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心乱-《袁氏王朝:从乌巢开始》

  袁熙觉得这句话有些刺耳,不想再听,抬起手,打断了郭嘉。

  “依奉孝之言,若此事并非意外,那用计之人当是既熟悉天子性情,又了解青州兵特点者?”

  郭嘉不假思索的点点头。“大王英明,嘉也作如此想。”

  袁熙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郭嘉的分析,几乎不加掩饰地指向了袁谭身边的汝颍人。既然是袁谭身边的人,那袁谭就脱不清干系。如果袁谭真的不知情,而不是故意作伪,那也不值得高兴。

  这只能说明袁谭已经控制不了局势,成了汝颍人手中的傀儡。

  他第一时间想到了担任吴相的荀谌。

  荀彧去了辽东,荀衍刚刚依附自己,荀氏三兄弟各侍其主,荀谌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手一搏。

  此外,如此激烈的行事风格,也完全符合荀谌的个性,标准的党人做派。只要他认为这事该做,袁谭根本拦不住,他完全有可能先斩后奏,甚至斩而不奏。

  袁熙强作镇定。“真相如何,现在不得而知,还要等后续的文书再定。眼下先议一议,孤该如何应对?”

  “先回弹汗山。”卢毓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

  辛毗也表示应该先回去。不管怎么说,出了这么大的事,朝廷内部必然会有一场争斗,原本就互相看不惯的中原人和冀州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借着追查责任的由头痛击对方,是意料之中的事。燕王应该迅速返回幽州,至少要控制住幽州的形势不会受到影响。

  只有郭嘉表示了反对意见。

  “是不是阴谋,暂时不论,但是大王回朝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依我之见,当务之急,还是逼西部鲜卑低头。如果现在撤兵,就是半途而废,不仅其他部落不会派使者来,红日部落也会反目,前功尽弃。”

  卢毓表示赞同。

  他这次去红日部落,与置鞬落日罗相谈甚欢,进展不小。如果现在大军撤走,置鞬落日罗肯定会翻脸不认人,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袁熙不解。“为何孤不会回朝?万一天子有所不讳呢?”

  “就算天子不讳,也不会召大王回朝,除非大王违背誓言,否则等待大王的,只会是夺兵、禁锢。会不会因此送命,却不好说,要看吴王够不够坚决。”

  卢毓、辛毗不约而同的点点头,尤其是卢毓,实在舍不得刚刚取得的成果。

  如果这真是一场阴谋,那袁熙擅自回朝,无疑是自投罗网。

  袁熙知道郭嘉说得有理,但他不想留在这里。中原出了那么大的事,哪里还有心思关注西部鲜卑。

  “派人通知刘晔,让他立刻返回营地,协助张辽,监视西部鲜卑。我等起程,返回弹汗山。”

  郭嘉起身,拱手施礼。“大王……”

  袁熙抬起手,指了指心口。“奉孝,不管是不是你猜想的那样,一旦天子有所不讳,吴王即位,幽燕都护府能不能继续存在都是问题。我心已乱,暂时顾不得西部鲜卑了,还是先稳住幽州为宜。”

  郭嘉叹了一口气,没有再说什么,回到座位上。

  袁熙看在眼里,心中颇有些疑惑,却没有说什么。

  他原本以为郭嘉会力劝自己返回中原,与袁熙争位,没曾想郭嘉根本没这意思,反而坚持要一鼓作气的拿下西部鲜卑。在他看来,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像郭嘉这样的谋士能想得出来的。

  除非他和荀谌、荀攸有联络,事先知情。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不能留了。

  ——

  袁熙没有等刘晔返回,他和张辽交待了一下,就带着鹿离、楼离等人东返。

  上谷、代郡一带的乌桓人不会听张辽的调遣,留给他也是麻烦,不如带回去。

  与此同时,袁熙给荀衍写信,希望他能稳住并州局面,并为张辽提供支援,不要让鲜卑人趁势反击。

  暂时无法控制西部鲜卑也就罢了,再让鲜卑人反攻,那可不行。

  当然,在他无力顾及的情况下,仅靠并州的力量无法应对鲜卑人的反攻。为此,袁熙又给贾诩写了一封信,请他出面联络凉州豪强,在必要的时候支援张辽。

  西部鲜卑对应的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凉州境内,从凉州出兵更方便一些。

  一路走,一路安排,袁熙每天都在考虑草原上的形势,尽可能的安排得周全一些,免得之前的心血付诸东流。但他心里也清楚,一旦中原发生剧变,不管他怎么努力,草原上的部落都会闻到血腥味,随时准备反扑,重新夺回草原的控制权。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有时忍不住的想,万一袁绍就此去世,由袁谭继位,未必就是坏事。

  至少不会再有争夺了,以袁尚现在那半死不活的样子,能保住秦王之位就算万幸,冀州人不太可能继续拥护他,与名正言顺的袁谭争嫡。

  他们既没有那么做的实力,也没有那么做的理由。借此机会与袁谭媾和,继续制衡中原士族,才是冀州人的最佳选择。

  到达受降城时,袁熙陆续收到了荀衍、贾诩的回复。虽然出发点不一样,但他们都答应了袁熙的请求,愿意继续支持张辽,尽可能维护北疆的稳定。

  荀衍还说,他准备赶往河东,和征西将军审配面谈,共同维护关西的安定,避免卷入朝堂上的争斗。

  袁熙总算松了半口气。之所以是半口气,是因为他一直没有收到朝廷的后续文书。

  如果不是袁谭发来的文书还在,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噩梦。这么大的事,怎么可能只有一封文书?袁绍伤得怎么样,是死是活,总要有个进展吧。

  活着没消息,死了没丧信,这不合常理。

  反倒是郭嘉,这时候显得格外镇定。他对袁熙说,天子应该还活着,但是伤得不轻。他不发诏书,是担心引起不必要的惊慌,要以静制动,等伤势恢复再说。

  袁熙将信将疑,问他有什么根据。

  郭嘉笑笑说,汉高祖鸿沟中箭、光武帝邯郸故事尔。天子一向以汉高祖、光武帝自比,就算受再重的伤,只要还活着,就不会失了风度,让人看低一眼。他会硬撑,直到转机到来。

  袁熙不得不承认,郭嘉简直对袁绍太熟悉了,这的确是袁绍能干得出来的事。

  这一点,他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