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巴萨巴节的最后一天,晨雾裹着展会园区的烟火气,比往日淡了几分。鼓点声稀疏下来,鼓手们坐在鼓边喝水,彩色服饰上沾着昨夜狂欢的彩纸屑;卖零食的小摊开始收拾货架,剩下的玉米饼用布盖着,香气也弱了半截。李朴的展位前,工人们正把设备模型往皮卡上搬,玻璃柜里的鸡蛋样品只剩最后一盒,被萨米小心地放进纸箱。
“老板,最后一笔定金收齐了!”萨米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转账成功的提示,“奥马尔先生订的十套设备,定金刚到账!”李朴接过手机看了眼,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数字——整个展会下来,除去成本,净赚了三百二十万先令,换算成人民币近两万块。这数字,比他刚到坦桑时一整年的工资还多。
姆巴蒂擦着额角的汗,把最后一块宣传板搬上车:“老板,咱们这次真是火了!昨天有个阿鲁沙的农场主,打电话来说要跟咱们长期合作,每个月订两百只鸡苗!”李朴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分给七个工人:“这是奖金,每人多加半个月工资,谢谢大家这几天的辛苦。”
工人们接过钞票,眼睛都亮了。萨米攥着钱,用生硬的中文说:“老板,我们跟着你,值!”姆巴蒂更是激动得拍着胸脯:“养鸡场和设备店有我们,你放心!”李朴拍了拍他的肩,用斯瓦西里语叮嘱:“我回国几天,设备店的订单让小林盯着,养鸡场的温湿度每天要记录,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收拾完展位,李朴去和张田告别。张田的空调展位早已空了,只有地上留着几个烟蒂——刘景昨天就提前撤展了,听说展会结束都没开单,连展位押金都没来得及退。张田坐在路边的石墩上,手里捏着瓶啤酒:“听说刘景要把公司转让了,欠了不少货款。”
“他要是愿意,设备店的配件我可以跟他收点。”李朴递过一瓶水,“张总,我明天回国,养鸡场和设备店的事,还得麻烦您多照看。”张田一口喝干啤酒,把瓶子捏扁:“跟我客气啥!你走后我每天去你店里转一圈,保证没问题。”他从口袋里掏出个木雕小狮子,“给你爸妈带的,坦桑特产,不值钱但心意到了。”
李朴接过木雕,狮子的鬃毛刻得很精致,手感沉甸甸的。“谢谢您张总,等我回来请您吃大餐。”两人握了握手,张田突然说:“对了,农业部长让我转告你,等你回来,政府要给你发个‘农业技术推广奖’,还能申请低息贷款扩大规模。”李朴愣了愣,心里满是惊喜——他当初创业时,连小额贷款都申请不到,如今却能得到政府的认可。
去老陈超市告别的时候,老陈正忙着给顾客称鸡蛋。看见李朴,他赶紧把手里的秤交给店员,拉着李朴进了里屋:“我听说你要回国,给你爸妈带了点坦桑的咖啡和腰果,都是好东西。”他塞给李朴一个布包,“还有这个,是我老婆织的桌布,带着点家乡的味道。”
李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陈叔,您太客气了。我走后鸡蛋要是不够卖,让萨米跟养鸡场说,优先给您供货。”老陈笑着点头:“我放心你,你的鸡蛋比本地鸡蛋鲜,顾客都认这个牌子。”他突然压低声音,“回国跟你爸妈好好说说,你在坦桑混得不错,让他们别担心。”
奥马尔也赶来送行了,他带来了一筐刚摘的芒果,还有一张农业协会的推荐信:“这封信给你国内的银行,证明你在坦桑的生意做得好,还款没问题。”李朴接过信,上面盖着农业协会的红章,字迹工工整整。“奥马尔,谢谢你,技术培训班的事,等我回来就办。”
回到养鸡场时,已经是深夜。小林把整理好的文件放在桌上:“老板,这是设备店和养鸡场的财务报表,还有未完成的订单清单。”他指着其中一页,“这是张田总介绍的大客户,等你回来签合同,能订二十套设备。”李朴翻着报表,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心里很踏实——小林跟着他一年,从学徒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店长。
“你这段时间辛苦,工资给你涨三成。”李朴说。小林赶紧摆手:“老板,我跟着你学了很多东西,不能要涨工资。”李朴拍了拍他的肩:“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干,以后设备店开分店,你就是店长。”小林眼里泛起泪光,用力点头。
