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六篇 沙海骨驿-《民俗诡谲短篇故事集》

  第一章 黑沙卷孤商

  大历十二年秋,我跟着河西商队往于阗去。

  驼铃在暮色里碎成几星,风裹着沙粒砸在粗布袍上,像无数细小的牙啃噬。领头的老胡商阿史那抹了把脸上的沙,眯眼望向西边——那里天际线泛着诡谲的青灰,像浸了血的棉絮。

  “要变天。”他啐了口带血的唾沫,“前头三十里有座废驿,叫‘白骨亭’,原是前朝屯兵的所在。如今只剩断墙,倒比野店强些。”

  我攥紧腰间的短刀。这趟跟商队本是为赚盘缠,谁料刚出玉门关就遇了黑沙暴。此刻商队十二匹骆驼折了三匹,最年轻的伙计阿吉缩在驼峰后发抖,连他那柄镶着绿松石的弯刀都握不稳。

  “白骨亭……”我忽然想起半月前在敦煌客栈听的说书先生,“不是说那驿里埋着楼兰公主?被匈奴杀了陪葬,冤魂索命?”

  阿史那的络腮胡颤了颤:“小郎莫信这些。不过……”他压低声音,“十年前有支商队进去过,出来时只剩半截舌头,直说‘墙在流血’。”

  话音未落,风突然变了方向。原本卷着沙粒的西北风陡然转南,带着股腐臭,像晒了三年的羊皮泡在死水里。阿吉尖叫一声,捂住鼻子:“这味儿……像是尸臭!”

  沙幕被撕开道裂缝,前方现出半截土黄色的断墙。墙根下堆着白森森的东西,细看竟是半副人骨,指骨还扣着块褪色的木牌,上头刻着模糊的“白骨亭”三字。

  商队停住了。阿史那摸出枚铜钱抛向空中,铜钱打着旋落在沙地上,背面朝上。“晦气。”他咬牙,“今晚只能在这儿凑合一宿。”

  我蹲下来翻那具人骨。指骨间夹着片残帛,染着暗褐色的渍。正要细看,忽觉后颈一凉——像是有人对着我吹气。回头时,只看见阿吉的影子被拉得老长,斜斜投在墙上,影子的脖子上却多了道深紫色的勒痕。

  “阿吉?”我喊他。

  那影子晃了晃,勒痕竟慢慢渗出血来。

  第二章 墙中啼夜哭

  白骨亭比想象中更破。断墙围成个歪歪扭扭的院子,中央立着株枯死的胡杨,枝桠张得像鬼爪。我们捡了间还算完整的偏房,阿史那命人点了盏牛油灯,昏黄的光里浮着层细沙。

  “别碰墙。”阿史那用弯刀敲了敲土墙,发出空洞的回响,“这墙是用死人骨灰混泥砌的,邪性。”

  我摸着腰间的残帛,那上面的字迹被沙粒磨得模糊,隐约能辨“永徽四年”“祭”等字。永徽是高宗年号,算来已过去近百年。

  阿吉缩在角落啃干饼,突然指着墙根:“你们看!”

  墙缝里渗出些暗红的东西,顺着砖纹往下淌,在地面汇成个小洼。凑近闻,竟是血腥味混着檀香。阿史那脸色骤变:“是尸油!快拿沙盖住!”

  可已经晚了。那滩血突然沸腾起来,咕嘟咕嘟冒起泡,浮出张青灰色的脸——是个女人的脸,眼窝深陷,嘴唇裂到耳根,嘴角还挂着半截腐烂的舌头。

  “啊——”阿吉疯了一样撞门,却被门槛绊倒。那张脸贴着地面爬过来,指甲刮过砖石发出刺耳的声响。阿史那抄起弯刀劈下去,刀刃却像砍进棉花,那东西穿过刀身,直扑阿吉后颈。

  我抓起地上的陶罐砸过去,罐子碎裂时溅出灯油,火焰腾地窜起。那东西发出婴儿啼哭般的尖叫,化作团黑雾消散了。

  阿吉瘫在地上,后颈赫然有圈青紫的指印,皮肤下鼓起蚯蚓似的血管。阿史那用酒给他擦伤口,酒液滴上去时,竟嘶嘶作响,像浇在烧红的铁上。

  “它在吸他的血。”阿史那的声音发颤,“这驿里的东西……不是活物。”

  夜里,我被一阵哭声惊醒。

  声音细细的,像女子在抽噎,又像小孩在啼哭,从四面八方涌进来。我摸出短刀,借着月光看表层的沙——沙粒在动,像有无数细小的手在往上爬。

  哭声越来越近,仿佛就在耳边。我猛地转身,看见墙上映出个人影:白衣,长发披散,脖子以诡异的角度扭曲着。她的嘴一张一合,发出的却是男人的声音:“还我……还我……”

  我踉跄后退,撞翻了油灯。黑暗里,有什么东西爬上了我的脚背,黏腻冰凉,像条蛇。

  第三章 骨灰藏秘辛

  我在昏迷中被阿史那摇醒。他脸上沾着血,手里举着半截燃烧的火把:“走!再不走都得死在这!”

