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制度的威力-《太后穿成傻丫头后》

  挂牌仪式的余温尚未散去,小院门口那块崭新的“林家作坊”牌匾还在阳光下散发着樟木与墨汁混合的独特气息,沈清徽便已雷厉风行地开始了下一步动作。宣言既出,便需有坚实的制度作为基石,将那“共同财富”与“共享成果”的承诺,落到实处,化为驱动所有人前进的清晰路径。

  次日清晨,所有雇工,包括那些负责原料预处理、晾晒、包装的村民,甚至包括王婆子、周瑾、陈砺这些核心成员,都被召集到了小院门口的空地上。与前日观礼时的松散不同,今日众人按工序自觉站成了几堆,脸上带着几分好奇,几分郑重。他们都预感到,东家要有重要的举措宣布。

  沈清徽依旧是一身素净,立于牌匾之下。她的目光沉静,扫过下方一张张或熟悉或略显陌生的面孔。王婆子站在她身侧稍后的位置,手里捧着一卷新糊好的大黄纸,上面用工整的毛笔字写满了细则。周瑾则拿着炭笔和本子,准备记录。陈砺守在人群外围,确保秩序。

  “诸位,”沈清徽开口,声音清晰,不带多余情绪,“昨日牌匾已立,宣言已出。‘林家作坊’既是大家共同的财富,便需有明确的规矩,确保这份财富能公平、持久地惠及每一位为之付出辛劳的人。”

  众人屏息凝神,知道重点来了。

  “自今日起,”沈清徽声音微扬,“‘林家作坊’将全面推行升级版的——‘工分计件制’与‘绩效考核’!”

  “工分计件制”大家已不陌生,但“升级版”和“绩效考核”这两个词,却让不少人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沈清徽不急于解释,而是对王婆子点了点头。

  王婆子会意,上前一步,将手中那卷大黄纸“哗啦”一声展开,高高举起,贴在了早已准备好的一块平整木板上。只见黄纸顶端写着几个大字——“林家作坊工分考核细则”。

  “大家都看好了!听清了!”王婆子中气十足,指着黄纸上的条款,一条一条,用最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解释起来。

  “这升级版的工分计件,就是把活儿分得更细,算得更清!”

  “瞧这儿,”她指着第一栏,“精细挑拣艾草,去除老叶黄叶、杂质,每净重一斤,计两分!普通清洗,洗净泥沙,沥干水分,每十斤计一分!”

  “晾晒翻动,按划定的区域算,每日翻动三次以上,保证通风受光均匀,无霉变,计两分!若是偷懒只翻一次,或者没晒好发了霉,那就对不住了,只能计一分,甚至扣分!”

  “包装贴标,每完成十罐凝玉膏,检查无误,封装严密,计一分半!贴歪了、弄脏了,那可不行!”

  她一条条念下去,将原料处理、晾晒、包装等所有环节的工作量、质量要求与对应的工分,明明白白地公之于众。比起之前粗略的计件,这次的规定更加细致,对质量的要求也更高,但同时,做得好的奖励工分也更具吸引力。

  人群中开始响起嗡嗡的议论声。有人面露喜色,比如赵三叔这种手脚麻利、干活细致的,觉得自己优势更大;也有人暗暗叫苦,之前还能稍微磨蹭一下,现在这规定下来,偷奸耍滑的空间几乎被堵死了。

  王婆子念完工分细则,喘了口气,脸上露出一种带着骄傲的神秘笑容:“光有多干多得分还不够!东家说了,要鼓励用心、鼓励能干的人!所以,从本月起,新增‘绩效考核’!”

  这个词更加新鲜,大家都竖起了耳朵。

  “所谓绩效考核,”王婆子提高声调,“就是不光看你干了多少,还要看你干得怎么样,有没有心!”

  她指着黄纸下方新增的几栏,大声宣布:

  “每月评比‘优秀员工’三名!标准如下——”

  “一、本月总工分排名前三者,自动入选!”

  “二、提出有效改进建议,被采纳并产生效益者,譬如改进个工具啊,想个提高效率的法子啊,一经采纳,直接奖励……二十分!并优先考虑评为优秀员工!”

  “三、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或隐患,避免作坊遭受损失者,譬如发现原料大批变质啊,工具严重隐患啊,奖励十分到三十分不等,并优先考虑评为优秀员工!”

  “四、爱岗敬业,团结互助,表现突出,由各工序负责人,目前主要是老婆子我提名,东家核准,亦可入选!”

