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桑海城。
夜色如墨,泼洒在这座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城之上。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拂过小圣贤庄那一片片肃穆的青瓦飞檐,却吹不散萦绕在城池上空的一股无形压抑。
白日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夫梆子单调而悠远的回响,以及暗巷中,几双蛰伏的眼睛偶尔闪过的、如同野狼般的幽光。
这张由咸阳铺开的巨网,已悄然收束。
城南,一间最寻常不过的客栈,天字号房内,烛火如豆。
江昊一身青色便服,临窗而立,负手望着窗外那轮被乌云遮蔽了大半的残月。他自太乙山一路疾驰而来,未曾惊动任何官府驿站,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这座风暴的中心。
他身后,惊鲵一袭黑衣,安静地擦拭着手中的剑,剑身映着烛光,寒气森森。她能感受到,自家主上那平静外表下,所潜藏的,是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磅礴意志。
“去吧。”
江昊没有回头,声音平淡。
一道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影卫身影,无声地躬身行礼,随即如鬼魅般穿窗而出,几个起落,便消失在了沉沉的夜幕之中。
他怀中,揣着一枚足以让道家天宗之外的任何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信物。
……
小圣贤庄,藏书楼。
夜已三更,此地却依旧灯火通明。
张良凭轩而立,望着远处漆黑如巨兽蛰伏的海面,眉头紧锁。他已在此枯坐了两个时辰,心绪却如窗外的海潮,纷乱不休。
咸阳传来的消息,在七日前便断了线。这绝非善兆。
他能嗅到空气中那股危险的气息,能感觉到那张无形的大网正在一寸寸收紧,却始终无法窥得其全貌,更找不到破局的线索。这种被动等待屠刀落下的感觉,对于智计近妖的张良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煎熬。
“三师弟,夜深了。”
身后传来温润的声音,是二师兄颜路。他端着一碗尚冒着热气的莲子羹,眼中满是关切。
“多谢二师兄。”张良回过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接过汤碗,却丝毫没有食欲。
就在此时,一名儒生弟子脚步匆匆地走上楼来,神色间带着几分古怪与凝重。
“掌门,二当家,三当家。”他先是依次行礼,而后才压低了声音,禀报道:“山门外,有一位自称是道家天宗故人者,持天宗宗主令,指名要……深夜拜访三当家。”
“什么?!”
颜路闻言,面露惊愕。
道家天宗?那可是隐世不出的方外之人,向来与他们儒家井水不犯河水,怎会深夜来访?而且,还是持着象征最高权柄的宗主令!
张良的瞳孔,亦是微微一缩。
他的第一反应,是陷阱。
是李斯或是罗网,假借天宗之名,行刺探之实?
但他随即便否定了这个想法。道家天宗的宗主令,乃是万年暖玉所制,内蕴道韵,根本无法仿造。且天宗超然物外,若有人敢冒用其名号,等待他的,将是整个道家不死不休的追杀。李斯再疯狂,也不会去捅这个马蜂窝。
那么,来者……究竟是谁?
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道家天宗的突然介入,又意味着什么?
“来者几人?现在何处?”张良瞬间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只有一人求见,已被我等请入待客厅奉茶。”弟子答道。
张良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断。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方既然敢来,他便没有不见的道理。
“二师兄,此事蹊跷,劳烦你与大师兄说一声,庄内加强戒备。”张良对颜路说道,随即整理了一下衣冠,“我去会会这位天宗的客人。”
……
张良的书房,远离待客厅,位于一处僻静的院落。
这里没有待客厅的庄重,却更显雅致。四壁皆是书架,上面堆满了竹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好闻的墨香与陈年竹木的清香。
当张良推门而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一名身着青衣的年轻男子,正背对着他,站在一排书架前,饶有兴致地看着架上那些早已绝版的孤本。
他身形挺拔,气质沉静,明明只是站在那里,却仿佛与整间书房的静谧融为了一体,又仿佛……是这片静谧的绝对主宰。
听到开门声,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看清来人面容的瞬间,张良的心,猛地一沉。
这张脸,他见过。
在咸阳的邸报上,在那些由天机阁(前身为流沙)传来的绝密卷宗里。
江昊!
那个在短短一年之内,从一介戍卒,火箭般蹿升至大秦权力中枢,如今更是手持金牌虎符、代天巡狩的帝国新贵!
他不是道家天宗的故人!他是朝廷的鹰犬,是他们这些六国余孽眼中,最锋利、最危险的那把屠刀!
一瞬间,张良的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终于明白,这不是什么道家的善意拜访。
这是……暴秦的图穷匕见!
