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的语气里的急切压不住:“谢导,别等了,通知剧组准备开拍吧。年初七就说要开机,现在都二月初八了,新历都 3 月 17 号了。演员们天天练身段、背台词,可演技不是靠培训练出来的,得在镜头前磨啊。”
谢铁利叹了口气,这口气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带着股无力感。他把笔记本往李默然那边推了推,纸页在桌面上滑出一道浅痕:“我能不知道吗?可胶片贵啊,容不得浪费。”
“能有多贵?” 李默然伸手拿起笔记本,指尖划过那些工整的阿拉伯数字,油墨印在纸上有些发潮,蹭得指尖微微发乌。
他扫了一眼,满页的 “米”“元”“分钟”,看得人眼晕,索性合了本子,递回去时皱着眉:“您给说说,这些数到底意味着啥?”
谢铁利接过本子,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手指在 “35 毫米” 几个字上敲了敲,声音沉了些:“按 35 毫米胶片算,每分钟得用 16.6 米。咱们要拍六部,每部按 110 分钟算,六部就是 660 分钟,再留点余量 —— 万一哪个镜头拍砸了,补拍都没的用 —— 总得凑够 12.25 小时,也就是 735 分钟。”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纸上列了个算式,笔尖划过纸页发出 “沙沙” 声:“735 乘以 16.6,算下来得用 12.2 万米胶片。这还不算 NG 镜头和备用素材,实际用量得上浮 30% 到 50%,少了 15.8 万米,多了就 18.3 万米了。”
“12.25 小时?” 李默然打断他,指尖在桌沿上轻轻敲着,“每部 110 分钟,六部也才 660 分钟,怎么多出来这么多?”
“多留点余量啊。” 谢铁利又叹了口气,这次带着点无奈,“82年,厂里拍《骆驼祥子》,就因为没留余量,有场戏祥子拉车的镜头拍糊了,想补拍都没胶片,最后只能将就用。咱们拍《红楼梦》,这么大的 IP,总不能将就吧?”
他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水,缸子上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已经磨得有些淡了,“咱们主要用国产胶片,八一厂那边匀的,掺点进口高感光度的 —— 拍夜景得用这个,不然画面黑糊糊的 —— 综合下来一米差不多 10 块钱。就按最低的 15.8 万米算,光买胶片就得 158 万。”
李默然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 1986 年的物价 —— 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158 万,够一个工人挣三千多年。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个数字,谢铁利的话又接了上来:“后续冲洗、印片、调色这些,还得花胶片钱的 30% 到 50%。我往少了算,按 40% 算,又得 63.2 万。这么一算,光胶片这一块就 221.2 万了。”
“221 万……” 李默然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次他坐直了身子,后背抵着硬木椅的靠背,却觉得浑身发沉。
他咽了口唾沫,想起前几天听剧组场工闲聊的话,试探着问:“我好像听人说,这戏总投资是 2200 万?要是这样,221 万也不算多啊。”
这话刚出口,谢铁利的脸 “唰” 地就沉了,像是被泼了盆冷水,瞬间从疲惫变得激动。
他 “啪” 地一声拍在桌子上,搪瓷缸子被震得晃了晃,里面的水溅出来几滴,落在笔记本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胡说!” 他的声音拔高了些,在小办公室里回荡,“单位哪肯花这么多钱拍电影?你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去年厂里全年的经费才 800 万,拍三部戏都得省着用!”
他指着门口,手都在抖:“就说那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明着说免费,可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吃过?经费都紧张成这样了,哪来 2200 万?你这话是谁传的?是想说我谢铁利贪污了 500 万吗!”
李默然没料到他反应这么大,吓了一跳,原本要递纸巾的手顿在半空。
他赶紧站起身,把纸巾往谢铁利手里塞,语气放软:“谢导,您别生气,是我说错话了。我就是听场工随口提了一句,没当真,也没往心里去,您别往心里去。”
“随口提?” 谢铁利接过纸巾,却没擦手,只是攥在手里,指节都泛了白。
他的语气还是冲,但比刚才缓了些,“这种话能随便提?传出去,我这老脸往哪搁?剧组里本来就有人说我磨磨蹭蹭不开机是想捞钱,再传这个,我还怎么带队?”