第二天一早,萨米开车送李朴去机场。皮卡驶过大街,坦桑的朝阳刚跳出地平线,把凤凰花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姆贝亚街时,李朴看见自己的设备店门口,几个客户正等着开门,萨米的弟弟站在门口,学着李朴的样子给客户递宣传册。他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在坦桑打下的江山。
达市国际机场不大,候机厅里挂着斯瓦西里语和英文的标语。李朴拖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给爸妈的礼物,还有那张农业协会的推荐信。办理登机手续时,航空公司的黑人空姐笑着用中文说:“李老板,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你很厉害!”李朴愣了愣,随即笑着回应:“谢谢。”
飞机起飞时,李朴看着窗外的达市渐渐变小,港口的渔船像小蚂蚁,草原的绿色像块地毯。一年多前,他也是坐这趟航班来的,那时行李箱里装着几件旧衣服,口袋里揣着借来的两万块钱,心里满是忐忑;现在,他带着赚来的钱,带着客户的信任,带着政府的认可,回国还贷款,心里满是踏实。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国内的机场。走出航站楼,熟悉的中文广播声传来,空气里飘着家乡的饭菜香,李朴鼻子一酸——他离开家快两年了,终于回来了。爸妈早就等在出口,妈妈穿着他临走时买的蓝色外套,爸爸手里举着个写着“欢迎儿子回家”的牌子,看见他就快步走过来。
“儿子,瘦了!”妈妈抓着他的手,眼泪掉了下来,手指在他手背上摩挲,“在外面是不是吃了很多苦?”爸爸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有些哽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朴把行李箱递给爸爸,搂着妈妈的肩:“妈,我没吃苦,生意做得很好,这次回来还贷款。”
回家的路上,出租车驶过熟悉的街道。路边的高楼比两年前多了不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换了新招牌,连楼下的广场舞音乐都换成了新歌。妈妈坐在旁边,不停地问他在坦桑的生活:“吃得惯吗?住得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李朴一一回答,把在坦桑的趣事讲给爸妈听,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家里的房子还是老样子,客厅的墙上挂着他的毕业照,书桌上摆着他临走时买的台灯。妈妈早就做好了一桌饭菜,都是他爱吃的:红烧排骨、糖醋鱼、番茄炒蛋。吃饭时,李朴把赚来的钱放在桌上,一沓沓码得整整齐齐:“爸,妈,这是我在坦桑赚的,够还当初借的贷款了,还剩点给你们留着花。”
爸爸拿起一沓钱,手有些发抖:“儿子,你真能干。当初你要去非洲,我和你妈都反对,怕你被骗,没想到你真闯出来了。”妈妈给他夹了块排骨:“钱够花就行,别太累了,要是不行就回国,爸妈养得起你。”李朴吃着排骨,眼泪掉了下来——这是家的味道,是他在坦桑再贵的餐馆都吃不到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李朴和爸爸一起去银行还贷款。两年前,他就是在这家银行,拿着爸妈的房产证做抵押,贷了十万块钱,那时的客户经理看他的眼神,满是怀疑,反复问他“非洲的生意靠谱吗”;现在,他穿着新买的西装,手里拿着还款凭证,走进银行时,腰杆挺得笔直。
“您好,我来还贷款。”李朴走到柜台前,把身份证和贷款合同递过去。柜员接过资料,看了他一眼,笑着说:“李先生,您的贷款还有三个月才到期,提前还款有违约金哦。”李朴点点头:“我知道,麻烦您办理一下。”他从包里拿出农业协会的推荐信,“这是我在坦桑的生意证明,麻烦您帮我注销抵押。”
柜员接过推荐信,看了看,眼睛亮了:“您在坦桑做养殖生意?还得到了当地农业协会的认可?”旁边的客户经理走了过来,正是两年前给她办理贷款的张经理。张经理认出了李朴,惊讶地说:“李先生?你真从非洲回来了?生意做得怎么样?”
