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将来若传送法阵能在县级设置,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增强,届时设立“乡”

  级机构便更为必要。

  吏治改革之后,紧随其后的是军制改革。

  商鞅的军制改革并未改动军功爵制度,而是从兵役制度入手。

  首先,秦朝依旧实行征兵制。

  全国男子年满十七岁必须服兵役两年,一年在本郡,一年在京师或边疆,称为“正卒”。

  正卒需连续服役两年。

  此外,每年还需在本郡县服役一个月,主要从事筑城、修路、运输军需等军事劳役,称为“更卒”。

  更卒服役安排在农闲时期。

  同时,兵役年龄上限从六十岁降至四十岁。

  这意味着秦军将精简裁撤,让年过四十的老兵返乡务农。

  在征兵制基础上,另设募兵制。

  募兵为终身服役,完全脱离生产,由国家提供衣食俸禄,并免除赋役。

  这类士兵类似铁鹰锐士。

  未来大秦军队将以这些募兵为核心,进行全面改造与训练。

  唯有经过这般严格操练的士兵,才能撑起大秦开疆拓土、征伐四方的宏图。

  最终,

  在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

  分别设立东、南、西、北及蓝田五大军营,各自镇守一方,护卫国土安宁。

  同时,组建大秦远征军,专职负责对外征讨事宜。

  赢无限阅毕商鞅的变法方案,心中确实为之一震。

  他沉思片刻,下令:“明日朝会,便将此改革计划公之于众,由商君全权主持,丞相须全力辅佐!”

  “臣遵旨!”

  冯去疾应声道。

  赢无限随后抬手一招,那悬浮于气运云海中的尚方宝剑骤然落下,金光熠熠,悬停在商鞅面前。

  “法之威严,不避权贵。

  新法推行之后,举国上下唯法是从。

  即便是宗室亲贵,违法亦与庶民同罪。”

  “朕赐你尚方宝剑,上可斩佞臣,下可诛污吏,准你先斩后奏!”

  商鞅双手接过宝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唯有遇此明主,方能助他勇往直前!

  他郑重道:“臣必再次变法,强盛大秦,纵粉身碎骨,亦绝不辜负秦国!”

  变法大计既定,

  赢无限转而望向吕不韦,问道:“财神,可有什么好消息?”

  吕不韦拱手回禀:“陛下,南下的商队已有一部分抵达交趾,并获取了象牙、玉石、香料及珍禽异兽等物。

  只要将这些运回咸阳高价售出,必能吸引更多商人南下经营。”

  赢无限微微点头。

  自古以来,淘金热总能带动人口迁徙,促进各地交流。

  如大航海时代的兴起,本质上也是追逐财富。

  所谓冒险与探索,不过是锦上添花的说辞。

  每个人的初衷,无非是为求财。

  “此外,臣恳请设立钱庄,以利商贸流通。”

  吕不韦续道。

  “钱庄?”

  赢无限眉梢微动。

  吕不韦点头解释:“南来北往的商人携带大量钱财,既不便也不安全。”

  “再者,臣察觉民间借贷日渐泛滥,有人借此牟取高利,将金银囤积家中,致使市面钱币短缺,不利于货殖流通。

  更有甚者,借此兼并土地,逼良为娼,扰乱民生安定。”

  “因此,臣以为陛下应设立国家钱庄,取缔民间私设钱庄,将天下财货收归国有统筹。”

  赢无限略作思量。

  如今天下的钱庄多为商贾 ,流通范围有限。

  民间钱庄虽有一定便利,但缺乏有效管束,弊大于利。

  不少商贾与世族集结资财,暗中操纵市价,扰乱秩序,从中渔利。

  不过此项经济改革,尚可暂缓一步。

  赢无限对吕不韦道:“此事你拟一份奏折,交付百官廷议。”

  吕不韦应道:“遵命!”

  吕不韦、商鞅与冯去疾一同离开,商议变法事宜。

  赢无限决意开创仙秦盛世,推行改革势在必行。

  唯有蜕去旧壳,方能焕发新生,如蝶破茧。

  若固守旧礼、因循旧法,纵使表面繁盛,根基已腐,终是虚妄。

  “陛下,大事不妙,扶苏公子自尽了!”

  一名老内侍匆忙入内禀报。

  “什么?”

  赢无限大为震惊,扶苏竟会自尽?

  他怎会如此想不开?

  瞬息之间,赢无限已闪身至骊山,抵达别苑。

  前几日扶苏气极吐血,赢无限命徐冶将他从茅庐移至此处休养,以免郁结成疾。

  赢无限曾动过诛杀扶苏之念,但自扶苏主动退让后,便已打消此意。

  未料他竟自寻短见。

  别苑中哭声阵阵。

  赢无限步入庭院,只见扶苏倒在血泊之中,目光涣散,胸前插着一柄长剑。

  望着扶苏的尸身,赢无限面色凝重。

  扶苏自尽,实出意料之外。

  此事恐将令他陷入不利境地。

  一旦消息传开,扶苏是否自尽已不重要——关键在于他已身亡。

  天下人将作何猜想?