办公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李默然沉默了几秒,看着谢铁利气鼓鼓的样子,突然开口,语气笃定得不像开玩笑:“谢导,我赞助 500 万,这事不就解决了?”
谢铁利愣住了,像是没听清,眨了眨眼,又掏了掏耳朵:“你小子说啥?500 万?没开玩笑?”
“没开玩笑。” 李默然坐回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得很,“钱下周就能到账,北影厂的账户,直接打进去。”
谢铁利还是有点不信,扯了扯嘴角,想笑又觉得不真实,索性正经起来,盯着李默然的眼睛:“你有条件吧?别是让我给你加戏,我可告诉你,《红楼梦》的角色都是定好的,不能改。”
“不是加戏。” 李默然摇了摇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画着圈,“国内的票房我不参与分成,我只要海外市场的收益。另外,片尾得打上我赞助的金额,比如‘本片由李默然先生赞助 500 万元人民币’,免得再有人说您贪污,也省得您受委屈。”
谢铁利这下是真乐了,脸上的怒气一扫而空,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拍了拍大腿,笑着说:“嘿嘿,这条件没问题!别说两个条件,就是三个,我也答应!”
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海外市场?这年头除了少林寺样的古装功夫片,其他片子在海外根本没票房。
北影厂连个驻国外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更别说海外发行渠道了 —— 这 500 万,说白了就是李默然白送的,既解决了胶片钱,又堵了别人的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李默然没戳破他的心思,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推进拍摄进度,别让自己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里。
当天下午,李默然拉着谢铁利直奔胡奇明的办公室。
胡奇明兼任广局局长,办公室比谢铁利的大了不少,还摆了套大红花布沙发,墙上挂着幅行书 “百花齐放”,墨迹还透着点新。
桌上摊着北影厂的年度拍摄计划,旁边放着个铁皮烟灰缸,里面堆着几根烟蒂。
胡奇明正在看计划,见两人进来,放下手里的老花镜,指了指沙发:“坐,刚泡的茶,你们尝尝。”
他用的是带盖的玻璃杯,茶叶在水里舒展着,是碧螺春,比谢铁利的搪瓷缸讲究多了。
“胡厂长,我就不绕圈子了。” 李默然没坐沙发,直接走到办公桌前,开门见山,“我想给《红楼梦》剧组赞助 500 万,条件就两个:一是海外市场的收益归我,二是片尾注明我赞助的金额。您看能不能现在就签合同,免得夜长梦多。”
胡奇明先是惊讶,手里的茶杯顿在半空,然后他放下茶杯,老花镜往下滑了滑,盯着李默然看了几秒,像是在确认他是不是说胡话:“默然,你知道 500 万是什么概念吗?咱们厂全厂职工三百多人,一年工资加起来也才一百多万,500 万够发四年工资了,这可不是小数目。”
“我知道。” 李默然点点头,语气很坚定,“但我信谢导的本事,也信《红楼梦》的潜力。海外市场现在没人看好,可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我不图国内票房,就想赌一把海外。”
谢铁利在一旁赶紧补充,生怕胡奇明不同意:“胡厂长,有了这 500 万,咱们就能多买些胶片,演员 NG 了也不用心疼,拍摄进度能加快不少。而且片尾注明金额,那些嚼舌根的人也没话说了,对咱们剧组名声也好。”
他没说李默然跟华纳唱片签了 2500 万美元的事,只含糊提了句 “默然最近跟海外的公司有合作,资金上没问题”,免得太扎眼。
胡奇明琢磨了一会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目光落在年度计划上的 “《红楼梦》(六部)” 几个字上。
去年年底定计划时,就因为经费问题,这部戏差点被砍,现在有人主动送钱来,确实是好事。他放下茶杯,拿起钢笔:“行,这合同能签。不过得把条款写清楚,都得白纸黑字写明白,免得以后有纠纷。”
三人当即叫来了助手,让她草拟合同。助手进来时手里拿着文件夹,钢笔没水了,胡厂长让她去自己抽屉里拿英雄牌的 —— 那是他去年评先进得的奖,平时舍不得用。
墨水有点洇纸,胡奇明写错了 “海外发行范围” 的 “围” 字,用钢笔划掉,重新写,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谢铁利凑过去看条款,手指点在 “胶片采购不得低于 15.8 万米” 那条,确认道:“胡厂长,这条得加上‘可根据拍摄需求增加’,万一不够用呢?” 胡奇明点点头,让秘书加上。
李默然则盯着 “海外市场收益” 那一条,逐字读了一遍,问:“‘海外市场’包括港澳台吗?”
