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嫌隙-《五福临门之:烟火长歌》

  李岁颐没察觉他的异样,又絮絮叨叨说起回家时见的趣事。

  杜明夷静静听着,偶尔应和几句,目光却总不自觉地落在李岁颐的脸上。

  他说话时会不自觉地咬一下下唇,笑起来时嘴角会有一个小小的梨涡,连抬手拂过额前碎发的动作,都让他忍不住心跳加速。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汴河上的画舫亮起了灯笼,光影摇曳在水面上,映得雅间里也暖融融的。

  李岁颐喝了几杯酒,脸颊泛起淡淡的红晕,忽然问道:“明夷,你今日总有些心不在焉,可是衙署里有什么棘手的案子?”

  杜明夷心头一紧,连忙摆手:“没有,只是昨日送爹娘走得晚了些,略有些困倦罢了。”

  他避开李岁颐的目光,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黄酒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压不住心底那点越来越清晰的念头。

  李岁颐信了他的话,体贴地说道:“那咱们便早些回去,你也好生歇息。”说着便叫店小二结账,又自然地拉起杜明夷的手腕,“走,我送你回衙署。”

  夜色渐浓,街面上的行人渐渐少了,只有几家铺面还亮着灯火。

  两人并肩走着,李岁颐还在说着话,杜明夷却只觉得腕间的温度滚烫,连带着身边那人身上淡淡的墨香,都让他觉得无比安心。

  他偷偷侧头看了一眼李岁颐的侧脸,月光洒在他的脸上,柔和了他的轮廓。

  杜明夷想起方才说要送他那本法帖摹本时的模样,心头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样的日子,若是能一直这般下去,便好了。

  夜风吹过,带着河面湿凉的水汽,杜明夷猛地打了个寒颤,混沌的脑子骤然清明。

  他望着李岁颐的背影,狠狠攥紧了拳,暗骂自己荒唐,两个男子何来这般旖旎心思,传出去便是身败名裂的祸端。

  自那夜别后,杜明夷便开始有意避着李岁颐。

  起初李岁颐差人送那本法帖摹本,他托门房代收,只回了张谢帖;后来约着去寺庙烧香,他推说衙署有盗案要审;再到邀他去西郊跑马,他干脆称头风发作卧病在床。

  头几次李岁颐还信,亲自提着汤药来看过,见他“面色苍白”才放心离去,可次数多了,任谁都瞧出了端倪。

  这日刚过巳时,李岁颐便揣着满心欢喜闯进衙署,青衫下摆还沾着尘土,显然是一路跑过来的。

  “明夷!快跟我走!”他声音里满是雀跃,伸手就要去拉杜明夷的衣袖,“我托番商弄来个稀罕物,一架玻璃炕屏,你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