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小别胜新婚-《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袁熙与甄宓温存了一会,说了些亲密话,感情迅速升温。

  毕竟是年轻人,而且是成了亲的夫妻,本来也没什么隔阂。小别胜新婚,反而更加热烈。

  正准备宽衣解带,提前就寝之际,袁尚忽然来了,而且直入中庭。

  正半推半就的甄宓面红耳赤,连忙起身,到后院去了。

  袁熙本想收拾一下,转念一想,又放弃了,反而将敞开的衣襟拉得更开一些。

  前倨而后恭,必有所图。

  对袁尚这个因为一张俊脸而获宠的弟弟会想些什么,袁熙还是猜得出的。

  不一会儿,袁尚拾阶登堂,来到袁熙面前,打量了袁熙一眼,眼中便闪过一丝不屑,随即又故意调笑道:“兄长,是我来得不巧,死罪,死罪。”

  袁熙站起身,一边整理衣襟一边说道:“显甫那么忙,有何吩咐,着人通报一声就是,何必亲自来。兄长我承受不起啊。”

  袁尚尴尬地笑笑,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书。“别的事也就罢了,这件事,我必须亲自来,好向兄长祝贺。”

  袁熙看了看,却没伸手。“这是什么?”

  “刚刚收到的战报,父亲夺取了曹操的营地,大获全胜,不日即将进兵许县。天子派使者劳军,又命父亲上军功簿,嘉奖功臣,兄长守乌巢,斩曹操,杀许攸、乐进,功列第一,封侯必矣。”

  袁尚叹了一口气,看似羡慕,实际得意。“兄长凭军功封侯,实在令人羡慕。”

  “运气而已,不足挂齿。”袁熙淡淡地说了一句,接过文书看了起来。

  “长兄显思这次也有战功,恐怕也要封侯了。成年的弟兄三人中,就我最没用。”袁尚面带微笑,看似自嘲,实则得意。

  袁熙心里咯噔一下,不由自主的叹了一口气。

  按理说,袁谭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父亲袁绍的爵位。就算有战功,也不会轻易封侯。这么做,自然是袁绍授意,暗示将来会以袁尚做继承人。

  这么快就来了吗?

  “显甫不必如此,以你的能力,若在官渡,立功封侯的未必就是我们了。”袁熙将文书还给袁尚。

  文书是写给袁尚的,不是给他的。

  袁尚神情微滞,低头看看手中的文书,顺势掩去不悦。

  袁熙这么说,自然是反对他继承父亲爵位的意思。

  换在平时,他可能要拂袖而去了。今日却不能如此,他奉母亲刘夫人之命,接受审配的建议,是来请袁熙赴宴,借此机会和袁熙拉近关系,至少要让袁谭觉得他和袁熙关系极好的,不能因小失大。

  “兄长出镇幽州,很是辛苦,又立下如此大功,理当庆贺一番。我这个做弟弟的不才,略备薄酒,召集冀州英俊,为兄长庆功,还望兄长赏脸。”

  袁熙还没开口,袁尚又道:“对了,嫂嫂的兄长也会来。他最近在邺城访友,颇有名声,我与审治中商议,打算举他为茂才。”

  壁后,传来一声轻咳。

  袁熙看了袁尚一眼,忍不住嘴角轻挑。

  不得不说,这小子够大方,也会送礼。

  举甄尧为茂才,这个礼算是送到了甄宓的心窝里,他想拒绝都难。

  甄氏因为曾经依附王莽的原因,为冀州士人鄙夷,东京时间,除了甄宓的父亲甄逸做了一任上蔡令,在仕途上几乎颗粒无收,孝廉无缘,更别说茂才了。

  甄尧出现在邺城,就是想借着甄宓嫁给他的机会,跻身冀州士林。

  可惜,一直没什么效果。

  中山甄氏支持袁绍的报酬,已经支付给甄宓的次兄甄俨,可惜他命不好,死得早。

  只能说中山甄氏德薄,承受不起这样的名声,怨不得别人。

  现在,袁尚主动提出要举甄尧为茂才,是甄宓无法拒绝的一份大礼,以至于甄宓生怕他拒绝,直接出声提醒了。

  “显甫如此美意,却之不恭。”袁熙拱手施礼。“那为兄就领受了,有情后补。”

  袁尚如释重负,哈哈大笑,极力摆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样,与袁熙谈笑起来。他最关心的就是乌巢之战,反复询问,从袁熙为何突然起意,要去官渡,一直问到袁熙回邺城。

  袁熙早有准备,滴水不漏。

  噩梦的事,除了他本人知道之外,只有别驾韩珩知道,他绝不会告诉第三个人。

  一切都是巧合,我就是想念父兄,想念新婚妻子,这才找了个由头去官渡,来邺城。

  袁尚没问出什么来,只好作罢,嘱咐袁熙准时赴宴,便先走了。

  袁尚刚走,甄宓就从后面走了出来,扑入袁熙怀中,喜极而泣。

  “多亏夫君,我中山甄氏终于可以出头了。”

