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积分的真相-《失去控制的体重》

  第一百二十八章:积分的真相

  林夏的指尖在手环屏幕上划过,“积分明细”四个字像淬了冰,映得她瞳孔发冷。屏幕上滚动的数字密密麻麻,每一笔“ 5”“ 10”的积分后面,都缀着一行小字——“来自居民XXX强制扣减”。

  她猛地想起上周在社区医院撞见的场景:52岁的周阿姨捂着肚子蹲在走廊,手环显示“减重10斤”,护士递来的诊断书上“营养不良”四个字刺得人眼睛疼。当时周阿姨还强笑着说“自愿减的,不碍事”,现在看来,那哪是自愿,分明是被积分系统悄无声息地“薅”了体重。

  “原来‘合理化建议’的高分项,就是教唆我们互相扣秤。”林夏把屏幕怼到张凯面前,声音发颤,“你看这条——‘建议延长青少年减重期’,积分 500,对应的扣减记录里,16岁以下的孩子占了70%!”

  张凯的指关节捏得发白,他刚破解出的后台代码在屏幕上闪烁:“不只是扣体重。”他放大一段加密数据,“这些积分能兑换的‘体重额度’,实际是把A的肌肉量转移给B,代价是A的骨骼密度会骤降。上周摔断腿的李爷爷,就是因为兑换了3次‘增重额度’。”

  窗外的风卷着落叶撞在玻璃上,像谁在急促地敲门。林夏突然想起自己用500积分兑换的“稳定期延长券”——兑换那天,隔壁15岁的小宇突然晕倒,被救护车拉走时,手环上的体重数字正往下跳。

  “所以‘16岁以下不受规则控制’是假的?”林夏翻到积分规则第一条,“‘60岁和16岁以下豁免’的条款被加粗标红,下面却藏着‘可通过他人积分置换’的小字!”她突然抓起桌上的水杯,水晃出的涟漪里,映出自己苍白的脸,“我前几天用积分给奶奶兑换了‘增重保护期’,是不是……”

  张凯没说话,只是调出了社区医院的最新记录:林夏奶奶的骨密度检测单上,“重度骨质疏松”的诊断被红笔圈了圈。

  走廊里传来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72岁的赵爷爷拄着拐棍站在门口,手里捏着张泛黄的纸:“丫头,看看这个。”那是三十年前的规则原稿,“16岁以下与60岁以上绝对豁免”的字迹力透纸背,下面用铅笔写着补充条款:“积分制仅用于物品兑换,禁止关联体重”。

  “他们改了规则,还把原稿藏进了冷库。”赵爷爷咳嗽着坐下,拐杖尖在地板上划出浅痕,“我儿子当年就是信了‘积分换增重’的鬼话,30岁就得了软骨病……”

  林夏的手环突然震动,新消息弹窗跳出来:“您的500积分已自动兑换‘增重期资格’,扣减对象:社区16岁以下居民3人,60岁以上老人2人。”

  她猛地将手环摔在桌上,塑料壳裂开的声音里,混进赵爷爷压抑的叹息。张凯迅速敲着键盘,屏幕上跳出一行新代码——是阿杰父亲留下的注释:“积分的真相,是把‘豁免’变成‘待宰’的刀。”

  楼下突然传来孩子的哭声,15岁的小宇被妈妈抱着往医院跑,他的手环正疯狂闪烁“体重骤降预警”。林夏趴在栏杆上往下看,小宇的书包上还挂着上周她送的平安符。

  “我们得把真相发出去。”林夏转身时,碰倒了桌上的相框——里面是社区联欢会的照片,16岁以下的孩子围着60岁以上的老人唱生日歌,每个人的笑都亮得像星星。

  张凯已经在调试打印机:“我把篡改记录和扣减明细都导出来了。”他抬头时,眼里的光比打印机的指示灯还亮,“赵爷爷说,当年制定规则的人里,有个老木匠会刻活字,咱们去借他的工具,把原稿印出来贴满社区。”

  林夏抓起那张骨密度检测单塞进兜里,指尖触到冰凉的纸张,突然想起奶奶今早说的话:“夏夏,我这老骨头硬着呢,不用换什么保护期。”原来老人什么都知道,只是舍不得她的积分浪费。

  走廊的阴影里,规则组的人正往公告栏上贴新通知,“积分兑换上新”的标题红得刺眼。林夏攥紧了手里的原稿复印件,风掀起纸角,露出背面赵爷爷用红笔写的字:“破规则的从来不是刀,是敢说‘不’的人。”

  她突然笑了,拉着张凯往楼下跑:“走,先去抢打印机!”

  打印机嗡鸣起来时,窗外的阳光正好穿过云层,落在16岁以下孩子的笑脸和60岁以上老人的拐杖上,像给“豁免权”镀上了层真金。林夏看着打印出的第一页原稿,突然明白:所谓规则,从来不该是欺负弱者的工具。

  楼下的小宇被护士抱着往回走,看见林夏举着原稿站在窗边,突然挥了挥手,手环上的体重数字正慢慢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