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孩子的画
社区小学的美术课上,粉笔灰在阳光里跳舞。孩子们趴在课桌上,鼻尖快碰到画纸,手里的蜡笔在纸上涂得用力,仿佛要把颜色嵌进纸里去。
林夏站在教室后门,指尖攥得发白。黑板上写着“理想的食物”,可摊开的画纸上,十张里有八张画着一模一样的东西——银色的营养剂管子,有的歪歪扭扭画了刻度,有的在管口画了朵小花,最用心的一张,给管子套了圈彩虹。只有最后一排的小男孩,画了个圆滚滚的东西,被蜡笔涂成土黄色,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土豆”。
“小宇,这是什么呀?”美术老师走过去,声音温柔得像怕碰碎什么,“老师没教过这个哦。”
小男孩把画往怀里拢了拢,下巴抵着桌面:“爸爸说的,这是土豆,能炖肉,面面的,比营养剂香。”他手指在“土豆”上戳了戳,“爸爸还说,以前的小朋友,能抱着整个土豆啃。”
教室突然静了。前排的小女孩转过脸,辫子上的蝴蝶结晃了晃:“土豆?是能吃的吗?比草莓味营养剂还好吃?”
“肯定的!”小宇梗着脖子,“爸爸藏了颗种在阳台,说等发芽了就给我们煮……”话音没落地,他突然捂住嘴,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受惊的小鹿。
林夏顺着他的目光回头——教室门口站着两个穿黑制服的人,是规则组的巡逻队。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正映着小宇的画,冷白的光打在他脸上:“谁让你们画违规内容?”
美术老师慌忙摆手:“只是孩子瞎画的,我们马上擦掉!”
“擦掉?”巡逻队的人冷笑一声,径直走到小宇桌前,一把扯过画纸,“根据规则补充条款,传播未经认证的食物信息,家长要被扣减3斤体重。”他拿出记录仪,镜头怼着小宇的脸,“说,谁教你画的?”
小宇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死死抿着嘴。林夏突然上前一步,把孩子护在身后:“画里的东西,我见过。”她从口袋里摸出颗皱巴巴的土豆——早上从王奶奶菜地里偷偷挖的,表皮还沾着泥,“这是农作物,不是违规信息。”
巡逻队的人眼神一厉:“林夏?又是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稳定期居民擅自接触违禁作物,扣5斤。”他伸手要抓土豆,却被林夏侧身躲开。
“规则第17条,”林夏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60岁以上与16岁以下,对‘传统作物’享有知情权。”她指了指墙上的校徽,“这所学校的奠基石上刻着‘传承’,难道连画颗土豆都算违规?”
教室里的孩子们都没说话,却悄悄把画往桌肚里塞。那个画彩虹营养剂的小女孩,突然把画纸翻过来,用红色蜡笔在背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土豆,旁边画了个笑脸。
巡逻队的人被噎了一下,转而看向小宇的父亲——那个每天在社区门口修鞋的老张。老张黝黑的手攥着修鞋刀,指节发白,却低声说:“是我教的。要扣体重,扣我的。”他顿了顿,声音发颤,“我儿子……他有权知道爷爷辈吃过的东西。”
林夏突然注意到,孩子们的画里,营养剂管子的颜色越来越深,有的甚至涂成了黑色。只有小宇那张被没收的画,土黄色的土豆旁边,还留着道被蜡笔反复涂抹的阳光——像道不肯熄灭的光。
放学后,林夏把土豆塞进小宇手里:“藏好,等它发芽了,我们种在王奶奶的菜地里。”小宇点点头,突然举着画的背面给她看:红色的土豆旁边,多了个小小的、牵着她手的简笔画。
走到校门口,林夏看见张凯蹲在花坛边,手里捏着张画——是那个画彩虹营养剂的小女孩偷偷塞给他的。背面用铅笔描了颗土豆,旁边写着“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吃过”。
“你看,”张凯抬头冲她笑,“孩子们比我们勇敢。”他指着远处的公告栏,“规则组刚贴了新通知,说要清查‘问题画作’,其实是怕这些画传到外面去。”
林夏望着夕阳下的操场,孩子们背着书包排队走出来,每个人的书包里都鼓鼓囊囊的。那个小女孩经过时,故意把书包晃了晃,里面传出纸页摩擦的声音。林夏突然明白,为什么规则组怕这些画——营养剂的管子画得再鲜艳,也挡不住孩子们对土黄色土豆的好奇;就像稳定期的数字再精确,也锁不住人心里对“原来的样子”的念想。
夜里,林夏翻出小陈的日记,看到某页画着颗土豆,旁边写着“2023年,和老张在菜地偷挖的,甜得像蜜”。她突然想起老张修鞋时,总对着鞋底的泥印发呆——那是今早去菜地里沾的。
窗外,王奶奶的菜地隐隐有微光。林夏知道,是老张带着小宇在种土豆。月光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像给种子盖了层薄被。那些被藏起来的画、偷偷埋下的种子,还有孩子们心里那颗模糊的“土豆”,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是比规则更顽固的,活着的证据。
社区小学的美术课上,粉笔灰在阳光里跳舞。孩子们趴在课桌上,鼻尖快碰到画纸,手里的蜡笔在纸上涂得用力,仿佛要把颜色嵌进纸里去。
林夏站在教室后门,指尖攥得发白。黑板上写着“理想的食物”,可摊开的画纸上,十张里有八张画着一模一样的东西——银色的营养剂管子,有的歪歪扭扭画了刻度,有的在管口画了朵小花,最用心的一张,给管子套了圈彩虹。只有最后一排的小男孩,画了个圆滚滚的东西,被蜡笔涂成土黄色,旁边歪歪扭扭写着“土豆”。
“小宇,这是什么呀?”美术老师走过去,声音温柔得像怕碰碎什么,“老师没教过这个哦。”
小男孩把画往怀里拢了拢,下巴抵着桌面:“爸爸说的,这是土豆,能炖肉,面面的,比营养剂香。”他手指在“土豆”上戳了戳,“爸爸还说,以前的小朋友,能抱着整个土豆啃。”
教室突然静了。前排的小女孩转过脸,辫子上的蝴蝶结晃了晃:“土豆?是能吃的吗?比草莓味营养剂还好吃?”