  袁熙拍拍甄宓的背。“你次兄举孝廉,出任大将军掾的时候,中山甄氏就出头了。”

  甄宓用手绢拭了拭眼角。“是啊,可惜我长兄早逝,要不然还能帮夫君说几句话……”

  “万万不可。”袁熙连忙伸手掩住了甄宓的嘴,打断了她的话。

  他久不在邺城,也不知道府中的奴婢有多少袁尚的眼线。一旦这些话传到袁尚耳中,可就麻烦了。

  中山甄氏是有野心的,他们并不满足于嫁给一个幽州刺史,还希望袁熙更进一步。但袁熙不想参与兄弟之争,他只想安安静静的做壁上观。

  如果不是乌巢得失关系到官渡之战的胜负,后果过于严重,他根本不会冒这个险。

  甄宓有些失望,却不好说破,伤了夫妻感情,只得闭口不言。

  ——

  眼看时辰不早,袁熙和甄宓收拾了一下,出门赴宴。

  庆功宴设在大将军府,袁尚俨然东道主,坐在中庭的堂上,与来祝贺的官员们谈笑风生。

  来的人不少,大将军府、州牧府的员吏都来了,不少人还带了家属,只是气氛有些古怪,看不出太多的喜悦,反倒有些压抑。尤其是治中审配,一直在和身边的人低声交谈,神色凝重,直到袁熙夫妻二人登堂,他才抬起头,露出一丝不太自然的笑容,与袁熙见礼。

  袁熙拱手还礼,随即认出了与审配同席的人。

  别驾田丰。

  见袁熙看田丰,袁尚立刻起身,走到袁熙身边,轻声说道:“我已经接到父亲的命令,赦免了田丰的罪,官复原职。刚才匆忙,未及向兄长说明。”

  袁熙笑笑。“他是冀州别驾,何必向我这个幽州刺史解释。”一边说,一边与田丰见礼。

  田丰有些尴尬,拱手还礼,却一言不发。

  袁熙与甄宓就坐,甄宓的三兄甄尧就在邻席,一坐下,就向袁熙拱手致意,满脸喜气。

  很快,刘夫人带着侍女走了出来,在正中的主席上就座。袁尚让出了主席,陪侍在一旁,尽显孝顺的同时,也让众人意识到刘夫人的独特地位。

  官渡大捷,形势一片大好,袁绍已经是大将军,再进一步的话,可就是改朝换代了。

  真到了那一天,刘夫人就是母仪天下的皇后。

  这可能也是官员们带家属的原因。

  这时候不和刘夫人拉近关系,更待何时?

  袁熙一看这场面,就知道这场庆功宴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刘夫人和袁尚。

  袁尚要借这个机会向所有人表明,他有能力争夺储君之位。

  刘夫人出自东莱世族,还有刘汉皇族血脉,根正苗红。她的兄长是故兖州刺史刘岱和故扬州刺史刘繇,对中原和江东的影响力不小。有她帮忙,再加上袁尚亲自掌握的冀州,足以和袁谭一争高下。

  当然,这也是给袁熙看的。

  你支持我更好,不支持我,也影响不了大局。

  袁熙看在眼里,只得一声叹息。

  袁尚还是太年轻了,冀州人也太莽,这么快就急不可耐的跳出来了。

  难怪两百年来,冀州人在朝堂上一直斗不过汝颍人、南阳人。

  性格使然也。

  袁熙低头喝酒,尽可能不说话。有人来敬酒,他就寒暄几句,然后一饮而尽。没过多久,他就有了三分醉意,索性伏在案上装睡,谁来也不理。

  甄宓知道他的心意,虽不赞同,却也不好说破,只得解释说,袁熙这些天往返两千里,一直没有好好休息,确实是累了,不胜酒力。

  袁尚也不在意,命人送袁熙回府,自己则继续高谈阔论。

  甄尧见状,主动请缨,帮着甄宓将袁熙扶下堂去。

  审配看着袁熙的背影,轻声对田丰说道:“元皓,你说这袁幽州是什么意思?”