“挺好的,这次回来就是还贷款。”李朴笑着说,把装着钱的袋子放在柜台上,“这是十万本金,加上利息和违约金,您点点。”张经理打开袋子,看着码得整齐的钞票,又看了看那份推荐信,对李朴竖起大拇指:“真厉害!当初我还担心你被骗,没想到你在非洲闯出了一片天!”
办理还款手续时,银行里的其他客户都好奇地看着李朴。有个大叔凑过来问:“小伙子,非洲的生意好做吗?我儿子也想去闯闯。”李朴笑着说:“只要踏实肯干,哪里都有机会。”他把坦桑的情况简单讲了讲,大叔听得很认真,还留了他的联系方式。
拿到贷款结清证明和房产证时,李朴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把房产证递给爸爸,爸爸紧紧攥在手里,激动得说不出话。走出银行,阳光很暖,爸爸拍着他的肩:“儿子,从今天起,咱们家再也不用欠别人钱了。”李朴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这两年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值得。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你妈早就跟邻居们说了,说你在非洲做老板,他们都等着见你呢。”李朴笑着说:“爸,我给邻居们带了点坦桑的咖啡和腰果,下午给他们送过去。”他想起在坦桑的日子,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心里很感激——要是没有张田的介绍,没有老陈的照顾,没有工人们的努力,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下午,李朴挨家挨户给邻居送礼物。王阿姨接过咖啡,笑着说:“小李,我早就听说你在非洲上电视了,真给咱们小区长脸!”张大爷拿着腰果,对他竖起大拇指:“当初你要去非洲,我还劝你别去,现在看来,是我眼光不行!”李朴笑着回应,把在坦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邻居们听得津津有味。
晚上,爸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请了几个亲戚来吃饭。饭桌上,亲戚们都围着李朴问东问西,当听说他在坦桑有自己的养鸡场和设备店,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奖励时,都赞不绝口。表哥举着酒杯说:“弟,你真厉害,我在国内上班,一个月才几千块,你都自己当老板了!”
李朴喝了口酒,笑着说:“表哥,要是你愿意,也可以去坦桑看看,那边的建材生意很火,张伟就是做建材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张伟的联系方式留给表哥,“你要是想去,我帮你联系他。”表哥高兴地说:“好啊,等我放假就去看看。”
饭后,李朴坐在阳台给张田发微信,把还贷款的事告诉了他。张田秒回:“恭喜啊小李!等你回来,咱们好好庆祝!对了,农业部长的奖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领奖。”李朴回复:“多谢张总,我后天就回坦桑,到时候请您吃大餐。”
妈妈端着杯牛奶走过来,坐在他旁边:“儿子,你在坦桑做得这么好,妈很骄傲。但你一个人在外面,妈还是担心,要是能找个对象一起干,妈就更放心了。”李朴接过牛奶,笑着说:“妈,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现在生意刚起步,先把事业做好。”
妈妈摸了摸他的头:“妈不是催你,就是想让你有人照顾。你在坦桑要是遇到合适的姑娘,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本地人,只要人好,妈都同意。”李朴点点头,心里有些暖——他知道,妈妈是怕他孤单,在异国他乡没人照应。
回国的这几天,李朴每天都陪着爸妈,帮他们做家务,陪他们去菜市场买菜,就像小时候一样。爸爸总拉着他去小区的广场上,跟邻居们炫耀:“这是我儿子,在非洲做老板,还上了当地的电视台!”李朴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爸爸骄傲的样子,心里很开心。
临走的前一天,李朴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他把在坦桑的经历讲给爷爷奶奶听,把那张贷款结清证明放在墓碑前:“爷爷奶奶,我赚钱了,还清贷款了,爸妈身体很好,你们放心。”风吹过墓地的柏树,沙沙作响,像是爷爷奶奶的回应。
回坦桑的那天,爸妈一早就在厨房忙碌,给李朴做了很多路上吃的零食:卤蛋、饼干、牛肉干。爸爸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塞给他:“儿子,这是爸妈的一点心意,在外面别委屈自己,要是不够钱就跟家里说。”李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到了机场,妈妈抱着他哭了:“儿子,到了坦桑给妈报个平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爸爸拍了拍他的肩:“好好干,爸相信你能闯出更大的天地。”李朴点点头,转身走进航站楼,不敢回头——他怕一回头,就舍不得离开。
飞机起飞时,李朴看着窗外的家乡渐渐变小,心里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他知道,坦桑有他的事业,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员工,有他未完成的梦想。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经理给的名片,上面写着“如需贷款扩大规模,可优先办理”——他打算回来后,申请政府的低息贷款,把养鸡场和设备店扩大规模。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达市国际机场。走出航站楼,就看见萨米举着个写着“欢迎老板回家”的牌子,旁边站着小林和姆巴蒂,手里捧着一束凤凰花。“老板,我们好想你!”萨米跑过来,接过他的行李箱,“张田总已经在餐馆订好了位置,等着给你接风洗尘!”
