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试用带来的惊人效果与高涨的团队士气,并未让沈清徽迷失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恰恰相反,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一款优秀的产品,仅仅是叩开成功大门的第一块砖石。若想将这“凝玉膏”的价值最大化,乃至奠定未来商业帝国的基石,后续的包装与定位,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产品本身的研发。
夜色深沉,小院书房内灯火通明。沈清徽并未急于安排生产,而是将王婆子、周瑾再次召集到一起,陈砺依旧如影子般立于门外警戒。桌上,除了那几罐备受好评的凝玉膏,还摊开着几张沈清徽亲手绘制的草图。
“产品既成,接下来,便是如何将其呈于世人面前。”沈清徽开门见山,指尖点在那朴素的白瓷小罐上,“此等包装,用于内部试用尚可,若想其匹配‘凝玉膏’的价值,登入大雅之堂,远远不够。”
王婆子如今对沈清徽已是无条件的信服,闻言立刻点头:“丫头说得是!好东西就得有个好卖相!咱们这膏子效果这么好,可不能再用这种大路货的罐子了,平白跌了份儿!”她走街串巷,最是明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道理,那些县城里的富家太太小姐,买个胭脂水粉,光看那盒子都肯多花好几倍的钱。
周瑾则更关注实际,他拿起一个空罐,摩挲着略显粗糙的瓷面,沉吟道:“包装确需改进。不仅为美观,亦需考虑密封性,确保膏体不易变质,香气不易逸散。且需便于携带、取用。”
“先生所虑极是。”沈清徽赞许地看了周瑾一眼,将手边的草图推向桌子中央,“故而,我重新设计了此膏的包装。”
几人目光落在草图上。只见纸上画着数款小巧雅致的陶瓷罐,形态各异,有圆润饱满如露珠的,有扁平方正似玉玺的,有细颈圆腹若美人觚的……每一款都线条流畅,比例匀称,透着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高级感。罐盖的设计也颇具匠心,有的浮雕着缠枝莲纹,有的则是简洁的如意云头,甚至有一款,盖钮被设计成了含苞待放的玉兰形状。
“这……这也太好看了吧!”王婆子眼睛发直,忍不住伸手想去摸那图纸,又怕弄坏了,缩回手,啧啧赞叹,“老婆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没见过这么精巧的胭脂罐子!这哪是装香膏的,这简直就是摆着看的宝贝!”
周瑾也目露惊艳,他仔细审视着图纸上的结构,尤其关注罐口与盖子的密封结合处:“姑娘设计精妙,这些罐形不仅美观,其口沿与盖子的契合度看似也经过精心计算,若烧制得当,密封性应远超现有之罐。只是……”他顿了顿,面露难色,“如此精巧的器形,且需批量烧制,对窑口和画工要求极高,恐怕造价不菲,且难寻合适的工匠。”
“造价不是问题。”沈清徽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要的,便是‘不凡’。此罐,便是‘凝玉膏’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必须让人一见便知,此物绝非寻常。”她指向其中一款圆润如玉璧、盖钮为玉兰苞的设计,“暂定此款。釉色需用最上等的甜白釉,务求质感温润,色泽纯正,以衬‘凝玉’之名。罐底,需落款——”
她提笔,在草图旁空白处,写下三个清隽中带着风骨的字:“清徽阁”。
“日后,凡我名下出品之物,无论香膏、香露亦或其他,皆用此款。”她掷地有声,确立了品牌的雏形。
王婆子喃喃念着“清徽阁”三个字,只觉得又雅致又大气,比什么“张记”“李铺”不知强了多少倍,连连叫好。
周瑾也深感震撼,姑娘此举,不仅是卖货,更是立信、立名!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可期的商业招牌正在冉冉升起。
“包装既定,接下来,便是如何卖,卖给谁,以何价卖。”沈清徽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二人,语气变得沉静而深邃,“王婆婆,你以为,此膏当如何定价?又当在何处售卖?”
