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护孙队的代价
赵爷爷攥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七个老人的笑脸。照片边缘已经卷了毛边,右下角的日期模糊可见——去年重阳节,护孙队刚成立那天,他们在社区广场拍的合影,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块手写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谁敢动孩子,先过我们这关”。
此刻,木牌早就被巡逻队的警棍砸成了碎片。赵爷爷蹲在社区医院的走廊里,后背的淤青透过洗得发白的衬衫隐隐透出青紫色,那是昨天被“声波减重器”扫过时留下的痕迹。设备启动时的嗡鸣声还在耳边回响,像无数只马蜂钻进了颅骨,他现在听什么都带着重影,连护士说的“血压60/40”都像隔着层水膜。
“老赵,醒醒!”隔壁床的周奶奶推了推他,声音发颤,“三号楼的老陈……没挺过去。”
赵爷爷猛地抬头,看见两个穿白大褂的人用白布裹着担架,从走廊尽头推过。白布下面凸起的轮廓那么瘦小,根本不像个一米七五的老头——老陈上个月还能扛着二十斤土豆跑二里地,就因为护着邻居家的孩子不让巡逻队带走,被按在“减重器”前照了三分钟,当天晚上就开始掉秤,一天一斤,十天瘦成了一把骨头。
“他们说……是自发性代谢衰竭。”周奶奶抹着眼泪,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豁免权协议,“你看这签名,老陈的名字是打印的!我们根本没签过什么‘自愿放弃治疗’!”
赵爷爷抢过协议,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协议末尾的“巡逻队见证”处,盖着个鲜红的印章,他认得那字体——巡逻队队长的签名,去年社区运动会上,这人还笑着跟他握过手,说“大爷您身体真好”。
走廊突然一阵骚动,几个穿黑制服的人闯了进来,靴底踩在地板上“咚咚”响。赵爷爷下意识往床底缩了缩,看见他们径直走向靠窗的病床,那里躺着72岁的李爷爷,正输着液,手背上的针头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李建国,编号734,拒绝配合‘体重校准’,强制执行。”领头的人亮出个巴掌大的仪器,屏幕上红光闪烁,“声波强度3级,准备——”
“住手!”赵爷爷不知道哪来的力气,猛地扑过去抱住那人的腿,“他有心脏病!你们不能动他!”
仪器的嗡鸣声骤然拔高,赵爷爷感觉五脏六腑都在跟着共振,耳膜像要被戳破。他死死咬着牙,尝到嘴里的血腥味,却不肯松手——李爷爷的孙子上周刚被送去“矫正中心”,就因为体重超了巡逻队定的标准半斤,老头昨天还说,等孙子回来要给他做红烧肉。
“老东西找死!”那人抬脚踹在赵爷爷胸口,他像片叶子似的飞出去,撞在墙上。视线模糊间,他看见李爷爷的手猛地抽搐了一下,输液管里的液体瞬间倒流,在透明的管子里凝成细小的血珠。
“护孙队?我看是送死队。”巡逻队员嗤笑一声,收起仪器,“劝你们老实点,规则组的新通知——60岁以上‘干扰执行公务’的,直接扣减‘生存配额’,反正你们也吃不了多少。”
赵爷爷趴在地上,咳着血沫,听见周奶奶尖叫。他想爬起来,却发现右腿已经动不了了,大概是刚才撞墙时磕断了骨头。走廊里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敢出声,连护士都躲进了护士站,只有墙上的时钟“滴答”响着,像在给谁倒计时。
不知过了多久,巡逻队走了。赵爷爷被抬回病床时,看见李爷爷的眼睛还睁着,望着天花板,手里紧紧攥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是半包给孙子留的奶糖。
“他们说……这是为了‘整体健康’。”周奶奶哽咽着,把协议上的“自愿放弃”念得像哭,“可健康不是把人榨成干柴啊……”
赵爷爷闭上眼,想起护孙队成立那天,老陈拍着胸脯说的话:“咱们这些老骨头,别的没用,挡挡灾还是行的。”现在才明白,他们挡得住风雨,挡不住那些藏在“规则”背后的刀子。
傍晚时,社区广播突然响了,播放着规则组的新公告:“为优化资源分配,60岁以上群体每日配给量下调30%,体重低于40公斤者自动取消豁免权……”
赵爷爷摸了摸自己的胳膊,昨天称体重时是39.5公斤。他慢慢挪到窗边,看见楼下的巡逻车旁,几个孩子被推上了车,其中一个正是李爷爷的孙子,瘦得只剩个脑袋大,手里还抱着个破布偶。
巡逻队员粗暴地扯着孩子的胳膊,孩子哭着喊“爷爷”,声音凄厉。赵爷爷突然笑了,笑得眼泪直流——他们这些老东西,连自己都护不住,还说什么护孙。
夜色渐浓,走廊里的灯忽明忽暗。赵爷爷从枕头下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他偷偷藏的土豆种,本来想等开春种在花盆里,给孩子们当零食。现在看来,是等不到了。
他把布包塞进周奶奶手里,用气声说:“交给……靠谱的年轻人。别让孩子们……跟我们一样。”
周奶奶的手抖得厉害,布包上很快洇开一小片湿痕。她看着赵爷爷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微弱,突然想起昨天巡逻队说的话:“这些老家伙,早该被优化掉了。”
窗外的月光惨白,照在走廊的地板上,像一层薄冰。周奶奶把布包塞进贴身处,悄悄摸出手机,调出那个加密的聊天框,打字的手指因为害怕而不停颤抖:“护孙队……折损第七人。土豆种已收到,请求下一步指示。”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声波减重器的嗡鸣还要响。
赵爷爷攥着那张泛黄的照片,指腹反复摩挲着上面七个老人的笑脸。照片边缘已经卷了毛边,右下角的日期模糊可见——去年重阳节,护孙队刚成立那天,他们在社区广场拍的合影,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块手写的木牌,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谁敢动孩子,先过我们这关”。
此刻,木牌早就被巡逻队的警棍砸成了碎片。赵爷爷蹲在社区医院的走廊里,后背的淤青透过洗得发白的衬衫隐隐透出青紫色,那是昨天被“声波减重器”扫过时留下的痕迹。设备启动时的嗡鸣声还在耳边回响,像无数只马蜂钻进了颅骨,他现在听什么都带着重影,连护士说的“血压60/40”都像隔着层水膜。
“老赵,醒醒!”隔壁床的周奶奶推了推他,声音发颤,“三号楼的老陈……没挺过去。”
赵爷爷猛地抬头,看见两个穿白大褂的人用白布裹着担架,从走廊尽头推过。白布下面凸起的轮廓那么瘦小,根本不像个一米七五的老头——老陈上个月还能扛着二十斤土豆跑二里地,就因为护着邻居家的孩子不让巡逻队带走,被按在“减重器”前照了三分钟,当天晚上就开始掉秤,一天一斤,十天瘦成了一把骨头。
“他们说……是自发性代谢衰竭。”周奶奶抹着眼泪,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豁免权协议,“你看这签名,老陈的名字是打印的!我们根本没签过什么‘自愿放弃治疗’!”