“肯定的!”小宇梗着脖子,“爸爸藏了颗种在阳台,说等发芽了就给我们煮……”话音没落地,他突然捂住嘴,眼睛瞪得圆圆的,像受惊的小鹿。
林夏顺着他的目光回头——教室门口站着两个穿黑制服的人,是规则组的巡逻队。其中一个手里拿着平板,屏幕上正映着小宇的画,冷白的光打在他脸上:“谁让你们画违规内容?”
美术老师慌忙摆手:“只是孩子瞎画的,我们马上擦掉!”
“擦掉?”巡逻队的人冷笑一声,径直走到小宇桌前,一把扯过画纸,“根据规则补充条款,传播未经认证的食物信息,家长要被扣减3斤体重。”他拿出记录仪,镜头怼着小宇的脸,“说,谁教你画的?”
小宇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死死抿着嘴。林夏突然上前一步,把孩子护在身后:“画里的东西,我见过。”她从口袋里摸出颗皱巴巴的土豆——早上从王奶奶菜地里偷偷挖的,表皮还沾着泥,“这是农作物,不是违规信息。”
巡逻队的人眼神一厉:“林夏?又是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稳定期居民擅自接触违禁作物,扣5斤。”他伸手要抓土豆,却被林夏侧身躲开。
“规则第17条,”林夏盯着他的眼睛,一字一顿,“60岁以上与16岁以下,对‘传统作物’享有知情权。”她指了指墙上的校徽,“这所学校的奠基石上刻着‘传承’,难道连画颗土豆都算违规?”
教室里的孩子们都没说话,却悄悄把画往桌肚里塞。那个画彩虹营养剂的小女孩,突然把画纸翻过来,用红色蜡笔在背面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土豆,旁边画了个笑脸。
巡逻队的人被噎了一下,转而看向小宇的父亲——那个每天在社区门口修鞋的老张。老张黝黑的手攥着修鞋刀,指节发白,却低声说:“是我教的。要扣体重,扣我的。”他顿了顿,声音发颤,“我儿子……他有权知道爷爷辈吃过的东西。”
林夏突然注意到,孩子们的画里,营养剂管子的颜色越来越深,有的甚至涂成了黑色。只有小宇那张被没收的画,土黄色的土豆旁边,还留着道被蜡笔反复涂抹的阳光——像道不肯熄灭的光。
放学后,林夏把土豆塞进小宇手里:“藏好,等它发芽了,我们种在王奶奶的菜地里。”小宇点点头,突然举着画的背面给她看:红色的土豆旁边,多了个小小的、牵着她手的简笔画。
走到校门口,林夏看见张凯蹲在花坛边,手里捏着张画——是那个画彩虹营养剂的小女孩偷偷塞给他的。背面用铅笔描了颗土豆,旁边写着“我爸爸说,他小时候吃过”。
“你看,”张凯抬头冲她笑,“孩子们比我们勇敢。”他指着远处的公告栏,“规则组刚贴了新通知,说要清查‘问题画作’,其实是怕这些画传到外面去。”
林夏望着夕阳下的操场,孩子们背着书包排队走出来,每个人的书包里都鼓鼓囊囊的。那个小女孩经过时,故意把书包晃了晃,里面传出纸页摩擦的声音。林夏突然明白,为什么规则组怕这些画——营养剂的管子画得再鲜艳,也挡不住孩子们对土黄色土豆的好奇;就像稳定期的数字再精确,也锁不住人心里对“原来的样子”的念想。
夜里,林夏翻出小陈的日记,看到某页画着颗土豆,旁边写着“2023年,和老张在菜地偷挖的,甜得像蜜”。她突然想起老张修鞋时,总对着鞋底的泥印发呆——那是今早去菜地里沾的。
窗外,王奶奶的菜地隐隐有微光。林夏知道,是老张带着小宇在种土豆。月光落在新翻的泥土上,像给种子盖了层薄被。那些被藏起来的画、偷偷埋下的种子,还有孩子们心里那颗模糊的“土豆”,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是比规则更顽固的,活着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