王婆子立刻来了精神,掰着手指头算:“咱们这膏子效果这么好,盒子又这么精美,怎么也得……也得比县城‘芙蓉斋’最贵的玉容膏再贵上三成!不,五成!就在咱们村口,或者我去县城摆个摊……”
沈清徽静静听她说完,未置可否,而是看向周瑾:“周先生以为呢?”
周瑾沉吟道:“瑾对市价不甚了解,但依此膏之效,与耗费之心力物料,定价确不应低廉。至于售卖地点,县城人流量大,富户更多,似比村口更为合适。”
待二人说完,沈清徽才缓缓摇头,唇边勾起一丝清冷而睿智的弧度。
“不,你们都错了。”她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凝玉膏’不会在村口售卖,也不会在县城摆摊。甚至,短期内,它根本不会公开出现在任何铺面上。”
王婆子和周瑾同时愣住了,不解地看向她。
“此膏,目标并非寻常百姓,亦非县城普通富户。”沈清徽目光如炬,彷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我们的客人,是县城里真正有头有脸的富家夫人、千金小姐,是那些用惯了好东西、眼光挑剔、且不惜为独一无二之美物一掷千金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故而,定价——每罐十两纹银。”
“十……十两?!”王婆子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十两银子,足够普通庄户人家舒舒服服过上一整年了!就买这一小罐香膏?这……这谁会买啊?!
连一向沉稳的周瑾也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姑娘,这……这价格是否太过……”王婆子讷讷道,觉得丫头是不是有些……飘了?
“高吗?”沈清徽反问,语气平静无波,“我问你们,对于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将大半心思都用在妆扮攀比上的贵妇千金而言,十两银子,换一份独一无二、效果卓着、能让她们在社交场中脱颖而出、备受艳羡的容颜,值,还是不值?”
王婆子张了张嘴,想起自己接触过的几个县城富户女眷,为了时新首饰衣裳一掷数十两甚至上百两的情形,顿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况且,”沈清徽继续道,抛出了更关键的策略,“物以稀为贵。‘凝玉膏’初期,绝不大量供应。每月,仅出品三十罐。”
“三十罐?”王婆子又是一惊,“这……这么少?那怎么够卖?”
“就是要不够卖。”沈清徽眼中闪过一丝掌控全局的锐芒,“唯有稀缺,方能激发渴望;唯有难得,方显其尊贵。我们不仅要卖得贵,还要让她们觉得,能买到,便是一种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饥饿营销!这是超越时代的商业手段,但在任何时代,对人性欲望的拿捏,都是相通的。
王婆子仔细品味着这番话,浑浊的老眼渐渐亮了起来,她猛地一拍大腿:“高!丫头,你这招太高了!让她们抢!抢破头!到时候,就不是我们求着卖,是她们求着买,价格说不定还能……”她彷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贵妇人们为了一罐凝玉膏争相讨好她的场面,激动得满脸红光。
周瑾也恍然大悟,看向沈清徽的目光充满了钦佩。姑娘不仅懂技术,更深谙人心与经营之道!
“那……我们怎么让那些夫人小姐知道咱们的宝贝呢?”王婆子迫不及待地问。
“这就是下一步的关键。”沈清徽成竹在胸,“王婆婆,你需要动用你的关系,不着痕迹地,将‘清徽阁’与‘凝玉膏’之名,以及其神奇功效与昂贵稀缺,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滴一般,精准地扩散到县城上层女眷的社交圈中。记住,要神秘,要高傲,绝不能主动推销。要让她们‘偶然’听闻,进而产生好奇,最终,主动来求。”
她看向周瑾:“周先生,三十罐的产量,质量必须如一,绝不能有丝毫差池。包装瓷罐的订制,需你与王婆婆共同把关,务求完美。”
“瑾明白!”
“老婆子晓得了!”
