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都落在算计之内。
她知道,今晚发生的一切——从她“义无反顾”地走出林家,到在打谷场边缘“情真意切”地诉说,再到李宅门前“卑微惶恐”地求情,以及最后钱管事那“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宽恕”——都会通过那些村民的口耳相传,在最短的时间内,演变成白石村最富戏剧性的谈资。
而她沈清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将是一个重情重义、勇于承担、甚至有些“傻气”地以德报怨的完美受害者兼拯救者。
她想走回院子的村路上,沿途,偶有尚未熄灯的村民从窗缝门隙中偷偷张望,看到她“安然”归来,无不投来复杂难言的目光——有同情,有敬佩,或许,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忌惮。
沈清徽一概不予理会,只是维持着那副低眉顺眼、身心俱疲的模样,直到彻底走出村中心那片密集的屋舍,拐向通往村尾自家小院的那条僻静小路。
当身后再无窥探的视线,她一直微躬的脊背才缓缓挺直,脚步也随之变得沉稳而从容。脸上那刻意营造的柔弱如同面具般剥落,露出一双在月色下清亮如寒星、却深不见底的眸子。
“林大山那边如何?”她放下水碗,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在询问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张爷爷去看过了,”陈砺回答,言简意赅,“皮肉伤,未动筋骨。敷了药,已无大碍。”
“嗯。”沈清徽应了一声,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李地主的目的在于立威震慑,而非真的闹出人命,下手自有分寸。
她抬眼望向夜空中那轮清冷的明月,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轻轻划动。今晚这场戏,至此算是圆满落幕。兄嫂的贪婪与愚蠢被她利用得淋漓尽致,李地主的势被她借来狠狠敲打了这对吸血蛭,而她自己,则踩着他们狼狈不堪的躯体,在全村人面前,成功塑造了一个无可指摘的完美形象。
一石三鸟。
然而,她深知,人心的贪婪与愚昧,如同野草,仅靠一次霜打未必能除根。必须让恐惧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最深处扎根、蔓延,直至彻底摧毁他们再生出任何妄念的勇气。
她需要确认,这次“清扫”,是否足够“彻底”。
想到这里,她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微光。
与此同时,林家那间低矮的土坯房内,气氛却与沈清徽小院的宁静截然相反。
林大山依旧躺在炕上哼哼唧唧,身上的疼痛一阵阵传来,提醒着他傍晚时分那场无妄之灾。但与肉体疼痛交织的,是一种更深的、如同附骨之疽般的恐惧。钱管事那阴狠的眼神,冰冷的话语,以及家丁毫不留情的拳脚,如同梦魇般在他脑海中反复上演。
王氏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狭小的屋内来回踱步,双手紧紧交握,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她时不时侧耳倾听门外的动静,既盼着沈清徽能带回好消息,又害怕听到更坏的结局。
“怎么还没回来…不会…不会连她也…” 王氏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不确定的恐慌。她不敢想象,如果沈清徽求情失败,李家铁了心要收回田地,他们一家接下来的命运将会何等凄惨。
“都怪你!都怪你!” 林大山听着她的脚步声,心烦意乱,忍不住又低声咆哮起来,只是这次的声音虚弱了许多,带着色厉内荏的味道,“要不是你出的馊主意…”
“闭嘴!” 王氏猛地停下脚步,尖声打断他,脸上因为恐惧和焦躁而扭曲,“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刚才在钱管事面前硬气啊!还不是像条死狗一样趴在地上求饶!”
这话如同尖刀,狠狠戳中了林大山的痛处,他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力反驳,只能愤愤地捶了一下炕沿,牵动了伤处,又是一阵龇牙咧嘴的痛呼。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以及沈清徽那特有的、轻柔的呼唤:“大哥,大嫂,我回来了。”
屋内瞬间一静!
林大山和王氏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同时僵住,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扇薄弱的木门。
王氏第一个反应过来,几乎是扑到门边,颤抖着手拉开门闩。
门外站着沈清徽,依旧是那副瘦弱的样子,脸色在月光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神里带着一种仿佛经过巨大压力后的疲惫,以及……一丝如释重负?
“招…招娣…” 王氏的声音干涩,急切地追问,“怎么样?李家…李家怎么说?”