皮卡驶在达市的街道上,夕阳把凤凰花染得通红。李朴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象,看着身边热情的员工,心里很踏实。他知道,他的根虽然在国内,但他的事业和情谊,都在这片非洲的土地上。他拿出手机,给爸妈发了条微信:“爸,妈,我到坦桑了,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很快,爸妈回复了:“儿子,照顾好自己,我们等你下次回家。”李朴收起手机,看着前方的路。路两旁的凤凰花开得正艳,像一团团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他知道,只要踏实肯干,只要心怀感恩,他的未来,一定会像这凤凰花一样,越开越艳。
皮卡驶到朴诚设备店门口时,李朴惊讶地发现,店门口挂着个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恭喜朴诚养殖获得农业技术推广奖”。张田、老陈、奥马尔正站在门口,笑着向他招手:“小李,欢迎回家!”李朴下了车,和他们一一拥抱,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老板,最后一笔定金收齐了!”萨米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转账成功的提示,“奥马尔先生订的十套设备,定金刚到账!”李朴接过手机看了眼,指尖划过屏幕上的数字——整个展会下来,除去成本,净赚了三百二十万先令,换算成人民币近两万块。这数字,比他刚到坦桑时一整年的工资还多。
姆巴蒂擦着额角的汗,把最后一块宣传板搬上车:“老板,咱们这次真是火了!昨天有个阿鲁沙的农场主,打电话来说要跟咱们长期合作,每个月订两百只鸡苗!”李朴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沓钞票,分给七个工人:“这是奖金,每人多加半个月工资,谢谢大家这几天的辛苦。”
工人们接过钞票,眼睛都亮了。萨米攥着钱,用生硬的中文说:“老板,我们跟着你,值!”姆巴蒂更是激动得拍着胸脯:“养鸡场和设备店有我们,你放心!”李朴拍了拍他的肩,用斯瓦西里语叮嘱:“我回国几天,设备店的订单让小林盯着,养鸡场的温湿度每天要记录,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收拾完展位,李朴去和张田告别。张田的空调展位早已空了,只有地上留着几个烟蒂——刘景昨天就提前撤展了,听说展会结束都没开单,连展位押金都没来得及退。张田坐在路边的石墩上,手里捏着瓶啤酒:“听说刘景要把公司转让了,欠了不少货款。”
“他要是愿意,设备店的配件我可以跟他收点。”李朴递过一瓶水,“张总,我明天回国,养鸡场和设备店的事,还得麻烦您多照看。”张田一口喝干啤酒,把瓶子捏扁:“跟我客气啥!你走后我每天去你店里转一圈,保证没问题。”他从口袋里掏出个木雕小狮子,“给你爸妈带的,坦桑特产,不值钱但心意到了。”
李朴接过木雕,狮子的鬃毛刻得很精致,手感沉甸甸的。“谢谢您张总,等我回来请您吃大餐。”两人握了握手,张田突然说:“对了,农业部长让我转告你,等你回来,政府要给你发个‘农业技术推广奖’,还能申请低息贷款扩大规模。”李朴愣了愣,心里满是惊喜——他当初创业时,连小额贷款都申请不到,如今却能得到政府的认可。
去老陈超市告别的时候,老陈正忙着给顾客称鸡蛋。看见李朴,他赶紧把手里的秤交给店员,拉着李朴进了里屋:“我听说你要回国,给你爸妈带了点坦桑的咖啡和腰果,都是好东西。”他塞给李朴一个布包,“还有这个,是我老婆织的桌布,带着点家乡的味道。”