两人齐声应答,斗志昂扬。
沈清徽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彷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那场由她亲手掀起的、属于“清徽阁”与“凝玉膏”的风暴。
包装,定位,策略,皆已明确。
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从未局限于这小小的白石村。
十两银子一罐的凝玉膏,将是她投向这个时代消费市场的一颗惊雷,也是她迈向更广阔舞台的,最优雅而强势的登场。
她轻声自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县城的水,也该搅动一番了。”
夜色深沉,小院书房内灯火通明。沈清徽并未急于安排生产,而是将王婆子、周瑾再次召集到一起,陈砺依旧如影子般立于门外警戒。桌上,除了那几罐备受好评的凝玉膏,还摊开着几张沈清徽亲手绘制的草图。
“产品既成,接下来,便是如何将其呈于世人面前。”沈清徽开门见山,指尖点在那朴素的白瓷小罐上,“此等包装,用于内部试用尚可,若想其匹配‘凝玉膏’的价值,登入大雅之堂,远远不够。”
王婆子如今对沈清徽已是无条件的信服,闻言立刻点头:“丫头说得是!好东西就得有个好卖相!咱们这膏子效果这么好,可不能再用这种大路货的罐子了,平白跌了份儿!”她走街串巷,最是明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道理,那些县城里的富家太太小姐,买个胭脂水粉,光看那盒子都肯多花好几倍的钱。
周瑾则更关注实际,他拿起一个空罐,摩挲着略显粗糙的瓷面,沉吟道:“包装确需改进。不仅为美观,亦需考虑密封性,确保膏体不易变质,香气不易逸散。且需便于携带、取用。”
“先生所虑极是。”沈清徽赞许地看了周瑾一眼,将手边的草图推向桌子中央,“故而,我重新设计了此膏的包装。”
几人目光落在草图上。只见纸上画着数款小巧雅致的陶瓷罐,形态各异,有圆润饱满如露珠的,有扁平方正似玉玺的,有细颈圆腹若美人觚的……每一款都线条流畅,比例匀称,透着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高级感。罐盖的设计也颇具匠心,有的浮雕着缠枝莲纹,有的则是简洁的如意云头,甚至有一款,盖钮被设计成了含苞待放的玉兰形状。
“这……这也太好看了吧!”王婆子眼睛发直,忍不住伸手想去摸那图纸,又怕弄坏了,缩回手,啧啧赞叹,“老婆子我活了这么大岁数,就没见过这么精巧的胭脂罐子!这哪是装香膏的,这简直就是摆着看的宝贝!”
周瑾也目露惊艳,他仔细审视着图纸上的结构,尤其关注罐口与盖子的密封结合处:“姑娘设计精妙,这些罐形不仅美观,其口沿与盖子的契合度看似也经过精心计算,若烧制得当,密封性应远超现有之罐。只是……”他顿了顿,面露难色,“如此精巧的器形,且需批量烧制,对窑口和画工要求极高,恐怕造价不菲,且难寻合适的工匠。”
“造价不是问题。”沈清徽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要的,便是‘不凡’。此罐,便是‘凝玉膏’给人的第一眼印象,必须让人一见便知,此物绝非寻常。”她指向其中一款圆润如玉璧、盖钮为玉兰苞的设计,“暂定此款。釉色需用最上等的甜白釉,务求质感温润,色泽纯正,以衬‘凝玉’之名。罐底,需落款——”
她提笔,在草图旁空白处,写下三个清隽中带着风骨的字:“清徽阁”。
“日后,凡我名下出品之物,无论香膏、香露亦或其他,皆用此款。”她掷地有声,确立了品牌的雏形。
王婆子喃喃念着“清徽阁”三个字,只觉得又雅致又大气,比什么“张记”“李铺”不知强了多少倍,连连叫好。
周瑾也深感震撼,姑娘此举,不仅是卖货,更是立信、立名!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可期的商业招牌正在冉冉升起。
“包装既定,接下来,便是如何卖,卖给谁,以何价卖。”沈清徽话锋一转,目光扫过二人,语气变得沉静而深邃,“王婆婆,你以为,此膏当如何定价?又当在何处售卖?”
王婆子立刻来了精神,掰着手指头算:“咱们这膏子效果这么好,盒子又这么精美,怎么也得……也得比县城‘芙蓉斋’最贵的玉容膏再贵上三成!不,五成!就在咱们村口,或者我去县城摆个摊……”
沈清徽静静听她说完,未置可否,而是看向周瑾:“周先生以为呢?”