沈清徽走进屋内,先是看了一眼炕上形容狼狈的林大山,眼中适时地流露出一丝“心疼”,然后才转向王氏,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足够清晰:“大嫂,没事了…李家,答应不再追究了…”
“真…真的?!” 王氏猛地抓住她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她的肉里,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炕上的林大山也挣扎着撑起上半身,急切地望过来,连身上的疼痛都仿佛忘了。
“嗯,”沈清徽微微蹙眉,似乎被王氏抓得有些痛,但并未挣脱,只是继续用那种带着疲惫和后怕的语气说道,“我去求见了钱管事,磕头认错,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说了很多好话…钱管事起初很是生气,说大哥大嫂败坏李家名声,绝不能轻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仿佛回忆起了当时的“惊险”,声音更低了些:“后来…后来我苦苦哀求,说兄嫂也是一时糊涂,心疼我才口不择言…求李家看在我一个孤女不易,又是初犯的份上,高抬贵手…许是…许是钱管事也觉得事情闹得太大,对李家名声也不好,最后…最后总算松了口。”
她省略了其中诸多细节,尤其是她自己如何引导舆论、如何把握分寸的过程,只将结果以一种“侥幸”和“不易”的姿态呈现出来。
“钱管事说,”沈清徽模仿着钱管事那冰冷的语气,复述道,“此次便看在我的面子上,暂不收回田地!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哥大嫂需闭门思过,若再敢在外胡言乱语,定不轻饶!”
她看向林大山和王氏,眼神里充满了“郑重”与“担忧”:“大哥,大嫂,钱管事的话说得很重…这次真的是侥幸…你们…你们可千万要记住了,以后万万不能再在外面乱说话了!李家…我们真的惹不起啊!”
她这番说辞,将自己完全摘了出来,塑造成了一个为了拯救兄嫂,不惜放下尊严、冒着风险去求情,最终侥幸成功的“恩人”形象。同时,再次强调了李家的威严和不可侵犯,将恐惧的烙印更深地刻进林大山夫妇心里。
林大山和王氏听完,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咚”地一声落回了肚子里,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巨大的虚脱感和……难以言喻的后怕。
“保住…保住了…” 林大山喃喃着,浑身脱力地瘫回炕上,冷汗这才后知后觉地浸湿了里衣。
王氏也松开了抓着沈清徽的手,踉跄着后退两步,靠在冰冷的土墙上,大口喘着气,脸上血色褪尽。保住田地、不被赶出村子的狂喜只持续了一瞬,便被钱管事那句“若再敢……定不轻饶”的警告所带来的森然寒意所取代。
这一次,是运气好,有这个丫头去求情。
下一次呢?
若是再触怒李家,谁还能救他们?
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他们的心脏,越收越紧。
王氏猛地抬起头,看向沈清徽,眼神复杂无比,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畏惧的情绪。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沈清徽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然。她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但还需要最后加一把柴,让这恐惧彻底烧尽他们心中任何不该有的念头。
她轻轻叹了口气,走到炕边,拿起旁边桌上张爷爷留下的、尚未用完的草药膏,语气温和地说道:“大哥,我帮你再上点药吧。这次受了这么大的罪,可得好好将养些日子,莫要再动气,也莫要再…再出门惹事了。”
她的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替林大山涂抹着药膏,那专注而细致的样子,仿佛真是一个关心兄长伤势的好妹妹。
然而,她越是如此“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林大山和王氏心中就越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和不寒而栗。
林大山躺在炕上,感受着药膏带来的清凉,看着沈清徽近在咫尺的、平静无波的侧脸,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闪过几个画面——是之前几次接触时,沈清徽那看似怯懦,实则总能让他们碰一鼻子灰的应对;是陈砺那如同杀人般的冰冷眼神;是这次他们散播流言后,李家精准而凶狠的报复,以及沈清徽看似“侥幸”、实则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化解了危机的过程……
这些零碎的片段,在此刻巨大的恐惧催化下,突然串联成了一条模糊却令人胆寒的线索!
真的……只是侥幸吗?
这个丫头,真的如她表面看起来那么柔弱无助、任人拿捏吗?
为什么他们每次想从她这里捞好处,最后倒霉的都是他们自己?
这一次,他们自以为是的“妙计”,非但没能伤到她分毫,反而让她在全村人面前赚足了同情和名声,而他们自己,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毒打,差点连立身之本都丢了!
细思极恐!
林大山猛地打了个寒颤,看向沈清徽的眼神里,第一次充满了真正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这个妹妹……太邪性了!她就像一口看似平静、实则深不见底的古井,谁也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但凡想要伸手去捞取什么,最终都可能被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王氏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她的脸色比林大山还要难看。她看着沈清徽那双正在细致涂抹药膏的、白皙纤弱的手,只觉得那仿佛不是手,而是什么择人而噬的凶兽的利爪!