  院子里横七竖八躺着商队的人。阿吉直挺挺跪在地上,眼睛瞪得老大,嘴角淌着黑血;另外两个伙计的喉咙被撕开,伤口里塞着碎骨渣。只有我和阿史那还活着——他怀里抱着个木匣,说是刚才从一个伙计身上抢下来的。

  “那东西怕火。”阿史那拉着我往院外跑,“快走!”

  身后传来轰隆一声,白骨亭的断墙塌了半截,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棺材。那些棺材都是用整段胡杨木挖的,表面涂着层黑亮的漆,棺盖上刻着奇怪的符号——像是火焰,又像是缠绕的蛇。

  我突然想起残帛上的“祭”字。

  “等等!”我拽住阿史那,“那木匣里是什么?”

  他犹豫片刻,掀开匣盖。里面是卷褪色的绢画,画的是座祭坛,坛上摆着具穿金缕衣的女尸,周围站着几个戴青铜面具的人,手捧骷髅杯。画的右下角题着行小字:“永徽四年,于阗王献楼兰女,以百童血祭之,镇沙魔。”

  沙魔?

  我头皮发炸。原来所谓“楼兰公主”,根本不是什么冤魂,而是被用来镇压沙魔的祭品。那些戴面具的人,怕是当年的巫师。

  “原来如此。”阿史那的声音发颤,“十年前那支商队,定是动了祭坛……”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剧烈震动。我们脚下的沙层裂开道缝,涌出股黑色的泥浆,泥浆里浮着无数白骨,有人的,也有骆驼的。

  “沙魔醒了!”阿史那把木匣塞给我,“带着这个,往东跑!记住,别回头!”

  我跌跌撞撞往前冲,身后的哭声变成了咆哮,像千万头野兽在齐吼。沙浪追上来,卷着白骨拍在我背上,疼得钻心。

  不知跑了多久,我终于栽倒在沙丘后。抬头望去,白骨亭的方向腾起团黑云,云里伸出无数条触须般的东西,搅得沙海翻涌如沸。

  我摸出怀里的绢画,突然发现背面还有行小字,墨迹新鲜得刺眼:“下一个祭品,是你。”

  第四章 血祭永不休

  我在沙海里漂了三天,才被一支波斯商队救起。他们说我当时浑身是血,怀里却紧紧抱着个木匣,像抱着命根子。

  回到长安后,我把绢画呈给了太常寺。老博士看了半晌,突然跪下来磕头:“这是于阗古祭图!当年于阗国确实用楼兰女祭沙魔,说是沙魔食人血肉,唯有童男童女的血能暂时镇压……”

  他指着画上的符号:“这是拜火教的密符,用来封印邪灵。可你看这祭坛的位置——白骨亭,正是当年祭坛的遗址!”

  我后背发凉。老博士又说:“十年前那支商队,据记载是往于阗运丝绸,却在白骨亭失踪。后来有人在沙里找到半块青铜面具,和你画上的一模一样。”

  当晚,我在客栈做了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白骨亭的祭坛前,穿金缕衣的女人转过脸来——那是张和我一模一样的脸。她笑着说:“你以为逃得掉?沙魔的祭品,从来都是自愿的。”

  我惊醒时,枕巾上全是冷汗。窗外的月亮泛着青灰,像极了白骨亭墙上的那轮。

  这时,门被轻轻叩响。

  “客官,有位胡商求见,说认识您。”店小二的声音发颤。

  我开门,门外站着个戴青铜面具的人。面具上刻着火焰与蛇的符号,他的手里捧着个骷髅杯,杯里盛着半杯鲜血。

  “楼兰女的后人。”他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板,“该你了。”

  我转身想跑,却发现双脚陷入沙里。沙粒顺着裤管往上爬,像无数冰冷的手。

  面具人举起骷髅杯,杯中的血泼洒在地,瞬间渗入沙层。地面裂开道缝,涌出的不再是黑泥浆,而是无数张熟悉的面孔——阿吉、阿史那、商队的伙计,还有我自己。

  他们的眼睛都闭着,嘴角却挂着笑。

  “欢迎回家。”面具人说,“沙海的祭典,永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