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中的分析与规划,如同为沈清徽注入了清晰的行动指南。次日清晨,她并未立刻着手于接触陈猎户的计划,那需要更周密的准备和合适的契机。眼下,有另一件事,正在按照她的预期稳步推进,并且需要她投以适当的关注,以巩固初建的联盟——那便是与王婆子的米糕生意。
她如同往常一样,起床、清扫、照料草药,神色平静,仿佛昨夜那些冰冷的算计从未存在过。但她的耳朵,却比往日更加留意院外的动静,尤其是属于王婆子的、那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脚步声。
果然,日上三竿之时,院外便传来了王婆子那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欢快”的脚步声,比往日更急,更响,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招娣!招娣丫头!快开门!好消息!” 王婆子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沈清徽放下手中正在鞣制的另一张小型兽皮,是陷阱里一只倒霉的雉鸡,脸上迅速调整出期待与些许忐忑的神情,快步上前拉开了门闩。
门一开,王婆子便像一阵风似的卷了进来。她今日显然特意收拾过,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半新的蓝布褂子,脸上红光满面,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
“婆婆,您这是……” 沈清徽被她这架势弄得微微一愣,恰到好处地流露出疑惑。
王婆子一把抓住她的手,因为激动,手心有些汗湿,声音也拔高了几分:“丫头!咱们的米糕!成了!大受欢迎啊!”
她不等沈清徽回应,便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兴奋地讲述起来:“昨天下午,我就按咱们说好的,做了两锅米糕!先给左邻右舍尝了尝,你猜怎么着?个个都说好吃!那味道,又熟悉又新鲜,都说从来没吃过这样的米糕!李婶子当场就定下了三块,说要给她回门的闺女尝尝鲜!张寡妇更是直接,问能不能每天都给她留两块,她家小子爱吃!”
王婆子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我一看这势头,今天天没亮就又起来做了三锅!除了预留的,剩下的,我挎着篮子去村口那么一站,还没吆喝呢,就被早起下地、去镇上的乡亲们给围上了!你一块,我两块,三锅米糕,不到半个时辰,卖得干干净净!”
她夸张地比划着,仿佛描绘着一场盛大的胜利:“连里正家的婆娘都买了两块回去!还说这味道着实不错,清爽不腻人!丫头,你可是没看见那场面!”
沈清徽适时地露出惊喜的笑容,仿佛也被这热烈的反响所感染:“真的吗?婆婆!那……那真是太好了!” 她轻轻拍了拍胸口,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我还一直担心,味道不合大家的口味呢。”
“合!太合了!” 王婆子重重强调,看着沈清徽的眼神充满了信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这丫头的手艺和心思,再次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让她对自己“押对宝”的决定感到无比庆幸。
说到这里,王婆子像是想起了最重要的事,她郑重其事地将一直攥在手里的那个小布包塞到沈清徽手里,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得意:“喏,丫头,这是咱们头两天的利钱!按说好的,你一成!”
沈清徽感觉到那小布包沉甸甸的,入手是铜钱熟悉的触感和重量。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抬起清澈的眸子,带着几分“不敢置信”:“婆婆……这……这才两天,就有分成了?”
“当然!” 王婆子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咱们这米糕,定价不高,三文钱一块,但架不住买的人多啊!这两天零零总总,也卖出去几十块了!扣除糙米、豆子、柴火还有我那点功夫,净利差不多有一百文出头!这一成,就是你的!”
她催促道:“快打开看看!”
沈清徽这才依言,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还带着王婆子体温的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枚黄澄澄的铜钱。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朴实而诱人的光泽。
十文钱。
对于曾经的太后而言,微不足道。
但对于此刻身无长物、一切刚起步的沈清徽来说,这却是她凭借自身智慧和手艺,在这个世界挣到的第一笔“合法”收入。意义非凡。
她凝视着这十文钱,眼眶微微有些发红,这次倒有几分真实触动,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婆婆……谢谢您……我……我终于也能靠自己挣到钱了……” 她将“靠自己”和“挣到钱”咬得清晰,充分满足了王婆子作为“引路人”的成就感。
王婆子见她这般情状,心中更是软了几分,拍着她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柔和与肯定:“好孩子,这都是你自己有本事!婆婆不过是跑跑腿儿。往后啊,咱们这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你这一成利,也会越来越多!”
她看着沈清徽,越看越觉得这丫头是个福星、财神爷。不仅手艺惊人,懂得感恩,还如此守信用,说好的一成,拿到这实实在在的十文钱,眼中只有感激,没有半分贪婪或质疑。这样的合作伙伴,去哪里找?
“嗯!我相信婆婆!” 沈清徽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十文钱仔细地包好,贴身收起。这动作落在王婆子眼里,更是觉得她踏实、不张扬。
兴奋劲儿稍缓,王婆子又拉着沈清徽在石墩上坐下,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未来:“丫头,我琢磨着,光在村里卖,市场还是小了。等下次货郎来,我让他带几块去镇上试试水,要是镇上也卖得好,咱们就扩大规模!到时候,你那‘核心配料’可得供上啊!”