李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陈叔,您太客气了。我走后鸡蛋要是不够卖,让萨米跟养鸡场说,优先给您供货。”老陈笑着点头:“我放心你,你的鸡蛋比本地鸡蛋鲜,顾客都认这个牌子。”他突然压低声音,“回国跟你爸妈好好说说,你在坦桑混得不错,让他们别担心。”
奥马尔也赶来送行了,他带来了一筐刚摘的芒果,还有一张农业协会的推荐信:“这封信给你国内的银行,证明你在坦桑的生意做得好,还款没问题。”李朴接过信,上面盖着农业协会的红章,字迹工工整整。“奥马尔,谢谢你,技术培训班的事,等我回来就办。”
回到养鸡场时,已经是深夜。小林把整理好的文件放在桌上:“老板,这是设备店和养鸡场的财务报表,还有未完成的订单清单。”他指着其中一页,“这是张田总介绍的大客户,等你回来签合同,能订二十套设备。”李朴翻着报表,每一笔收支都记得清清楚楚,心里很踏实——小林跟着他一年,从学徒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店长。
“你这段时间辛苦,工资给你涨三成。”李朴说。小林赶紧摆手:“老板,我跟着你学了很多东西,不能要涨工资。”李朴拍了拍他的肩:“这是你应得的,好好干,以后设备店开分店,你就是店长。”小林眼里泛起泪光,用力点头。
第二天一早,萨米开车送李朴去机场。皮卡驶过大街,坦桑的朝阳刚跳出地平线,把凤凰花的影子拉得很长。路过姆贝亚街时,李朴看见自己的设备店门口,几个客户正等着开门,萨米的弟弟站在门口,学着李朴的样子给客户递宣传册。他心里暖暖的,这就是他在坦桑打下的江山。
达市国际机场不大,候机厅里挂着斯瓦西里语和英文的标语。李朴拖着个行李箱,里面装着给爸妈的礼物,还有那张农业协会的推荐信。办理登机手续时,航空公司的黑人空姐笑着用中文说:“李老板,我在电视上见过你,你很厉害!”李朴愣了愣,随即笑着回应:“谢谢。”
飞机起飞时,李朴看着窗外的达市渐渐变小,港口的渔船像小蚂蚁,草原的绿色像块地毯。一年多前,他也是坐这趟航班来的,那时行李箱里装着几件旧衣服,口袋里揣着借来的两万块钱,心里满是忐忑;现在,他带着赚来的钱,带着客户的信任,带着政府的认可,回国还贷款,心里满是踏实。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国内的机场。走出航站楼,熟悉的中文广播声传来,空气里飘着家乡的饭菜香,李朴鼻子一酸——他离开家快两年了,终于回来了。爸妈早就等在出口,妈妈穿着他临走时买的蓝色外套,爸爸手里举着个写着“欢迎儿子回家”的牌子,看见他就快步走过来。
“儿子,瘦了!”妈妈抓着他的手,眼泪掉了下来,手指在他手背上摩挲,“在外面是不是吃了很多苦?”爸爸拍了拍他的肩,声音有些哽咽:“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李朴把行李箱递给爸爸,搂着妈妈的肩:“妈,我没吃苦,生意做得很好,这次回来还贷款。”
回家的路上,出租车驶过熟悉的街道。路边的高楼比两年前多了不少,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换了新招牌,连楼下的广场舞音乐都换成了新歌。妈妈坐在旁边,不停地问他在坦桑的生活:“吃得惯吗?住得好吗?有没有人欺负你?”李朴一一回答,把在坦桑的趣事讲给爸妈听,逗得他们哈哈大笑。
家里的房子还是老样子,客厅的墙上挂着他的毕业照,书桌上摆着他临走时买的台灯。妈妈早就做好了一桌饭菜,都是他爱吃的:红烧排骨、糖醋鱼、番茄炒蛋。吃饭时,李朴把赚来的钱放在桌上,一沓沓码得整整齐齐:“爸,妈,这是我在坦桑赚的,够还当初借的贷款了,还剩点给你们留着花。”
