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授权与信任-《太后穿成傻丫头后》

  日头偏西,将清徽工坊的青砖瓦舍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议事小院内,气氛却比午时更加凝重。王婆子坐在石凳上,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伸着脖子往院外瞧;周瑾虽依旧看着手中的《技术日志》,但指尖无意识敲击桌面的频率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沈清徽端坐主位,手边放着一杯早已凉透的清茶,目光沉静地掠过墙上那幅组织架构图,似乎在审视着自己亲手搭建的骨架,能否承受得住现实风雨的锤击。

  终于,院外传来了急促而整齐的脚步声。门帘掀动,一身风尘仆仆的陈砺大步走了进来。他深色的短打上沾染着尘土,袖口处有一道明显的撕裂痕迹,眉骨上方也多了一道浅浅的血痕,已经凝固。但他眼神锐利如常,腰背挺直,周身还带着一丝未曾散尽的凛冽气息。

  “东家。”陈砺抱拳行礼,声音略带沙哑,却沉稳有力。

  王婆子“哎呦”一声就站了起来,围着陈砺转了一圈,连声问:“陈总管,你可算回来了!没事吧?受伤了?人怎么样了?货呢?”

  周瑾也合上了日志,关切地望过来。

  沈清徽没有立刻发问,只是将手边那杯凉茶往陈砺的方向轻轻推了推,声音平和:“先坐下,喝口水,慢慢说。”

  陈砺心中微暖,也不客气,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冰凉的茶水划过喉咙,驱散了几分燥意。他依言坐下,言简意赅地开始汇报:

  “禀东家,黑风岭之事已了。对方并非惯匪,乃是附近村落被李地主逼租破了家的几个闲汉,纠结起来铤而走险。共八人,持柴刀木棍,未经过训练。”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

  “我率队抵达后,先占据有利地形,形成合围之势。与其头目对话,陈明利害,言明我工坊乃知府大人嘉奖之‘义商’,劫掠我等,罪加一等。同时,展示武力,令其知难而退。”

  王婆子紧张地插嘴:“他们……他们就这么怂了?”

  陈砺摇头:“起初不肯,妄图倚仗人多。我令护卫队结阵前行,以包铁木棍击碎其旁巨石,震慑其心。其后,承诺若他们放下武器,释放人货,我可做主,不予报官追究,并……赠其三日干粮,言明工坊日后若有搬运重物之零活,可优先雇佣他们。”

  周瑾闻言,眼中露出思索之色,微微颔首。

  “最终,其头目权衡利弊,依言照办。两名被扣弟兄安然无恙,货物清点,丝毫无损。我等监视其散去后,方才押运货物返回。”陈砺汇报完毕,最后补充道,“此事背后,据那头目含糊透露,似有李地主家仆暗中怂恿,意在试探我工坊反应,制造麻烦。但无确凿证据。”

  院内一时寂静。王婆子拍着胸口,长舒一口气:“老天爷,可算是有惊无险!人没事就好,货没事就好!陈总管,你可真行!”

  周瑾也开口道:“陈总管处置得当,恩威并施,既化解危机,又避免结下死仇,更探得潜在幕后黑手,周某佩服。”

  陈砺并未因夸赞而动容,只是看向沈清徽。

  沈清徽脸上依旧看不出太多情绪,只微微颔首:“处理得不错。既维护了工坊利益,亦未滥施暴力,留有转圜余地,你受伤了?”

  陈砺摸了摸眉骨上的浅痕:“小擦碰,无碍,冲突间被树枝划到。”

  “嗯,下去后找孙医师上些药,”沈清徽吩咐了一句,随即目光扫过三人,声音清越,“既然人都到齐了,我们便开始吧,这是新制确立后,我们第一次正式的管理层会议。”

  王婆子、周瑾、陈砺立刻正襟危坐。

  “今日会议,主要议三件事,”沈清徽开门见山,“第一,汇总近日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重要情况;第二,明确后续协作流程与汇报机制;第三,定下几条规矩。”

  她首先看向王婆子:“王主管,你先说。”

  王婆子立刻来了精神,掏出她那本越来越厚的“功过簿”,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

  “东家,各位总监,老婆子我这边,人员名册已经初步理清了,现有雇工五十七人,家世背景、在哪个岗位,都记着呢!按您吩咐,工分等级方案我也拟了个草稿,按‘甲、乙、丙、丁’四等,主要看手脚快慢、出错多少、还有……呃,周总监那边的标准达成情况来定。”她说着,瞄了周瑾一眼。

  “后勤这块,库房领用规矩立起来了,谁领啥、领多少、干啥用,都得我这儿批条子、记上账!乱领乱拿的风气算是刹住了,就是……”她顿了顿,脸上露出些为难,“就是最近想进工坊的人太多了,天天有人来求,老婆子我门槛都快被踏破了,光今天上午就接待了七八个,都是乡里乡亲的,拒绝起来也费劲……”

  “另外,按陈总管要求,每日的访客、新进人员名单,我都让人抄录了,一会儿就送过去。”

