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七章 归家备礼拜师 举家共盼文曲星
听得赵文渊赵举人当场拍板,决定收下陈彦,并且态度如此坚决重视,张老汉和陈满仓心中的巨石终于彻底落地,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狂喜。
赵文渊心情极好,捻须笑道:“今日时辰已不早,你们且先回去准备一番。明日辰时,带彦儿过来,行拜师礼,便可正式入学了。”
他话音刚落,陈彦却忽然上前一步,小脸上满是认真,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竟撩起衣摆,端端正正地朝着赵文渊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声音清脆地说道:“学生陈彦,拜见老师!”
他虽然年幼,但前世记忆让他深知“师道”之重。既然老师已定,这第一礼,当在此时此地奉上,以示诚心。
这一举动,再次让赵文渊眼中异彩连连!寻常五岁稚童,遇到这般场面,多是懵懂畏缩,何曾如此知礼懂事、心有沟壑?他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做得再正确不过,连忙弯腰亲手将陈彦扶起,连声道:“好,好!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明日还要正式行礼呢。有心即可,有心即可!”语气中充满了欣慰和爱护。
接着,赵文渊朝书房方向唤了一声:“修远,出来一下。”
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立刻应声跑了出来,好奇地看着陈彦。
赵文渊温和地对他介绍道:“修远,这位是陈彦,从明日起,便是你的师弟了。你年长两岁,要多照顾师弟,学问上也要互相砥砺,共同进步,知道吗?”
然后又对陈彦道:“彦儿,这是你师兄,赵修远,今年七岁了。”
陈彦立刻再次躬身,对着赵修言行了一礼,口称:“陈彦见过师兄。”
赵修远似乎有些害羞,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回了一礼,小声回道:“师……师弟好。”两个小男孩互相看着,眼中都带着对彼此的好奇。
安排完两个孩子初见,赵文渊又与张老汉叙了几句旧,聊了聊近况,这才亲自将三人送至院门口。
离开赵府,走在回张家杂货铺的路上,张老汉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他拉着陈彦的手,反复叮嘱:“彦儿,你都看到了,赵先生是真正有大学问、大德行的人,能拜入他门下,是天大的造化!日后定要尊师重道,用心学习,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不能辜负了先生今日的看重和你祖父、父母的期望,知道吗?”
陈彦重重点头:“外公,彦儿记住了,一定用心学!”
陈满仓也在一旁激动地附和:“亲家你放心,彦儿懂事,肯定用功!”
到了张家铺子,又稍坐片刻,陈满仓便起身告辞,要带着陈彦赶回陈家沟准备。张老汉送他们到门口,又特意对陈满仓嘱咐道:“满仓兄,明日拜师是大事,非同小可!你回去后,定要告知延峰和桂娘,让他们明日一同前来!拜师需父母在场,方显郑重!衣着也需整洁些,莫要失了礼数。束修方面,我已备下一份,算是我们张家的一份心意,明日我会带去。”
陈满仓闻言,又是感激又是惶恐:“这如何使得!让亲家如此破费……”
“诶!都是为了孩子,再说我与文渊兄的交情,这份礼也该我出!你就莫要推辞了!”张老汉大手一挥,态度坚决。
陈满仓知他心意,不再多言,只是将这份情谊深深记在心里,连连道谢后,才带着陈彦踏上了归途。
回去的路上,与来时的沉闷压抑截然不同。春日暖阳洒在身上,微风拂面,道路两旁的田野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陈满仓脚步轻快,仿佛年轻了十岁,脸上的皱纹都笑得舒展了许多。
他牵着陈彦的手,一路上絮絮叨叨,几乎没停过嘴:
“彦儿,你听到了吗?赵举人夸你是读书种子!”
“咱们老陈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竟然能请动举人老爷当你的开蒙老师!”
“你爹娘知道了,还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呢!”
“往后可得好好学,给先生争气,给咱们老陈家争光!”
“等以后你考了秀才,考了举人,咱们家就……”
老人家的憧憬和喜悦,如同这春日阳光,温暖而充满希望,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身边这个小小的孙儿身上。陈彦听着祖父的唠叨,非但不觉得烦,反而心里暖融融的,不断点头应着。
爷孙俩紧赶慢赶,回到陈家沟时,日头已经偏西。刚走到院门口,早就等得心焦的王氏、张桂娘(已被允许稍作活动)、李秀娟以及闻讯早早收工回来的陈延峰、陈延岭就围了上来。
“爹!怎么样?见到先生了吗?”
“彦儿,先生收你了吗?”