  这一连串的“优秀员工”标准和奖励办法抛出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巨石,激起了滔天巨浪!

  物质奖励!荣誉!

  工分直接就是钱!二十分、三十分,那得是多大一笔钱?而且还能被评为“优秀员工”,这是多大的脸面?

  赵三叔激动得拳头紧握,呼吸都急促起来。他觉得自己有力气,肯下功夫,冲工分排名有希望!林大山则挠着头,开始琢磨自己负责晾晒的那个区域,有没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就连几个平日里只是按部就班干活的妇人,眼睛也开始发亮,想着以后干活要更仔细些,说不定就能发现什么问题,立个功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婆子很满意众人的反应,继续放出重磅消息:“评上‘优秀员工’的,除了正常的工分报酬,当月额外奖励一百文钱!而且,名字会写在这边的‘光荣榜’上,挂它一个月!让所有来作坊的人都看看,谁是咱们作坊的榜样!”

  她指了指旁边另一块准备好的小木板,上面已经写好了“光荣榜”三个字。

  一百文!名字上墙!

  这下,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一百文,对于这些农户来说,几乎是一个壮劳力大半个月的嚼用!更别提那“上墙”的荣誉,在这乡野之地,简直是光宗耀祖般的事情!

  “东家……东家此言当真?”一个胆子稍大的年轻雇工,声音颤抖着问道。

  沈清徽目光平静地看向他,语气不容置疑:“‘林家作坊’立号之基,在于诚信。我既当众宣布,便绝无虚言。细则在此,白纸黑字,人人可见。每月工分核算与绩效考核,由王婆婆主要负责,周先生复核,我最终审定。一切,按规矩办事。”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好!太好了!”赵三叔第一个吼了出来,满脸通红,“东家仁义!规矩明白!咱们以后就知道该往哪儿使劲了!我赵老三别的不敢说,这把子力气有的是,一定好好干,争当这个优秀员工!”

  “对!好好干!”

  “争当优秀员工!”

  人群彻底沸腾了,之前的些许疑虑和畏难情绪,被这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和前所未有的荣誉刺激得烟消云散。每个人都摩拳擦掌,眼中燃烧着奋斗的火焰。

  王婆子趁机将细则木板挂在院墙显眼处,大声道:“都看清楚了!记明白了!以后就照这个来!每日下工前,到我这里登记工分!月底咱们见真章!”

  制度的威力,在这一刻初步显现。

  它如同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清晰地指引着每个人努力的方向;它又像一剂强效的催化剂,将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彻底激发出来。

  从这一天起,小院内外的工作氛围,再次为之一变。

  之前还需要王婆子不时吆喝、监督,如今几乎完全变成了自发的高效运转。负责挑拣的妇人,眼睛瞪得溜圆,恨不得把每一片不合格的叶子都挑出来;负责清洗的,一遍遍过水,生怕留下一丝泥沙影响工分;负责晾晒的,算着时辰翻动,比照顾自家孩子还上心;包装的更是小心翼翼,力求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瑕。

  没有人催促,没有人偷懒。因为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多流一滴汗,多尽一份心,换来的可能就是月底那沉甸甸的铜钱和令人羡慕的“优秀员工”称号。

  周瑾看着这井然有序、充满干劲的场面,忍不住对身旁的沈清徽低声道:“姑娘,此制度……真乃神来之笔。竟能化被动为主动,令人心甘情愿竭尽全力。”

  沈清徽望着窗外,目光悠远:“人性趋利,亦向好。只需将‘利’与‘好’的路径规划清晰,并保证其公平,便能激发出远超想象的能量。”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王婆婆,你日常巡查时,还需留意,莫要让有些人为了工分,过于急功近利,反而坏了品质,或者排挤他人。团结互助这一条,也要落到实处。”

  “丫头你放心,老婆子我省得!”王婆子拍着胸脯保证,“谁要是敢耍小聪明,坏了规矩,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制度的推行,并非一劳永逸。它需要持续的监督、适时的调整,以及执行者足够的智慧和手腕。

  但无论如何,一套融合了按劳分配、绩效考核与精神荣誉的、超越时代的激励机制,已经在这名为“林家作坊”的土壤中深深扎根。它所带来的活力与效率,将成为沈清徽应对未来一切风雨的最强底气。

  李满仓的经济打压尚未全面展开,但“林家作坊”内部,已然铸就了一道由制度和人心凝聚而成的坚固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