“婆婆放心,那几样草药后山都有,我定期去采,保证供应。” 沈清徽一口答应,随即,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担忧,“不过婆婆,后山我毕竟不熟,只敢在外围转转。听说深处才有更好的药材,但……也容易遇到危险。我昨天好像还听到村西头那边有动静,心里有点怕……”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后山,并模糊地提及了“村西头”,也就是陈猎户住所方向,为后续行动埋下伏笔。
王婆子此刻正在兴头上,闻言立刻摆手,一副“包在我身上”的架势:“怕什么!后山婆婆熟!哪块地方长什么,哪条路安全,婆婆门儿清!村西头那边是陈猎户的地盘,那人虽然孤拐,但只要不主动招惹他,他也不会理人。你要是想去深点的地方采药,跟婆婆说,婆婆给你指路,或者……嗯,以后有机会,找个可靠的人陪你一起去!”
她没有立刻提及陈猎户伤重之事,毕竟那只是传闻,且与她目前的兴奋点无关。但她的表态,无疑为沈清徽后续可能的“上山采药”行为提供了合理的掩护和支持。
又聊了一会儿米糕生意的一些细节,比如是否需要调整甜度,是否尝试加入其他干果,王婆子才心满意足地起身离开。临走前,她又再三保证,会按时送来分成,让沈清徽安心。
送走王婆子,沈清徽闩上门,回到屋内。
她从怀中再次取出那十文钱,放在掌心。
铜钱冰凉,却仿佛带着一丝滚烫的温度。
这不是施舍,不是乞讨,而是合作、是交换、是她沈清徽凭本事挣来的。
糕点试水,大获成功。
十文钱的分成,数额虽小,却象征着合作的初步成效,意味着她与王婆子的利益共同体变得更加牢固。王婆子对她手艺的信服,对她人品的认可,都因此事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条经营与信息的双重纽带,已然坚不可摧。
而这,正是她接下来所有行动——包括接触那个潜在的关键人物陈猎户——最坚实的基础。她有了一个稳定的、哪怕微小的现金流,有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和盟友。
将十文钱与原有的银钱仔细收好,沈清徽的目光再次投向村西的方向。
米糕生意,只是餐前开胃的点心。
真正的盛宴,或许,即将在那位孤僻的猎户身上,找到突破口。
网已撒下,静待时机。
她如同往常一样,起床、清扫、照料草药,神色平静,仿佛昨夜那些冰冷的算计从未存在过。但她的耳朵,却比往日更加留意院外的动静,尤其是属于王婆子的、那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脚步声。
果然,日上三竿之时,院外便传来了王婆子那几乎可以算得上是“欢快”的脚步声,比往日更急,更响,还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招娣!招娣丫头!快开门!好消息!” 王婆子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洋溢着满满的喜悦。
沈清徽放下手中正在鞣制的另一张小型兽皮,是陷阱里一只倒霉的雉鸡,脸上迅速调整出期待与些许忐忑的神情,快步上前拉开了门闩。
门一开,王婆子便像一阵风似的卷了进来。她今日显然特意收拾过,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穿着一件半新的蓝布褂子,脸上红光满面,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小布包。
“婆婆,您这是……” 沈清徽被她这架势弄得微微一愣,恰到好处地流露出疑惑。
王婆子一把抓住她的手,因为激动,手心有些汗湿,声音也拔高了几分:“丫头!咱们的米糕!成了!大受欢迎啊!”
她不等沈清徽回应,便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兴奋地讲述起来:“昨天下午,我就按咱们说好的,做了两锅米糕!先给左邻右舍尝了尝,你猜怎么着?个个都说好吃!那味道,又熟悉又新鲜,都说从来没吃过这样的米糕!李婶子当场就定下了三块,说要给她回门的闺女尝尝鲜!张寡妇更是直接,问能不能每天都给她留两块,她家小子爱吃!”
王婆子说得唾沫横飞,手舞足蹈:“我一看这势头,今天天没亮就又起来做了三锅!除了预留的,剩下的,我挎着篮子去村口那么一站,还没吆喝呢,就被早起下地、去镇上的乡亲们给围上了!你一块,我两块,三锅米糕,不到半个时辰,卖得干干净净!”
她夸张地比划着,仿佛描绘着一场盛大的胜利:“连里正家的婆娘都买了两块回去!还说这味道着实不错,清爽不腻人!丫头,你可是没看见那场面!”
沈清徽适时地露出惊喜的笑容,仿佛也被这热烈的反响所感染:“真的吗?婆婆!那……那真是太好了!” 她轻轻拍了拍胸口,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我还一直担心,味道不合大家的口味呢。”
“合!太合了!” 王婆子重重强调,看着沈清徽的眼神充满了信服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这丫头的手艺和心思,再次得到了市场的验证,让她对自己“押对宝”的决定感到无比庆幸。
说到这里,王婆子像是想起了最重要的事,她郑重其事地将一直攥在手里的那个小布包塞到沈清徽手里,压低了声音,却掩不住得意:“喏,丫头,这是咱们头两天的利钱!按说好的,你一成!”
