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护民主持“百年守护传承仪式”后的第三个春日,老桃树迎来了一次罕见的“双花盛放”——往年春日仅开一次的桃花,今年竟在三月初绽后,四月中旬又一次缀满枝头,粉白相间的花瓣层层叠叠,连树下的泥土都沾着浓郁的花香。海边百姓都说,这是墨尘与苏清鸢看到“山海蒙学”的孩子们长大成才,特意降下的祥瑞。
这日清晨,沈护民刚推开小屋的门,就看到老桃树下围了不少百姓,其中既有常年居住在海边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来求学的外乡夫妇,还有几位背着行囊的匠人——他们是听闻老桃树双花盛放的奇事,特意从外地赶来,想看看这棵承载着千年传奇的古树,也想向沈家子弟请教一些与“守护”相关的技艺。
“护民哥,你看这老桃树,第二次开的花比第一次还要艳呢!”族中子弟沈明睿笑着迎上来,手中还捧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桃树上摘下的新鲜桃花,“我早上摘了些桃花,想着让嫂子做些桃花糕,给来的外乡客尝尝,也让他们感受下苏清鸢奶奶传下的手艺。”
沈护民点头,目光扫过人群,看到几位匠人正围着“桃海神之碑”驻足观看,时不时对着碑上的文字轻声讨论,便走上前拱手问道:“几位师傅看着面生,可是从外地来的?”
其中一位身着青布短衫、背着木工箱的匠人连忙回礼:“正是,在下是从鲁地来的木工,姓周,听闻江南海边有棵千年老桃树,还流传着桃海神守护百姓的传奇,特意带着徒弟赶来看看。刚才见这石碑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又刻着不少守护百姓的事迹,实在令人敬佩。”
另一位拿着陶轮模型的匠人也附和道:“我是从景德镇来的陶匠,姓陈。听说沈家子弟不仅会道法护民,还传承了不少老手艺,比如用桃花做点心、用桃木做器物,今日特意来,想向沈家讨教一二,若是能将这些手艺与制陶结合,说不定能做出更有意义的物件。”
沈护民闻言心中一动,笑着说:“几位师傅客气了,守护百姓本是我们的责任,而这些手艺,也是先辈们为了让百姓生活更安稳才传承下来的。既然几位师傅感兴趣,不如这几日就在海边住下,我们不仅可以交流手艺,还能一起做些物件,送给百姓们,也算是践行桃海神的心意。”
几位匠人闻言大喜,纷纷拱手道谢。沈护民随即安排族中子弟收拾海边的闲置小屋,供匠人们居住,又让沈明睿去通知妻子柳云溪,准备些桃花糕和桃花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柳云溪是沈护民的妻子,不仅做得一手好桃花糕,还跟着族中长辈学过刺绣,尤其擅长绣桃花与海浪的图案。接到沈明睿的通知后,她立刻带着蒙学的几位女先生忙活起来:有的清洗桃花,去除花蕊;有的研磨米粉,准备晨露;有的则准备馅料,除了传统的桂花蜜,还加入了匠人带来的鲁地红枣、景德镇的瓷碗碎末(磨成细粉后加入,能让桃花糕更显细腻)。
“柳嫂子,这瓷碗碎末真能加进桃花糕里吗?会不会影响口感啊?”蒙学的女先生苏晓薇有些担心地问道。
柳云溪笑着解释:“陈师傅说,这瓷碗碎末是用废弃的白瓷磨成的,不仅无毒,还带着淡淡的瓷香,加一点在米粉里,能让桃花糕的口感更清爽。苏清鸢奶奶当年做桃花糕时,就
这日清晨,沈护民刚推开小屋的门,就看到老桃树下围了不少百姓,其中既有常年居住在海边的老人,也有带着孩子来求学的外乡夫妇,还有几位背着行囊的匠人——他们是听闻老桃树双花盛放的奇事,特意从外地赶来,想看看这棵承载着千年传奇的古树,也想向沈家子弟请教一些与“守护”相关的技艺。
“护民哥,你看这老桃树,第二次开的花比第一次还要艳呢!”族中子弟沈明睿笑着迎上来,手中还捧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从桃树上摘下的新鲜桃花,“我早上摘了些桃花,想着让嫂子做些桃花糕,给来的外乡客尝尝,也让他们感受下苏清鸢奶奶传下的手艺。”
沈护民点头,目光扫过人群,看到几位匠人正围着“桃海神之碑”驻足观看,时不时对着碑上的文字轻声讨论,便走上前拱手问道:“几位师傅看着面生,可是从外地来的?”
其中一位身着青布短衫、背着木工箱的匠人连忙回礼:“正是,在下是从鲁地来的木工,姓周,听闻江南海边有棵千年老桃树,还流传着桃海神守护百姓的传奇,特意带着徒弟赶来看看。刚才见这石碑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又刻着不少守护百姓的事迹,实在令人敬佩。”
另一位拿着陶轮模型的匠人也附和道:“我是从景德镇来的陶匠,姓陈。听说沈家子弟不仅会道法护民,还传承了不少老手艺,比如用桃花做点心、用桃木做器物,今日特意来,想向沈家讨教一二,若是能将这些手艺与制陶结合,说不定能做出更有意义的物件。”
沈护民闻言心中一动,笑着说:“几位师傅客气了,守护百姓本是我们的责任,而这些手艺,也是先辈们为了让百姓生活更安稳才传承下来的。既然几位师傅感兴趣,不如这几日就在海边住下,我们不仅可以交流手艺,还能一起做些物件,送给百姓们,也算是践行桃海神的心意。”
几位匠人闻言大喜,纷纷拱手道谢。沈护民随即安排族中子弟收拾海边的闲置小屋,供匠人们居住,又让沈明睿去通知妻子柳云溪,准备些桃花糕和桃花酒,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柳云溪是沈护民的妻子,不仅做得一手好桃花糕,还跟着族中长辈学过刺绣,尤其擅长绣桃花与海浪的图案。接到沈明睿的通知后,她立刻带着蒙学的几位女先生忙活起来:有的清洗桃花,去除花蕊;有的研磨米粉,准备晨露;有的则准备馅料,除了传统的桂花蜜,还加入了匠人带来的鲁地红枣、景德镇的瓷碗碎末(磨成细粉后加入,能让桃花糕更显细腻)。
“柳嫂子,这瓷碗碎末真能加进桃花糕里吗?会不会影响口感啊?”蒙学的女先生苏晓薇有些担心地问道。
柳云溪笑着解释:“陈师傅说,这瓷碗碎末是用废弃的白瓷磨成的,不仅无毒,还带着淡淡的瓷香,加一点在米粉里,能让桃花糕的口感更清爽。苏清鸢奶奶当年做桃花糕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