爸爸拿起一沓钱,手有些发抖:“儿子,你真能干。当初你要去非洲,我和你妈都反对,怕你被骗,没想到你真闯出来了。”妈妈给他夹了块排骨:“钱够花就行,别太累了,要是不行就回国,爸妈养得起你。”李朴吃着排骨,眼泪掉了下来——这是家的味道,是他在坦桑再贵的餐馆都吃不到的味道。
第二天一早,李朴和爸爸一起去银行还贷款。两年前,他就是在这家银行,拿着爸妈的房产证做抵押,贷了十万块钱,那时的客户经理看他的眼神,满是怀疑,反复问他“非洲的生意靠谱吗”;现在,他穿着新买的西装,手里拿着还款凭证,走进银行时,腰杆挺得笔直。
“您好,我来还贷款。”李朴走到柜台前,把身份证和贷款合同递过去。柜员接过资料,看了他一眼,笑着说:“李先生,您的贷款还有三个月才到期,提前还款有违约金哦。”李朴点点头:“我知道,麻烦您办理一下。”他从包里拿出农业协会的推荐信,“这是我在坦桑的生意证明,麻烦您帮我注销抵押。”
柜员接过推荐信,看了看,眼睛亮了:“您在坦桑做养殖生意?还得到了当地农业协会的认可?”旁边的客户经理走了过来,正是两年前给她办理贷款的张经理。张经理认出了李朴,惊讶地说:“李先生?你真从非洲回来了?生意做得怎么样?”
“挺好的,这次回来就是还贷款。”李朴笑着说,把装着钱的袋子放在柜台上,“这是十万本金,加上利息和违约金,您点点。”张经理打开袋子,看着码得整齐的钞票,又看了看那份推荐信,对李朴竖起大拇指:“真厉害!当初我还担心你被骗,没想到你在非洲闯出了一片天!”
办理还款手续时,银行里的其他客户都好奇地看着李朴。有个大叔凑过来问:“小伙子,非洲的生意好做吗?我儿子也想去闯闯。”李朴笑着说:“只要踏实肯干,哪里都有机会。”他把坦桑的情况简单讲了讲,大叔听得很认真,还留了他的联系方式。
拿到贷款结清证明和房产证时,李朴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把房产证递给爸爸,爸爸紧紧攥在手里,激动得说不出话。走出银行,阳光很暖,爸爸拍着他的肩:“儿子,从今天起,咱们家再也不用欠别人钱了。”李朴点点头,心里满是感慨——这两年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变成了值得。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你妈早就跟邻居们说了,说你在非洲做老板,他们都等着见你呢。”李朴笑着说:“爸,我给邻居们带了点坦桑的咖啡和腰果,下午给他们送过去。”他想起在坦桑的日子,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心里很感激——要是没有张田的介绍,没有老陈的照顾,没有工人们的努力,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下午,李朴挨家挨户给邻居送礼物。王阿姨接过咖啡,笑着说:“小李,我早就听说你在非洲上电视了,真给咱们小区长脸!”张大爷拿着腰果,对他竖起大拇指:“当初你要去非洲,我还劝你别去,现在看来,是我眼光不行!”李朴笑着回应,把在坦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邻居们听得津津有味。
晚上,爸妈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还请了几个亲戚来吃饭。饭桌上,亲戚们都围着李朴问东问西,当听说他在坦桑有自己的养鸡场和设备店,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奖励时,都赞不绝口。表哥举着酒杯说:“弟,你真厉害,我在国内上班,一个月才几千块,你都自己当老板了!”