屋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几人粗重不一的呼吸声。
沈清徽仿佛毫无所觉,仔细地帮林大山涂好药膏,又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好,这才直起身,将剩下的药膏放回原处。
她看向脸色惨白、眼神闪烁不定的王氏,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大嫂,大哥这里就劳你多费心照顾了。我也该回去了。记住钱管事的话,安心在家养伤,莫要再节外生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炕上不敢与她对视的林大山,轻声补充道,话语却如同重锤,敲打在林大山夫妇紧绷的神经上:“经过这次,想必大哥大嫂也该明白了,有些心思,动不得。有些人,也……惹不起。安安分分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这话,看似是在说李家,但听在林大山和王氏耳中,却分明另有所指!
“惹不起”三个字,如同惊雷般在他们脑海中炸响!
是啊,李家他们惹不起,这个变得越来越邪门的妹妹,他们……难道就惹得起吗?!
“我…我们知道了…” 王氏几乎是下意识地、带着颤音回答,头低得几乎要埋进胸口,不敢再看沈清徽的眼睛。
林大山也瓮声瓮气地、含糊地应了一声,将脸转向了墙壁。
沈清徽知道,目的已经达到。她不再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便转身,步履从容地离开了这间充满了恐惧与悔恨的屋子。
直到她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院外,林大山和王氏才如同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般,瘫软下来。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那挥之不去的、深可见骨的恐惧。
“以…以后…” 林大山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心有余悸的颤抖,“以后…再也别去打她的主意了…咱们…咱们惹不起…”
王氏重重地点头,脸上再无往日的精明与算计,只剩下苍白的恐惧:“不去了…再也不去了…她就是个丧门星!谁沾谁倒霉!咱们…咱们以后躲着她走…”
贪婪的火焰已被彻底浇灭,连一丝火星都不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恐惧”的寒冰,将他们对沈清徽的任何妄念,都彻底冻结、封存。
这一次,他们是真真正正地,怕了。
夜色深沉。
沈清徽回到自家小院,陈砺依旧沉默地跟在身后。
院内,油灯如豆,将两人的影子投映在墙壁上,摇曳不定。
沈清徽走到窗边的桌案前,那里摊开着她的日记。她提笔,蘸墨,落笔时没有丝毫犹豫。清秀却隐含风骨的字体,在微黄的纸页上缓缓呈现:
【辛酉年 季夏 初六 晴转阴,夜微凉】
釜底抽薪,计成。
林氏夫妇,贪婪无度,愚不可及,竟妄图散播流言,借李之势,行鸠占鹊巢之实。殊不知,蠢钝如豕,反易为猎人所驱。
略施小计,引其祸水东引。李氏震怒,雷霆降之,豕受重创,几近濒死。
适时现身,假作惶惑,以“亲情”为饵,诱其入彀。再于村人瞩目之下,孤身赴李宅,做卑微求告之态。言辞恳切,姿态放极低,尽揽罪责于己身。
李氏虽凶横,亦惜羽毛,恐逼孤过甚,损及乡誉。遂顺水推舟,假我之口,施以“宽恕”,实则立威、施恩,一举两得。
豕辈经此一吓,魂飞魄散,方知螳臂当车之愚。观其神色,恐惧已深入骨髓,料其今后,再无胆量前来滋扰。
此番操作,一石三鸟:豕辈受惩,隐患暂除;李氏承情,短期内不至紧逼;而吾之“仁厚柔弱”之名,亦深入民心,可为屏障。
然,豕性难改,仍需惕厉。李氏之患,亦未根除。前路漫漫,荆棘犹在。
笔锋收势,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与绝对的掌控。
她放下笔,吹熄油灯。
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唯有窗外星月之光,透入一丝微亮。
家庭内部最大的吸血蛭,已被她用最“温和”却也最彻底的方式,暂时拔除。
一劳永逸吗?未必。但她有足够的自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对兄嫂绝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她的目光穿透黑暗,望向窗外无垠的夜空。
白石村的棋局,关于“家”的这一部分,已近乎尘埃落定。
接下来,该将目光,投向更远处了。