“子房先生,深夜造访,唐突了。”江昊的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仿佛老友重逢。他随手将那枚暖玉宗主令放在桌案上,发出“嗒”的清脆声响,“这枚令牌,只是敲门砖。毕竟,若是以本官的身份前来,怕是连小圣贤庄的山门都进不来。”
张良的目光,在那枚货真价实的宗主令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对着江昊,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不知江郎中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他没有质问对方为何会有天宗信物,也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敌意。在这种时刻,任何一句多余的话,都可能成为对方拿捏自己的把柄。
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待江昊亮出他的獠牙。
江昊赞许地点了点头,不愧是张良,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养气功夫,就远非寻常人可比。
他也不再兜圈子,缓步走到茶案前,自顾自地坐下,为自己斟酌了一杯尚温的清茶。
“此地,可有外人?”他轻声问道。
“书房内外,皆是子房心腹,江郎中但说无妨。”张良答道,心中却愈发警惕。
江昊闻言,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
他没有喝,只是将茶杯凑到唇边,目光却越过杯沿,落在了张良那张俊秀儒雅的脸上。
随即,他用一种平淡到近乎闲聊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足以让天地变色的话。
“我来,是想提醒子房先生一句。”
“三日之内,也就是明日。”
“李斯会以‘私藏六国禁书,非议朝政,蛊惑人心’为名,调动廷尉府与罗网杀手,血洗小圣贤庄。”
轰!
江昊的声音很轻,但落在张良的耳中,却不啻于一道九天惊雷,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那双刚刚端起茶杯的手,在空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却又无法抑制的停顿。
杯中的茶水,漾起一圈细密的涟漪。
血洗小圣贤庄!
这个最坏、最可怕的猜测,此刻竟被一个本该是刽子手的人,用如此云淡风轻的语气,亲口证实了!
张良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但他毕竟是张良。
电光石火之间,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离间计?
不,没必要。江昊与李斯本就是政敌,但用这种方式,只会将儒家彻底推向李斯那边,对他毫无益处。
恐吓?
有可能。先用死亡威胁击溃他的心理防线,再提出苛刻的条件。
示警?
这是最不可能,却又最让他心动的一种可能。
可为什么?
他江昊,身为帝国新贵,始皇帝的宠臣,为什么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向他这个“反贼”,透露如此致命的情报?
这不合常理!
张良缓缓放下茶杯,那细微的停顿早已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发生过。他重新抬起头,迎上江昊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礼貌的微笑。
只是,那笑容,未达眼底。
他没有去问情报的真假,因为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在这种层级的博弈中,相信对方的“善意”,是最愚蠢的行为。
他选择将皮球,重新踢了回去。
“阁下究竟是谁?”
“为何要帮儒家?”
“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夜色如墨,泼洒在这座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城之上。海风带着咸腥的气息,拂过小圣贤庄那一片片肃穆的青瓦飞檐,却吹不散萦绕在城池上空的一股无形压抑。
白日里朗朗的读书声早已沉寂,取而代之的,是更夫梆子单调而悠远的回响,以及暗巷中,几双蛰伏的眼睛偶尔闪过的、如同野狼般的幽光。
这张由咸阳铺开的巨网,已悄然收束。
城南,一间最寻常不过的客栈,天字号房内,烛火如豆。
江昊一身青色便服,临窗而立,负手望着窗外那轮被乌云遮蔽了大半的残月。他自太乙山一路疾驰而来,未曾惊动任何官府驿站,如同一滴水融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抵达了这座风暴的中心。
他身后,惊鲵一袭黑衣,安静地擦拭着手中的剑,剑身映着烛光,寒气森森。她能感受到,自家主上那平静外表下,所潜藏的,是足以搅动天下风云的磅礴意志。
“去吧。”
江昊没有回头,声音平淡。
一道几乎与黑暗融为一体的影卫身影,无声地躬身行礼,随即如鬼魅般穿窗而出,几个起落,便消失在了沉沉的夜幕之中。
他怀中,揣着一枚足以让道家天宗之外的任何人,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信物。
……
小圣贤庄,藏书楼。
夜已三更,此地却依旧灯火通明。
张良凭轩而立,望着远处漆黑如巨兽蛰伏的海面,眉头紧锁。他已在此枯坐了两个时辰,心绪却如窗外的海潮,纷乱不休。
咸阳传来的消息,在七日前便断了线。这绝非善兆。
他能嗅到空气中那股危险的气息,能感觉到那张无形的大网正在一寸寸收紧,却始终无法窥得其全貌,更找不到破局的线索。这种被动等待屠刀落下的感觉,对于智计近妖的张良而言,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煎熬。
“三师弟,夜深了。”
身后传来温润的声音,是二师兄颜路。他端着一碗尚冒着热气的莲子羹,眼中满是关切。
“多谢二师兄。”张良回过身,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接过汤碗,却丝毫没有食欲。
就在此时,一名儒生弟子脚步匆匆地走上楼来,神色间带着几分古怪与凝重。
“掌门,二当家,三当家。”他先是依次行礼,而后才压低了声音,禀报道:“山门外,有一位自称是道家天宗故人者,持天宗宗主令,指名要……深夜拜访三当家。”
“什么?!”
颜路闻言,面露惊愕。
道家天宗?那可是隐世不出的方外之人,向来与他们儒家井水不犯河水,怎会深夜来访?而且,还是持着象征最高权柄的宗主令!