胡奇明抬眼看了他一下,说:“算,都算进去,只要不是大陆地区,都算海外。”
李默然这才放心,没再提别的要求。
等签完字,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窗外的路灯亮了,昏黄色的光透过铁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影子。
李默然走出胡奇明的办公室,北影厂的院子里很热闹,演员们还在练身段,远远能看到几个穿戏服的姑娘在练水袖,淡粉色的水袖在空中划过,像蝴蝶的翅膀。
“手腕再软点,像提着重物似的,别硬邦邦的!” 远处传来老师的指导声,顺着春风飘过来,带着点暖意。
谢铁利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轻松:“明天我就通知剧组,下周一正式开机,保证不耽误事。”
李默然点点头,望着院子里的灯光,心里突然松了口气。
他不知道这部电影版《红楼梦》最终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像他记忆里的 87 版电视剧那样成为经典,但至少现在,他推动了它的进程,没有让那些精致的镜头、优秀的演员,淹没在 1986 年的胶片成本里。
春风吹过,带着点食堂飘来的饭菜香 —— 是晚饭时间了,院子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说有笑的。
李默然裹紧棉大衣,双手插在口袋里,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他知道,一场关于经典与时间的博弈,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
谢铁利叹了口气,这口气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带着股无力感。他把笔记本往李默然那边推了推,纸页在桌面上滑出一道浅痕:“我能不知道吗?可胶片贵啊,容不得浪费。”
“能有多贵?” 李默然伸手拿起笔记本,指尖划过那些工整的阿拉伯数字,油墨印在纸上有些发潮,蹭得指尖微微发乌。
他扫了一眼,满页的 “米”“元”“分钟”,看得人眼晕,索性合了本子,递回去时皱着眉:“您给说说,这些数到底意味着啥?”
谢铁利接过本子,翻到夹着书签的那页,手指在 “35 毫米” 几个字上敲了敲,声音沉了些:“按 35 毫米胶片算,每分钟得用 16.6 米。咱们要拍六部,每部按 110 分钟算,六部就是 660 分钟,再留点余量 —— 万一哪个镜头拍砸了,补拍都没的用 —— 总得凑够 12.25 小时,也就是 735 分钟。”
他顿了顿,拿起笔在纸上列了个算式,笔尖划过纸页发出 “沙沙” 声:“735 乘以 16.6,算下来得用 12.2 万米胶片。这还不算 NG 镜头和备用素材,实际用量得上浮 30% 到 50%,少了 15.8 万米,多了就 18.3 万米了。”
“12.25 小时?” 李默然打断他,指尖在桌沿上轻轻敲着,“每部 110 分钟,六部也才 660 分钟,怎么多出来这么多?”
“多留点余量啊。” 谢铁利又叹了口气,这次带着点无奈,“82年,厂里拍《骆驼祥子》,就因为没留余量,有场戏祥子拉车的镜头拍糊了,想补拍都没胶片,最后只能将就用。咱们拍《红楼梦》,这么大的 IP,总不能将就吧?”