她知道,今晚发生的一切——从她“义无反顾”地走出林家,到在打谷场边缘“情真意切”地诉说,再到李宅门前“卑微惶恐”地求情,以及最后钱管事那“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宽恕”——都会通过那些村民的口耳相传,在最短的时间内,演变成白石村最富戏剧性的谈资。
而她沈清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将是一个重情重义、勇于承担、甚至有些“傻气”地以德报怨的完美受害者兼拯救者。
她想走回院子的村路上,沿途,偶有尚未熄灯的村民从窗缝门隙中偷偷张望,看到她“安然”归来,无不投来复杂难言的目光——有同情,有敬佩,或许,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忌惮。
沈清徽一概不予理会,只是维持着那副低眉顺眼、身心俱疲的模样,直到彻底走出村中心那片密集的屋舍,拐向通往村尾自家小院的那条僻静小路。
当身后再无窥探的视线,她一直微躬的脊背才缓缓挺直,脚步也随之变得沉稳而从容。脸上那刻意营造的柔弱如同面具般剥落,露出一双在月色下清亮如寒星、却深不见底的眸子。
“林大山那边如何?”她放下水碗,语气平淡无波,仿佛在询问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张爷爷去看过了,”陈砺回答,言简意赅,“皮肉伤,未动筋骨。敷了药,已无大碍。”
“嗯。”沈清徽应了一声,对这个结果毫不意外。李地主的目的在于立威震慑,而非真的闹出人命,下手自有分寸。
她抬眼望向夜空中那轮清冷的明月,指尖无意识地在粗糙的石桌面上轻轻划动。今晚这场戏,至此算是圆满落幕。兄嫂的贪婪与愚蠢被她利用得淋漓尽致,李地主的势被她借来狠狠敲打了这对吸血蛭,而她自己,则踩着他们狼狈不堪的躯体,在全村人面前,成功塑造了一个无可指摘的完美形象。
一石三鸟。
然而,她深知,人心的贪婪与愚昧,如同野草,仅靠一次霜打未必能除根。必须让恐惧的种子,在他们心底最深处扎根、蔓延,直至彻底摧毁他们再生出任何妄念的勇气。
她需要确认,这次“清扫”,是否足够“彻底”。
想到这里,她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微光。
与此同时,林家那间低矮的土坯房内,气氛却与沈清徽小院的宁静截然相反。
林大山依旧躺在炕上哼哼唧唧,身上的疼痛一阵阵传来,提醒着他傍晚时分那场无妄之灾。但与肉体疼痛交织的,是一种更深的、如同附骨之疽般的恐惧。钱管事那阴狠的眼神,冰冷的话语,以及家丁毫不留情的拳脚,如同梦魇般在他脑海中反复上演。
王氏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狭小的屋内来回踱步,双手紧紧交握,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她时不时侧耳倾听门外的动静,既盼着沈清徽能带回好消息,又害怕听到更坏的结局。
“怎么还没回来…不会…不会连她也…” 王氏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不确定的恐慌。她不敢想象,如果沈清徽求情失败,李家铁了心要收回田地,他们一家接下来的命运将会何等凄惨。
“都怪你!都怪你!” 林大山听着她的脚步声,心烦意乱,忍不住又低声咆哮起来,只是这次的声音虚弱了许多,带着色厉内荏的味道,“要不是你出的馊主意…”
“闭嘴!” 王氏猛地停下脚步,尖声打断他,脸上因为恐惧和焦躁而扭曲,“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有本事你刚才在钱管事面前硬气啊!还不是像条死狗一样趴在地上求饶!”
这话如同尖刀,狠狠戳中了林大山的痛处,他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力反驳,只能愤愤地捶了一下炕沿,牵动了伤处,又是一阵龇牙咧嘴的痛呼。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以及沈清徽那特有的、轻柔的呼唤:“大哥,大嫂,我回来了。”
屋内瞬间一静!
林大山和王氏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同时僵住,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那扇薄弱的木门。
王氏第一个反应过来,几乎是扑到门边,颤抖着手拉开门闩。
门外站着沈清徽,依旧是那副瘦弱的样子,脸色在月光下显得有些苍白,眼神里带着一种仿佛经过巨大压力后的疲惫,以及……一丝如释重负?
“招…招娣…” 王氏的声音干涩,急切地追问,“怎么样?李家…李家怎么说?”