周瑾沉吟道:“瑾对市价不甚了解,但依此膏之效,与耗费之心力物料,定价确不应低廉。至于售卖地点,县城人流量大,富户更多,似比村口更为合适。”
待二人说完,沈清徽才缓缓摇头,唇边勾起一丝清冷而睿智的弧度。
“不,你们都错了。”她声音不高,却如金石坠地,“‘凝玉膏’不会在村口售卖,也不会在县城摆摊。甚至,短期内,它根本不会公开出现在任何铺面上。”
王婆子和周瑾同时愣住了,不解地看向她。
“此膏,目标并非寻常百姓,亦非县城普通富户。”沈清徽目光如炬,彷佛穿透了墙壁,望向了更远的地方,“我们的客人,是县城里真正有头有脸的富家夫人、千金小姐,是那些用惯了好东西、眼光挑剔、且不惜为独一无二之美物一掷千金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道:“故而,定价——每罐十两纹银。”
“十……十两?!”王婆子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瞪得溜圆,差点咬到自己的舌头。十两银子,足够普通庄户人家舒舒服服过上一整年了!就买这一小罐香膏?这……这谁会买啊?!
连一向沉稳的周瑾也露出了震惊的神色,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姑娘,这……这价格是否太过……”王婆子讷讷道,觉得丫头是不是有些……飘了?
“高吗?”沈清徽反问,语气平静无波,“我问你们,对于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将大半心思都用在妆扮攀比上的贵妇千金而言,十两银子,换一份独一无二、效果卓着、能让她们在社交场中脱颖而出、备受艳羡的容颜,值,还是不值?”
王婆子张了张嘴,想起自己接触过的几个县城富户女眷,为了时新首饰衣裳一掷数十两甚至上百两的情形,顿时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况且,”沈清徽继续道,抛出了更关键的策略,“物以稀为贵。‘凝玉膏’初期,绝不大量供应。每月,仅出品三十罐。”
“三十罐?”王婆子又是一惊,“这……这么少?那怎么够卖?”
“就是要不够卖。”沈清徽眼中闪过一丝掌控全局的锐芒,“唯有稀缺,方能激发渴望;唯有难得,方显其尊贵。我们不仅要卖得贵,还要让她们觉得,能买到,便是一种身份和能力的象征。”
饥饿营销!这是超越时代的商业手段,但在任何时代,对人性欲望的拿捏,都是相通的。
王婆子仔细品味着这番话,浑浊的老眼渐渐亮了起来,她猛地一拍大腿:“高!丫头,你这招太高了!让她们抢!抢破头!到时候,就不是我们求着卖,是她们求着买,价格说不定还能……”她彷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贵妇人们为了一罐凝玉膏争相讨好她的场面,激动得满脸红光。
周瑾也恍然大悟,看向沈清徽的目光充满了钦佩。姑娘不仅懂技术,更深谙人心与经营之道!
“那……我们怎么让那些夫人小姐知道咱们的宝贝呢?”王婆子迫不及待地问。
“这就是下一步的关键。”沈清徽成竹在胸,“王婆婆,你需要动用你的关系,不着痕迹地,将‘清徽阁’与‘凝玉膏’之名,以及其神奇功效与昂贵稀缺,如同滴入清水中的墨滴一般,精准地扩散到县城上层女眷的社交圈中。记住,要神秘,要高傲,绝不能主动推销。要让她们‘偶然’听闻,进而产生好奇,最终,主动来求。”
她看向周瑾:“周先生,三十罐的产量,质量必须如一,绝不能有丝毫差池。包装瓷罐的订制,需你与王婆婆共同把关,务求完美。”
“瑾明白!”
“老婆子晓得了!”
两人齐声应答,斗志昂扬。
沈清徽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彷佛看到了不久的将来,那场由她亲手掀起的、属于“清徽阁”与“凝玉膏”的风暴。
包装,定位,策略,皆已明确。
从一开始,她的目标就从未局限于这小小的白石村。
十两银子一罐的凝玉膏,将是她投向这个时代消费市场的一颗惊雷,也是她迈向更广阔舞台的,最优雅而强势的登场。
她轻声自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笃定: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这县城的水,也该搅动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