他端起搪瓷缸喝了口水,缸子上的 “为人民服务” 字样已经磨得有些淡了,“咱们主要用国产胶片,八一厂那边匀的,掺点进口高感光度的 —— 拍夜景得用这个,不然画面黑糊糊的 —— 综合下来一米差不多 10 块钱。就按最低的 15.8 万米算,光买胶片就得 158 万。”
李默然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 1986 年的物价 —— 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十块,158 万,够一个工人挣三千多年。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个数字,谢铁利的话又接了上来:“后续冲洗、印片、调色这些,还得花胶片钱的 30% 到 50%。我往少了算,按 40% 算,又得 63.2 万。这么一算,光胶片这一块就 221.2 万了。”
“221 万……” 李默然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这次他坐直了身子,后背抵着硬木椅的靠背,却觉得浑身发沉。
他咽了口唾沫,想起前几天听剧组场工闲聊的话,试探着问:“我好像听人说,这戏总投资是 2200 万?要是这样,221 万也不算多啊。”
这话刚出口,谢铁利的脸 “唰” 地就沉了,像是被泼了盆冷水,瞬间从疲惫变得激动。
他 “啪” 地一声拍在桌子上,搪瓷缸子被震得晃了晃,里面的水溅出来几滴,落在笔记本上,晕开一小片墨痕。
“胡说!” 他的声音拔高了些,在小办公室里回荡,“单位哪肯花这么多钱拍电影?你以为钱是大风刮来的?去年厂里全年的经费才 800 万,拍三部戏都得省着用!”
他指着门口,手都在抖:“就说那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明着说免费,可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吃过?经费都紧张成这样了,哪来 2200 万?你这话是谁传的?是想说我谢铁利贪污了 500 万吗!”
李默然没料到他反应这么大,吓了一跳,原本要递纸巾的手顿在半空。
他赶紧站起身,把纸巾往谢铁利手里塞,语气放软:“谢导,您别生气,是我说错话了。我就是听场工随口提了一句,没当真,也没往心里去,您别往心里去。”
“随口提?” 谢铁利接过纸巾,却没擦手,只是攥在手里,指节都泛了白。
他的语气还是冲,但比刚才缓了些,“这种话能随便提?传出去,我这老脸往哪搁?剧组里本来就有人说我磨磨蹭蹭不开机是想捞钱,再传这个,我还怎么带队?”
办公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李默然沉默了几秒,看着谢铁利气鼓鼓的样子,突然开口,语气笃定得不像开玩笑:“谢导,我赞助 500 万,这事不就解决了?”
谢铁利愣住了,像是没听清,眨了眨眼,又掏了掏耳朵:“你小子说啥?500 万?没开玩笑?”
“没开玩笑。” 李默然坐回椅子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亮得很,“钱下周就能到账,北影厂的账户,直接打进去。”
谢铁利还是有点不信,扯了扯嘴角,想笑又觉得不真实,索性正经起来,盯着李默然的眼睛:“你有条件吧?别是让我给你加戏,我可告诉你,《红楼梦》的角色都是定好的,不能改。”
“不是加戏。” 李默然摇了摇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画着圈,“国内的票房我不参与分成,我只要海外市场的收益。另外,片尾得打上我赞助的金额,比如‘本片由李默然先生赞助 500 万元人民币’,免得再有人说您贪污,也省得您受委屈。”
谢铁利这下是真乐了,脸上的怒气一扫而空,连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他拍了拍大腿,笑着说:“嘿嘿,这条件没问题!别说两个条件,就是三个,我也答应!”