沈清徽走进屋内,先是看了一眼炕上形容狼狈的林大山,眼中适时地流露出一丝“心疼”,然后才转向王氏,轻轻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足够清晰:“大嫂,没事了…李家,答应不再追究了…”
“真…真的?!” 王氏猛地抓住她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她的肉里,眼睛瞪得溜圆,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炕上的林大山也挣扎着撑起上半身,急切地望过来,连身上的疼痛都仿佛忘了。
“嗯,”沈清徽微微蹙眉,似乎被王氏抓得有些痛,但并未挣脱,只是继续用那种带着疲惫和后怕的语气说道,“我去求见了钱管事,磕头认错,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说了很多好话…钱管事起初很是生气,说大哥大嫂败坏李家名声,绝不能轻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仿佛回忆起了当时的“惊险”,声音更低了些:“后来…后来我苦苦哀求,说兄嫂也是一时糊涂,心疼我才口不择言…求李家看在我一个孤女不易,又是初犯的份上,高抬贵手…许是…许是钱管事也觉得事情闹得太大,对李家名声也不好,最后…最后总算松了口。”
她省略了其中诸多细节,尤其是她自己如何引导舆论、如何把握分寸的过程,只将结果以一种“侥幸”和“不易”的姿态呈现出来。
“钱管事说,”沈清徽模仿着钱管事那冰冷的语气,复述道,“此次便看在我的面子上,暂不收回田地!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大哥大嫂需闭门思过,若再敢在外胡言乱语,定不轻饶!”
她看向林大山和王氏,眼神里充满了“郑重”与“担忧”:“大哥,大嫂,钱管事的话说得很重…这次真的是侥幸…你们…你们可千万要记住了,以后万万不能再在外面乱说话了!李家…我们真的惹不起啊!”
她这番说辞,将自己完全摘了出来,塑造成了一个为了拯救兄嫂,不惜放下尊严、冒着风险去求情,最终侥幸成功的“恩人”形象。同时,再次强调了李家的威严和不可侵犯,将恐惧的烙印更深地刻进林大山夫妇心里。
林大山和王氏听完,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咚”地一声落回了肚子里,但随之而来的不是喜悦,而是一种巨大的虚脱感和……难以言喻的后怕。
“保住…保住了…” 林大山喃喃着,浑身脱力地瘫回炕上,冷汗这才后知后觉地浸湿了里衣。
王氏也松开了抓着沈清徽的手,踉跄着后退两步,靠在冰冷的土墙上,大口喘着气,脸上血色褪尽。保住田地、不被赶出村子的狂喜只持续了一瞬,便被钱管事那句“若再敢……定不轻饶”的警告所带来的森然寒意所取代。
这一次,是运气好,有这个丫头去求情。
下一次呢?
若是再触怒李家,谁还能救他们?
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缠绕上他们的心脏,越收越紧。
王氏猛地抬起头,看向沈清徽,眼神复杂无比,既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畏惧的情绪。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却发现喉咙像是被堵住了一般,一个字也吐不出来。
沈清徽将他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冷然。她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但还需要最后加一把柴,让这恐惧彻底烧尽他们心中任何不该有的念头。
她轻轻叹了口气,走到炕边,拿起旁边桌上张爷爷留下的、尚未用完的草药膏,语气温和地说道:“大哥,我帮你再上点药吧。这次受了这么大的罪,可得好好将养些日子,莫要再动气,也莫要再…再出门惹事了。”
她的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地替林大山涂抹着药膏,那专注而细致的样子,仿佛真是一个关心兄长伤势的好妹妹。
然而,她越是如此“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林大山和王氏心中就越是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和不寒而栗。
林大山躺在炕上,感受着药膏带来的清凉,看着沈清徽近在咫尺的、平静无波的侧脸,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闪过几个画面——是之前几次接触时,沈清徽那看似怯懦,实则总能让他们碰一鼻子灰的应对;是陈砺那如同杀人般的冰冷眼神;是这次他们散播流言后,李家精准而凶狠的报复,以及沈清徽看似“侥幸”、实则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化解了危机的过程……
这些零碎的片段,在此刻巨大的恐惧催化下,突然串联成了一条模糊却令人胆寒的线索!
真的……只是侥幸吗?
这个丫头,真的如她表面看起来那么柔弱无助、任人拿捏吗?
为什么他们每次想从她这里捞好处,最后倒霉的都是他们自己?
这一次,他们自以为是的“妙计”,非但没能伤到她分毫,反而让她在全村人面前赚足了同情和名声,而他们自己,却结结实实地挨了一顿毒打,差点连立身之本都丢了!
细思极恐!
