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寒冬里的选择-《失去控制的体重》

  第一百章:寒冬里的选择

  林夏站在规则公告栏前,指尖划过冰冷的铁皮,上面新贴的“第四次规则日通知”刺痛了她的眼睛。红底黑字写得清楚:“本次规则日减重标准不变——20-50岁群体强制减重20斤,16-20岁及50-60岁群体强制减重10斤,即时执行;置换功能冷却期一年已满,即日起可使用个人财富、技能兑换稳定期与增重期顺序调整权限,1积分=1两可兑换体重额度,合理化建议经审核后可累计积分……”

  风卷着雪沫子打在公告栏上,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无数被规则压垮的人在低泣。林夏想起三个月前,张凯爸就是在这样的寒冬里,因为置换功能冷却,没能把稳定期换成增重期,在稳定期第45天因器官衰竭去世的。那天张凯抱着他爸瘦得只剩骨头的手,一遍遍念叨:“我明明攒了50积分……就差一天冷却期……”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张凯发来的照片:他家那台老旧的缝纫机被搬到了楼道里,旁边摆着块硬纸板,上面用马克笔写着“缝纫代工,1件衣物=0.5积分”。照片里张凯穿着件袖口磨破的棉袄,正低头穿线,额头上冻出了一层白霜。林夏知道,他在为规则日攒积分——他今年28岁,属于20-50岁群体,要减20斤,他想攒够200积分,把自己的增重期换到稳定期前面,至少能在减重后立刻有机会增重,不用像他爸那样在稳定期里慢慢耗死。

  林夏转身往社区服务中心走,口袋里揣着她的“技能证明”——上周她用业余时间写的《稳定期营养摄入优化建议》被规则组评为“合理化建议”,得了30积分。这30积分是她熬了三个通宵算出来的,把社区医院的营养数据翻了个底朝天,才找出稳定期热量摄入的临界值,既不触发违规,又能多撑两天。可现在看着公告栏上“1积分=1两体重”的字样,她突然觉得这30积分像块烧红的烙铁。

  社区服务中心里挤满了人,都在为置换功能开通忙活着。穿西装的男人用房产证兑换了300积分,直接把自己的增重期调到了规则日当天——他不用经历稳定期,减完20斤立刻就能进入增重期;卖早点的阿姨用祖传的配方换了150积分,换了三个月稳定期延后权限;角落里有个戴眼镜的学生,举着张“编程代做”的牌子,他才17岁,本该不受规则限制,却非要攒积分给住院的妈妈换稳定期食物配额。

  “林夏?”张凯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他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是刚做好的三件棉袄,“刚去规则组兑了1.5积分,够换1.5两体重了。”他咧开嘴笑,露出冻得发紫的嘴唇,“你的建议积分到账了吗?咱们凑一凑,说不定能把你的稳定期也……”

  话没说完,规则组的广播突然响起:“通知:经审核,‘稳定期营养摄入优化建议’存在数据误差,撤销30积分,追加‘误导性建议’处罚,减重额度加1斤。”

  林夏的手机“叮咚”一声,规则手环瞬间亮起红灯,显示“当前需减21斤”。周围的人纷纷侧目,有人幸灾乐祸,有人摇头叹息。张凯手里的布包“啪”地掉在地上,棉袄散落出来,其中一件的袖口还绣着朵没完工的梅花——那是他熬夜给林夏绣的,说稳定期穿能暖和点。

  “他们凭什么?”张凯的声音发颤,弯腰去捡棉袄时,手指抖得系不上布包的绳子,“那建议明明帮李奶奶多撑了十天……”

  林夏看着他冻裂的指尖,突然笑了。她扯下手腕上的规则手环,狠狠扔在地上,塑料外壳裂开的声音在嘈杂的服务中心里格外清晰。“不换了。”她拉起张凯的手,他的手冻得像冰块,“21斤就21斤,稳定期就稳定期,咱们不换顺序了。”

  张凯愣住了:“可……”

  “你爸的缝纫机还能用吗?”林夏打断他,目光扫过公告栏上“16岁以下不受规则控制”的字样,“咱们去教社区的孩子做棉袄吧,不收积分,管顿饭就行。”

  风从服务中心的门缝钻进来,卷起地上的雪花。林夏拉着张凯往外走,身后传来规则组的警告声:“林夏!拒戴手环属严重违规!将追加5斤减重额度!”

  “随他们。”林夏回头看了眼公告栏,那张写满规则的铁皮在风雪里摇摇欲坠,“反正21斤和26斤,都是扛。”

  张凯的手渐渐暖和起来,他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突然想起林夏写的建议里有句话:“稳定期的意义不在于熬,而在于撑——撑到能给别人递件棉袄的那天。”

  此刻,这句话正随着雪花,落在他们走向楼道的脚印里,落在张凯没绣完的梅花上,也落在每个被规则压得喘不过气,却仍愿意给陌生人递块红薯、缝件棉袄的人心里。

  规则日的寒风还在吹,但林夏知道,有些东西比积分、比置换顺序更重要——比如不被规则磨掉的热气,比如在寒冬里,敢对另一个人说“我帮你撑着”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