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海外市场?这年头除了少林寺样的古装功夫片,其他片子在海外根本没票房。
北影厂连个驻国外的工作人员都没有,更别说海外发行渠道了 —— 这 500 万,说白了就是李默然白送的,既解决了胶片钱,又堵了别人的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李默然没戳破他的心思,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赶紧推进拍摄进度,别让自己的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里。
当天下午,李默然拉着谢铁利直奔胡奇明的办公室。
胡奇明兼任广局局长,办公室比谢铁利的大了不少,还摆了套大红花布沙发,墙上挂着幅行书 “百花齐放”,墨迹还透着点新。
桌上摊着北影厂的年度拍摄计划,旁边放着个铁皮烟灰缸,里面堆着几根烟蒂。
胡奇明正在看计划,见两人进来,放下手里的老花镜,指了指沙发:“坐,刚泡的茶,你们尝尝。”
他用的是带盖的玻璃杯,茶叶在水里舒展着,是碧螺春,比谢铁利的搪瓷缸讲究多了。
“胡厂长,我就不绕圈子了。” 李默然没坐沙发,直接走到办公桌前,开门见山,“我想给《红楼梦》剧组赞助 500 万,条件就两个:一是海外市场的收益归我,二是片尾注明我赞助的金额。您看能不能现在就签合同,免得夜长梦多。”
胡奇明先是惊讶,手里的茶杯顿在半空,然后他放下茶杯,老花镜往下滑了滑,盯着李默然看了几秒,像是在确认他是不是说胡话:“默然,你知道 500 万是什么概念吗?咱们厂全厂职工三百多人,一年工资加起来也才一百多万,500 万够发四年工资了,这可不是小数目。”
“我知道。” 李默然点点头,语气很坚定,“但我信谢导的本事,也信《红楼梦》的潜力。海外市场现在没人看好,可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我不图国内票房,就想赌一把海外。”
谢铁利在一旁赶紧补充,生怕胡奇明不同意:“胡厂长,有了这 500 万,咱们就能多买些胶片,演员 NG 了也不用心疼,拍摄进度能加快不少。而且片尾注明金额,那些嚼舌根的人也没话说了,对咱们剧组名声也好。”
他没说李默然跟华纳唱片签了 2500 万美元的事,只含糊提了句 “默然最近跟海外的公司有合作,资金上没问题”,免得太扎眼。
胡奇明琢磨了一会儿,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目光落在年度计划上的 “《红楼梦》(六部)” 几个字上。
去年年底定计划时,就因为经费问题,这部戏差点被砍,现在有人主动送钱来,确实是好事。他放下茶杯,拿起钢笔:“行,这合同能签。不过得把条款写清楚,都得白纸黑字写明白,免得以后有纠纷。”
三人当即叫来了助手,让她草拟合同。助手进来时手里拿着文件夹,钢笔没水了,胡厂长让她去自己抽屉里拿英雄牌的 —— 那是他去年评先进得的奖,平时舍不得用。
墨水有点洇纸,胡奇明写错了 “海外发行范围” 的 “围” 字,用钢笔划掉,重新写,一笔一划都很认真。
谢铁利凑过去看条款,手指点在 “胶片采购不得低于 15.8 万米” 那条,确认道:“胡厂长,这条得加上‘可根据拍摄需求增加’,万一不够用呢?” 胡奇明点点头,让秘书加上。
李默然则盯着 “海外市场收益” 那一条,逐字读了一遍,问:“‘海外市场’包括港澳台吗?”
胡奇明抬眼看了他一下,说:“算,都算进去,只要不是大陆地区,都算海外。”
李默然这才放心,没再提别的要求。
等签完字,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窗外的路灯亮了,昏黄色的光透过铁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影子。
李默然走出胡奇明的办公室,北影厂的院子里很热闹,演员们还在练身段,远远能看到几个穿戏服的姑娘在练水袖,淡粉色的水袖在空中划过,像蝴蝶的翅膀。
“手腕再软点,像提着重物似的,别硬邦邦的!” 远处传来老师的指导声,顺着春风飘过来,带着点暖意。
谢铁利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轻松:“明天我就通知剧组,下周一正式开机,保证不耽误事。”
李默然点点头,望着院子里的灯光,心里突然松了口气。
他不知道这部电影版《红楼梦》最终会走向何方,会不会像他记忆里的 87 版电视剧那样成为经典,但至少现在,他推动了它的进程,没有让那些精致的镜头、优秀的演员,淹没在 1986 年的胶片成本里。
春风吹过,带着点食堂飘来的饭菜香 —— 是晚饭时间了,院子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说有笑的。
李默然裹紧棉大衣,双手插在口袋里,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他知道,一场关于经典与时间的博弈,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