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技工贸的“壁垒”-《重回1995:错位人生》

  赴美之行,被迅速提上了日程。

  然而,当张凡将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林建国时,却引发了父子之间又一次激烈的理念冲突。

  书房里,林建国听完张凡关于“凤凰电子”的封锁以及他准备远赴m国寻求与cmd合作的计划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你的想法太大胆了。”许久之后,林建国掐灭了手中的烟,眉头紧锁地说道。

  “我不反对你做Vcd,这个市场很大,有机会。”

  “但是,你为什么非要一开始就去啃‘芯片’这块最硬的骨头呢?”

  “华夏的商业环境,讲究的是‘贸工技’。你看所有成功的企业,哪一个不是先从‘贸易’做起,有了市场和渠道,再慢慢建立自己的‘工厂’,最后才敢去碰‘技术’?”

  “你现在倒好,反其道而行之,一来就要搞‘技工贸’。一步就想跨到天上去,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林建国的话,代表了90年代华夏企业家的主流思想。

  这是一种被特定时代环境所塑造出来的、务实而又略显保守的商业哲学。

  “爸,您说的没错。”张凡没有直接反驳父亲。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贸工技’确实是风险最小、见效最快的路。”

  “我们完全可以像其他V-cd厂商一样,先想办法从‘凤凰电子’那里拿到授权,哪怕多花点钱,甚至给他们代工,先把市场做起来。”

  “但是……”张凡话锋一转,眼神变得无比锐利。

  “那样的‘未来科技’,就永远只能是一个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吃剩饭的‘小作坊’!”

  “那样的企业,或许能赚钱,但永远成不了‘伟大’的企业!”

  “核心技术,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命脉’!命脉,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凤凰电子今天可以用一颗小小的解码芯片就想把我们置于死地。那明天,m-core、三鑫,是不是可以用cpU、用内存,把我们所有的华夏企业都玩弄于股掌之上?!”

  “我们不能永远当‘打工仔’!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林建国的心上。

  他被儿子身上那种超越了年龄和时代的格局与视野,再一次深深地撼动了。

  他看着眼前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儿子,忽然意识到。

  他思考的,早已不是一家公司的存亡。

  而是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国家的未来。

  “我……我需要你的帮助。”张凡的语气缓和了下来,“赴美的签证,以及cmd公司的联系方式,以我现在的身份,很难办到。”

  林建国看着儿子那充满了期盼的眼神,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被击溃了。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好。”

  他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一个早已落满了灰尘的电话本,翻到了其中一页。

  “我帮你联系一个人。”

  “他是华夏第一批公派去m国晶谷的留学生,现在是驻m国大使馆的商务参赞。”

  “他或许,能帮你敲开桑德斯办公室的大门。”

  “但是,我只有一个要求。”林建国看着张凡,一字一句地说道。

  “活着回来。”

  这四个字,重如千钧。

  张凡知道,父亲已经不再是将他当成一个需要保护的孩子。

  而是将他当成了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平等的“战友”。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