张良的瞳孔,亦是微微一缩。
他的第一反应,是陷阱。
是李斯或是罗网,假借天宗之名,行刺探之实?
但他随即便否定了这个想法。道家天宗的宗主令,乃是万年暖玉所制,内蕴道韵,根本无法仿造。且天宗超然物外,若有人敢冒用其名号,等待他的,将是整个道家不死不休的追杀。李斯再疯狂,也不会去捅这个马蜂窝。
那么,来者……究竟是谁?
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刻,道家天宗的突然介入,又意味着什么?
“来者几人?现在何处?”张良瞬间冷静下来,沉声问道。
“只有一人求见,已被我等请入待客厅奉茶。”弟子答道。
张良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抹决断。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对方既然敢来,他便没有不见的道理。
“二师兄,此事蹊跷,劳烦你与大师兄说一声,庄内加强戒备。”张良对颜路说道,随即整理了一下衣冠,“我去会会这位天宗的客人。”
……
张良的书房,远离待客厅,位于一处僻静的院落。
这里没有待客厅的庄重,却更显雅致。四壁皆是书架,上面堆满了竹简,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好闻的墨香与陈年竹木的清香。
当张良推门而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一名身着青衣的年轻男子,正背对着他,站在一排书架前,饶有兴致地看着架上那些早已绝版的孤本。
他身形挺拔,气质沉静,明明只是站在那里,却仿佛与整间书房的静谧融为了一体,又仿佛……是这片静谧的绝对主宰。
听到开门声,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看清来人面容的瞬间,张良的心,猛地一沉。
这张脸,他见过。
在咸阳的邸报上,在那些由天机阁(前身为流沙)传来的绝密卷宗里。
江昊!
那个在短短一年之内,从一介戍卒,火箭般蹿升至大秦权力中枢,如今更是手持金牌虎符、代天巡狩的帝国新贵!
他不是道家天宗的故人!他是朝廷的鹰犬,是他们这些六国余孽眼中,最锋利、最危险的那把屠刀!
一瞬间,张良的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终于明白,这不是什么道家的善意拜访。
这是……暴秦的图穷匕见!
“子房先生,深夜造访,唐突了。”江昊的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仿佛老友重逢。他随手将那枚暖玉宗主令放在桌案上,发出“嗒”的清脆声响,“这枚令牌,只是敲门砖。毕竟,若是以本官的身份前来,怕是连小圣贤庄的山门都进不来。”
张良的目光,在那枚货真价实的宗主令上停留了一瞬,随即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
他对着江昊,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不知江郎中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他没有质问对方为何会有天宗信物,也没有表露出丝毫的敌意。在这种时刻,任何一句多余的话,都可能成为对方拿捏自己的把柄。
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等待江昊亮出他的獠牙。
江昊赞许地点了点头,不愧是张良,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养气功夫,就远非寻常人可比。
他也不再兜圈子,缓步走到茶案前,自顾自地坐下,为自己斟酌了一杯尚温的清茶。
“此地,可有外人?”他轻声问道。
“书房内外,皆是子房心腹,江郎中但说无妨。”张良答道,心中却愈发警惕。
江昊闻言,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氤氲的热气。
他没有喝,只是将茶杯凑到唇边,目光却越过杯沿,落在了张良那张俊秀儒雅的脸上。
随即,他用一种平淡到近乎闲聊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足以让天地变色的话。
“我来,是想提醒子房先生一句。”
“三日之内,也就是明日。”
“李斯会以‘私藏六国禁书,非议朝政,蛊惑人心’为名,调动廷尉府与罗网杀手,血洗小圣贤庄。”
轰!
江昊的声音很轻,但落在张良的耳中,却不啻于一道九天惊雷,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
他那双刚刚端起茶杯的手,在空中,出现了一个极其细微、却又无法抑制的停顿。
杯中的茶水,漾起一圈细密的涟漪。
血洗小圣贤庄!
这个最坏、最可怕的猜测,此刻竟被一个本该是刽子手的人,用如此云淡风轻的语气,亲口证实了!
张良的心,瞬间沉入了谷底。
但他毕竟是张良。
电光石火之间,无数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离间计?
不,没必要。江昊与李斯本就是政敌,但用这种方式,只会将儒家彻底推向李斯那边,对他毫无益处。
恐吓?
有可能。先用死亡威胁击溃他的心理防线,再提出苛刻的条件。
示警?
这是最不可能,却又最让他心动的一种可能。
可为什么?
他江昊,身为帝国新贵,始皇帝的宠臣,为什么要冒着天大的风险,来向他这个“反贼”,透露如此致命的情报?
这不合常理!
张良缓缓放下茶杯,那细微的停顿早已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发生过。他重新抬起头,迎上江昊那双深不见底的眸子,脸上甚至还带着一丝礼貌的微笑。
只是,那笑容,未达眼底。
他没有去问情报的真假,因为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在这种层级的博弈中,相信对方的“善意”,是最愚蠢的行为。
他选择将皮球,重新踢了回去。
“阁下究竟是谁?”
“为何要帮儒家?”
“你的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