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大秦:我的青蛙能穿越》

  偶有修行成仙者,也多为仙神转世重修,虽法力散尽,道行仍在。

  在封神世界浓郁的灵气中重聚法力,并非难事。

  说得直白些——

  封神世界的仙神,多半如天生富贵,自然无人费心去为凡人铺就修行之路。

  成仙?

  于他们而言,不过如呼吸般自然。

  用得着努力吗?

  他们所追求的,是更高、更深、更远的道。

  所以,赢无限没有选择封神世界的,而是选择了修真世界。

  走都不会,就想着飞?

  创业初期,积累家底并不容易,不能像有钱人那样,拿着千八百万随便挥霍。

  “孟雄,朕赐你《金刚体》,聚灵丹五瓶,你先揣摩其中奥妙,朕再助你筑基!”

  赢无限指尖点出一道灵光,用的是封神世界中仙人点化凡人的手段。

  他来自后世,思想并不狭隘。

  无论是封神仙法、修真之法,还是其他体系,只要有益处,皆可拿来使用。

  这也是大秦能够强盛的原因——能汇聚天下英才,不论出身,兼容并蓄,囊括宇内。

  “谢陛下厚赐!”

  孟雄是庚金之体,修习《金刚体》,练成金刚躯,到了极致,可媲美灵器。

  “王承,朕赐你《紫气剑法》,聚灵丹五瓶!”

  “谢陛下厚赐!”

  王承激动不已。

  他是前丞相王绾的侄子。

  王绾曾主张将始皇的儿子、宗族及功臣封到燕、齐、楚等偏远地方,让他们镇守各地,以保国家稳定。

  但被李斯驳斥。

  李斯以周室分封诸侯导致混乱为例,力主郡县,反对分封。

  始皇采纳了他的意见。

  王绾于是辞官。

  本以为能在王绾辞官后接任丞相的李斯,却被冯去疾“偷”

  了成果,只担任了左相。

  当时朝野中,不乏为李斯鸣不平的声音。

  但在赢无限看来,始皇用人确实高明。

  李斯此人,权欲心太重,确实不适合担任首相。

  他若成了首相,与始皇之间将再无缓和余地。

  在皇权与相权之争下,以始皇的脾气,李家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四层绝品天赋者,赢无限各赐,另赐三瓶聚灵丹。

  三层上品天赋者,除外,另赐两瓶聚灵丹。

  二层中品天赋者,除外,另赐一瓶聚灵丹。

  不过,与兰池宫的修行者不同,赢无限给铁鹰锐士的是统一的。

  金属性,《金刚体》!

  木系 ,《青木功》!

  土系 ,《厚土诀》!

  ……

  日后若有新觉醒灵根的军中修士,皆统一修习以上筑基心法。

  军队,首重阵型。

  阵型,首重齐整。

  大秦军阵能冠绝天下,靠的是纪律严明、进退一致、气势雄壮。

  万千兵卒齐步前行,足以震动山河!

  修行之道,亦是如此。

  并且,全军修习相同 ,还有一大优势——布阵时可依五行流转之理排兵。

  千人筑基军阵,

  配合无间,

  五行相济,真气循环不息。

  再配以符纹铠甲,手持灵刃,

  由一员神将统率,可越阶斩金丹,甚至诛元婴。

  “至于资质仅为一层下品或未觉醒灵根的诸位,你们的功绩,朕绝不会忘!”

  “此有二丹:筑基丹与天玄丹。

  服下后辅以聚灵丹,一日之内便可筑基!”

  “但,将经历脱胎换骨、撕心裂肺之痛,且服药之后,修为再难精进!”

  赢无限坦然告之,道:“愿服药者,上台领丹;不愿者,朕先前承诺依旧有效!”

  “我来!”

  “我等本就天资平庸,陛下愿赐灵丹,让我等也做一回修士,疼一点算什么!”

  “正是,我等身为铁鹰锐士,乃大秦精锐,今日却一败涂地,实为耻辱!”

  “既有提升实力之法,岂能不用?”

  “什么痛,什么苦,能比我们平日操练更苦?”

  “服丹!为陛下效忠,为大秦而战!”

  一众铁鹰锐士纷纷高呼,依次登台向赢无限领取丹药。

  无一人退缩,无一人落后!

  赢无限欣慰颔首,道:“朕心甚慰!”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七月的最后一日,

  夕阳西沉,暮色初临。

  城门外,车声隆隆,马鸣萧萧。

  张良、项羽、项伯一行人,随商队跋涉半月,自江东终抵咸阳。

  秦法虽严,却铸就了百姓守序之风。

  出入城门,无需吏卒呼喝,商旅行人自觉列队,井然有序。

  “法度严谨,秩序井然,此乃秦之强盛根本。”

  张良心中暗叹。

  他早年曾至咸阳,

  对秦地民风习俗,早有深切体察。

  有时,最了解你的反而是你的对手。

  张良为了复兴故国、推翻秦朝,翻阅了大量有关秦国的简牍,深入民间考察,奔走于六国故地。

  他相信,天下没人比他更了解秦国,更了解始皇帝。

  “但秦法既能强秦,也能弱秦!”