“快说说,到底怎么样了?”
大家七嘴八舌,脸上都写满了急切和期盼。陈延峰更是紧张地看着儿子。
陈满仓看着一家人期盼的眼神,故意清了清嗓子,卖了个关子,直到大家都急得不行了,才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笑开了花,声音洪亮地宣布:“收了!收了!赵举人赵先生,当场就收了咱们彦儿!还夸咱们彦儿是万中无一的读书种子!明日就行拜师礼!”
“真的?!”
“太好了!”
“老天爷保佑!”
瞬间,院子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桂娘喜极而泣,紧紧抱住儿子;陈延峰激动得一把将陈彦举过头顶,哈哈大笑;王氏和李秀娟也抹着高兴的眼泪;陈延岭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
“快!快放下来!别吓着孩子!”王氏连忙制止儿子,又从陈延峰手里接过陈彦,心肝肉儿地叫着。
这时,闻讯从外面跑回来的陈延岳,一进院子就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兴奋地怪叫一声,冲过来就从母亲手里“抢”过陈彦,把他高高抱起来转了几个圈,然后也不放下,就在陈彦的小脸、脑袋上一通乱摸,嘴里还嚷嚷着:
“哎呦喂!我的大侄子!文曲星下凡啦!快让三叔摸摸!沾沾文气!说不定明天上山就能逮着个大老虎!”
他那搞怪的样子,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欢腾。
激动过后,陈满仓脸色一正,将张老汉的嘱咐详细说了一遍,尤其是明日父母需同去,以及衣着礼数等事。
陈延峰和张桂娘闻言,立刻重视起来。
“爹,您放心,我们这就去准备!”陈延峰郑重道。
张桂娘也连忙说:“我这就去把明天要穿的衣服再浆洗熨烫一遍!”
陈延峰想了想又道:“明日一家人同去,走路不便,我这就去刘老憨家,再借他的驴车用一天!”
“对对对!快去!”陈满仓连连点头。
顿时,全家人都忙碌起来,为明日那场至关重要的拜师礼做着最精心的准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陈家小小的院落里,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和干劲的蓬勃气息。
------
(第三十七章 完)
------
第三十七章 归家备礼拜师 举家共盼文曲星
听得赵文渊赵举人当场拍板,决定收下陈彦,并且态度如此坚决重视,张老汉和陈满仓心中的巨石终于彻底落地,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激动和狂喜。
赵文渊心情极好,捻须笑道:“今日时辰已不早,你们且先回去准备一番。明日辰时,带彦儿过来,行拜师礼,便可正式入学了。”
他话音刚落,陈彦却忽然上前一步,小脸上满是认真,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竟撩起衣摆,端端正正地朝着赵文渊跪了下去,恭恭敬敬地磕了一个头,声音清脆地说道:“学生陈彦,拜见老师!”
他虽然年幼,但前世记忆让他深知“师道”之重。既然老师已定,这第一礼,当在此时此地奉上,以示诚心。
这一举动,再次让赵文渊眼中异彩连连!寻常五岁稚童,遇到这般场面,多是懵懂畏缩,何曾如此知礼懂事、心有沟壑?他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做得再正确不过,连忙弯腰亲手将陈彦扶起,连声道:“好,好!快起来!不必行此大礼,明日还要正式行礼呢。有心即可,有心即可!”语气中充满了欣慰和爱护。
接着,赵文渊朝书房方向唤了一声:“修远,出来一下。”
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立刻应声跑了出来,好奇地看着陈彦。
赵文渊温和地对他介绍道:“修远,这位是陈彦,从明日起,便是你的师弟了。你年长两岁,要多照顾师弟,学问上也要互相砥砺,共同进步,知道吗?”
然后又对陈彦道:“彦儿,这是你师兄,赵修远,今年七岁了。”
陈彦立刻再次躬身,对着赵修言行了一礼,口称:“陈彦见过师兄。”
赵修远似乎有些害羞,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回了一礼,小声回道:“师……师弟好。”两个小男孩互相看着,眼中都带着对彼此的好奇。
安排完两个孩子初见,赵文渊又与张老汉叙了几句旧,聊了聊近况,这才亲自将三人送至院门口。
离开赵府,走在回张家杂货铺的路上,张老汉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他拉着陈彦的手,反复叮嘱:“彦儿,你都看到了,赵先生是真正有大学问、大德行的人,能拜入他门下,是天大的造化!日后定要尊师重道,用心学习,不可有丝毫懈怠,更不能辜负了先生今日的看重和你祖父、父母的期望,知道吗?”
