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拒绝出演-《华娱:5岁出道,养活整个公司》

  10 月 15 日,香江华纳唱片分公司顶层办公室

  秋日的阳光斜斜切过中环的玻璃幕墙,将吴正媛的身影拉得修长。

  她站在落地窗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檀木办公桌边缘 ——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物件,木纹里还嵌着淡淡的雪茄余味,是前总裁留给她的纪念。

  窗外的中环像被按下快进键,红色出租车的流线在柏油路上织成跳动的光带,双层巴士的上层载着举着相机的游客,正缓缓掠过汇丰银行的铜狮雕像。

  更远处,维多利亚港的海水被阳光镀成碎金,太平山顶的缆车像颗缓慢爬行的珍珠,沿着轨道嵌进黛色的山影里。

  吴正媛的目光却没落在这标志性的繁华上,她的视线越过海面,仿佛能触到更北的、被秋风卷着黄沙的土地。

  “正媛姐,李先生的电话。” 秘书小陈的声音轻轻打断她的思绪。

  女孩捧着骨瓷茶杯,杯沿凝着细密的水珠,龙井的香气顺着杯口袅袅升起,混着办公室里冷调的香薰,倒有了几分奇妙的暖意。

  小陈的脚步放得极轻,她跟着吴正媛三年,比谁都清楚这位 “李先生” 在公司的特殊分量 —— 不是普通的签约歌手,更像个随时会掀翻规则的 “特例”。

  吴正媛转过身,指尖划过桌面上摊开的《东方周刊》。封面照片里,17 岁的李默然站在长城烽火台上,黑色卫衣的帽子搭在头上,风把衣摆吹得猎猎作响。

  他没摆任何明星姿态,只是微微垂着眼,看着脚下绵延的群山,标题用加粗的宋体印着:《内地巨星的诞生,香江歌星该如何自处?》。

  杂志边缘被吴正媛翻得有些卷边,她拿起座机,按下接听键时,指腹无意识地按在 “默然” 两个字的拼音备注上。

  “喂。” 她的声音放得平缓,带着几分刻意的从容。

  听筒里先传来一阵细碎的风声,接着是少年清冽的嗓音,像刚从冰镇过的龙井里捞出来的茶叶,带着漫不经心的慵懒:“正媛,又有什么新鲜事?” 尾音里藏着点笑意,听着像在调侃,但吴正媛知道,这笑意里从来没多少温度。

  她坐进真皮转椅,椅子发出轻微的 “咯吱” 声:“默然,伊利女士下周来香江,有人牵头在红磡体育馆搞青年精英汇演,想请你压轴。”

  她顿了顿,补充道,“主办方说,这对你的社会形象有帮助。”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接着传来一阵低低的轻笑,像是枯叶落在青石上的声音:“哪个傻子出的主意?让我去给那个女人唱生日歌?”

  话音刚落,那点笑意瞬间消失,声音冷得像边疆的寒霜,“除非她跪在红磡门口求我,否则我连《恭祝你》的第一个调子都不屑哼。”

  吴正媛的手指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攥住一般,死死地捏住了听筒,以至于塑料外壳都深深地嵌入了她的指节,使得指节变得苍白无色。

  她心中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有早点意识到呢?李默然这个人,从来就对所谓的“社会形象”不屑一顾。

  回想起今年香江商会邀请李默然去给地产大亨站台的事情,商会开出了高达七位数的出场费,然而李默然却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我不唱给炒房的人听。”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吴正媛的心上。

  再往前追溯到前段时间,有个政客想要邀请李默然录制一段祝福视频,结果李默然竟然毫不犹豫地将录像带砸得粉碎。

  这些事情都表明,李默然对于那些所谓的“人脉”和“关系”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默然,这次真的不一样,”吴正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加平缓一些,“伊利女士的人脉非常广泛,她在业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人脉?”李默然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她的话,“那些所谓的人脉,不就是今天给这个政要捧哏,明天给那个富商鞠躬吗?这样的人脉,我可不需要。”

  吴正媛的呼吸猛地一滞,她没想到李默然会如此直接地反驳她。她张了张嘴,还想继续说些什么,可是声音却越来越小,仿佛被李默然的话语给压制住了。

  “姓伊利又怎么了?”李默然的语气中充满了嘲讽,似乎对吴正媛提到的“伊利”这个姓氏完全不以为意。

  “我没改编成‘恭祝你生日憾崩个头,庆贺你憾埋个鼻,年年都死老豆’,已经算给她留面子了。”

  吴正媛忍不住笑了,笑声里满是无奈。她仿佛能看见电话那头的少年,大概正靠在沙发上,腿翘在茶几上,手指转着笔 —— 他每次怼人的时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