  田丰一声叹息。“还能有什么意思,明哲保身而已。”

  审配冷笑。“这是能明哲保身的事吗?他总要选一个才行,否则将来……”

  田丰连忙打断了审配。“正南,你别忘了,他与袁显思一母同胞。只要他不明确支持袁显思,就是少主的机会。非要逼他,只怕会适得其反。”

  审配想了想,抚须颔首。“元皓这么说,也有几分道理,倒是我心急了。”

  “你的确太急了。”田丰毫不客气地说道:“官渡大捷,首功是袁显雍,其次是张儁义(张合)与高伯瞻(高览),然后才到青州刺史,公与(沮授)等人也有功,算下来,能封侯者大半是冀州人。你这么愤愤不平,怕不是因为你未能名列其中吧。”

  审配有些不快,盯着田丰看了片刻,忍不住笑道:“你这田元皓,说话还是这么冲,早知如此,就该让你在狱中多呆几日,修身养性。”

  田丰一声叹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这辈子,怕是改不了了。将来再入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说着,他举起一杯酒,看了看,一饮而尽。“且饮杯中酒,莫问身后事。”

  审配开玩笑过了头,也很尴尬,举起酒杯,说道:“元皓,你我交往多年,岂不知我的脾气?我并无恶意,一时调侃而已,莫怪,莫怪。”

  田丰苦笑,命人斟满酒,又和审配碰了一杯。

  ——

  袁熙回到府中,甄宓进去准备,由甄尧陪着袁熙。

  袁熙坐了起来,打量着甄尧。“希圣,你有什么打算?”

  甄尧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能有什么打算?还不是由大将军安排。”

  袁熙忍不住笑了一声,心道你还真敢想,大将军安排。

  你配么?

  袁尚愿意给你一个茂才的名额,那是想拉拢我。你这点事,还没必要送到大将军面前。

  “幽州无人可用,你愿意跟我去不?多了不敢说,一府太守没什么问题。”

  甄尧眼睛一亮,随即又犹豫了。“使君器重,本不该拒绝,只是尧年轻,又出身商贾,骤然出任太守,怕是会引人非议,连累使君名声。”

  袁熙满意地点点头。别的不说,甄尧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听到太守之位就乱了心智。

  “那先在刺史府熟悉一下情况,帮我料理一些事务,好让我放心出征。”

  “使君要出征?”

  “公孙度在辽东横行不法,之前没有出兵征讨,是因为辽东太远,大将军意在中原。如今中原将定,岂能容公孙度继续逍遥。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大将军就会有命令到。”

  甄尧想了想。“我很想去,只怕自己年轻,能力又不足,难以胜任,耽误了使君的大事。使君,我听妹妹说,你们这次要经过中山?”

  “是。”

  “那我随使君回中山,与家中长辈商量一下,再做决定,可否?”

  袁熙笑了。“就这么说定了。”

  甄宓从内室走了出来,说是准备好了,袁熙随时可以沐浴。甄尧见状,起身告辞,匆匆走了。

  甄宓将袁熙扶起,送到内室。沐汤已经准备好了,热气蒸腾,宛如仙境。两个年轻美貌,衣衫单薄的侍女侍立在一旁,面色微红,等着侍候。

  甄宓也脱了厚重的外衣,只剩下小衣,来为袁熙宽衣。她贴着袁熙的胸口,面色微红,檀口轻张,贝齿微露,未语先笑。“夫君真要带我兄长去幽州?”

  袁熙没说话,只是看了一眼旁边的两个侍女。

  甄宓会意,轻声说道:“她们是我从中山带来的,信得过。”

  袁熙点头,先抱起甄宓,送入浴桶,自己也跨了进去,将甄宓抱在胸前,这才惬意的吐了一口气。

  美人在怀,热汤浸身,这几天来的疲乏瞬间去了大半。

  两个侍女走了过来,一个帮甄宓宽衣,一个帮袁熙解开发髻,清洗十几天没有好好清洗的头发。

  袁熙一动不动,享受着侍候,同时轻声解释自己要带甄尧走的用途。

  袁尚年轻气盛,审配也因为失去了立功的机会而憋了一肚子气,他们都迫不及待地要与袁谭争宠。且不说他与袁谭的关系,不便表态,就袁尚、审配这种没城府的表现,他也不宜过早表态。

  冀州不安全,将甄尧带到幽州去,才是保全他的最好办法。

  甄宓有三个兄长,长兄甄豫、次兄甄俨都英年早逝,甄尧已经是独苗。虽然甄豫、甄俨都有儿子,可是年龄太小,撑不起甄氏门户,甄尧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甄宓一听就懂了,却也和甄尧一样有些担心。

  毕竟中山甄氏是北疆知名的大商户,袁熙重用他们,很容易让人想起公孙瓒。当年公孙瓒不得幽州俊杰拥护,不得已,任命了一些商人、工匠之类,被人鄙视。袁熙这么做,恐怕也会有影响。

  袁熙不以为然地笑笑。“且不说你中山甄氏是巨贾,不是小商小贩,就算是,又如何?就当我是名正言顺的自污吧。”

  甄宓听懂了,随即笑道:“既然夫君心意已决,那妾也就不说什么了。再说,只怕有人要按捺不住了。”

  袁熙大笑着将甄宓抱起。

  一旁的侍女们红着脸,娇笑着,却不避开,反而满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