林大山猛地打了个寒颤,看向沈清徽的眼神里,第一次充满了真正的、源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这个妹妹……太邪性了!她就像一口看似平静、实则深不见底的古井,谁也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但凡想要伸手去捞取什么,最终都可能被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王氏显然也想到了这一层,她的脸色比林大山还要难看。她看着沈清徽那双正在细致涂抹药膏的、白皙纤弱的手,只觉得那仿佛不是手,而是什么择人而噬的凶兽的利爪!
屋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几人粗重不一的呼吸声。
沈清徽仿佛毫无所觉,仔细地帮林大山涂好药膏,又用干净的布条包扎好,这才直起身,将剩下的药膏放回原处。
她看向脸色惨白、眼神闪烁不定的王氏,语气依旧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大嫂,大哥这里就劳你多费心照顾了。我也该回去了。记住钱管事的话,安心在家养伤,莫要再节外生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炕上不敢与她对视的林大山,轻声补充道,话语却如同重锤,敲打在林大山夫妇紧绷的神经上:“经过这次,想必大哥大嫂也该明白了,有些心思,动不得。有些人,也……惹不起。安安分分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这话,看似是在说李家,但听在林大山和王氏耳中,却分明另有所指!
“惹不起”三个字,如同惊雷般在他们脑海中炸响!
是啊,李家他们惹不起,这个变得越来越邪门的妹妹,他们……难道就惹得起吗?!
“我…我们知道了…” 王氏几乎是下意识地、带着颤音回答,头低得几乎要埋进胸口,不敢再看沈清徽的眼睛。
林大山也瓮声瓮气地、含糊地应了一声,将脸转向了墙壁。
沈清徽知道,目的已经达到。她不再多言,只是微微颔首,便转身,步履从容地离开了这间充满了恐惧与悔恨的屋子。
直到她的脚步声彻底消失在院外,林大山和王氏才如同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般,瘫软下来。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那挥之不去的、深可见骨的恐惧。
“以…以后…” 林大山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心有余悸的颤抖,“以后…再也别去打她的主意了…咱们…咱们惹不起…”
王氏重重地点头,脸上再无往日的精明与算计,只剩下苍白的恐惧:“不去了…再也不去了…她就是个丧门星!谁沾谁倒霉!咱们…咱们以后躲着她走…”
贪婪的火焰已被彻底浇灭,连一丝火星都不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为“恐惧”的寒冰,将他们对沈清徽的任何妄念,都彻底冻结、封存。
这一次,他们是真真正正地,怕了。
夜色深沉。
沈清徽回到自家小院,陈砺依旧沉默地跟在身后。
院内,油灯如豆,将两人的影子投映在墙壁上,摇曳不定。
沈清徽走到窗边的桌案前,那里摊开着她的日记。她提笔,蘸墨,落笔时没有丝毫犹豫。清秀却隐含风骨的字体,在微黄的纸页上缓缓呈现:
【辛酉年 季夏 初六 晴转阴,夜微凉】
釜底抽薪,计成。
林氏夫妇,贪婪无度,愚不可及,竟妄图散播流言,借李之势,行鸠占鹊巢之实。殊不知,蠢钝如豕,反易为猎人所驱。
略施小计,引其祸水东引。李氏震怒,雷霆降之,豕受重创,几近濒死。
适时现身,假作惶惑,以“亲情”为饵,诱其入彀。再于村人瞩目之下,孤身赴李宅,做卑微求告之态。言辞恳切,姿态放极低,尽揽罪责于己身。
李氏虽凶横,亦惜羽毛,恐逼孤过甚,损及乡誉。遂顺水推舟,假我之口,施以“宽恕”,实则立威、施恩,一举两得。
豕辈经此一吓,魂飞魄散,方知螳臂当车之愚。观其神色,恐惧已深入骨髓,料其今后,再无胆量前来滋扰。
此番操作,一石三鸟:豕辈受惩,隐患暂除;李氏承情,短期内不至紧逼;而吾之“仁厚柔弱”之名,亦深入民心,可为屏障。
然,豕性难改,仍需惕厉。李氏之患,亦未根除。前路漫漫,荆棘犹在。
笔锋收势,带着一种冰冷的审视与绝对的掌控。
她放下笔,吹熄油灯。
屋内陷入一片黑暗,唯有窗外星月之光,透入一丝微亮。
家庭内部最大的吸血蛭,已被她用最“温和”却也最彻底的方式,暂时拔除。
一劳永逸吗?未必。但她有足够的自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对兄嫂绝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她的目光穿透黑暗,望向窗外无垠的夜空。
白石村的棋局,关于“家”的这一部分,已近乎尘埃落定。
接下来,该将目光,投向更远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