好奇地问凌空:“你们那个全息投影是怎么实现的?用了光学衍射原理吗?”

  凌空有些惊讶赵强对技术的兴趣,耐心解释:“主要是基于偏振光干涉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确实涉及光学衍射。”

  赵强恍然大悟:“原来物理知识可以这样用!我以前总觉得学这些只是为了考试。”

  这话让凌空深思。他意识到,自己的项目不仅在获奖,更在悄然改变同学们对学习的认知。

  中午食堂里,凌空和苏暮雨坐在一起讨论专家反馈意见。周围同学不再投来好奇的目光,而是尊重地保持距离,给他们讨论的空间。

  “李教授建议我们增加量化分析部分,”凌空看着笔记,“特别是江畔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苏暮雨思考着:“这需要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知识...我可以请教林雪,但叙事部分会不会因此变得太技术化?”

  凌空提议:“也许可以分开层次?基础展示保持叙事性,深度分析作为补充材料。”

  讨论中,两人的思维再次高度同步。凌空发现,与苏暮雨的合作越来越顺畅,往往自己刚提出想法,她就已经在思考实施细节和潜在问题。

  全国赛备战的压力很大,但凌空学会了更好地平衡学习和休息。周五放学后,他不再直接去实验室,而是先和苏暮雨去江边散步半小时。这成了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秋日的飞云江畔格外美丽,夕阳把江水染成金红色,两岸的树木披上五彩斑斓的秋装。凌空和苏暮雨沿着江岸漫步,时而讨论项目,时而单纯欣赏风景。

  “有时候觉得,我们像两个探索者,”凌空忽然说,“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发现不同的岛屿和连接它们的航道。”

  苏暮雨轻声回应:“而最幸运的是,有同行者分享发现的喜悦。”

  走到那棵老槐树下——他们项目中的虚拟渡口所在地,两人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现实中的这里只剩下几块基石,但在他们的项目中,它已经通过数字技术重生。

  “下次项目更新,我想加入更详细的渡口重建,”凌空说,“包括不同时间段的景象变化。”

  苏暮雨眼睛一亮:“我可以去找更多关于摆渡人日常生活的记载,让重建更加真实生动。”

  夕阳渐渐西沉,江风带来凉意。凌空自然地脱下外套披在苏暮雨肩上,这次她没有推辞,只是轻声说:“谢谢。”

  回学校的路上,两人的手偶尔相触,都没有刻意避开。凌空感到心中有一种平静而坚定的情感在生长,不再是最初的悸动,而是一种深层的默契和信任。

  全国赛前一个月,项目进入了最关键的优化阶段。小组决定对飞云江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选取一个特定区段进行精细化建模。

  周六清晨,小组进行实地考察。这次他们选择了江畔一片相对隐蔽的湿地,这里有丰富的生态系统和悠久的人文历史。

  林雪负责生态数据采集:“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比主河道更丰富,是很多候鸟的中转站。”

  苏晓晓寻找创作灵感:“光线透过树林的光影变化太美了!我想画一个系列表现这种自然韵律。”

  凌空操作无人机进行精细测绘:“我需要捕捉地形的高程变化和植被分布。”

  苏暮雨则记录人文痕迹:“看这些古老的石阶,可能是过去渔民上下船的路径。”

  工作中,凌空注意到苏暮雨对一片特别的地形感兴趣:“发现什么了?”

  苏暮雨指着地面:“这些石块的排列方式很特别,不像自然形成的。”

  四人仔细勘察,发现这确实是一处人工遗迹。进一步清理后,竟然露出一个半埋在地下的石碑,上面刻着模糊的文字。

  “这可能是重要的历史遗迹!”苏暮雨兴奋地说,“需要请专业人士来鉴定。”

  凌空立即拍照记录,并用无人机定位具体坐标:“我们可以先做数字化保存,再报告相关部门。”

  这个意外发现让小组兴奋不已。他们小心地记录现场,采集周边样本,直到夕阳西下才结束工作。

  回程路上,大家热烈讨论这个发现可能对项目的意义。林雪从生态角度分析:“如果这是历史遗迹,可能说明这片湿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比想象中更长。”

  苏晓晓已经构思好了艺术表达方式:“我可以画一组‘时间重叠’的作品,表现自然与人文的层积。”

  凌空思考技术实现:“我们可以用增强现实技术,让观众通过手机看到遗迹的复原景象。”

  苏暮雨则沉浸在历史考证中:“我需要去查地方志,看看有没有相关记载。这些文字看起来像是明清时期的。”

  看着苏暮雨专注的神情,凌空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