李朴喝了口酒,笑着说:“表哥,要是你愿意,也可以去坦桑看看,那边的建材生意很火,张伟就是做建材的,赚了不少钱。”他把张伟的联系方式留给表哥,“你要是想去,我帮你联系他。”表哥高兴地说:“好啊,等我放假就去看看。”
饭后,李朴坐在阳台给张田发微信,把还贷款的事告诉了他。张田秒回:“恭喜啊小李!等你回来,咱们好好庆祝!对了,农业部长的奖已经准备好了,就等你回来领奖。”李朴回复:“多谢张总,我后天就回坦桑,到时候请您吃大餐。”
妈妈端着杯牛奶走过来,坐在他旁边:“儿子,你在坦桑做得这么好,妈很骄傲。但你一个人在外面,妈还是担心,要是能找个对象一起干,妈就更放心了。”李朴接过牛奶,笑着说:“妈,缘分到了自然就有了,现在生意刚起步,先把事业做好。”
妈妈摸了摸他的头:“妈不是催你,就是想让你有人照顾。你在坦桑要是遇到合适的姑娘,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本地人,只要人好,妈都同意。”李朴点点头,心里有些暖——他知道,妈妈是怕他孤单,在异国他乡没人照应。
回国的这几天,李朴每天都陪着爸妈,帮他们做家务,陪他们去菜市场买菜,就像小时候一样。爸爸总拉着他去小区的广场上,跟邻居们炫耀:“这是我儿子,在非洲做老板,还上了当地的电视台!”李朴虽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着爸爸骄傲的样子,心里很开心。
临走的前一天,李朴去给爷爷奶奶上坟。他把在坦桑的经历讲给爷爷奶奶听,把那张贷款结清证明放在墓碑前:“爷爷奶奶,我赚钱了,还清贷款了,爸妈身体很好,你们放心。”风吹过墓地的柏树,沙沙作响,像是爷爷奶奶的回应。
回坦桑的那天,爸妈一早就在厨房忙碌,给李朴做了很多路上吃的零食:卤蛋、饼干、牛肉干。爸爸把一个装着钱的信封塞给他:“儿子,这是爸妈的一点心意,在外面别委屈自己,要是不够钱就跟家里说。”李朴推辞不过,只好收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到了机场,妈妈抱着他哭了:“儿子,到了坦桑给妈报个平安,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爸爸拍了拍他的肩:“好好干,爸相信你能闯出更大的天地。”李朴点点头,转身走进航站楼,不敢回头——他怕一回头,就舍不得离开。
飞机起飞时,李朴看着窗外的家乡渐渐变小,心里满是不舍,但更多的是期待。他知道,坦桑有他的事业,有他的朋友,有他的员工,有他未完成的梦想。他从口袋里掏出张经理给的名片,上面写着“如需贷款扩大规模,可优先办理”——他打算回来后,申请政府的低息贷款,把养鸡场和设备店扩大规模。
十几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达市国际机场。走出航站楼,就看见萨米举着个写着“欢迎老板回家”的牌子,旁边站着小林和姆巴蒂,手里捧着一束凤凰花。“老板,我们好想你!”萨米跑过来,接过他的行李箱,“张田总已经在餐馆订好了位置,等着给你接风洗尘!”
皮卡驶在达市的街道上,夕阳把凤凰花染得通红。李朴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象,看着身边热情的员工,心里很踏实。他知道,他的根虽然在国内,但他的事业和情谊,都在这片非洲的土地上。他拿出手机,给爸妈发了条微信:“爸,妈,我到坦桑了,一切都好,你们放心。”
很快,爸妈回复了:“儿子,照顾好自己,我们等你下次回家。”李朴收起手机,看着前方的路。路两旁的凤凰花开得正艳,像一团团火焰,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他知道,只要踏实肯干,只要心怀感恩,他的未来,一定会像这凤凰花一样,越开越艳。
皮卡驶到朴诚设备店门口时,李朴惊讶地发现,店门口挂着个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恭喜朴诚养殖获得农业技术推广奖”。张田、老陈、奥马尔正站在门口,笑着向他招手:“小李,欢迎回家!”李朴下了车,和他们一一拥抱,心里满是感动。他知道,新的征程,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