  沈清徽静静听完,点了点头:“名册与工分方案,会后呈我细看。人员招募,需有规划,宁缺毋滥。日后新增岗位,由你根据生产需求(看向周瑾)提出初步计划,我们商议后,再由你执行招募,人情固然要考虑,但工坊的规矩和效率是第一位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东家,老婆子明白了!”王婆子连忙记下。

  “周总监,”沈清徽目光转向周瑾。

  周瑾翻开他的《技术日志》,汇报更为严谨:

  “东家,王主管,陈总管。技术生产方面,主要进展与问题如下:一、水力传动系统运行平稳,已建立日常巡检要点。二、灌装工序标准化已推行,定量勺图纸已完成,交由工具组制作,三日后可投入使用,届时效率与质量应有显着提升。三、原料处理区已实行‘分区管理’与‘流程卡’制度,混乱状态得到改善。四、研发小组已就香膏凝固速度优化提出三个新配方,正在测试比对。”

  他顿了顿,推了推并不存在的眼镜,语气带上一丝凝重:

  “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三:其一,部分工匠对新技术、新规矩接受缓慢,需反复讲解监督,影响整体推进速度。其二,研发所需的一些特殊药材、器皿,本地难以采购,需开辟州府甚至更远渠道。其三,随着产量提升,现有水力在某些时段已显不足,需考虑备用动力或扩增水车。”

  沈清徽认真听着,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点动:“工匠适应问题,王主管需配合,将遵守新规纳入工分考核,采购渠道,我会留意,你亦可列出所需清单,动力问题,事关长远,你可先做调研,提出几个备选方案,我们后续专项讨论。”

  “是,”周瑾沉稳应下。

  最后是陈砺,他言简意赅地补充了安保巡逻制度的落实情况和今日黑风岭事件的详细过程,并提出了后续加强偏远路线勘察、以及与周边村落建立更紧密信息联络机制的建议。

  三人都汇报完毕,院内再次安静下来,等待着沈清徽的总结与决策。

  沈清徽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位面貌各异、却都已初步展现出独当一面潜力的下属,心中那份因放权而产生的细微不确定,渐渐被一种更为坚实的信心所取代。

  “很好,”她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这几日,诸位都做得很好。王婆婆厘清人事,建立规矩;周瑾推进技术,着眼长远;陈砺护卫周全,化解危机。各司其职,已见成效。”

  她站起身,走到那幅组织架构图前,指尖划过代表三人的位置:

  “今日起,我们便以此为基础,正式运转。我在此明确几点:

  一、各司其职,诸位职责范围内的事务,皆有决断之权,无需事事问我。我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细节。

  二、定期汇报,每五日,需如今日这般,集中汇报重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计划。紧急事务,随时可报。

  三、重大决策共议,涉及工坊发展方向、巨额资金投入、重要人事任免、核心技术创新及类似今日黑风岭之外部冲突等事项,需我们四人共同商议,投票决定。若遇票数相等,由我裁定。”

  她顿了顿,转身看向三人,目光深邃:

  “最后,我保留一项权力——‘紧急事务否决权’。若非议定之事,或在诸位职权范围内之决策,若我认为其可能对工坊造成不可挽回之重大损害时,我有一票否决之权,此权我不会轻用,望诸位理解。”

  王婆子、周瑾、陈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认同,东家并非完全放权,她依然是最终的掌舵者,这让他们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感到了一种约束和安心。

  “理应如此,”周瑾率先表态。

  “东家考虑周全,”陈砺沉声道。

  王婆子也赶紧点头:“对对对,大事还得东家您拿主意!”

  “既如此,章程便算定了,”沈清徽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那笑意驱散了她眉宇间常驻的清冷,显得真实而温暖,“工坊是大家的工坊,未来能走多远,仰赖诸位同心协力,我信诸位之能,亦望诸位莫负此信。”

  她拿起桌上早已凉透的茶壶,亲自为三人重新斟上温热的茶水,以茶代酒,举杯道:“前路或有风雨,然吾等同行,何惧之有?愿我清徽工坊,基业长青。”

  王婆子、周瑾、陈砺心中激荡,纷纷举杯起身。

  “愿随东家,共创基业!”三人异口同声,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简单的仪式,却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四个人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

  会议散去,王婆子揣着她的“功过簿”,风风火火地去继续“执法”;周瑾抱着他的《技术日志》,匆匆赶回研发小组查看测试结果;陈砺则去安排加强夜间的巡逻班次。

  沈清徽独自留在议事堂,看着窗外彻底沉下的夜幕和工坊区域逐渐亮起的点点灯火,缓缓舒了一口气。授权,意味着风险,但也意味着解放与成长。今日这场会议,以及黑风岭事件的顺利解决,让她看到这套管理体系初步经受住了考验。

  她提起笔,在新的一页日记上写下:

  “授之以权,责之以任,初见其效,王婆子渐入佳境,周瑾严谨务实,陈砺果决沉稳,黑风岭一事,危机亦为转机,既磨砺了爪牙,亦窥得暗处之敌。制度之轮已启,信任为基,监督为轨,望能行稳致远。然李地主之患,犹在暗处,不可不防。”

  笔尖停顿,她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目光幽深。这白石村的棋局,因她这异数之子落入,已彻底活了过来。而真正的博弈,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