  “陛下……”

  徐冶冷汗淋漓,惶恐跪地:“臣有罪!”

  赢无限冷眼扫去:“连个活人都看不住,要你何用?即刻发配安南!”

  “遵命!”

  徐冶叩首。

  赢无限环视四周。

  随着他的到来,哭声戛然而止。

  众人战战兢兢,不敢作声。

  扶苏生母郑妃紧抱着儿子的 。

  她未落泪,却容颜枯槁,恍若苍老十载。

  赢无限上前劝慰:“母妃节哀,容朕查看皇兄是否尚有生机。”

  郑妃抬眼望他,轻叹摇头:“不必了。”

  她将一封染血信笺递予赢无限:“此乃扶苏绝笔。”

  指尖轻抚扶苏面容,她黯然道:“陛下虽为仙神,具起死回生之能,然如何挽救一心求死之人?不如让他就此离去,随他父王长眠罢。”

  赢无限展信阅之。

  信中言道,毕生坚守之信念已然崩塌,自觉生无可恋。

  昨夜,扶苏再次梦见始皇帝召唤自己,便不愿苟活于世,还告诉赢无限不必白费力气相救。

  “弟弟作为一国之君,勤勉治国,远胜于我,大秦无虑,天下太平。

  扶苏虽死,心中安然!”

  赢无限默然不语。

  你一死了之,倒是解脱了。

  那活着的人呢?

  赢无限本想通过揭示真相,打破扶苏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看清现实。

  谁知扶苏始终未能领悟。

  又或者,他其实明白了,却只觉得人生再无趣味?

  这般文青心思,常人终究难以理解。

  就像当年胡亥仅凭一道假圣旨,就能让扶苏心甘情愿赴死。

  说他笨吧,他比许多人都聪慧;

  说他不笨吧,却又实在愚不可及!

  “将长兄与父皇一同安葬于皇陵之中。”

  赢无限轻叹一声,对徐冶说道:“昔 曾照拂过的刑徒,都送去陵中侍奉左右吧!”

  郑妃眼中闪过一抹光亮,请求道:“多谢陛下成全。

  能否将我与先帝合葬?”

  赢无限看出她死意已决,皱眉道:“长兄刚去,母妃便要追随,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朕?只怕要说朕心胸狭窄,残害至亲了!”

  “母妃想与父皇同葬,可以,但并非此时。”

  郑妃沉默片刻,叹息道:“我明白了。”

  赢无限转身下令:“命郑妃料理完长兄丧仪后返回咸阳宫,与容妃一同为朕遴选妃嫔。”

  郑妃闻言怔住。

  “朕对你们,已足够宽容。”

  赢无限冷声道。

  扶苏之死与商鞅变法两桩消息,次日便传遍天下,引起哗然。

  本是毫不相干的两件事,却因同时发生,引人浮想联翩。

  很快,一道道辞官奏疏接连呈到赢无限面前。

  “陛下,大将军蒙恬上奏——”

  “匈奴已灭,北境安宁。

  臣近来渐觉疲乏,深感年老体衰,力不从心,若继续尸位素餐,恐误国事。

  恳请陛下准臣辞官归隐,寄情山水,潜心学问。”

  “陛下,廷尉姚贾上奏——”

  “陛下,典客顿弱上奏——”

  …………

  先后十余位老臣与重臣纷纷上书请辞。

  “商君如何看待此事?”

  赢无限望向商鞅。

  商鞅答道:“陛下明鉴!军制改革当自蒙氏伊始。

  自其祖辈起,蒙家长期执掌兵权,军中关系盘根错节,不可不细加审察。”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秘折,说道:“此乃边军勾结商贾,暗中向草原部族走私青铜与盐铁之证。

  蒙将军坐镇北方十余年,此事绝无不知之理!”

  这份秘折,赢无限先前也曾看过,却始终搁置未议。

  商鞅起身进言:“陛下,既属违法,理当追究!”

  “王权公器,无私情可徇,自古皆然。

  欲成霸业,必先扫清前路阻碍。”

  “哪怕是骨肉至亲,哪怕是臣,一旦成为绊脚石,亦当一并清除。”

  “圣王贤君,为固权位,亦须心坚如铁。”

  “舜逼尧退位,禹逐舜登基,伊尹放太甲,周公挟成王。”

  “既为人君,无情便是铁律。

  怀仁慈之念者,必遭覆亡。”

  “皇权由鲜血浇灌而生,无鲜血则无皇权之光焰!”

  赢无限深吸一口气,下令道:“调蒙恬、蒙毅回长安述职,改由李信接任;调冯毋敬往陇西,王离驻守函谷关,冯劫任会稽郡守,并擢升韩信为蓝田将军!”

  “陛下,这韩信是?”

  商鞅略有不解。

  蓝田将军一职,对大秦而言至关重要。

  昔日白起、王翦等名将,都曾在蓝田练兵。

  赢无限只笑道:“待商君见到他,自然知晓!”

  武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