赵爷爷抢过协议,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协议末尾的“巡逻队见证”处,盖着个鲜红的印章,他认得那字体——巡逻队队长的签名,去年社区运动会上,这人还笑着跟他握过手,说“大爷您身体真好”。
走廊突然一阵骚动,几个穿黑制服的人闯了进来,靴底踩在地板上“咚咚”响。赵爷爷下意识往床底缩了缩,看见他们径直走向靠窗的病床,那里躺着72岁的李爷爷,正输着液,手背上的针头随着呼吸轻轻晃动。
“李建国,编号734,拒绝配合‘体重校准’,强制执行。”领头的人亮出个巴掌大的仪器,屏幕上红光闪烁,“声波强度3级,准备——”
“住手!”赵爷爷不知道哪来的力气,猛地扑过去抱住那人的腿,“他有心脏病!你们不能动他!”
仪器的嗡鸣声骤然拔高,赵爷爷感觉五脏六腑都在跟着共振,耳膜像要被戳破。他死死咬着牙,尝到嘴里的血腥味,却不肯松手——李爷爷的孙子上周刚被送去“矫正中心”,就因为体重超了巡逻队定的标准半斤,老头昨天还说,等孙子回来要给他做红烧肉。
“老东西找死!”那人抬脚踹在赵爷爷胸口,他像片叶子似的飞出去,撞在墙上。视线模糊间,他看见李爷爷的手猛地抽搐了一下,输液管里的液体瞬间倒流,在透明的管子里凝成细小的血珠。
“护孙队?我看是送死队。”巡逻队员嗤笑一声,收起仪器,“劝你们老实点,规则组的新通知——60岁以上‘干扰执行公务’的,直接扣减‘生存配额’,反正你们也吃不了多少。”
赵爷爷趴在地上,咳着血沫,听见周奶奶尖叫。他想爬起来,却发现右腿已经动不了了,大概是刚才撞墙时磕断了骨头。走廊里的人都低着头,没人敢出声,连护士都躲进了护士站,只有墙上的时钟“滴答”响着,像在给谁倒计时。
不知过了多久,巡逻队走了。赵爷爷被抬回病床时,看见李爷爷的眼睛还睁着,望着天花板,手里紧紧攥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是半包给孙子留的奶糖。
“他们说……这是为了‘整体健康’。”周奶奶哽咽着,把协议上的“自愿放弃”念得像哭,“可健康不是把人榨成干柴啊……”
赵爷爷闭上眼,想起护孙队成立那天,老陈拍着胸脯说的话:“咱们这些老骨头,别的没用,挡挡灾还是行的。”现在才明白,他们挡得住风雨,挡不住那些藏在“规则”背后的刀子。
傍晚时,社区广播突然响了,播放着规则组的新公告:“为优化资源分配,60岁以上群体每日配给量下调30%,体重低于40公斤者自动取消豁免权……”
赵爷爷摸了摸自己的胳膊,昨天称体重时是39.5公斤。他慢慢挪到窗边,看见楼下的巡逻车旁,几个孩子被推上了车,其中一个正是李爷爷的孙子,瘦得只剩个脑袋大,手里还抱着个破布偶。
巡逻队员粗暴地扯着孩子的胳膊,孩子哭着喊“爷爷”,声音凄厉。赵爷爷突然笑了,笑得眼泪直流——他们这些老东西,连自己都护不住,还说什么护孙。
夜色渐浓,走廊里的灯忽明忽暗。赵爷爷从枕头下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他偷偷藏的土豆种,本来想等开春种在花盆里,给孩子们当零食。现在看来,是等不到了。
他把布包塞进周奶奶手里,用气声说:“交给……靠谱的年轻人。别让孩子们……跟我们一样。”
周奶奶的手抖得厉害,布包上很快洇开一小片湿痕。她看着赵爷爷闭上眼睛,呼吸渐渐微弱,突然想起昨天巡逻队说的话:“这些老家伙,早该被优化掉了。”
窗外的月光惨白,照在走廊的地板上,像一层薄冰。周奶奶把布包塞进贴身处,悄悄摸出手机,调出那个加密的聊天框,打字的手指因为害怕而不停颤抖:“护孙队……折损第七人。土豆种已收到,请求下一步指示。”
发送键按下去的瞬间,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声,比声波减重器的嗡鸣还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