沈清徽感觉到那小布包沉甸甸的,入手是铜钱熟悉的触感和重量。她没有立刻打开,而是抬起清澈的眸子,带着几分“不敢置信”:“婆婆……这……这才两天,就有分成了?”
“当然!” 王婆子挺直了腰板,与有荣焉,“咱们这米糕,定价不高,三文钱一块,但架不住买的人多啊!这两天零零总总,也卖出去几十块了!扣除糙米、豆子、柴火还有我那点功夫,净利差不多有一百文出头!这一成,就是你的!”
她催促道:“快打开看看!”
沈清徽这才依言,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还带着王婆子体温的布包。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十枚黄澄澄的铜钱。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烁着朴实而诱人的光泽。
十文钱。
对于曾经的太后而言,微不足道。
但对于此刻身无长物、一切刚起步的沈清徽来说,这却是她凭借自身智慧和手艺,在这个世界挣到的第一笔“合法”收入。意义非凡。
她凝视着这十文钱,眼眶微微有些发红,这次倒有几分真实触动,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婆婆……谢谢您……我……我终于也能靠自己挣到钱了……” 她将“靠自己”和“挣到钱”咬得清晰,充分满足了王婆子作为“引路人”的成就感。
王婆子见她这般情状,心中更是软了几分,拍着她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柔和与肯定:“好孩子,这都是你自己有本事!婆婆不过是跑跑腿儿。往后啊,咱们这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你这一成利,也会越来越多!”
她看着沈清徽,越看越觉得这丫头是个福星、财神爷。不仅手艺惊人,懂得感恩,还如此守信用,说好的一成,拿到这实实在在的十文钱,眼中只有感激,没有半分贪婪或质疑。这样的合作伙伴,去哪里找?
“嗯!我相信婆婆!” 沈清徽重重地点了点头,将十文钱仔细地包好,贴身收起。这动作落在王婆子眼里,更是觉得她踏实、不张扬。
兴奋劲儿稍缓,王婆子又拉着沈清徽在石墩上坐下,开始兴致勃勃地规划未来:“丫头,我琢磨着,光在村里卖,市场还是小了。等下次货郎来,我让他带几块去镇上试试水,要是镇上也卖得好,咱们就扩大规模!到时候,你那‘核心配料’可得供上啊!”
“婆婆放心,那几样草药后山都有,我定期去采,保证供应。” 沈清徽一口答应,随即,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眉头微蹙,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担忧,“不过婆婆,后山我毕竟不熟,只敢在外围转转。听说深处才有更好的药材,但……也容易遇到危险。我昨天好像还听到村西头那边有动静,心里有点怕……”
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了后山,并模糊地提及了“村西头”,也就是陈猎户住所方向,为后续行动埋下伏笔。
王婆子此刻正在兴头上,闻言立刻摆手,一副“包在我身上”的架势:“怕什么!后山婆婆熟!哪块地方长什么,哪条路安全,婆婆门儿清!村西头那边是陈猎户的地盘,那人虽然孤拐,但只要不主动招惹他,他也不会理人。你要是想去深点的地方采药,跟婆婆说,婆婆给你指路,或者……嗯,以后有机会,找个可靠的人陪你一起去!”
她没有立刻提及陈猎户伤重之事,毕竟那只是传闻,且与她目前的兴奋点无关。但她的表态,无疑为沈清徽后续可能的“上山采药”行为提供了合理的掩护和支持。
又聊了一会儿米糕生意的一些细节,比如是否需要调整甜度,是否尝试加入其他干果,王婆子才心满意足地起身离开。临走前,她又再三保证,会按时送来分成,让沈清徽安心。
送走王婆子,沈清徽闩上门,回到屋内。
她从怀中再次取出那十文钱,放在掌心。
铜钱冰凉,却仿佛带着一丝滚烫的温度。
这不是施舍,不是乞讨,而是合作、是交换、是她沈清徽凭本事挣来的。
糕点试水,大获成功。
十文钱的分成,数额虽小,却象征着合作的初步成效,意味着她与王婆子的利益共同体变得更加牢固。王婆子对她手艺的信服,对她人品的认可,都因此事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条经营与信息的双重纽带,已然坚不可摧。
而这,正是她接下来所有行动——包括接触那个潜在的关键人物陈猎户——最坚实的基础。她有了一个稳定的、哪怕微小的现金流,有了一个可靠的信息源和盟友。
将十文钱与原有的银钱仔细收好,沈清徽的目光再次投向村西的方向。
米糕生意,只是餐前开胃的点心。
真正的盛宴,或许,即将在那位孤僻的猎户身上,找到突破口。
网已撒下,静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