陈彦重重点头:“外公,彦儿记住了,一定用心学!”
陈满仓也在一旁激动地附和:“亲家你放心,彦儿懂事,肯定用功!”
到了张家铺子,又稍坐片刻,陈满仓便起身告辞,要带着陈彦赶回陈家沟准备。张老汉送他们到门口,又特意对陈满仓嘱咐道:“满仓兄,明日拜师是大事,非同小可!你回去后,定要告知延峰和桂娘,让他们明日一同前来!拜师需父母在场,方显郑重!衣着也需整洁些,莫要失了礼数。束修方面,我已备下一份,算是我们张家的一份心意,明日我会带去。”
陈满仓闻言,又是感激又是惶恐:“这如何使得!让亲家如此破费……”
“诶!都是为了孩子,再说我与文渊兄的交情,这份礼也该我出!你就莫要推辞了!”张老汉大手一挥,态度坚决。
陈满仓知他心意,不再多言,只是将这份情谊深深记在心里,连连道谢后,才带着陈彦踏上了归途。
回去的路上,与来时的沉闷压抑截然不同。春日暖阳洒在身上,微风拂面,道路两旁的田野都显得格外生机勃勃。陈满仓脚步轻快,仿佛年轻了十岁,脸上的皱纹都笑得舒展了许多。
他牵着陈彦的手,一路上絮絮叨叨,几乎没停过嘴:
“彦儿,你听到了吗?赵举人夸你是读书种子!”
“咱们老陈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竟然能请动举人老爷当你的开蒙老师!”
“你爹娘知道了,还不知道要高兴成什么样呢!”
“往后可得好好学,给先生争气,给咱们老陈家争光!”
“等以后你考了秀才,考了举人,咱们家就……”
老人家的憧憬和喜悦,如同这春日阳光,温暖而充满希望,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身边这个小小的孙儿身上。陈彦听着祖父的唠叨,非但不觉得烦,反而心里暖融融的,不断点头应着。
爷孙俩紧赶慢赶,回到陈家沟时,日头已经偏西。刚走到院门口,早就等得心焦的王氏、张桂娘(已被允许稍作活动)、李秀娟以及闻讯早早收工回来的陈延峰、陈延岭就围了上来。
“爹!怎么样?见到先生了吗?”
“彦儿,先生收你了吗?”
“快说说,到底怎么样了?”
大家七嘴八舌,脸上都写满了急切和期盼。陈延峰更是紧张地看着儿子。
陈满仓看着一家人期盼的眼神,故意清了清嗓子,卖了个关子,直到大家都急得不行了,才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笑开了花,声音洪亮地宣布:“收了!收了!赵举人赵先生,当场就收了咱们彦儿!还夸咱们彦儿是万中无一的读书种子!明日就行拜师礼!”
“真的?!”
“太好了!”
“老天爷保佑!”
瞬间,院子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张桂娘喜极而泣,紧紧抱住儿子;陈延峰激动得一把将陈彦举过头顶,哈哈大笑;王氏和李秀娟也抹着高兴的眼泪;陈延岭憨厚的脸上满是笑容。
“快!快放下来!别吓着孩子!”王氏连忙制止儿子,又从陈延峰手里接过陈彦,心肝肉儿地叫着。
这时,闻讯从外面跑回来的陈延岳,一进院子就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他兴奋地怪叫一声,冲过来就从母亲手里“抢”过陈彦,把他高高抱起来转了几个圈,然后也不放下,就在陈彦的小脸、脑袋上一通乱摸,嘴里还嚷嚷着:
“哎呦喂!我的大侄子!文曲星下凡啦!快让三叔摸摸!沾沾文气!说不定明天上山就能逮着个大老虎!”
他那搞怪的样子,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欢腾。
激动过后,陈满仓脸色一正,将张老汉的嘱咐详细说了一遍,尤其是明日父母需同去,以及衣着礼数等事。
陈延峰和张桂娘闻言,立刻重视起来。
“爹,您放心,我们这就去准备!”陈延峰郑重道。
张桂娘也连忙说:“我这就去把明天要穿的衣服再浆洗熨烫一遍!”
陈延峰想了想又道:“明日一家人同去,走路不便,我这就去刘老憨家,再借他的驴车用一天!”
“对对对!快去!”陈满仓连连点头。
顿时,全家人都忙碌起来,为明日那场至关重要的拜师礼做着最精心的准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陈家小小的院落里,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希望和干劲的蓬勃气息。
------
(第三十七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