  “时代变迁,商鞅的变法已是旧法,秦固守旧法而欲治天下,无异于自掘坟墓!”

  秦法能在关中推行顺利,是因为自秦孝公以来,经过历代潜移默化的结果。

  关中百姓已经习惯了秦法。

  但六国百姓刚刚归入秦国,突然要适应种种严刑酷法,如何承受?

  而秦国官吏受秦法约束,多有不知变通者,与当地风俗习惯多有冲突。

  甚至语言都不相通,难以有效沟通。

  有些秦官秦吏以战胜者自居,视六国百姓为贱民,不体恤民力,横征暴敛。

  因此,天下苦秦已久!

  “如今六国故地,官吏不了解民众,民众也不信任官吏。”

  “始皇已死,若新君不能妥善治国,天下反秦势力必将风起云涌!”

  “一旦有事,豪杰振臂一呼,千万人响应!”

  “杀几十个秦吏如屠猪狗,一夜之间,全城皆可反。”

  “复国,指日可待!”

  张良内心激动。

  他这一生有两个目标:刺秦、复国。

  如今始皇已去,只剩复国了。

  张良正沉思时,被城门守卫拦住:“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张良是秦国通缉要犯,为进咸阳,他特意伪装。

  下身穿绔裤,脚踩草鞋,用木簪将发髻固定在头顶左侧,加上风尘仆仆,遮挡面容。

  城吏没有火眼金睛,如何认得出来?

  “在下江东人韩良,他是楚缠,他是楚羽,我们三人听闻新皇招贤,特来一试!”

  张良在路上听说赢无限重建稷下学宫的消息,想混入学子之中潜伏。

  而且赢无限开学之日必会露面,那时他就有机会一探究竟。

  “可有符、验传?”

  听说他们是来施展才华的士人,又一口江东口音,城吏不再怀疑,客气许多。

  万一此人真有才学,被新皇看中呢?

  今日我这般为难他们,只怕要被记恨上了?

  然而该查的还得查。

  “有的!”

  张良、项羽、项伯取出杨木制成的“符”

  与柳木削成的“传”,递交给城吏。

  自商鞅变法起,秦国便以“令民为什伍”

  之制,将百姓纳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

  的严密管理之中,对户籍极其重视。

  新生儿须登记,死者须上报除名。

  官吏也时常核对户籍,以防瞒报虚报。

  凡在册之人,皆须向国家承担赋税、兵役等义务,并与同“伍”

  之人相互监督,缉拿不法之徒。

  连坐制度的推行,更加强了百姓对户籍的认同。

  至秦始皇时,推行“初令男子书年”

  “使黔首自实田”

  等政策,进一步强化对民众的控制,保障国家赋税与徭役的来源。

  如今户籍管理已相当完备,以“户”

  为单位,划分为普通民户、军役、徒役、私奴、市籍、弟子、高爵者及宗室等不同类别。

  户口册上详细记载姓名、年龄、土地、身高、容貌等资料,并实行“符”

  “验”

  “传”

  制度。

  “符”

  与“验”

  相当于身份证明,以杨木牌制成,刻有籍贯与身份信息。

  “传”

  则如官府开具的介绍信。

  在秦国,百姓不可随意远行。

  出门须有正当理由,并由籍贯地的里正或亭长担保,出具“传”

  为凭。

  若无“符”

  与“传”,连客栈也无法入住。

  店家若收留无证之人,一旦查出,将受连坐之罚。

  张良常年奔走于六国之间,自有手段获取符传。

  “可以了。”

  城吏看罢符传,交还张良他们,又好心提醒:“明日是陛下继位后的祭天大典,城中戒备森严,若无要事,切勿在街市逗留。”

  “多谢提醒。”

  张良一行应声走过。

  “真是麻烦!”

  项羽不屑道,“我们楚地,从无这些规矩。

  大丈夫在世,想去哪便去哪!”

  “籍!慎言!”

  项伯瞪了项羽一眼。

  项羽哼了一声,不再言语。

  来咸阳之前,项梁曾嘱咐他,此行一切须听从项伯安排。

  项羽心高气傲,目中无人,唯独对项梁的话尚能听从。

  项伯,本名项缠,是项羽的叔父。

  他看向张良,问道:“先生,你在城中可有落脚之处?若没有,不妨与我们同行。”

  项伯年轻时,曾因触犯律法获罪,

  幸得当时在下邳行侠仗义的张良收留庇护,才得以保全性命。

  因此,他对张良心怀敬重,